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337发布日期:2018-08-29 01:0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纸质包装盒广泛用于生活当中,但现有的包装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包装盒的上盖需要多次打开闭合,上盖与包装盒的连接性差,易断裂;包装盒的减震效果差,对内部产品的保护作用低;此外包装盒最易从边沿处开始撕裂,且包装盒的边沿非常锋利很容易划伤手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具有减震效果的、不易割手的包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纸板,其特征是:所述盒体纸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后面板、左面板、主面板和右面板,后面板的顶部设有固定卡板,后面板远离左面板的一侧上设有用于与右面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条板,后面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面板,左面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底面板,右面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底面板,主面板的顶部设有上面板,主面板的底部设有第四底面板,左面板的顶部还设有与上面板连接第一连接面板,右面板的顶部还设有用于与上面板连接第二连接面板,上面板远离主面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二连接条板,主面板与第二连接条板的连接处设有供固定卡板穿过的固定卡槽,后面板、左面板、主面板和右面板的内壁中心位置上均设有海绵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时,后面板、左面板、主面板和右面板围成方形,后面板上的第一连接条板粘接至右面板的内壁上,第一底面板、第二底面板、第三底面板和第四底面板可以相互配合卡接,构成包装盒的底部,上述底面板具体结构为现有不再累述,第一连接面板和第二连接面板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于左面板的顶边和上面板的侧边上,或分别连接于右面板的顶边和上面板的侧边上,增加上面板的两侧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连接面板和第二连接面板的垂直平分线上设有内凹的折痕,便于上面板盖合时,第一连接面板和第二连接面板会沿折痕向内翻折,最后固定卡条由外侧插入于固定卡槽内,实现卡合固定,海绵垫粘合于内侧包装盒,必要时上面板与第一底面板的中心上也可粘合海绵垫,便于与包装盒内的产品抵触,增加减震能力,避免内部产品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纸板为多层结构,盒体纸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纸层、瓦楞层、外纸层,外纸层的外侧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置于内侧的印刷纸板层和置于外侧的防水膜层,保护层的周侧上设有包覆至内纸层内侧的包覆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纸层、瓦楞层、外纸层、印刷纸板层和防水膜层由内向外依次叠合或粘合,瓦楞层可以增加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弯折能力,印刷纸板层用于印刷产品标示等信息,防水膜层起到防水效果也具有一定韧性,且保护层的外形尺寸要略大于盒体纸板,多余的部分向内翻折粘贴在盒体纸板的内沿壁上,形成包覆部,既能有效避免盒体纸板边沿过于锋利,也能避免容易从边沿处产生的撕裂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面板上设有观察窗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口便于观察包装盒内部的商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实施例的图1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后面板,2-左面板,3-主面板,4-右面板,5-固定卡板,6-第一连接条板,7-第一底面板,8-第二底面板,9-第三底面板,10-上面板,11-第四底面板,12-第一连接面板,13-第二连接面板,14-第二连接条板,15-固定卡槽,16-海绵垫,17-内纸层,18-瓦楞层,19-外纸层,20-印刷纸板层,21-防水膜层,22-包覆部,23-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纸板,其特征是:所述盒体纸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后面板1、左面板2、主面板3和右面板4,后面板1的顶部设有固定卡板5,后面板1远离左面板2的一侧上设有用于与右面板4连接的第一连接条板6,后面板1的底部设有第一底面板7,左面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底面板8,右面板4的底部设有第三底面板9,主面板3的顶部设有上面板10,主面板3的底部设有第四底面板11,左面板2的顶部还设有与上面板10连接第一连接面板12,右面板4的顶部还设有用于与上面板10连接第二连接面板13,上面板远离主面板3的一侧上设有第二连接条板14,主面板3与第二连接条板14的连接处设有供固定卡板5穿过的固定卡槽15,后面板1、左面板2、主面板3和右面板4的内壁中心位置上均设有海绵垫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时,后面板1、左面板2、主面板3和右面板4围成方形,后面板1上的第一连接条板6粘接至右面板4的内壁上,第一底面板7、第二底面板8、第三底面板9和第四底面板11可以相互配合卡接,构成包装盒的底部,上述底面板具体结构为现有不再累述,第一连接面板12和第二连接面板13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两条直角边分别连接于左面板2的顶边和上面板10的侧边上,或分别连接于右面板4的顶边和上面板10的侧边上,增加上面板10的两侧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连接面板12和第二连接面板13的垂直平分线上设有内凹的折痕,便于上面板10盖合时,第一连接面板12和第二连接面板13会沿折痕向内翻折,最后固定卡条由外侧插入于固定卡槽15内,实现卡合固定,海绵垫16粘合于内侧包装盒,必要时上面板10与第一底面板7的中心上也可粘合海绵垫16,便于与包装盒内的产品抵触,增加减震能力,避免内部产品破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纸板为多层结构,盒体纸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纸层17、瓦楞层18、外纸层19,外纸层19的外侧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置于内侧的印刷纸板层20和置于外侧的防水膜层21,保护层的周侧上设有包覆至内纸层17内侧的包覆部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纸层17、瓦楞层18、外纸层19、印刷纸板层20和防水膜层21由内向外依次叠合或粘合,瓦楞层18可以增加包装盒的抗压和抗弯折能力,印刷纸板层20用于印刷产品标示等信息,防水膜层21起到防水效果也具有一定韧性,且保护层的外形尺寸要略大于盒体纸板,多余的部分向内翻折粘贴在盒体纸板的内沿壁上,形成包覆部22,既能有效避免盒体纸板边沿过于锋利,也能避免容易从边沿处产生的撕裂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面板2上设有观察窗口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口23便于观察包装盒内部的商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