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649发布日期:2018-08-14 19:4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分析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血液分析在医学检验工作中是最为常用的项目之一,其质量水平影响范围最广,涉及疾病最多,通过对血液的成分检测分析,能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从而针对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血液从体内抽取到体外后通常需要恒温保存和冷藏,避免血液凝固影响血液质量或者下一步的性能测试。

公告号为“CN 203064463 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水浴保温取血容器,其形状为桶形,所述桶形容器的周围和底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桶形容器的上沿设置有两个灌水口和密封盖,所述桶形容器的上沿还对称设置有两个扣手,所述两个灌水口和密封盖分别设置在两个扣手上。采血之前,在储水腔内灌满热水,能够避免血液冷却结块粘附。

但是此种结构的水浴保温取血容器,储水腔内的热水是固定的,无法循环流动,每次热水冷却后,只能通过人为手动将储水腔内的水抽取出来,然后再注入新的热水,操作比较繁琐,而且操作过程中容易将热水溅入至容器内部,影响血液的质量或者下一步的性能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分析保温容器,不仅能够实现容纳空腔内的溶液单向循环流动,保证保温容器恒温的要求,解决了人为手动更换溶液的繁琐,有效避免溶液溅入或者泄漏的问题;同时能够方便用于血液的后续检测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包括容器内衬,所述容器内衬外同轴设置有容器外衬,所述容器内衬与所述容器外衬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却液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液隔板和第二冷却液隔板,所述第一冷却液隔板的高度大于第二冷却液隔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冷却隔板的高度小于容器内衬的高度;所述容器内衬包括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底部满焊有内底座,所述容器外衬包括外壁板,所述外壁板底部满焊有外底座,所述内底座和外底座之间设置有贯穿两者厚度的卡嵌孔,所述内底座和外底座配合处折弯设置并且满焊连接;所述外壁板上端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管,所述外底座底部设置有冷却液入口管,所述冷却液出口管和所述冷却液入口管分布在第一冷却隔板的两侧,所述内壁板顶端与所述外壁板顶端之间满焊有表面板。

优选的,所述表面板包括向外径向延伸的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沿径向延伸有若干个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内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和内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和外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面板的包括两个卡嵌耳,相邻卡嵌耳之间形成有能够卡嵌螺栓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向外延伸有加载壁板,所述加载壁板包括加载底板和加载侧板,所述加载底板和内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所述加载底板和外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所述加载底板和加载侧板配合处满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载壁板上设置有折板。

优选的,所述外壁板上端还设置有冷却液排气管,所述冷却液排气管与所述冷却液入口管设置在沿着外壁板径向相对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贯穿设置有检测窗口,所述检测窗口与内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所述检测窗口与外壁板配合处满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壁板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水管,所述冷凝水排水管的一端贯穿内壁板厚度,另一端穿过容纳空腔,从外底座底部延伸出。

优选的,上述所有结构的连接处均涂敷有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冷却液入口管、容纳空腔和冷却液出口管的连通设置,提供了冷却液单向循环流动的结构,为血液的保存提供了稳定恒温的环境,解决了人为手动更换冷却液的繁琐,有效避免了冷却液溅入或者泄漏的问题。

2.由于第一冷却液隔板的高度大于第二冷却液隔板的高度,同时小于容器内衬的高度;因此,从冷却液入口管进入的冷却液,只能环绕着容纳空腔单向循环流动,有效引导了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从而保证冷却液充分与容器内衬接触和热传递,有效提升血液保温效果。

3.容器内衬设计为内壁板和底部内底座满焊连接、容器外衬设计为外壁板和底部外底座满焊连接的方式,这种类似折弯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冷却液泄漏的问题,而且可以与容纳空腔内的冷却液充分接触。

4.各个结构连接处均涂敷有密封胶层,能够进一步增加各结构之间的连接紧密型,防止冷却液泄漏的问题,提高保温容器的良品率,减少产品的返修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俯视图;

图2是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剖视图,用于体现容纳空腔的结构;

图3是血液分析保温容器中去除了外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冷却隔板和第二冷却隔板的结构;

图4是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仰视图,用于体现冷凝水排水管的结构。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容器内衬;11、内壁板;12、内底座;2、容器外衬;21、外壁板;22、外底座;3、容纳空腔;4、冷却液出口管;5、冷却液入口管;6、表面板;61、第一面板;62、第二面板;621、卡嵌耳;7、加载壁板;71、加载底板;72、加载侧板;8、折板;9、冷却液排气管;10、检测窗口;13、外脚管;14、卡嵌孔;15、第一冷却液隔板;16、第二冷却液隔板;17、冷凝水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血液分析保温容器,包括容器内衬1,在容器内衬1外同轴设置有容器外衬2,容器内衬1和容器外衬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腔3,容纳空腔3内可以储存冷却液。容器内衬1包括内壁板11,内壁板11底部满焊有内底座12,在内壁板11和内底座12连接处涂敷有密封胶层。容器外衬2包括外壁板21,外壁板21底部满焊有外底座22,在外壁板21和外底座22连接处涂敷有密封胶层。内底座12和外底座22之间设置有卡嵌孔14,卡嵌孔14贯穿内底座12和外底座22设置,在内底座12和外底座22配合处折弯设置,折弯处满焊连接,并且连接处涂敷有密封胶层。通过卡嵌孔14,能够卡嵌盛放血液收集管的托盘,托盘的底端卡嵌在卡嵌孔14中,托盘的上端周向卡嵌有贴合容器内衬1的血液收集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外壁板11上端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管4,在外底座22底部设置有冷却液入口管5,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管5进入容纳空腔3内,单向进入的冷却液可以从冷却液出口管4处排出,从而形成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在内壁板11顶端与外壁板21顶端之间满焊有表面板6,并且相互之间的连接处涂敷有密封胶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容纳空腔3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隔板15和第二却液隔板16,其中:第一冷却液隔板15的高度大于第二冷却液隔板16的高度,第一冷却隔板15的高度小于内壁板11的高度;并且,冷却液出口管4和冷却液入口管5分布在第一冷却隔板15的两侧;因此,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管5进入后,第一冷却隔板15会引导冷却液只能单向环绕着容纳空腔3流动。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注入,当冷却液的深度大于第二冷却液隔板16的高度时,冷却液会越过第二冷却液隔板16进入第一冷却隔板15和第二冷却液隔板16之间的空腔;当冷却液的深度大于第一冷却隔板15的高度时,冷却液才会充满容纳空腔3内。此种结构设计,使得冷却液只能环绕着容纳空腔单向循环流动,有效引导了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从而保证冷却液充分与容器内衬1接触和热传递,有效提升血液保温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表面板6包括向外径向延伸的第一面板61,第一面板61和内壁板11配合处满焊连接,连接处涂敷有密封胶层。第一面板上61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面板62,第二面板62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第二面板62和内壁板11配合处满焊连接,第二面板62和外壁板21配合处满焊连接,焊接处均涂敷有密封胶层。每一个第二面板62包括两个卡嵌耳621,相邻卡嵌耳621之间形成有能够卡嵌螺栓的空间,通过卡嵌耳621能够固定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位置。

如图2和图4所示,内壁板11和外壁板21向外延伸有加载壁板7,加载壁板7包括加载底板71和加载侧板72,加载壁板7提供一定空间,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手掌取出放置在血液分析保温容器内部的托盘。加载底板71和内壁板11配合处满焊连接,加载底板71和外壁板21配合处满焊连接,加载底板71和加载侧板72配合处满焊连接,连接处均涂敷有密封胶层。在加载侧板72上还设置有折板8,通过折板8能够方便固定、卡嵌或者移动血液分析保温容器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排出冷却液中的气体,防止气堵现象,在外壁板21上还设置有冷却液排气管9。为了充分排出冷却液中的气体,将冷却液排气管9的位置设置为与冷却液入口管4沿着外壁板21径向相对的位置。在内壁板11和外壁板21之间贯穿设置有检测窗口10,检测窗口10与内壁板11、外壁板21配合处均是满焊连接,并且连接配合处涂敷有密封胶层。检测窗口10内设置有透明窗,外侧的感应器能够穿过透明窗检测内部血液的情况,从而进行分析测试。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放置血液分析保温容器,在外底座22底部还设置有外脚管13,外脚管13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着卡嵌孔14的周向均匀分布。血液冷却保温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内壁板11上冷凝有水珠,因此,在内壁板11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排水管17,冷凝水排水管17的一端贯穿内壁板11厚度,另一端穿过容纳空腔3,从外底座22底部延伸出,冷凝在内壁板11上的水可以通过冷凝水排水管17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