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4549发布日期:2018-07-04 10:23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向秸秆发酵罐输送秸秆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中加入华巨秸秆微贮宝高活性发酵菌种后,使秸秆中分解纤维素的菌数大幅度提高。在适宜温度、湿度和密闭的厌氧条件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降解,产生糖类,继而又被转化成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5.0,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繁殖。经微贮后,秸秆转化成优质粗饲料,不但提高了饲用价值,而且不容易发生腐败,可以长期贮存饲喂。

秸秆等长纤维有机原料在进入发酵罐之前,先要在浸泡池中进行浸泡,然后再泵送至发酵罐中,输送过程慢且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送料速度快、工作稳定性高、操作简单的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包括料仓,所述料仓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料仓底部连通有斜向上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连通有斜向下的第二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连通至发酵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设置为自上而下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料仓底部的两个输出轴向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端同轴线连接有圆锥形的底座,所述底座外壁上设置有螺旋搅拌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搅拌叶片外缘还间隔设置有向外的切割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下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带有能够自由开合的盖体的清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下端设置有向下的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下端的侧壁上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料仓内设置搅拌装置进行预搅拌,能够避免物料因含水等原因而粘结在一起;设置第一螺旋输送机构和第二螺旋输送机构,方便安装,且能够直接将物料均匀的向发酵罐内输送,避免堵塞;料仓设置为自上而下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方便物料在料仓下部聚集;在螺旋搅拌叶片外缘设置切割刀片,能够对粉碎不完全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第一螺旋输送机及第二螺旋输送机爆炸图示意图;

其中:1-料仓,2-支腿,3-电机,4-底座,5-螺旋搅拌叶片,6-切割刀片,7-清料口,8-第一螺旋输送机,9-第二螺旋输送机,10-发酵罐,11-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秸秆发酵罐的进料装置,包括由钢板围成的料仓1,料仓1设置为自上而下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结构,物料在料仓1底部聚集,方便处理,料仓1底部连通有斜向上的第一螺旋输送机8,料仓1下端的侧壁上开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出料管11与第一螺旋输送机8的进口连通,第一螺旋输送机8的出料口连通有斜向下的第二螺旋输送机9,物料经第一螺旋输送机8的出料口落入第二螺旋输送机9的进料口,第二螺旋输送机9的出料口连通至发酵罐10内,设置第一螺旋输送机8和第二螺旋输送机9,方便安装,且能够直接将物料均匀的向发酵罐10内输送,避免堵塞,料仓1下部的外壁上还开有带有能够自由开合的盖体的清料口7,方便对料仓内的物料进行清除,料仓1下端四角处均匀固定有4个向下的支腿2,料仓1通过支腿2与地基固定,避免因震动导致料仓1移动。

料仓1底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料仓底部下侧的两个输出轴向上的电机3,电机3为减速电机,电机3通过电机法兰螺栓连接在料仓1底面,电机3的输出轴向上延伸至料仓1内,电机3的输出轴上端同轴线连接有圆锥形的底座4,电机3的输出轴上端销接有横向的法兰,底座4是由钢板围成的中空结构,重量轻,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4下端面中间位置,底座4外壁上焊接固定有螺旋搅拌叶片5,螺旋搅拌叶片5外缘还间隔焊接固定有向外的切割刀片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粉碎过的秸秆,投放至料仓1内,同时开启搅拌装置、第一螺旋输送机8、第二螺旋输送机9,通过搅拌使物料分散均匀,通过切割刀片6对未粉碎完全的物料进行切割,物料聚集到料仓1底部,然后物料依次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8、第二螺旋输送机9进入发酵罐10,当需要清理料仓1时,打开清料口7处的盖体,清理后闭合盖体,方便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