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67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主要是用于支撑塔式起重机附着杆,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业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出现了大量顶部大空间悬挑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立面造型扭曲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垂直与水平运输至关重要,由于结构自身的制约,普通塔式起重机很难满足要求。例如蚌埠市体育中心景观塔,顶部是直径22米大型悬挑观光平台,塔身为直径7米的标准圆型,常规塔式起重机无法正常附着。对于这种建筑如何解决塔式起重机的正常使用,成为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该装置通过增加塔身的支撑宽度,使塔式起重机能够正常的附着,最终实现塔式起重机的正常使用。使用塔式起重机可以极大的增加垂直水平运输的工作效率,覆盖面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包括A构件和B构件,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外端固定连接形成V型支撑架;

所述A构件包括第一H型钢段,所述第一H型钢段外端设有第一端面封板,所述第一H型钢段靠近第一端面封板位置处分别间隔设有加劲肋,所述第一H型钢段的外侧翼缘板的外表面设有附着杆连接件,所述设有附着杆连接件的位置与加劲肋相对应,所述第一H型钢段的内侧翼缘板上开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靠近外端位置处;

所述B构件包括第二H型钢段,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外端面为坡面,其外端面上设有第二端面封板,所述第二端面封板上开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外端通过高强螺栓经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连接固定;

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末端还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第一H型钢段和第二H型钢段腹板末端的底面,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垂直固定有牛腿板。通过所述连接板和牛腿板与待施工的建筑结构上的预埋件固定连接,将本实用新型所述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安装于待施工的建筑结构上,通过连接附墙拉杆用于支撑塔吊塔身。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H型钢段的长度为5.4米,第一端面封板与腹板相垂直,所述加劲肋分别位于距离第一端面封板400mm、750mm和1100mm位置处,所述附着杆连接件为2个,分别距离第一端面封板400mm和750mm。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长度为4米,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外端面的坡度为26.77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平行四边形板,其相邻两边的长度为:420×38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H型钢段和第二H型钢段均采用规格为H500×300×20×20mm、钢材等级为Q235的型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二端面封板、加劲肋、连接板和牛腿版均采用20mm厚钢板。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建筑物顶部有悬挑结构或建筑立面扭曲,塔式起重机附着距离过大(超过6米),塔式起重机附着施工难题,能够实现超远距离附着,附着距离达到8~16米。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塔式起重机附着架打开角度为45~60度,建筑物立面宽度过小,塔式起重机附着架打开角度过小(小于45度)的建筑塔式起重机附着施工难题,通过悬挑型钢梁增加建筑物的立面宽度,最终实现塔式起重机与建筑结构的有效连接,确保安全运行。

(3)本实用新型采用H型钢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形成三角形自身稳定结构,只需更换高强螺栓且经过构件检测即能实现构件的再次使用,重复使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的外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末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连接支撑示意图。

图中:1、第一H型钢段,2、第一端面封板,3、加劲肋,4、附着杆连接件,5、外侧翼缘板,6、第二H型钢段,7、第二端面封板,8、连接板,9、牛腿板,10、预埋板,11、附墙拉杆,12、塔吊塔身,13、建筑塔身,14、悬挑观光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塔式起重机附着杆支撑装置,包括A构件和B构件,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外端固定连接形成V型支撑架;

所述A构件包括第一H型钢段,所述第一H型钢段外端设有第一端面封板,所述第一H型钢段靠近第一端面封板位置处分别间隔设有加劲肋,所述第一H型钢段的外侧翼缘板的外表面设有附着杆连接件,所述设有附着杆连接件的位置与加劲肋相对应,所述第一H型钢段的内侧翼缘板上开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靠近外端位置处;

所述B构件包括第二H型钢段,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外端面为坡面,其外端面上设有第二端面封板,所述第二端面封板上开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

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外端通过高强螺栓经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连接固定;

所述A构件和B构件的末端还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第一H型钢段和第二H型钢段腹板末端的底面,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垂直固定有牛腿板。

第一H型钢段的长度为5.4米,第一端面封板与腹板相垂直,所述加劲肋分别位于距离第一端面封板400mm、750mm和1100mm位置处,所述附着杆连接件为2个,分别距离第一端面封板400mm和750mm。

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长度为4米,所述第二H型钢段的外端面的坡度为26.77度。

所述连接板为平行四边形板,其相邻两边的长度为:420×380mm,内角分别为30度、150度。

所述第一H型钢段和第二H型钢段均采用规格为H500×300×20×20mm、钢材等级为Q235的型钢。

所述第一、二端面封板、加劲肋、连接板和牛腿版均采用20mm厚钢板。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