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890发布日期:2018-06-19 21:4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



背景技术:

接地线是电力施工、检修时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是为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误合闸时保证人身安全之用,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是电力员工的生命线。挂接地线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现有的高压接地线主要包括绝缘操作棒、接地软铜线和线夹。绝缘操作棒由绝缘性极佳的环氧树脂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彩色管,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紫铜线绞合而成,外层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PVC绝缘护套,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铜线需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线夹采用铝合金压力铸造,经久耐用。

现有的绕线架有两种,一种是包括桶状盛放操作杆,但是操作杆由于不是顺序排放,导致接地线常与操作感缠绕到一起;另一种是和梭形的绕线架,接地软铜线在两端的弯折角度小,接地软铜线长期处于小角度的弯折不可逆,导致使用寿命短,在绕线的时候容易导致打结;但是在实际的搬运和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抢修现场,接地线的收放是耗时比较长的一个操作项目。接地线收容时间长主要原因如下:1、接地线散开和理线的时候十分繁琐;2、接地操作棒上下传递时流程繁琐;3、接地线收容时,容易打结,且手工缠绕费力;4、接地线因原有的梭形状的长期缠绕造成过多不可逆的小角度弯折,导致接地线容易打结,影响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得到拓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便携性的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包括支架和绕线盘,所述支架包括基座和收纳架,所述基座由底座和设置在底座后侧支柱组成,所述收纳架上设有接地操作棒的挂接部;所述收纳架的下部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绕线盘通过转轴设在所述支柱的前侧空间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方体框架结构,且所述底座的前侧横杆的两端设有支脚,所述基座的后侧横杆的两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均以后侧横杆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轴为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架为开口向下的U形框架和挂接部构成,所述挂接部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挂接部的两端分别与U形框架的两支臂固定连接,且U形框架下端支杆与所述支柱上承接部连接配合设置;所述接地操作棒的上勾部依次挂设在所述挂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盘为为可绕中心转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结构,接地操作棒上连接的接地线绕着中心轴旋转并绕设在沟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底端与所述支脚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柱的下端固定设在所述基座的后侧横杆的两端,上端向上延伸并设有与U形框架连接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为上部为开口的腔体结构,且所述承接部的腔体尺寸与所述收纳架的下部支臂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固定设在一侧所述支柱上,并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的侧边还设有接地钉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为管状结构,且卡接部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接地钉上部的支撑部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盘的前侧还设有摇柄,所述摇柄远离所述绕线盘的中心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U形框架的下端支杆上还设有定位卡扣结构,并通过定位卡扣结构与支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小,起到了省时省力的效果,接地线散开的时候,可以合并散线和理线的这个过程,散线的时候直接抽,不用一圈一圈的往下放,节省时间。收线的时候,当拆除接地棒之后,再拆除接地端,通过传递绳子向下传递的同时,通过绕盘缠绕;节约了流程和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接地软铜线绕设在绕线盘上,整个线体不容易打结,收纳效果好,便于收纳和管理,且大大提高了接地软铜线的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卡接部可以整体向上传递,节省了接地操作棒多次取下和卡接的过程,节约了流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本装置整体便于携带、存储,使用灵活,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卡扣结构安装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卡扣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支架;11、基座;111、底座;1111、支脚;1112、滚轮;112、支柱;1121、承接部;1122、转轴;12、收纳架;121、U形框架;122、挂接部;2、绕线盘;21、摇柄;3、接地钉;31、卡接部;4、理线套;5、接地线;6、定位卡扣结构;61、按帽;62、固定板;63、压簧;64、滑杆;7、接地操作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结合附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包括支架1和绕线盘2,所述支架1包括基座11和收纳架12,所述基座11由底座111和设置在底座111后侧支柱112组成,所述收纳架12上设有接地操作棒7的挂接部122;所述收纳架12的下部设在所述支柱112上;所述绕线盘2通过转轴1122设在所述支柱112的前侧空间内转动。

所述底座111为方体框架结构,且所述底座111的前侧横杆的两端设有支脚1111,所述基座11的后侧横杆的两端设有滚轮1112,所述滚轮1112均以后侧横杆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轴为转动轴。

所述滚轮1112的底端与所述支脚1111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滚轴和支脚1111的支撑使所述基座11水平设置;通过拉动支架倾斜使重心在滚轮上即可实现滚轮滚动移动;再将支脚与滚轮放平即可实现收纳架的定位,实现移动和固定切换。

两个所述支柱112的下端固定设在所述基座11的后侧横杆的两端,上端向上延伸并设有与U形框架121连接的承接部1121,所述承接部1121为上部为开口的腔体结构,且所述承接部1121的腔体尺寸与所述收纳架12的下部支臂紧密配合。

所述收纳架12为开口向下的U形框架121和挂接部122构成,所述挂接部122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挂接部122的两端分别与U形框架121的两支臂固定连接,且U形框架121下端支杆与所述支柱112上承接部1121连接配合设置;所述接地操作棒7的上勾部依次挂设在所述挂接部122上;所述U形框架121的顶部可用用来作为整个支架1的推手。

所述转轴1122固定设在一侧所述支柱112上,并沿所述底座111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绕线盘2为为可绕中心转轴1122转动有沟槽的圆盘结构,接地操作棒7上连接的接地线5绕着中心轴旋转并绕设在沟槽上。

所述支柱112的侧边还设有接地钉3的卡接部31,所述卡接部31为管状结构,且卡接部31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接地钉3上部的支撑部的尺寸,实现对接地钉3的放置。

所述绕线盘2的前侧还设有摇柄21,所述摇柄21远离所述绕线盘2的中心转轴。

还设有长条形理线套4,所述理线套4的开口处的两端设有可相互粘合的魔术贴;通过将理线套4将整理好的接地线5的线头绑缚好再进行收卷,线束整理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U形框架121的下端支杆上还设有定位卡扣结构6,并通过定位卡扣结构6与支柱112连接;所述承接部1121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卡扣结构6主要包括按帽61、固定板62、压簧63和滑杆64,所述固定板62固定设在所述U形框架121下端支杆内,两个所述按帽61对称设置,并通过滑杆64上、下限位,所述压簧63内嵌与所述按帽61内,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62和按帽61为弹簧座,按压按帽61可实现按帽62向所述U形框架121下端支杆内侧移动,再拉拽所述U形框架121在承接部1121上的移动;且当松开按帽61后,通过压簧63的弹力作用,又可实现按帽61突出所述承接部1121上的限位孔,实现所述U形框架121的定位,单手即可操作,且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的绕线架,将手工缠绕改成了省时省力的绕线盘,然后将卡接顶端改成了可分离的卡接部,卡接部和支架通过包括承插方式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绕式接地线绕线架在放线散线的时候,可以合并散线和理线的这个过程,放线的时候直接抽,因为绕线盘的转轴灵活,可以使装置不动的时候,直接拉住接地软铜线的一边直接抽即可。不用一圈一圈的往下放,节省时间。而收线的时候,当拆除接地棒之后,再拆除接地端,通过传递绳子向下传递的同时,杆下的人可以通过把手转动圆盘,达到缠绕的目的;且卡接部可以整体向上或向下传递传递,使用卡接部之后,上下传递接地操作棒的流程是:传递绳套住卡接部整体取下—向杆上传递—逐一从卡接部上取下操作棒—逐一挂在接地环上—操作完成后逐一取下操作棒卡在卡接部上—套住卡接部向下传递;节省了接地操作棒多次取下和卡接的过程,节约了流程,节省了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