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42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验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检验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验布机。



背景技术:

验布机是服装行业生产前对棉、毛、麻、丝绸、化纤等特大幅面、双幅和单幅面进行监测的一套必备的专用设备。验布机的作业方法是:提供验布的硬件环境,连续分段展开面料,提供充足光源,操作人员靠目力观察,发现面疵点和色差,验布机自动完成记长和卷装整理工作。

目前现有的验布机,大多没有增加张力调节装置,而在实际使用中,在布匹转动的时候,若产生带动布匹的力太大,则容易使布匹受力不均匀而将之扯坏,或者带动布匹的力太小,则又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普遍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441790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验布机,其技术要点是:其验布机主要包括机架,机架上有透光板,透光板的上方设有用于检测布匹的光源,在透光板两端的机架上转动地设有传布辊,机架上还有上料辊以及收料辊,上料辊上绕设有待检验的布匹,收料辊用于卷集检验完成的布匹,机架上摆动设有与布料相抵接的张紧辊。该方案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张紧辊,调节布匹受力,解决布匹受力太大或太小的问题,使其可以保持在恒定值。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在布料收卷的过程中,仅仅通过收料辊转动拉扯布料,使布料卷绕在收料辊上,在此过程中,虽然张紧辊能均化布匹受力,但其实不能减小张力大小,因此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布料大小以及面料不统一的原因,仍然存在因张力过大,扯破布匹的风险,不具有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布机,以解决布料检验传动过程中张力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验布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两侧底部的上料机构和收卷机构,靠近收卷机构一侧的机架上设有验布机构,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传动辊,于所述传动辊的正上方设有一根固定杆,同时在所述固定杆上设有若干个由电机相连并控制转动的滚轮,相邻滚轮之间的间距相等。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未检验的布卷从上料机构上进行放卷,放出的布料到达验布机构,经过人工肉眼检验以后在收卷机构进行收卷,在收卷过程中,通过转动的滚轮与布匹间的静摩擦力,辅助布匹向收卷机构传动,同时通过放置间距相等滚轮使布料受力分布均匀,不会发生扯坏布料或打滑的现象,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传送有效,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蜗轮,同时固定杆的蜗轮所在一侧设有锁扣,所述锁扣包括蜗杆及连接于蜗杆一端的轮盘,所述蜗杆上设有螺旋纹,所述固定杆通过蜗轮与螺旋纹相旋动卡嵌固定。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轮盘可以调节滚轮与布料的间距从而控制张力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两根导轨,所述两根导轨的间距恒定且不小于正常布卷的直径大小,两根导轨之间底部连有若干放置杆,所述放置杆与两根导轨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需要检验的布卷可以安放在放置杆上,根据所检验的布卷的宽度从而调节收束辊的间距,方便上料。

进一步地,所述两根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根收束辊,所述导轨上径向的开有若干等距离的圆孔,通过在所述收束辊两端底部设有的锁定螺栓实现收束辊与导轨相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根据所检验的布卷的宽度从而调节收束辊的间距并利用锁定螺栓与圆孔相旋动连接来固定,防止布卷上料时发生游移,不需要人工固定,提高了上卷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验布机构由斜面放置的透光板,透光板顶部向外延伸的光源板,设于光源板内侧的光源组成。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斜面的设计可保护工作人员的双眼,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板的下方设有收料辊,收料辊外侧设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的底部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设置有收卷机构的一组卷料辊。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收卷机构可以更为便捷的完成验布机最后的收尾工作,将检验完成的布料再卷成布卷,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一组卷料辊分为第一卷料辊和第二卷料辊,所述第一卷料辊和第二卷料辊一侧设有轮带并通过轮带传动连接 ,同时通过在第一卷料辊或第二卷料辊的一侧设置卷布电机来控制卷料辊的转动。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与在收料辊上施加一个扭转力不同,不会产生布料缠绕,直径变大,收卷不均匀的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料辊和第二卷料辊周壁包覆刻有螺纹的橡胶套。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增大摩擦力后与布卷相抵接保证了布卷放置的稳定性,使布卷在放置架上不易发生滚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传动辊上方设滚轮,在收卷的过程中,通过转动的滚轮与布匹间的摩擦力,辅助布匹向收卷机构传动;

2、通过转动轮盘来调节滚轮与布料的间距从而调节受力大小使其保持在恒定值,同时通过放置间距相等的滚轮使布料受力分布均匀,不会发生扯坏布料或打滑的现象;

3、通过所检验布卷的宽度从而调节收束辊,使布卷固定在放置杆上,方便工作人员上料;

4、通过第一卷料辊和第二卷料辊组合传动,将检验后的布料自动收卷,与在收料辊上直接施加一个扭转力不同,不会产生布料缠绕,直径变大,收卷不均匀的弊端,保证布卷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验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验布机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验布机的后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了调节部件的连接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验布机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验布机及其收料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上料机构;21、导轨;211、圆孔;22、收束辊;222、锁定螺栓;23、放置杆;3、验布机构;31、光源板;32、光源;33、透光板;4、收卷机构;41、收料辊;42、第一卷料辊;43、第二卷料辊;44、轮带;45、卷布电机;46、放置架;5、传动辊;51、电机;52、滚轮;53、固定杆;54、锁扣;541、轮盘;542、蜗杆;543、螺旋纹;544、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验布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两侧底部的上料机构2和收卷机构4,靠近收卷机构4一侧的机架1上设有验布机构3,将未检验的布卷从上料机构2上进行放卷,放出的布料到达验布机构3,经过人工肉眼检验以后在收卷机构4进行收卷。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两根导轨21,两根导轨21的间距恒定且不小于正常布卷的直径大小。两根导轨21之间底部设有起放置托起作用的多组放置杆23,放置杆23与导轨21平行,且均匀分布。两根导轨21之间滑动连接有两根收束辊22,收束辊22位于放置杆23上方,且与放置杆23垂直。如图3所示,在导轨21上径向的开有若干等距离的圆孔211,收束辊22两端通过锁定螺栓222与圆孔211连接以实现收束辊22与导轨21的滑动连接,通过锁定螺栓222与圆孔211相旋动连接可根据所检验布卷的宽度从而调节两根收束辊22的间距,从而防止布卷沿放置杆23轴向位移,提高上卷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机架1的顶端设有传动辊5,在传动辊5的正上方相连接有一根固定杆53,固定杆53与传动辊5的长度相同且在固定杆53上设有若干个由电机51控制转动的滚轮52,滚轮52同步转动,相邻滚轮52之间的间距相等。固定杆53一侧设有蜗轮544,同时固定杆53的蜗轮544所在一侧设有锁扣54,锁扣54包括蜗杆542及连接于蜗杆542一端的轮盘541,蜗杆542上设有螺旋纹543,蜗杆542与固定杆53端部的蜗轮544啮合,固定杆53通过蜗轮544与螺旋纹543相旋动卡嵌固定,通过转动轮盘541可以调节滚轮52与布料的间距从而控制张力的大小,不会发生扯坏或打滑的现象,同时锁扣54具有自锁功能,方便滚轮52定位,另外,其结构较为简单,传送有效,成本较低。

如图1和图5所示,验布机构3由斜面放置的透光板33,透光板33顶部向外延伸的光源板31,设于光源板31内侧的光源32组成,经由传动辊5带动的布匹送至透光板33上,工作人员在透光板33处经过人工肉眼检验。本实施例中,光源32为LED灯,可保护工作人员的双眼,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

如图1和图6所示,透光板33的下方设有收料辊41,检验完毕的布匹绕过收料辊41送进机架底部一侧的收卷机构4,收卷机构4的底部设有放置架46,放置架46的高度低于收料辊41的水平高度,在放置架46上设置有收卷机构4的一组卷料辊,卷料辊包括第一卷料辊42和第二卷料辊43,第一卷料辊42和第二卷料辊43的一侧设有轮带44的一侧设有轮带44并通过轮带44传动连接,同时通过在第一卷料辊42或第二卷料辊43的一侧设置卷布电机45来控制卷料辊的转动。卷布电机45带动第一卷料辊42转动,然后带动两侧的轮带44传动,从而带动第二卷料辊43转动,该结构与在收料辊41上施加一个扭转力不同,不会产生布料缠绕,直径变大,收卷不均匀的弊端。为了布卷在放置架46上放置稳定,将第一卷料辊42和第二卷料辊43周壁包覆摩擦材质的套卷,本实施例中,套卷采用刻有螺纹的橡胶套。布卷与第一卷料辊42、第二卷料辊43圆周面抵接,保证布卷放置的稳定性。

工作过程:将未检验的布卷放置在上料机构2上进行放卷,通过旋动锁定螺栓222调节收束辊22的位置,将收束辊22与布卷两侧紧密卡合,固定住布卷不让其移动。放出的布料到达验布机构3,利用固定杆53可沿轴心自转并通过固定杆53两端的锁扣卡嵌固定的结构,使滚轮52与所检验布料相抵接,工作人员启动电机51实现布料的传动,同时观察检验透光板33上的布料是否有瑕疵。最后布料经由收料辊41、第一卷料辊42、第二卷料辊43组合传动完成对布料最后的卷装整理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