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0046发布日期:2018-07-07 16:5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



背景技术:

纸箱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包装制品。纸箱在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的过程中,用以暂时将产品包裹起来的装置,目的是对这些产品加以保护和装饰,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产品,纸箱可以用来包装衣服、食品等小物件,也可以用来包装冰箱、电视机和空调等大物品,应用范围广泛,因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性能深受人们的喜欢,但是大多数纸箱的结构强度不高,在使用之后多半会丢弃,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且污染了环境,不利于进行回收,因此,发明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内部设有包装层,所述包装层内侧设有牛皮纸层,所述牛皮纸层内侧设有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层内侧设有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内部设有碳纤维杆,所述结构层内侧设有绒布,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箱盖,所述箱盖底部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箱盖一侧与结构层合页连接。

优选的,所述结构层由多个碳纤维杆倾斜交叉构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内侧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端部设置为倒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设有槽块,所述箱盖通过插杆和槽块与箱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包装层与牛皮纸层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有包装层且和牛皮纸层采用粘接方式,当纸箱在包装功能使用过后撕下包装层即可用作收纳盒,有利于达到纸箱循环再利用的效果,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设有碳纤维杆的结构层和纤维布层,有利于提高纸箱的结构强度和韧性,通过设有绒布,提高了纸箱内部的手感和使用体验,通过设有密封圈,减少了外部灰尘和湿气对箱体内部放置物品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层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细节图。

图中:1箱体、2隔板、3包装层、4牛皮纸层、5纤维布层、6结构层、7绒布、8箱盖、9密封圈、10碳纤维杆、11插杆、12槽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作收纳盒的高强度纸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隔板2,所述隔板2内部设有包装层3,通过设有包装层3,有利于对箱体1进行包装喷码,印上与箱体1内部产品相关的广告,所述包装层3内侧设有牛皮纸层4,通过设有牛皮纸层4,有利于箱体1防潮防水,所述牛皮纸层4内侧设有纤维布层5,所述纤维布层5内侧设有结构层6,所述结构层6内部设有碳纤维杆10,通过设有碳纤维杆10的结构层6和纤维布层5,有利于提高纸箱的结构强度和韧性,所述结构层6内侧设有绒布7,通过设有绒布7,提高了纸箱内部的手感和使用体验,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箱盖8,所述箱盖8底部设有密封圈9,通过设有密封圈9,减少了外部灰尘和湿气对箱体1内部放置物品的侵蚀。

所述箱盖8一侧与结构层6合页连接,所述结构层6由多个碳纤维杆10倾斜交叉构成,所述密封圈9内侧设有插杆11,所述插杆11端部设置为倒三角状,所述箱体1内壁设有槽块12,所述箱盖8通过插杆11和槽块12与箱体1活动连接,通过插杆11与槽块12,有利于箱体1和箱盖8进行密封,所述包装层3与牛皮纸层4粘接,通过设有包装层3且和牛皮纸层4采用粘接方式,当纸箱在包装功能使用过后撕下包装层3即可用作收纳盒,有利于达到纸箱循环再利用的效果,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在箱体1内部放置物品后,将箱盖8盖上,通过插杆11和槽块12配合密封圈9进行密封,在包装层3上印上与物品相关的广告进行销售,当用户将箱体1内物品取出后,即可撕下包装层3用作收纳盒,有利于达到纸箱循环再利用的效果,减少了环境污染,通过设有碳纤维杆10的结构层6和纤维布层5,有利于提高纸箱的结构强度和韧性,通过设有绒布7,提高了纸箱内部的手感和使用体验,通过设有密封圈9,减少了外部灰尘和湿气对箱体1内部放置物品的侵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