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83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具体地,涉及一种盒子。



背景技术:

盒子作为日常生活中用于容置物品中最常见的工具,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通常现有的盒子基本上包括一具有容置空间的盒体以及用于封闭盒体、防止物品掉落的盒盖。但现有的盒体中通常仅仅具有一个整体的容置空间,空间结构较为单一,空间利用率也较低,不利于放置需要相互分开放置的多个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盒子。该盒子能够提供更多可配置的独立容置空间并且具有较好的封闭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盒子,所述盒子包括:第一盒体,包括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二盒体,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盒体包括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开口;第三盒体,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远离所述第二盒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盒体包括第三容置部,所述第三容置部具有第三开口;其中,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三盒体翻折后可相互盖合,盖合后的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相互封闭,并且所述第二容置部和所述第三容置部还封闭所述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容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盒体包括可相对所述第一底板翻折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容置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且所述第二底板包括第一间隔区,所述第一间隔区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和所述第一盒体之间;所述第三盒体包括可相对所述第一底板翻折的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容置部设置于第三底板上,且所述第三底板包括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二间隔区位于所述第三容置部和所述第一盒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隔区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间隔区的宽度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部和所述第三容置部的高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部和所述第三容置部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或者所述第三容置部之间的高度差小于等于5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的侧壁设有一对位置相互对应的磁铁,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三盒体盖合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侧壁的磁铁相吸。

优选地,所述盒子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所述盒子包括至少一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第二盖板和/或所述第三盒体的第三底板上,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三盒体盖合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吸附于所述第三底板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盒子还包括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一端,所述第三盖板和/或所述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三盒体盖合后,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的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优选地,所述盒子还包括第四盖板,所述第四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第三盖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盖板和/或所述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三磁铁,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第三盒体盖合后,所述第四盖板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的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磁铁相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子中,由于盒子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以及第三盒体,且每个盒体均包括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部,因此,向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可配置的独立容置空间,进而,可以灵活自由地在三个容置空间内放置物品,尤其适用于成套出售的商品中。并且,第二盒体与第三盒体相互盖合后,第二盒体的第二容置部和第三盒体的第三容置部不仅可以相互封闭各自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而且还能够将第一盒体的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开口封闭,因此,在充分利用了盒子的内部空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避免容置的物品掉出。此外,该盒子还具有结构简约、精美、携带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盒子的盒体翻折后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盒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图7中的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盒体

11 第一容置部

111 第一开口

12 第一底板

2 第二盒体

21 第二容置部

211 第二开口

22 第二底板

221 第一间隔区

3 第三盒体

31 第三容置部

311 第三开口

32 第三底板

321 第二间隔区

4 第一盖板

5 第二盖板

61 第一磁铁

62 第二磁铁

63 第三磁铁

64、65 磁铁

7 第三盖板

8 第四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盒子的盒体翻折后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的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盒子主要包括: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以及第三盒体3。

第一盒体1包括第一容置部11。具体来说,第一盒体1包括第一底板12,第一容置部11设置于第一底板12上,第一容置部11具有一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物品,例如放置钢笔等,第一容置部11具有一第一开口111,进而,物品可以从第一开口111放置入第一容置部11的容置空间中。

第二盒体2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盒体1的一侧,第二盒体2包括第二容置部21。具体来说,在图1所示的展开结构图中,第二盒体2设置于第一盒体1的上侧。第二盒体2包括可相对第一盒体1的第一底板12翻折的第二底板22,其中,第二底板22可沿其与第一底板12的边缘、向靠近第一容置部11的方向(可参见图2,即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翻折。第二容置部21设置于第二底板22上,第二容置部21具有一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物品,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可用于放置与第一容置部11的容置空间内放置的钢笔相配套的用于吸取笔墨的吸取器等,第二容置部21有第二开口211,进而,物品可以从第二开口211放置入第二容置部21的容置空间中。

第二底板22还包括第一间隔区221,第一间隔区221位于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一盒体1之间。换言之,第二容置部21并不占据第二底板22的整个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底板22上由第二容置部21的侧壁至第一底板12与第二底板22的边缘之间还具有第一间隔区221。第一间隔区221的宽度D2大于等于第一容置部11的高度H1,进而,使第二底板22翻折后第二容易部21可位于第一容置部11的第一开口111处,且至少覆盖第一开口111的部分区域。

第三盒体3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盒体1的远离第二盒体2的另一侧,第三盒体3包括第三容置部31。具体来说,在图1所示的展开结构图中,第三盒体3设置于第一盒体1的下侧。第三盒体3包括可相对第一底板12翻折的第三底板32,其中,第三底板32可沿其与第一底板12的边缘、相靠近第一容置部11的方向(可参见图2,即图2中的瞬时顺时针方向)进行翻折。第三容置部31设置于第三底板32上,可用于容置物品,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可用于放置与第一容置部1的容置空间内方式的钢笔相配套的墨囊等,第三容置部31具有第三开口311,进而,物品可以从第三开口311放置入第三容置部31的容置空间中。

第三底板32还包括第二间隔区321,第二间隔区321位于第三容置部31和第一盒体1之间。与第二底板22类似的,第三容置部31并不占据第三底板32的整个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底板32上由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至第一底板12与第三底板32的边缘之间还具有第二间隔区321,第二间隔区321的宽度D3大于等于第一容置部11的高度H1,进而,使第三底板32翻折后第三容易部31可位于第一容置部11的第一开口111处,且至少覆盖第一开口111的部分区域。

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翻折后可相互盖合,盖合后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相互封闭,并且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还封闭第一开口。具体来说,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由图2所示位置继续翻折(其中,第二盒体2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继续翻折,第三盒体3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继续翻折),至第二盒体2的第二底板22与第一底板12相互垂直,第三盒体3的第三底板32与第一底板12相互垂直时即形成图3所示的盖合的状态。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二容置部21的第二开口211和第三容置部31的第三开口311相互封闭,并且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还封闭第一容置部11的第一开口111。具体来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相对于第一盒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即图1中为上下对称),即第二容置部21的宽度和第三容置部31的宽度相等,第一间隔区221宽度和第二间隔区321的宽度也相等,进而,图3中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二开口211和第三开口311的位置相对应。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高度之和(H2+H3)大于等于第一底板12的宽度(D1)。在本图1至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底板12的宽度(即H2+H3=D1)。第二容置部21的高度H2和第三容置部31的高度H3相等。第一容置部11与第二容置部21或者第三容置部31之间的高度差小于等于5毫米,更优选地,该高度差小于等于2毫米。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22和第三底板32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盒子还包括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第一盖板4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二底板22远离第一底板12的一侧。第二盖板5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盖板4远离第二底板22的一侧。具体来说,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盖板4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底板12的上侧,其中,第一盖板4翻折的方向可参见图2为逆时针方向。第二盖板5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盖板4的上侧,其中,第二盖板5翻折的方向可参见图2为逆时针方向。如图1所示,所述盒子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磁铁61,第一磁铁61设置于第二盖板5和/或第三底板32上,进而,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二盖板5通过第一磁铁61吸附于第三底板32的外侧。优选地,第二盖板5和第三底板32上设有一对第一磁铁,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该对第一磁铁设置于第二盖板5和第三底板32之间起到吸附的作用。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铁61可仅仅设置于第二盖板5或者第三底板32上,若第一磁铁61设置于第二盖板5上,则在第三底板32的对应位置设置一金属片(例如铁片等),则同样可以起到吸附的作用;类似地,若第一磁铁61设置于第三底板32上,则在第二盖板5的对应位置设置一金属片起到吸附作用。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盖板4与第一底板12的宽度相等,从而使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一盖板4刚好衔接第二底板22和第三底板32的边缘,如图3所示,整个盒子的端部呈矩形,第一容置部11、第二容置部21以及第三容置部31位于第一盖板4、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22以及第三底板32所围成的区域内。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盒子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盒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所示的盒子不同的是,所述盒子还包括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具体来说,第三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底板一端。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盖板7设置于第一底板12的左端,其可向靠近第一容置部11的方向翻折。第三盖板和/或第二容置部和第三容置部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磁铁(图4中示出了设置于第三盖板7上的第二磁铁62)。进而,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三盖板7与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21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磁铁62相吸。

第四盖板可翻折地设置于第一底板远离第三盖板的另一端。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盖板8设置于第一底板12的右端,其可向靠近第一容置部11的方向翻折。与第三盖板7类似的,第四盖板8和/或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设置有第三磁铁(图4中示出了设置于第四盖板8上的第三磁铁63)。进而,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四盖板8与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三磁铁21相吸。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三盖板7和第四盖板8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22以及第三底板32所围区域的两端相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对盒子的两端起到封闭的作用,并且也可以对盒子盖合时的结构进行加强,避免盒子的意外打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盒子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与上述图3所示的盒子不同的是,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容置部的高度大于第三容置部的高度。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第二容置部21的高度H2大于第三容置部31的高度H3,但由于第二容置部21与第三容置部31的高度之和等于第一底板12的宽度,因此,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仍然能够覆盖第一容置部11的第一开口111。该实施例可以实现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结构类似的效果,在此不予赘述。

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盒子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见图7和图8,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盒子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盒子盖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盒子不同的是,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盒子并不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具体来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11和第三开口311的侧壁设有一对位置相互对应的磁铁64和65。其中,第二开口211的侧壁是指第二容置部21的侧壁的远离第二底板22的顶端,第三开口311的侧壁是指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的远离第三底板32的顶端。如图7所示,磁铁64与磁铁65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盒体2和第三盒体3盖合后,第二开口211的侧壁和第三开口311的侧壁通过磁铁64和65相吸。图7中仅仅以磁铁的一种设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11和第三开口311的整个侧壁(即整个第二容置部21和第三容置部31的侧壁的顶端)均可以设置磁铁,从而加强吸附力。

该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进而,使结构更为简约,但仍然可以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侧壁上的一对的磁铁实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的封闭、保证盒子的封闭效果,在此不予赘述。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盒子中,由于盒子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以及第三盒体,且每个盒体均包括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部,因此,向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可配置的独立容置空间,进而,可以灵活自由地在三个容置空间内放置物品,尤其适用于成套出售的商品中。并且,第二盒体与第三盒体相互盖合后,第二盒体的第二容置部和第三盒体的第三容置部不仅可以相互封闭各自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而且还能够将第一盒体的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开口封闭,因此,在充分利用了盒子的内部空间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避免容置的物品掉出。此外,该盒子还具有结构简约、精美、携带方便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