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64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快递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短短三十多年时间便得到了巨大发展。网购促进了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多家快递逐步部署国际业务,我国快递行业进入繁荣发展期。我国快递行业高速发展,单量年化增速近50%。

现有的写字楼、商务中心等高层楼宇,聚集了大多数白领阶层,人员密集电梯缺乏问题严重,同时日常的快递、包裹、外卖等需求量旺盛。而现有高端写字楼或商务中心,是不允许快递人员进入办公区或进入楼宇中,使得送货方式普遍采用两种实现:一是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安装智能快递柜,如速递易等设置,送货人员将快递或包裹置于该智能快递柜,由智能快递柜通知收货人前往提取,收货人需要亲自下楼至智能快递柜,因电梯缺乏在上下楼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送货人员在楼宇或写字楼的底层,通知收货人前往收取,同理,收货人通常需要通过电梯进行上下楼取件,或通过快递公司人力送货上楼。由于办公楼宇的电梯有限,导致通勤效率低下,快递送达慢。这样导致取件和送货效率低,花费时间多,人力成本高,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自动送货机器人等得以飞速发展,但是现有的自动送货机器人仍然是将货物从分流中心送至楼宇的底层,再通知收货人提取,收货人仍然存在下楼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送货入户/入层,避免收货人上下楼而浪费宝贵时间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通过采用小车进行快递货物运输,从而能大大提高快递的投送效率,降低电梯的使用强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小车上设置制动装置,从而能保证小车的运行安全,提高送货系统的效率。解决了小车制动的问题,解决了小车行车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在楼宇外/中布置有竖直的导轨,在导轨上匹配设有小车,所述小车可沿导轨运行;小车上设置有用于小车制动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器和用于推动制动器运动的触发装置,制动器与触发装置相连;触发装置包括电磁驱动器和导向复位装置,导向复位装置包括外导向环,外导向环会套设有内导杆,内导杆的顶端与制动器相连。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外导向环内与内导杆底部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为向内导杆施加拉力的拉伸弹簧;所述电磁驱动器包括设置在内导杆底部的软磁体,软磁体的一周设置有线圈;所述小车上设置有载货装置。

进一步,所述弹簧为向内导杆施加推力的压缩弹簧;所述电磁驱动器包括设置在外导向环底部的软磁体,软磁体的一周设置有线圈。

进一步,所述小车包括机架,外导向环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轨道上还设置有齿条;制动器上设置有齿牙,齿牙与齿条相对设置;机架上连接有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所述轨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小车的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臂上设置有两个导轮柱,两个导轮柱上设置有轴承,两个导轮柱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滚轮轴,第一滚轮轴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二环臂上设置有两个导轮柱,两个导轮柱上设置有轴承,两个导轮柱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滚轮轴,第二滚轮轴上设置有第二滚轮;小车通过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固定在轨道上。

进一步,所述机架内活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轮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机架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18)的转轴与动力轮相连;驱动轮与轨道上的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电缆分别与驱动电机和线圈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小车进行快递货物运输,从而能大大提高快递的投送效率,降低电梯的使用强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在小车上设置制动装置,从而能保证小车的运行安全,提高送货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制动装置实施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制动装置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是导轨,2是小车,3是载货装置,4是机架,5是第一环臂,6是第二环臂,7是第一导轨槽,8是第二导轨槽,9是导轮柱,10是第一滚轮,11是第一滚轮轴,12是轴承,13是第二滚轮轴,14是第二滚轮,15是齿条,16是驱动轮,17是第一传动轮,18是驱动电机,19是第二传动轮,20是动力轮,21是控制装置,22是外导向环,23是内导杆,24是制动器,25是软磁体,26是线圈,27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在楼宇外/中布置有竖直的导轨1,在导轨1上匹配设有小车2,所述小车2可沿导轨1运行;小车2上设置有用于小车2制动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器24和用于推动制动器24运动的触发装置,制动器24与触发装置相连;触发装置包括电磁驱动器和导向复位装置,导向复位装置包括外导向环22,外导向环22会套设有内导杆23,内导杆23的顶端与制动器24相连。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楼宇自动送货系统小车的制动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外导向环22内与内导杆23底部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弹簧27,弹簧27为向内导杆23施加拉力的拉伸弹簧;所述电磁驱动器包括设置在内导杆23底部的软磁体25,软磁体25的一周设置有线圈26;所述小车2上设置有载货装置3。

进一步,所述弹簧27为向内导杆23施加推力的压缩弹簧;所述电磁驱动器包括设置在外导向环22底部的软磁体25,软磁体25的一周设置有线圈26。

进一步,所述小车2包括机架4,外导向环22设置在机架4上;所述轨道1上还设置有齿条15;制动器24上设置有齿牙,齿牙与齿条15相对设置;机架4上连接有第一环臂5和第二环臂6,所述轨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小车2的第一导轨槽7和第二导轨槽8,第一环臂5和第二环臂6分别卡接在第一导轨槽7和第二导轨槽8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臂5上设置有两个导轮柱9,两个导轮柱9上设置有轴承12,两个导轮柱9之间通过轴承12连接有第一滚轮轴11,第一滚轮轴11上设置有第一滚轮10;所述第二环臂6上设置有两个导轮柱9,两个导轮柱9上设置有轴承12,两个导轮柱9之间通过轴承12连接有第二滚轮轴13,第二滚轮轴13上设置有第二滚轮14;小车2通过第一环臂5和第二环臂6固定在轨道1上。

进一步,所述机架4内活动连接有驱动轮16,驱动轮16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7,第一传动轮17通过第一传动轮17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9,机架4内还设置有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转轴与动力轮20相连;驱动轮16与轨道1上的齿条15相啮合。

具体使用时,将小车2固定在导轨1上,在第一滚轮10和第二滚轮14的作用下,小车2紧紧附着在轨道1上,通过驱动驱动轮16即可驱动小车2在轨道1上运动。当小车2需要停车时,启动制动装置,小车2即可停止下来,当小车2需要运动时,关闭制动装置。

具体运行过程,驱动电机18转动并带动动力轮20转动,动力轮20通过第二传动轮19带动第一传动轮17转动,第一传动轮17带动驱动轮16转动,驱动轮16在齿条15上滚动,在力的作用下,小车2可在轨道1上自由移动。当小车2需要运动时,制动装置中,在弹簧27的拉力作用下,制动器24与齿条15分离,小车就能在驱动电机18的推动下自由移动,当需要制动时,向线圈26通入电流,线圈26产生磁场,进而磁化软磁体25,制动器24为可被磁化的材料制成,软磁体25通过内导杆23将制动器24磁化,齿条15为可被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制动器24磁化后吸附在齿条15上,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小车停止运动。停止制动时,关闭通向线圈26的电流,磁场消失,在弹簧27的拉力作用下,制动器24与齿条15分离。这样,能保证小车的运行安全,提高送货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1: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其中制动装置还可按如下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弹簧27为向内导杆23施加推力的压缩弹簧;导向环22底部的设置有软磁体25,软磁体25的一周设置有线圈26。制动装置中,在弹簧27的推力作用下,制动器24与齿条15相合,小车无法自由移动,此时为制动状态;小车2需要运动时,向线圈26通入电流,线圈26产生磁场,进而磁化软磁体25,内导杆23为可被磁化的材料制成,在软磁体25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内导杆23将制动器24磁化,齿条15为可被磁铁吸附的材料制成,内导杆23被吸附在软磁体25上,内导杆23带动制动器24与齿条15分离。小车即可自由移动。

制动时,关闭通向线圈26的电流,磁场消失,在弹簧27的推力作用下,制动器24与齿条15相合。这样,能保证小车的运行安全,提高送货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2:

在基本实施方式或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控制装置21,控制装置21通过电缆分别与驱动电机18和线圈26电连接。控制装置21向驱动电机18发出运动信息,即可控制驱动电机18的转速和转向,实现小车2的自由运动。当需要制动时,控制装置21向线圈26通入电流或关闭电流即可实现小车2的制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