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肉肠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830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肉肠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鸡肉肠包装盒。



背景技术:

鸡肉肠是日常生活中是比较普通的一种食品,目前市场上的鸡肉肠包装设计比较普通,一般风干的鸡肉肠的包装以简易的长方型包装盒为主,或者是直接塑料袋打包,上述传统的包装方式,缺乏新颖性,在产品众多的柜台展示,消费者很难一眼辨认出该种包装是那类商品的包装,尤其是对于不识字的老年人来说,需要仔细辨认或者询问才知道该种包装属于什么产品,因此,其辨识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鸡肉肠包装盒。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前侧盒体、下侧盒体、后侧盒体及上侧盒体,所述后侧盒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侧盒体,所述侧盒体上分别设置有上糊口、下糊口及侧糊口,所述上糊口与下侧盒体的边缘粘结设置、下糊口与上侧盒体的边缘粘结设置,所述侧糊口与前侧盒体的边缘粘结设置,所述前侧盒体上一体式设置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插片,所述上侧盒体上一体式设置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二插片,所述上侧盒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插片插接设置的第一插口,所述前侧盒体上开设有与第二插片插接设置的第二插口。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均呈梯形状,第一插片呈鸡冠状,第二插片呈鸡嘴状。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折叠压痕。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盒体与侧盒体为一体式设置,且后侧盒体与侧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压痕。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盒体与下侧盒体之间、下侧盒体与后侧盒体之间、后侧盒体与上侧盒体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折叠压痕。

所述的一种鸡肉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糊口、下糊口、侧糊口与侧盒体为一体式设置,并且上糊口、下糊口及侧糊口与侧盒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四折叠压痕。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插片确保产品包装上可以一目了然,方便消费者进行快速识别,插口的设置便于将与插片配合使用,将产品固定在包装盒内,该结构设置的包装盒,包装简便、展示性强。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盒体,2-下侧盒体,3-后侧盒体,4-上侧盒体,5-侧盒体,6-上糊口,7-下糊口,8-侧糊口,9-第一连接片,10-第一插片,11-第二连接片,12-第二插片,13-第一插口,14-第二插口,15-第一折叠压痕,16-第二折叠压痕,17-第三折叠压痕,18-第四折叠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鸡肉肠包装盒,该包装盒专用用鸡肉肠的包装,结构简单新颖,融入产品特征,既起到识别产品的作用又体现产品的展示功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辨识度,便于消费者识别。

其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前侧盒体1、下侧盒体2、后侧盒体3及上侧盒体4,后侧盒体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侧盒体5,侧盒体5上分别设置有上糊口6、下糊口7及侧糊口8,上糊口6与下侧盒体2的边缘粘结设置、下糊口7与上侧盒体4的边缘粘结设置,侧糊口8与前侧盒体1的边缘粘结设置,前侧盒体1上一体式设置有第一连接片9,第一连接片9上设置有第一插片10,上侧盒体4上一体式设置有第二连接片11,第二连接片11上设置有第二插片12,其中,第一连接片9与第二连接片11均呈梯形状,为便于消费者识别,将第一插片10设置成鸡冠状,第二插片12设置成鸡嘴状,上侧盒体4上开设有与第一插片10插接设置的第一插口13,前侧盒体1上开设有与第二插片12插接设置的第二插口14。

为方便包装,在第一连接片9和第二连接片1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折叠压痕15,后侧盒体3与侧盒体5为一体式设置,且后侧盒体3与侧盒体5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压痕16,前侧盒体1与下侧盒体2之间、下侧盒体2与后侧盒体3之间、后侧盒体3与上侧盒体4之间均设置有第三折叠压痕17,上糊口6、下糊口7、侧糊口8与侧盒体5为一体式设置,并且上糊口6、下糊口7及侧糊口8与侧盒体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四折叠压痕18。各折叠压痕的设置,便于方便快速的对产品进行包装。

本实用新型包装盒整体设计新颖而不复杂,包装盒采用一体式设置,降低包装成本,插片与插口的设置,即第一插片10穿过上侧盒体1的第一插口13和第二插片12穿过前侧盒体1的第二插口14,便于将两边的盒体紧紧的连在一起,继而把鸡肉肠包裹在包装盒内,结构简单,增加产品的辨识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