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342发布日期:2018-09-25 20: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垃圾并不利于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垃圾桶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必需品。现今,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并更好地保护生活的环境,垃圾桶也逐渐往地埋式和智能式发展。

例如,一个专利号为ZL201621174786.X且公开号为2062785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收集站,其内置垃圾桶设于埋在地下的预制垃圾外桶内,安全门通过弹性件铰接于预制垃圾外桶的桶口处,使得安全门能够往预制垃圾外桶内方向收缩。安全门锁紧机构包括驱动杆以及卡紧件,驱动杆以能够摆动地铰接于预制垃圾外桶内且该驱动杆的一端延伸至预制垃圾外桶外部,卡紧件以能够横向弹性伸缩地设于安全门下方,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卡紧件的尾部铰接。当内置垃圾桶往预制垃圾外桶内放入时,通过脚踩驱动杆驱动卡紧件收缩,安全门恢复自由。由此可知,这种智能垃圾收集站的安全门需要人工来进行操控,其使用麻烦、效率低,从而影响了智能垃圾收集站的进一步智能化发展,降低了垃圾收运的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从而克服现有的智能垃圾收集站的安全门需要人工来进行操控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其中,包括:外桶架,其设置于一埋设于地下的预制垃圾外桶内;安全板,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桶架上;配重块,至少一个该配重块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桶架上;以及连接件,每个所述配重块与至少一个该连接件的一端进行连接,且每个该连接件的另一端绕过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外桶架上的导向轮后与所述安全板进行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全板向上凸设有两个开口相对分布的U 形限位板,两个所述U形限位板的开口围设成一个用于对垃圾桶的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U形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一向远离于另一个所述U形限位板的一侧弯曲的弧形导向板。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外桶架的上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同步轴,其中一个所述同步轴位于所述配重块的上方;位于所述配重块的上方的所述同步轴的每一端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轮,其中一个为第一导向轮,另一个为第二导向轮;另一个所述同步轴的每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导向轮,且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同步轴上的所述导向轮为第三导向轮,每个所述第三导向轮与一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导向轮上绕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且绕于所述第一导向轮上的所述连接件为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板的靠近于所述配重块的一侧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导向轮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导向轮上绕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且绕于所述第三导向轮和对应的第二导向轮上的所述连接件为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安全板的远离于所述配重块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轮为链轮,所述连接件为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板放置有垃圾桶时,安全板和垃圾桶一起克服配重块的作用而自动降下到预制垃圾外桶内;当把垃圾桶取出来后,安全板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自动升起到外桶架的上端,以遮挡着预制垃圾外桶的上端开口,防止人员误掉入桶内。安全板无须人工操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垃圾收运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配重块通过两个同步轴上的导向轮和连接件与安全板进行连接,其结构简单紧凑,且能够控制安全板进行稳定地升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位于配重块的上方的同步轴上的每一端设置有两个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同步轴上的每一端设置有一个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外桶架,2-安全板,3-配重块,4-连接件,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导向轮,51-第一导向轮,52-第二导向轮,53-第三导向轮,6-同步轴, 7-U形限位板,8-弧形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垃圾收运装置中的安全板结构包括外桶架1、安全板2、配重块3以及连接件4,参考图1,外桶架1设置于一埋设于地下的预制垃圾外桶内,其与预制垃圾外桶一样位于地下,安全板2 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外桶架1上。可以使外桶架1设置四个立柱,安全板2为长方形板,其四个角各通过一个滑槽活动卡在一个立柱上。

需要把垃圾桶放置于预制垃圾外桶内时,由安全板2托着垃圾桶。继续参考图1,优选地,安全板2向上凸设有两个开口相对分布的U形限位板7,两个U形限位板7的开口围设成一个用于对垃圾桶的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腔,由限位腔包着垃圾桶的底部,能够避免垃圾桶发生移动,从而使垃圾桶能够稳定地沉入到预制垃圾外桶中或从预制垃圾外桶中升起。进一步优选地,每个U形限位板7的上端设置有一向远离于另一个U形限位板7的一侧弯曲的弧形导向板8,两个弧形导向板8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导向腔,从而在把垃圾桶放置到安全板2上时,对垃圾桶的底部进行导向,方便垃圾桶的底部与限位腔对正,减少反复调整对正的麻烦。

继续参考图1,至少一个配重块3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外桶架1上,配重块3可以直接活动放置,也可以在外桶架1上设置滑轨,配重块3活动卡嵌于滑轨上。每个配重块3与至少一个连接件4的一端进行连接,且每个连接件4的另一端绕过至少一个设置于外桶架1上的导向轮5后与安全板2 进行连接。在导向轮5的作用下,连接件4哪一端的重量较高,这一端便下垂,而另一端便升起。当安全板2上没有放置垃圾桶时,配重块3自动降下,并通过连接件4和导向轮5的作用使安全板2自动升起,而当安全板2上放置有垃圾桶时,安全板2和垃圾桶自动降下,配重块3便自动升起。可以在外桶架1上于与安全板2相对的两个侧边的外侧各设置一个配重块3,每个配重块3的两端各与一个连接件4的一端连接,每个连接件4的另一端绕过一个导向轮5后与安全板2的同侧的侧边连接。也可以是外桶架1上于安全板2 的每个侧边的外侧设置一个配重块3,每个配重块3通过两个连接件4各绕过一个导向轮5后与安全板2的同侧的侧边连接。

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配重块3的数量为一个,外桶架1的上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同步轴6,其中一个同步轴6位于配重块3的上方。参考图2,位于配重块3的上方的同步轴6的每一端设置有两个导向轮5,其中一个为第一导向轮51,另一个为第二导向轮52,参考图3,另一个同步轴6的每一端设置有一个导向轮5,且设置于另一个同步轴 6上的导向轮5为第三导向轮53,每个第三导向轮53与一个第二导向轮52 对应。两个同步轴6可以是位于安全板2相对分布的两个侧边的上方,则两个第三导向轮53各位于安全板2的一个角的上方,且安全板2的另外两个角的上方各有一个第一导向轮51和一个第二导向轮52。每个第一导向轮51上绕有一个连接件4,且绕于第一导向轮上的连接件4为第一连接件41,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与配重块3连接,第一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安全板2的靠近于配重块3的一侧连接。每个第三导向轮53和对应的第二导向轮52上绕有一个连接件4,且绕于第三导向轮53和对应的第二导向轮52上的连接件4 为第二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2的一端与安全板2的远离于配重块3的一侧连接,且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与配重块3连接。优选地,导向轮5为链轮,连接件4为链条,从而提高安全板2各个位置的同步升降,避免安全板2在升降的过程中反生倾斜。当然,也可以导向轮5为滑轮,连接件4为钢丝绳或皮带。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配重块3由两个同步轴6上的导向轮5和连接件4与安全板2进行连接,只需一个配重块3便能够控制安全板2进行稳定地升降,其结构简单紧凑,制作和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板2放置有垃圾桶时,安全板2和垃圾桶一起克服配重块3的作用而自动降下到预制垃圾外桶内,以使垃圾桶位于地下,避免投放的垃圾外露,从而进一步保证环境的卫生和舒适。当把垃圾桶取出来后,安全板2在配重块3的作用下自动升起到外桶架1的上端,以遮挡着预制垃圾外桶的上端开口,从而提高安全性,避免人或动物不小心踩空掉入到预制垃圾外桶内。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安全板2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操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垃圾收运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垃圾收运的效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