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0446阅读:5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袋。



背景技术:

保温袋,包装容器的一种,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特别是在天气寒冷的冬季,食物加热后很快就会变凉,病人输液的药物常常需要与人体体温相同或者略高,因此均需要保温,目前,市面上通用的保温袋较少,现有的保温袋存在保温效果差,保温时间短,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袋,增强密封性能并且增加保温时间,改善保温效果差,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保温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以及顶部的开口,所述第一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面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封边和第二封边,所述开口处设置锁闭结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均为复合层结构,所述复合层结构为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高阻隔层、粘合层、保温棉层和热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与所述热封层均采用PE。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阻隔层采用VMPET或PE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结构采用拉链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采用一片复合塑料主体对折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温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保温棉层及VMPET高阻隔层,保温性能好,隔绝氧气以及隔绝水蒸气性能好,有效地提高阻隔效果,增强密封性能并且增加保温时间,改善保温效果差,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

2、袋体开口处设置锁闭结构,可方便快捷的开闭保温袋,方便消费者使用,锁闭结构采用拉链结构,使用过程中方便可靠,并且增加保温袋的使用寿命,。

3、粘合层与热封层均采用PE,环保卫生,且具有良好的热密封性能,热封强度高,粘合效果好,层结构之间连接紧密,使用过程安全可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袋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一种保温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以及顶部的开口,所述第一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面的两端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封边2和第二封边3,所述开口处设置锁闭结构4,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材质均为复合塑料,所述复合塑料为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高阻隔层11、粘合层12、保温棉层13和热封层14。

采用保温棉层13及高阻隔层11,保温性能好,隔绝氧气以及隔绝水蒸气性能好,有效地提高阻隔效果,增强密封性能并且增加保温时间,改善保温效果差,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同时袋体开口处设置锁闭结构4,可方便快捷的开闭保温袋,方便消费者使用,锁闭结构4采用拉链结构,使用过程中方便可靠,此保温袋的可伸缩性能好,可根据需要存放不同的物品,并且保温袋的使用寿命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12与所述热封层14均采用PE,环保卫生,且具有良好的热密封性能,热封强度高,粘合效果好,层结构之间连接紧密,使用过程安全可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阻隔层11采用VMPET或PET,VMPET兼具金属的特性和塑料薄膜的特性,遮光、防紫外线照射效果好,既延长了内容物的保温时间,又提高了包装材料的亮度,且材质本身价廉,美观,为保温袋高阻隔层的优选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闭结构4采用拉链结构,可方便快捷的开闭包装袋,方便消费者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采用一片复合塑料主体对折成型,加工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了包装袋底部的完整性,提高阻隔性能和保温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