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912发布日期:2018-08-29 00:5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仅能够提高钢管出货效率,而且使用稳定性好的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属于钢管称重装置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钢管是现代最常用的一种钢铁制品。在现有的钢管交易过程中钢管称重和钢管打包是分开进行的,要么先称重后打包,要么先打包后称重,这样操作不仅费力,而且效率低,从而大大降低了钢管交易过程中的出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能够提高钢管出货效率,而且使用稳定性好的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

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所述基坑内设有钢管包装台架且钢管包装台架位于升降式称重秤的正上方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用时,将钢管堆叠在钢管包装台架上,启动升降式称重秤中的气动举升臂,气动举升臂向上伸展推动升降平台及V形顶升支架上升直至升降平台及V形顶升支架完全托住钢管(即钢管与钢管包装台架脱离),实现钢管的在线称重;在称重完毕后,气动举升臂回缩,与升降平台及V形顶升支架一起下行的钢管回落到钢管包装台架上进行在线打包处理,从而提高钢管出货的效率。2、所述升降式称重秤由秤体底座、四套称重传感器、机架、升降平台、两组气动举升臂和两个V形顶升支架构成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升降式称重秤由秤体底座、四套称重传感器、机架、升降平台、两组气动举升臂和两个V形顶升支架构成,所述机架通过四套称重传感器安装在秤体底座上端面且机架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气动举升臂,所述两组气动举升臂间安装有升降平台且升降平台位于机架正上方,所述升降平台上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V形顶升支架。这样在升降式称重秤对钢管称重过程中四套称重传感器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从而确保升降式称重秤使用精度的稳定性;另外,四套称重传感器的使用能够提高升降式称重秤使用精准度。3、所述钢管包装台架由托架、两个V形支架和多块支撑板构成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V形支架能够便于钢管的堆叠打包及打包后钢管的取出;二是支撑板的设置能够提高两个V形支架对钢管的承重力,从而提高钢管包装台架的使用寿命。4、所述钢管包装台架与基坑两侧分别留有检修空间且检修空间的上端口安装有盖板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检修空间的设置便于装置后续的维修与养护,而检修空间上方盖板的设置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方案:一种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包括基础,所述基坑中安装有升降式称重秤,所述基坑上方设有钢管包装台架且钢管包装台架位于升降式称重秤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能够同时进行在线称重在线打包,从而提高钢管出货的效率;二是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不仅使用稳定性好,而且检修养护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主视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侧视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图2。一种钢管在线称重打包系统,包括基础1,所述基坑2中安装有升降式称重秤3,所述基坑2上方设有钢管包装台架4且钢管包装台架4位于升降式称重秤3的正上方。所述升降式称重秤3由秤体底座31、四套称重传感器32、机架33、升降平台34、两组气动举升臂35和两个V形顶升支架36构成,所述机架33通过四套称重传感器32安装在秤体底座31上端面且机架33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气动举升臂35,所述两组气动举升臂35间安装有升降平台34且升降平台34位于机架33正上方,所述升降平台34上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V形顶升支架36;所述机架33下端面四角上分别设有一套称重传感器32且称重传感器32下端面与秤体底座31上端面贴合。所述钢管包装台架4由托架41、两个V形支架42和多块支撑板43构成,所述托架41上端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个V形支架42,所述托架41上端面设有多块支撑板43且多块支撑板43位于两个V形支架42之间。所述托架41上端面设有贯通托架41上下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为V形顶升支架36通过的通道,所述通孔的个数和位置分别与V形顶升支架36的个数和位置对应匹配。所述钢管包装台架4与基坑2的两侧留有检修空间5且检修空间5的上端口安装有盖板6。

使用时,将钢管堆叠在钢管包装台架4上,启动升降式称重秤3中的气动举升臂35,气动举升臂35向上伸展推动升降平台34及V形顶升支架36上升直至升降平台34及V形顶升支架36完全托住钢管(既钢管与钢管包装台架4脱离),实现钢管的在线称重;在称重完毕后,气动举升臂35回缩,与升降平台34及V形顶升支架36一起下行的钢管回落到钢管包装台架4上进行在线打包处理。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