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针消毒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9203发布日期:2018-06-08 20:0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针消毒盒。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过程中使用的银针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消毒完毕后放置于银针盒内储存。现有的银针盒只具有储存银针的功能,无法实现银针消毒,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储存银针和消毒功能的银针消毒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针消毒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体、外盒盖、螺纹杆、托板、内盒体、压板、螺栓固定座、紧固螺栓,所述外盒盖设置于所述外盒体的上方,所述外盒盖的顶部固定有内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中部通过螺纹配合设置于所述内螺纹套内,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设置于外盒盖上方的手柄相连,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外盒体内部竖直设置的固定板相连,所述托板的一侧垂直固定于固定板上,所述内盒体的下端贴合设置于所述托板上,所述内盒体的上端设置有内盒盖,所述内盒体、内盒盖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锁体紧固,所述内盒体的表面设置有内盒体通孔,所述内盒盖的表面设置有内盒盖通孔,所述螺栓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托板上,所述压板贴合设置于所述内盒盖、螺栓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压板、螺栓固定座通过紧固螺栓锁紧。

所述外盒体的高度大于内盒体、内盒盖高度的两倍之和。

所述外盒体、外盒盖的横剖面呈圆形。

所述内盒体通孔、内盒盖通孔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银针放置于内盒体内,外盒体内部放置消毒液,通过旋转手柄调节内盒体的高度,内盒体全部浸泡于消毒液中时,实现消毒功能,内盒体位于消毒液上方时,实现沥干和储存功能;

2、内盒体通过压板压紧于托板上方,压板通过螺栓紧固,固定、拆卸简便;

3、内盒盖通孔、内盒体通孔的设置,便于消毒液流入、流出;

4、结构简单、新颖,易于制作;

5、外盒体的高度大于内盒体、内盒盖高度的两倍之和,便于内盒体充分沥干;

6、可进行多个内盒体内银针的同时消毒,单次使用消毒消毒容量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外盒体,2-外盒盖,3-螺纹杆,4-托板,5-内盒体,6-压板,7-螺栓固定座,8-紧固螺栓,9-内螺纹套,10-手柄,11-固定板,12-内盒盖,13-转轴,14-锁体,15-内盒体通孔,16-内盒盖通孔。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银针消毒盒,包括外盒体1、外盒盖2、螺纹杆3、托板4、内盒体5、压板6、螺栓固定座7、紧固螺栓8,外盒盖2设置于外盒体1的上方,外盒盖2的顶部固定有内螺纹套9,螺纹杆3的中部通过螺纹配合设置于内螺纹套9内,螺纹杆3的上端与设置于外盒盖2上方的手柄10相连,螺纹杆3的下端与外盒体1内部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1相连,托板4的一侧垂直固定于固定板11上,内盒体5的下端贴合设置于托板4上,内盒体5的上端设置有内盒盖12,内盒体5、内盒盖12的一端通过转轴13铰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锁体14紧固,内盒体5的表面设置有内盒体通孔15,内盒盖12的表面设置有内盒盖通孔16,螺栓固定座7固定于托板4上,压板6贴合设置于内盒盖12、螺栓固定座7的上方,压板6、螺栓固定座7通过紧固螺栓8锁紧。

外盒体1的高度大于内盒体5、内盒盖12高度的两倍之和。

外盒体1、外盒盖2的横剖面呈圆形。

内盒体通孔15、内盒盖通孔16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银针放置于内盒体5内,外盒体1内部放置消毒液,内盒体5位于外盒体1下部,消毒液高度以浸没压板6为宜,浸泡一段时间后,通过旋转手柄10上提内盒体5,内盒体5移动到外盒体1上部从消毒液中提出,沥干;取用银针时,旋转手柄10,将螺纹杆3下端的固定板11、托板4、内盒体5从外盒体1中提出,旋松紧固螺栓8,将内盒体5从压板6、托板4之间取出,打开内盒体5上的锁体14,取用银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