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523发布日期:2018-08-29 01:2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筒,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



背景技术:

纺织品是指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产品。纺织品被人们用来制作衣服、鞋 帽、被单、被罩、桌布、窗帘等等,纺织品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纺织市场十分巨大。在现在生活中纺织制品大多由大型的纺织厂生产而出,再经过印染、印花等各种工序后才会变成人们使用的布匹。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纺织机械也随着纺织业发展起来,在纺织行业中,会广泛使用到对纱线进行表面包覆的包纱机,包纱机上设置有卷绕纱线的纱管以及防止纱线从纱管上脱落的边盘,但是现有纱管是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制造,当纱筒表面或边盘损坏时,就会使得整个沙筒废弃,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纺织使用纱筒上的纱线时,纱筒在纺织座上整体旋转、摩擦力大、放线转动不通畅,另外一般的纱筒表面为平整的,这样的纱筒在绕线时容易发生纱线在纱筒水平方向交错缠绕,这样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无法找到线头的现象,使得使用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包括纱筒主体,其纱筒主体是由上半部筒体和下半部筒体拼装组成,上半部筒体的底端设有凹槽,下半部筒体的顶端设有与凹槽配合使用的凸棱,所述的上半部筒体的筒内内端设有上缩径台,下半部筒体的筒内内端设有下缩径台,所述的上半部筒体内设有上内管、下半部筒体内设有下内管,上内管和下内管的内端螺口连接,所述的上内管上设有上卡台,上卡台与上缩径台之间上安装着上轴承,下内管上设有下卡台,下卡台与下缩径台之间上安装着下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上半部筒体的顶部外端设有上圆形边沿,下半部筒体底部外端设有下圆形边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上内管的外端边沿设有上底座,下内管的外端边沿设有下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上底座与上圆形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2-0.5cm,下底座与下圆形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2-0.5c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现有的纱筒上安装着能够使得纱筒旋转的装置,降低了现有纱筒在放置座上转动时摩擦力大、转动不通畅的问题,提升放线效果。同时旋转装置和纱筒主体之间能够拆卸组装,避免了纱筒表面或边盘损坏时,整体沙筒废弃和资源浪费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结构剖视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包括纱筒主体,其纱筒主体是由上半部筒体1和下半部筒体2拼装组成,上半部筒体1的底端设有凹槽3,下半部筒体2的顶端设有与凹槽3配合使用的凸棱4,所述的上半部筒体1的筒内内端设有上缩径台5,下半部筒体2的筒内内端设有下缩径台6,所述的上半部筒体1内设有上内管7、下半部筒体2内设有下内管8,上内管7和下内管8的内端螺口连接,所述的上内管7上设有上卡台9,上卡台9与上缩径台5之间上安装着上轴承10,下内管8上设有下卡台11,下卡台11与下缩径台6之间上安装着下轴承12。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纺织用纱筒,包括纱筒主体,其纱筒主体是由上半部筒体1和下半部筒体2拼装组成,上半部筒体1的底端设有凹槽3,下半部筒体2的顶端设有与凹槽3配合使用的凸棱4,所述的上半部筒体1的筒内内端设有上缩径台5,下半部筒体2的筒内内端设有下缩径台6,所述的上半部筒体1内设有上内管7、下半部筒体2内设有下内管8,上内管7和下内管8的内端螺口连接,所述的上内管7上设有上卡台9,上卡台9与上缩径台5之间上安装着上轴承10,下内管8上设有下卡台11,下卡台11与下缩径台6之间上安装着下轴承12。上半部筒体1的顶部外端设有上圆形边沿13,下半部筒体2底部外端设有下圆形边沿14。上内管7的外端边沿设有上底座15,下内管8的外端边沿设有下底座16。上底座15与上圆形边沿13之间的距离为0.2-0.5cm,下底座16与下圆形边沿14之间的距离为0.2-0.5cm。另外在上半部筒体1和下半部筒体2的外表面上均布着凸点,这样的纱筒在绕线时不容易发生纱线在纱筒水平方向交错缠绕,进而给后期的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使用时,将上半部筒体1和下半部筒体2拼装后,再由上内管7上带着上轴承10,下内管8带着下轴承12,上轴承10与上半部筒体1内的上缩径台5相抵、下轴承12与下半部筒体2内的下缩径台6相抵,上内管7和下内管8的内端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将上半部筒体1和下半部筒体2紧固呈一个整体,同时能够在上轴承10和下轴承12的作用下转动。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