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充气气囊的包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6949发布日期:2018-08-08 08:50阅读:19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充气气囊的包裹。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及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垃圾回收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快递垃圾中包含了大量的纸箱垃圾,而纸箱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还不到20%,剩余的则作为垃圾处理进行填埋,焚烧。物流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生态的破坏使得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无纸化气囊物流运输箱主要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物流运输领域中电商发展带来的大量物流纸箱和塑料垃圾,将包装去纸化,通过充气的方式减少包装内含空间,节约包材和循环使用等方法来解决上述传统物流运输包装箱问题。

现有的气囊包装并没有对气囊内的气流做限制,无论是充气或者泄气气流都是任意流动的,这样就造成了气囊底部后充到气,或者气囊底部先泄完气时,包裹内的物品被积压到气囊底部,发生损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充气气囊的包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裹气囊包装在气囊充气和泄气时,容易造成包裹内物品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充气气囊的包裹,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气囊,所述气囊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气囊充气的充气阀以及用于对所述气囊泄气的泄气阀,所述充气阀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顶面充气的第一流道以及用于对所述底面充气的第二流道,所述泄气阀连接有用于对所述顶面泄气的第三流道以及用于对所述底面泄气的第四流道,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连通的第五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通气量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通气量,所述第四流道的通气量小于所述第三流道的通气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气量为所述第二流道的进气量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流道的出气量为所述第四流道的出气量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五流道为四条,四条所述第五流道分别将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流道的通气量为所述第二流道的通气量的1/4。

进一步的,所述顶面、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之间通过拉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包裹的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为4条。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和泄气阀分别设置在两条所述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充气后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带充气气囊的包裹对气囊内的气流做限制,使气囊底部的充气气流量大于气囊顶部的充气气流量,这样可使充气时底部先充满气,并且气囊底部的泄气气流量小于气囊顶部的泄气气流量,使泄气时底部后泄完气,这样包裹内的物品在充气和泄气时底部都始终受到支撑,免受损坏;气囊各个面之前通过拉链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当不使用时,还可将气囊拆开存放好,方便拆卸的气囊还使得气囊可重复利用;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包裹的立柱,可进一步对包裹内的物品进行支撑保护;充气阀设置在立柱上,使充气更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充气气囊的包裹较佳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充气气囊的包裹较佳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充气气囊的包裹包括外壳10以及气囊20,外壳10形成包裹的外部支撑和保护,外壳10可采用环保材料注塑,气囊20可采用可降解的膜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利于环保。使用时,将物品放入气囊20内,然后对气囊20进行充气,使气囊20膨胀,物品在气囊20内受到膨胀后的气囊20的支撑,所以不需要另外填充其它包材,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气囊20有较好的减震抗摔的效果,可很好对物品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带充气气囊的包裹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和资源。

对气囊20进行充气和泄气的气阀设置在外壳10上,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外壳10上设置有用于对气囊20进行充气的充气阀11,以及用于对气囊20进行泄气的泄气阀12,气囊20充气后大致为矩形,包括顶面21、底面22以及侧面23,充气阀11同时连接有两条流道分别对顶面21和底面22进行充气,但是连接顶面21的气道的充气量小于连接底面22的气道的充气量,这样底面22充气就比顶面21充得快,先对物品起到了支撑。具体的,充气阀11连接有用于对顶面21充气的第一流道111,以及用于对底面22充气的第二流道112,将第一流道111的内径设置得比第二流道112的内径小,即可实现第一流道111的通气量比第二流道112的通气量小,由于顶面21和底面22的面积和容积大致相同,这样就能使底面22比顶面21先充满气了。

对于侧面23的充气,可在底面22设置连通侧面23的第五流道221,在底面22充满气后,冲入底面22的气体会从第五流道221流入侧面23,对侧面23进行充气。

泄气阀12连接有用于对顶面21泄气的第三流道121,以及用于对底面22泄气的第四流道122,将第四流道122的内径设置得比第三流道121的内径小,即可实现第四流道122的通气量比第三流道121的通气量小,由于顶面21和底面22的面积和容积大致相同,这样就能使顶面21比底面22先泄完气,这样在顶面21泄完气后底面22还能继续支撑物品,防止物品损坏。泄气时侧面23的气体也会通过第五流道221流到底面22,从而对侧面23进行泄气。

图2为气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侧面23可包括第一侧面231、第二侧面232、第三侧面233以及第四侧面234,分别对应矩形的气囊20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第五流道221为四条,四条第五流道221分别将底面22与第一侧面231、第二侧面232、第三侧面233以及第四侧面234连通,优选的,第五流道221的内径为第二流道112的内径的1/4,这样在底面22充满气后,四条第五流道221可平分第二流道112流入的进气量。

较佳的,各流道气流量的值为:设第二流道112的通气量为V,则第一流道111的通气量为V/2,第三流道121的通气量为V,第四流道122的通气量为V/2,第五流道221的通气量为V/4。

优选的,气囊20的各个面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如图2所示,顶面21、底面22、第一侧面231、第二侧面232、第三侧面233以及第四侧面234的边缘都设置有拉链30,通过拉链30将气囊20各个面连接,当气囊20在不使用时,也可将拉链30拉带,气囊20即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平面展开状态。

请参阅图1,为使包裹有获得更好的支撑,还可在外壳10上设置用于支撑包裹的立柱13,优选的,立柱13为4条,分别设置在外壳10的四个角落处,充气阀11和泄气阀12分别设置在四条立柱10中的两条上,这样使得充气和泄气更方便,由于充气时需将充气设备插入充气阀,将充气阀11设置在立柱10上的话,可使充气设备插入充气阀使更容易,因为插入充气设备时候会产生压力,而立柱10是刚性的,所以不会因为压力产生形变,更便于对气囊20进行充气。

进一步的,外壳10上设置有用于放入和取出物品的盖体,将物品放入气囊20后,拉上气囊20顶面21的拉链30,盖合盖体,然后通过充气阀11对气囊20进行充气,即完成包裹的包装;当需要取出物品时,打开泄气阀12对气囊20进行泄气,当泄完气后,打开外壳10的盖体,然后拉开气囊20顶面21的拉链,即可取出物品。

本实用新型带充气气囊的包裹对气囊内的气流做限制,使气囊底部的充气气流量大于气囊顶部的充气气流量,这样可使充气时底部先充满气,并且气囊底部的泄气气流量小于气囊顶部的泄气气流量,使泄气时底部后泄完气,这样包裹内的物品在充气和泄气时底部都始终受到支撑,免受损坏;气囊各个面之前通过拉链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当不使用时,还可将气囊拆开存放好,方便拆卸的气囊还使得气囊可重复利用;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包裹的立柱,可进一步对包裹内的物品进行支撑保护;充气阀设置在立柱上,使充气更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