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预警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6503发布日期:2018-08-10 22: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设施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预警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作为日常生活必备的实施,在厨房、客厅等场所均有使用。特别是厨房内使用的垃圾桶,经常会盛装剩饭剩菜、蔬菜的下脚料、果皮、果核等垃圾,盛装剩饭菜、下脚料等垃圾后,如果不及时清理往往会因腐烂,渗出恶臭的残液,不仅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在垃圾袋底部有破损时,残液会大量渗入垃圾桶中,会增加垃圾桶清洗工作量。在垃圾桶内盛放剩饭菜、下脚料等垃圾后,往往会因为这些垃圾体积不蓬松,不容易使人注意到垃圾桶的具体盛装问题,会给人一种垃圾桶没有盛满,还不需要清理的感觉,即容易给人一种在主观上忽略清理垃圾桶的意识。特别是在剩饭菜、下脚料等垃圾上部覆盖有其他固体垃圾时,容易使人忘记垃圾袋内盛装了剩饭菜、下脚料等需要及时清理的垃圾,往往会因为没有盛满,而忘记及时清理垃圾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厨房内盛装有一定量的剩饭菜、下脚料等垃圾的垃圾桶,不能够及时得到清理时造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预警垃圾桶,其不仅能够及时提醒清理垃圾桶,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迫使强制执行清理操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时,对室内空气、卫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预警垃圾桶,包括桶体、设在桶体内的托盘、安装在桶体底部的电控盒与螺柱体,以及悬撑弹簧。所述桶体内腔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托盘外壁接触匹配的直筒腔段。

所述托盘的外底面上设有轴线竖直向下延伸的环形座,所述环形座的内底部设有移动感测块。一般使所述桶体内腔下部设置的直筒腔段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环形座的轴向长度。

所述电控盒固定在所述桶体的底壁外端面上。所述螺柱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桶体内且探入所述环形座的下端口。所述螺柱体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座的内径。所述移动感测块的最大外形尺寸小于所述螺柱体的外径。

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相连接的电源、电路板和蜂鸣器,电路板上布设有蜂鸣器的控制电路。可在所述电控盒的壁体上嵌装有电源指示灯和/或电源开关。

所述螺柱体的上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内装有接近开关,且所述接近开关正对在所述移动感测块下方。所述接近开关串联连接在所述蜂鸣器的控制电路中。

随着所述移动感测块的下端面向下移动,与所述接近开关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接近开关的作用距离时,接近开关闭合而降蜂鸣器的电路导通,使蜂鸣器通电报警。一般选择接近开关时,应选择作用距离大于2mm的或者3mm的。

所述悬撑弹簧的上端伸入所述环形座,下端与所述桶体的底壁内底面接触。所述悬撑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柱体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桶体的底壁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柱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柱体旋拧在所述桶体底壁的螺纹通孔内。有助与根据生活习惯,自由设置螺柱体旋拧至桶体内的长度,调控原始状态下接近开关上端面与移动感测块下端面间的初始间距。

进一步,所述接近开关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柱体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下方,且轴向间距不超过1mm。所述移动感测块下端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螺柱体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接近开关的外壁上端设套环,套环的上端面处于接近开关上端面的上方,处于螺柱体上端面所设沉孔上端口的下方。所述移动感测块下端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柱体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的内径。

更进一步,所述接近开关能够相对所述螺柱体的沉孔竖直移动,且于接近开关的下端与螺柱体的沉孔底面之间安设有让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托盘的内底面为球面内底,于球面内底的环形边缘上分布设有多个漏孔。

所述桶体内腔的直筒腔段下方壁体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凸缘的上面对应所设置的漏孔,分布设置多个电极座,各电机座正对在各漏孔的下方。

所述电极座的上端面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底部相间设有两个金属电极柱,且该两个金属电极柱下端连接的导线连接在电路板上设有的所述蜂鸣器的控制电路中,作为电极开关。

多个电极开关与接近开关相互并联后在于蜂鸣器串联。

优选地,多个电极开关相互并联后再串接上一个报警指示灯串联,而后以整体的形式再与接近开关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其有助于解决厨房内盛装有一定量的剩饭菜、下脚料等垃圾的垃圾桶,不能够及时得到清理时造成的问题,起到自动提醒清理垃圾桶,强制迫使执行清理操作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时,对室内空气、卫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在状态一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在状态二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在状态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局部优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托盘内底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控制电路布设状况示意图。

1桶体,11电极座,111沉槽,2托盘,21环形座,22移动感测块,23球面内底,231漏孔,3电控盒,4垃圾袋,5接近开关,51套环,52让位弹簧,6悬撑弹簧

L1电源指示灯,L2报警指示灯,S电极开关符号,FM蜂鸣器,S接近接近开关符号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预警垃圾桶:

包括桶体1、设在桶体1内的托盘2、安装在桶体1底部的电控盒3与螺柱体4,以及悬撑弹簧6。所述桶体1内腔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托盘2外壁接触匹配的直筒腔段,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托盘2能够在直筒腔段的导向作用下沿直线升降移动。

所述托盘2的外底面上设有轴线竖直向下延伸的环形座21,所述环形座21的内底部固定有移动感测块22,其可为圆盘状或条形块体。一般使所述桶体1内腔下部设置的直筒腔段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环形座21的轴向长度,以保证托盘2在竖直方向上有足够大的升降行程,如该行程可设置在5mm至20mm,至少也要大于3mm。

所述电控盒3固定在所述桶体1的底壁外端面上。所述螺柱体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桶体1内且探入所述环形座21的下端口,一般初始状态(没有投放垃圾前)下,螺柱体4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座21的下端口内1mm至3mm。所述螺柱体4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座21的内径,直径差值一般控制在3mm至6mm,具体需要结合所示支撑弹簧6的壁厚确定,尽量使三者之间的间隙缩小但不至于影响支撑弹簧6的伸缩,以及螺柱体4相对环形座21移动。

所述电控盒3内设有相连接的电源、电路板和蜂鸣器(FM),电路板上布设有蜂鸣器(FM)的控制电路。可在所述电控盒3的壁体上嵌装有电源指示灯(指示电源的电量状况)和/或电源开关。

所述螺柱体4的上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内装有接近开关5,且所述接近开关5正对在所述移动感测块22下方。所述移动感测块22的最大外形尺寸小于所述螺柱体4的外径,最好小于螺柱体4上端面沉孔的上端口内径。

所述接近开关5串联连接在电路板上设有的所述蜂鸣器的控制电路中(如图7所示)。

所述悬撑弹簧6的上端伸入所述环形座21,下端与所述桶体1的底壁内底面接触。所述悬撑弹簧6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柱体4的外径。

如图1所示,在桶体1内放置垃圾袋7来盛装垃圾,垃圾袋7的底部与托盘2的盘底内底面接触,即托盘能够将垃圾袋7托举住。

如图2所示,在垃圾袋内盛装了一定的垃圾后,会对托盘2作用以向下的力F1,托盘2会相对桶体1向下移动,悬撑弹簧6被压缩,移动感测块22的下端与接近开关5上端的间距(逐渐)缩小。继续投放垃圾,力F1的值变大(如图3所示的F2),移动感测块22的下端与接近开关5上端的间距进一步减小,当达到接近开关5的作用间距时(如间距为2mm以内或3mm以内或5mm以内时),近接开关5会使电路板上设置的蜂鸣器的控制电路导通,蜂鸣器不断发出警报声,用以督促及时清理垃圾。

虽然剩饭剩菜及下脚料的体积小,但是其单位体积的重量较大,所以在垃圾袋内盛装了一定量的剩饭剩菜或下脚料后,托盘会下降较大的距离,快速促使移动感测块22的下端面靠近接近开关5,进入到接近开关5的作用距离范围内,达到及时提醒清理所盛装垃圾的作用。

所述桶体1的底壁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柱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柱体4旋拧在所述桶体底壁的螺纹通孔内。螺柱体4与桶体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关系,可方面实现调节螺柱体4伸入桶体1内的长度。

一方面,可使所述接近开关5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柱体4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下方,且轴向间距不超过1mm,优选0.2或0.3mm。同时,所述移动感测块22下端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螺柱体4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的内径。这样移动感测块22便不会探入螺柱体4上端的沉孔中,不会与接近开关5的上端面相碰撞。

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所述接近开关5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柱体4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下方(轴向间距可超过1mm)。同时,在所述接近开关5的外壁上端设套环51,套环51的上端面处于接近开关5上端面的上方,处于螺柱体4上端面所设沉孔上端口的下方,所述移动感测块22下端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套环51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柱体4上端面所设置沉孔上端口的内径,如图1至图3所示。这样即便移动感测块22能探入螺柱体4的沉孔内,也不能够与接近开关5上端面碰撞,最多会与套环51上端面接触。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接近开关5上端面相对套环51上端之间的竖直间距应小于接近开关5的作用距离。

更进一步,所述接近开关能够相对所述螺柱体的沉孔竖直移动,且于接近开关的下端与螺柱体的沉孔底面之间安设有让位弹簧52。当移动感测块22与套环51上端面接触后,接近开关可以相对向下移动,能防止接近开关的壁体承受较大的压强力。此时套环51上端面与接近开关5上端面间的间距可设为接近开关能起作用的最大间距值。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桶体1内腔的直筒腔段下方壁体上,沿圆周分布设有多个径向向内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上面安装有电极座;所述电极座的上端面设有条状的沉槽,所述沉槽底部相间设有两个金属电极柱,且两个金属电极柱下端连接的导线连接在电路板上设有的所述蜂鸣器的控制电路中而形成电极开关(电路符号用S表示,常规情况下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当沉槽内落入液体时会使两个金属电极柱导通,此时的电极开关即处于闭合状态)。如图7所示,多个电极开关(S)及接近开关(S接近)相并联后,再与蜂鸣器(FM)串联。

为便于区分蜂鸣器(FM)导电报警时,是接近开关(S接近)导通了电路还是电极开关(S),如图7所示,电极开关(S)相互并联后再串接上报警指示灯L2,若蜂鸣器(FM)报警且报警指示灯L2亮,则为电极开关(S)使得蜂鸣器(FM)通电或电极开关(S)与接近开关(S接近)同时使得蜂鸣器(FM)通电;反之若仅是蜂鸣器(FM)报警,则为接近开关(S接近)使得蜂鸣器(FM)通电。

为保证电极开关(S)的灵敏性,预警及时性,两个金属电极柱之间的间距应适当小些,且其对应的沉槽的深度不易过大,一般1mm至3mm即可,宽度只要适当大于金属电极柱的外径就行。为配合电极开关,如图4、图5所示,将托盘2的内底面设为球面内底23,且在球面内底23的边缘处沿圆周分布设置多个漏孔231,该漏孔231与电机座11一一对应,且最好使漏孔231正对在相应的两个金属电极柱上方。

当剩饭剩菜或下脚料得不到及时清理腐烂或者倾倒的剩饭菜含有的液体较多时,一定时间里会由垃圾袋向外渗出液体,液体经漏孔从托盘落下调入电机座的沉槽内,会使沉槽内的两个金属电极柱短路导通。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