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9586发布日期:2018-08-24 19:39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低温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冷链运输的冰盒。



背景技术:

医药冷链运输行业中,低温或冷藏药品的运输,离不开保温箱与冰盒、冰袋。市面上根据用途不同,冰盒设计成不同形状。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冰盒叠放冷冻时,难以冻透。普通冰盒,正反均为平面,堆叠冷冻时冰盒贴在一起,冷空气难以流通,中间冰盒难以冻透。有时为了方便冰盒冻结,制作冰盒码放架,用来隔开冰盒,方便冷冻。这样既增加成本,同时码放架又占用了冷冻库的空间。

两边均为平面的冰盒,使用时一边贴着保温箱,一边贴着药品。贴着保温箱内壁,箱内冷量难以流通,直接透过箱壁造成冷量流失;贴着药品,又容易出现药品过冷失效等情况。

普通冰盒在使用时,难以区分是否冻结,往往只能根据冷冻温度及冷冻时长以及目测来判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冰盒封口形式。普通冰盒一般采用螺纹盖或者超声波焊接等封口形式。然而,这两种封口形式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螺纹封口难以完全密封,容易出现渗透等情况。超声波焊接,生产时容易出现焊瘤,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冷冻和使用的冰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冰盒,该冰盒包括盒体、盒盖和感温变色小盒;

该盒体一面设有凸起,凸起对应的盒体的反面设有限位结构,两个盒体叠放时该凸起置于该限位结构内,并使两个叠放的冰盒之间留有空隙;

该盒体上还设有开口,盒盖扣设在该开口上;

该盒体上设有感温变色孔,所述感温变色小盒置于该感温变色孔内,感温变色小盒内注有感温变色溶液。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盒体一面的四角处均设有圆形凸起或者环形凸起,圆形凸起处对应的盒体反面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处对应的盒体反面为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与环形凸起的尺寸相配合,并使两个叠放的冰盒之间留有空隙。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盒体一面的四角处,其中两个对角位置设有圆形凸起,另外两个对角位置设有环形凸起。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盒盖为内外圈结构,外圈内侧壁设有一圈凸起,内圈为中空的锥台状;开口处设有一圈三角倒扣;盒盖安装时,开口深入盒盖内外圈中,三角倒扣卡住盒盖外圈内侧壁上的凸起。

接上述技术方案,冰盒四周均为倒角结构。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盒体还设有两个对称的提手孔。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盒体上还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的凹圆孔。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开口设于盒体顶部中间,两个提手孔设于盒体中部的两侧;所述感温变色孔置于两个提手孔的中间位置。

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提手孔的四周均为倒角结构。

接上述技术方案,该冰盒的正反面均设有感温变色孔,且孔内两侧均设有凸起,感温变色小盒的两侧也设有凸起。

接上述技术方案,冰盒四周的倒角结构为倒斜角,盒体正反两面的倒斜角的连接处通过圆弧结构过渡。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圆形凸起和环形凸起,在冰盒叠放时,整体被凸起隔开,且叠放可无正反面及方向限制。根据感温变色小盒可以直观判断冰盒是否冷冻完全。与普通冰盒相比,不再通过摇晃目测等方式判断是否冻结。只需要观察感温变色小盒内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判断更加直观、快捷。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冰盒四周的倒角设计,方便冷空气流通,提高冰盒冷冻效率。

进一步地,盒盖和开口的设计使得封口更加方便,不需要其他设备,用橡胶锤敲紧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冰盒装配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冰盒正面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冰盒反面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感温变色小盒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盒盖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盒体开口处详细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冰盒凸起详细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冰盒叠放示意图一;

图9:本发明实施例冰盒叠放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冰盒包括盒体,盒盖及感温变色小盒。该盒体一面设有凸起,凸起对应的盒体的反面设有限位结构,两个盒体叠放时该凸起置于该限位结构内,并使两个叠放的冰盒之间留有空隙。凸起和限位结构相配合,主要是保证多个冰盒叠放时的稳定,同时还要使冰盒之间形成空隙即可。凸起和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冰盒的一周,也可以是呈对称的固定位置。当凸起和限位结构设置在冰盒的一周时,凸起设置在冰盒的一面,限位结构设置在另一面。当凸起为多个呈对称设置时,凸起和限位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冰盒的同一面,冰盒背面与凸起对应的位置设置限位结构。保证两个冰盒叠放时,凸起和限位结构能够配合固定即可。

如图1所示,该盒体一面的四角处均设有圆形凸起4或者环形凸起5,圆形凸起处对应的盒体反面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处对应的盒体反面为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与环形凸起的尺寸相配合;即若两个冰盒叠放在一起,环形凸起可以刚好卡住圆形凸起,使得叠放更加平稳,且两个冰盒之间又可以留有空隙,使得空气流通,冷却速度更快。

该盒体上还设有开口6,盒盖扣设在该开口上;

该盒体上设有感温变色孔2,所述感温变色小盒置于该感温变色孔内。感温变色小盒内注有感温变色溶液,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根据观察颜色就可以判断冰盒是否冷冻好。

盒体上还设计有提手孔1、凹圆孔3及LOGO标识处等。提手孔用于方便操作;凹圆孔可有效降低由蓄冷剂冷冻造成的冰盒鼓胀,凹圆孔可以呈一定的形状整齐排列,如以感温变色孔为中心对称排列。凹圆孔正反面对称设置,即冰盒正反面均凹进去,中间部分与冰盒内是连通的。感温变色孔用于安装感温变色盒;四角圆形凸起及环形凸起用于固定并隔开冰盒。LOGO标识处用于指示商标及注意事项等信息。

提手孔可对称设置在该盒体上,以便于从冰盒的两个侧面都可以通过提手孔将盒体提起。

如图1所示,开口6设于盒体顶部中间,两个提手孔设于盒体中部的两侧;所述感温变色孔置于两个提手孔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感温变色孔可设置于盒体上的任一位置。

从图2、图3可以看出,冰盒正反面均设计有感温变色感温变色孔,孔内两侧设计有凸起。图4为感温变色小盒,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盒两侧同样设计有凸起7。冰盒上的凸起与感温变色小盒上的凸起有一定的高度差。感温变色小盒挤入冰盒安装孔内后,通过凸起间的相互作用,防止感温变色小盒脱落。感温变色小盒的顶部设有溶液注入管,感温变色溶液通过该溶液注入管注入感温变色溶液,然后再加热封口,完成后再剪断。将小盒挤入冰盒安装孔内,通过孔内的凸起固定小盒。冷冻时,小盒内溶液温度与冰盒内蓄冷剂温度一致,当小盒内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时,即可确认该冰盒冷冻完成。例如,冷冻前,该小盒内为无色液体,冷冻完成后,小盒内液体变为蓝色。感温变色盒可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态,封口方式可为热封、橡胶塞或其他形式;感温变色盒可为嵌入、插接或者其他安装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空气流通,以及冰盒的美观性,将冰盒四周均设为倒角结构。该倒角为倒斜角,正反面的斜倒角的连接处通过圆弧结构过渡。

如图5所示,盒盖为内外圈结构。外圈内侧壁设计有一圈凸起8,内圈为中空的锥形台9,外面开口较小、较薄,里面较厚、较大。如图6所示,盒体开口处设计有一圈三角倒扣10。盒盖安装时,冰盒开口深入盒盖内外圈中,由于内圈呈现倒锥型,随着冰盒开口的深入,冰盒将密封得越来越严密。最后,盒盖外圈内侧上的凸起被盒体开口处的三角倒扣卡住。这样的设计,既完成冰盒的密封,又无法打开盒盖。操作时无需其他辅助设备,橡胶锤敲入即可。

如图1、图7所示,冰盒四角处,两对角设计有圆形凸起,另两对角设计有环形凸起。同时,圆形凸起处对应的冰盒反面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对应的冰盒反面为圆形凸起。这样的设计,无论冰盒正反面及正反向,均可实现叠放。

如图8、图9所示,叠放时,圆形凸起可嵌入环形凸起内,既可以限位,防止冰盒滑动,又可隔开冰盒。同时,冰盒四周倒角设计,方便空气流通,提高冷冻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