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剂转印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0477发布日期:2019-01-05 09:1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粘接剂转印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搬送来的纸张转印粘接剂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及具备该粘接剂转印单元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餐馆等中,使用贴附在壁面等的点餐表,在以外卖形式提供披萨等料理的店铺中,使用贴附在该商品的商品标签等。这些点餐表等在正面打印着点餐等的信息,在背面附有粘接剂。另外,点餐表等是使用粘接力弱的浆糊等作为粘接剂,所以与便签同样地能够贴附或剥离。

这种点餐表等能够通过具备粘接剂转印单元的打印机制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等)。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打印机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具有卷绕着涂布了粘接剂的粘接带的转印部及转印滚筒。在这些粘接剂转印单元中,使转印滚筒移动而使转印滚筒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状态,所述转印状态是指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到转印滚筒与转印部之间的状态,所述退避状态是指转印滚筒离开被搬送来的纸张的状态。在转印滚筒处于转印状态的情况下,从卷绕在转印部的粘接带对该纸张的一面转印粘接剂。当纸张以夹入到转印部与转印滚筒之间的状态搬送时,粘接带一边卷绕在转印部一边移行,继续从粘接带的卷绕在转印部的部分向纸张转印粘接剂。另一方面,在转印滚筒离开被搬送来的纸张的退避状态下,纸张离开转印部而不再被转印粘接剂。根据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打印机,使转印滚筒移动而使状态在对被搬送来的纸张转印粘接剂的状态与在被搬送来的纸张上粘接剂成为非转印的状态之间转变,由此,也能够使粘接剂转印到纸张的搬送方向上的所需部分。以下,有时将对被搬送来的纸张转印粘接剂的状态简称为进行转印的状态,有时将在被搬送来的纸张上粘接剂成为非转印的状态称为非转印状态。

此处,在所搬送的纸张的被夹入到转印部与转印滚筒之间且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产生使粘接带移行时的负荷或用于从粘接带剥离粘接剂的负荷等。因此,有纸张的搬送延迟而产生搬送不良的担忧。此外,即使在对纸张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转印粘接剂的情况下,该被转印粘接剂的一部分的搬送也会比未被转印粘接剂的其它部分的搬送延迟,同样成为搬送不良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具备粘接剂转印单元的打印机,该粘接剂转印单元使转印滚筒旋转以消除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等)。

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打印机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具备粘接剂匣、及通过马达等驱动部件而旋转的转印滚筒。粘接剂匣收容涂布了粘接剂的粘接带,且具有将该粘接带卷出的卷出卷盘、转印部及卷取粘接带的卷取卷盘。从卷出卷盘卷出的粘接带卷绕在转印部,在经过转印部之后,被卷取卷盘卷取。另外,粘接剂匣使卷绕着粘接带的转印部以如下方式动作,即,在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到其与转印滚筒之间的状态与离开被搬送来的纸张的状态之间转变状态。当粘接剂匣动作,转印部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到其与转印滚筒之间时,从卷绕在转印部的粘接带对该纸张的一面转印粘接剂,且通过利用驱动部件而旋转的转印滚筒来搬送纸张。由此,将消除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此外,当转印部离开被搬送来的纸张时,不再对该纸张转印粘接剂。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打印机中,在比转印部及转印滚筒更靠纸张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设有将纸张夹住搬送的一对搬送滚筒。该一对搬送滚筒的一个是通过驱动部件而旋转的驱动滚筒,当通过驱动部件使该驱动滚筒旋转时,纸张被一对搬送滚筒夹住搬送。由此,能够稳定地搬送纸张。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23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235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097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5-2093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就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中所记载的打印机而言,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打印机相比,能够抑制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但有相应于设置使转印滚筒旋转的驱动部件,而导致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的担忧。此外,对于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打印机,使转印滚筒旋转而搬送纸张,所以也想到省略一对搬送滚筒的态样,但有纸张的搬送变得不稳定的担忧,因而非优选。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并且使纸张的搬送稳定,进而能够抑制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及打印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解决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搬送滚筒,在纸张的厚度方向上夹住该纸张并进行搬送;

转印部,卷绕着涂布了粘接剂的粘接带,且配置在被搬送来的纸张的一面侧;以及

转印滚筒,设置在被搬送来的纸张的另一面侧,在将卷绕在所述转印部的所述粘接带的粘接剂转印到所述一面时,将该纸张夹入到其与所述转印部之间;

所述一对搬送滚筒的至少一个是通过驱动部件而旋转的驱动滚筒,

所述转印滚筒是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而旋转。

所述转印部可以是对纸张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全宽转印粘接剂,也可以是对纸张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部分)转印粘接剂。

根据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所述转印滚筒是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而旋转,所以能够抑制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进而,通过利用所述一对搬送滚筒搬送纸张,能够使纸张的搬送稳定。另外,所述转印滚筒是通过使所述一对搬送滚筒的驱动滚筒旋转的所述驱动部件而旋转,所以无需使该转印滚筒旋转的个别驱动部件,从而能够抑制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

对于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也可为所述一对搬送滚筒在所述纸张的搬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转印部更靠上游侧。

通过这样,例如能够通过所述一对搬送滚筒夹持由打印机的切断机构切断的纸张,且能够将纸张的最少纸张长设定得较短。

此处,设置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这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在所述纸张的搬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转印部更靠下游侧,且将该纸张在该纸张的厚度方向上夹住,该下游侧搬送滚筒也可为具有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力而旋转的驱动滚筒。如果采用该态样,那么能够利用所述驱动部件使所述一对搬送滚筒的驱动滚筒、所述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的驱动滚筒及转印滚筒旋转,在抑制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的同时,能够使纸张的搬送更稳定。另外,通过采用将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这些辊的态样,这些辊的旋转容易同步,纸张的搬送进一步稳定。

于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中,也可为具备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力从所述一对搬送滚筒传递到所述转印滚筒,

所述传递机构是将所述驱动滚筒与所述转印滚筒连结的皮带。

通过在所述传递机构采用所述皮带,能够在所搬送的所述纸张不弯曲的情况下更稳定地搬送。进而,所述皮带也起到作为将粘接剂转印到纸张时的支撑台发挥功能之类的效果。

此外,所述传递机构并不限于所述皮带,也可为多个齿轮的组合。

另外,以下态样也是优选态样之一:所述驱动滚筒的位置被固定,

所述转印滚筒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状态,所述转印状态是指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到其与所述转印部之间,卷绕在该转印部的所述粘接带的粘接剂被转印到所述一面的状态,所述退避状态是指离开该纸张而该粘接剂在该一面上成为非转印的状态。

像这样,在所述转印滚筒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状态的情况下,如果设置使该转印滚筒旋转的个别驱动部件,那么也有导致使该转印滚筒移动的机构的复杂化或成本提高的担忧。因此,在该态样中,无需使转印滚筒旋转的个别驱动部件的优势特别大。

解决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打印机构,对被搬送来的纸张实施打印;以及

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对由所述打印机构进行了打印的纸张转印粘接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及打印机,抑制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并且使纸张的搬送稳定,进而能够抑制所搬送的纸张的被转印粘接剂的部分的搬送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右斜上方观察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后外壳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右斜上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中由圆圈包围示出的粘接剂匣的a-a线剖视图,(b)是概念性地表示一面将纸张压接在从卷出卷盘卷出的粘接带卷绕在卷绕滚筒的部分一面进行搬送的样态的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用来说明图4所示的去卷曲机构的概念图。

图6是从左斜后方观察第1单元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1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8是用来说明转印滚筒的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的状态转变的图。

图9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已从图2所示的打印机卸除的后外壳的立体图。

图10是选取图4所示的粘接剂转印单元中的第2单元的主要部分而表示的图。

图11(a)是从侧方观察转印滚筒处于转印状态且粘接剂转印到被搬送来的纸张的状态并概念性地示出的图。(b)是从另一面侧观察利用搬送滚筒来搬送纸张的样态的图。(c)是从一面侧观察利用搬送滚筒来搬送纸张的样态的图。

图12是用来说明从进行转印的状态向非转印状态的转变的图。

图13是用来说明纸张的一面中的供导引部接触的部分的概念图。

图14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剥离导件的构成不同的第1变化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剥离导件的构成不同的第2~第4变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是如下打印机:收容将长条纸张卷绕成卷筒状而成的卷筒纸,一边从所收容的卷筒纸搬送纸张,一边对该纸张进行打印,并将经打印的纸张切断。另外,该打印机具备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粘接剂转印单元,且利用该粘接剂转印单元,在纸张的与进行打印的面为相反侧的面转印粘接剂。此外,本发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并不限定于搭载在打印机的态样,能够搭载在具备搬送纸张的搬送机构的各种设备。

图1及图2是从正面右斜上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此外,图1是表示将下述后外壳12打开的状态,图2是表示将后外壳12关闭的状态。在图1及图2中,左斜下侧为前侧(正面侧),右斜上侧为后侧(背面侧)。以下,有时会以各零件组装在打印机1上的状态为基准来区分使用前后左右。

如图1及图2所示,打印机1具备打印机主体11、后外壳12及前外壳13。后外壳12是通过其一端部与打印机主体11中的后侧的上部部分铰链结合而旋动自由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且能够通过使后外壳12旋动来将打印机主体11内开闭。前外壳13装卸自由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的前侧上部部分。

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主体11,设有收容卷筒纸p'的收容部111,在图1中,示出在收容部111收容着卷筒纸p'的样态。当将后外壳12关闭时,在前外壳13与后外壳12之间形成着纸张排出口1a。此外,在图1中,在划定纸张排出口1a的前外壳13与后外壳12各自的部分标注表示纸张排出口1a的符号。在图1所示的打印机1中,连结收容部111与纸张排出口1a的路径成为纸张的搬送路径,从收容部111朝向纸张排出口1a的方向相当于纸张的搬送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将纸张的搬送路径简称为搬送路径,将纸张的搬送方向简称为搬送方向。

在图2中,利用圆圈包围示出作为粘接剂转印单元的构成零件之一的粘接剂匣3,并且示出该粘接剂匣3安装在后外壳12的样态。在后外壳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设有安装部121,在该安装部121安装着粘接剂匣3。另外,粘接剂匣3在壳体31的后端侧部分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扣片311,且在前端侧的下侧部分形成着卡合凹部312。粘接剂匣3可利用卡扣片311弹性变形的所谓卡扣构造,容易地相对于安装部121装卸。此外,卡合凹部312是用于粘接剂匣3相对于后外壳12的定位的构成,详细说明将在下文进行叙述。

图3(a)是图2中利用圆圈包围示出的粘接剂匣3的a-a线剖视图。

如图3(a)所示,粘接剂匣3具有虚线所示的粘接带t、壳体31、收容在壳体31内的卷出卷盘32、卷取卷盘33、防倒转齿轮34及连动齿轮37。此外,粘接带t比被搬送的纸张p更为窄幅。另外,在从壳体31朝前侧(图中左侧)突出的位置配置着旋转自由的卷绕滚筒35。此外,在图3(a)中,卷绕滚筒35被配置在左右两侧的导件36遮蔽。

卷出卷盘32通过朝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来卷出粘接带t,卷取卷盘33通过朝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来卷取粘接带t。卷出卷盘32在其外周部分具有齿321,卷取卷盘33在图的背面侧具有齿轮331。连动齿轮37啮合于卷出卷盘32的齿321与卷取卷盘33的齿轮331,使卷出卷盘32与卷取卷盘33连动,利用该连动齿轮37,如果卷出卷盘32旋转,那么卷取卷盘33也旋转。此外,在图中,连动齿轮37的大部分被卷出卷盘32与卷取卷盘33遮蔽。防倒转齿轮34啮合于卷出卷盘32的齿321,容许卷出卷盘32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阻止卷出卷盘3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此,防止成为卷取粘接带t的方向的卷出卷盘32的倒转(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从卷出卷盘32卷出的粘接带t卷绕在卷绕滚筒35,在经过该卷绕滚筒35之后被卷取卷盘33卷取。

图3(b)是概念性地表示一面将纸张p压接在从卷出卷盘32卷出的粘接带t卷绕在卷绕滚筒35的部分一面进行搬送的样态的图。

粘接带t在其一侧的面涂布了粘接剂s。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粘接力弱的浆糊作为粘接剂s,在图3(b)中,将二点链线所示的经涂布粘接剂s的面设为外侧,而卷绕在卷绕滚筒35。当纸张p压接在粘接带t中的卷绕在卷绕滚筒35的部分时,从粘接带t对纸张p转印粘接剂s。另外,如果在纸张p压接在粘接带t卷绕在卷绕滚筒35的部分的状态下,纸张p朝直线箭头所示的搬送方向(图中左斜上方)搬送,那么纸张p被转印粘接剂s,并且卷绕滚筒35像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粘接带t朝中空箭头所示的方向移行。以下,有时将从卷绕在卷绕滚筒35的粘接带t对纸张p转印粘接剂s的部位称为转印部w。进而,关于粘接剂s,有将已转印到纸张p的粘接剂称为已转印粘接剂s1,将卷绕在转印部w的粘接带t的未转印的粘接剂称为未转印粘接剂s2来区分的情况。另外,图3(b)所示的纸张p压接在转印部w的状态为转印粘接剂的状态,纸张p离开转印部w而未对纸张p转印粘接剂s的状态成为非转印状态。在以下说明中,有将纸张p的被转印粘接剂s的面(包含被转印粘接剂s之前的状态、已被转印粘接剂s的状态及未被转印粘接剂s而通过转印部w的状态的全部)称为一面p1的情况,有将纸张p的与一面p1为相反侧的面称为另一面p2的情况。此外,另一面p2详细来说是利用下述打印机构22(参照图4)实施打印的面。

当纸张p在压接于转印部w的状态下被搬送,且粘接带t朝中空箭头的方向移行时,图3(a)所示的卷出卷盘32一边将粘接带t卷出一边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此连动,卷取卷盘33也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且经过转印部w的粘接带t被卷取卷盘33卷取。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匣3是在进行转印的状态下使粘接带t移行,在非转印状态下,粘接带t的移行停止。由此,得以避免非转印状态下的粘接带t的移行,不会产生未将粘接剂s转印到纸张p便将粘接带t卷取到卷取卷盘33之类的不经济的问题。

此处,有即使解除相对于转印部w压接纸张p的力,也会因粘接剂s的粘接力而导致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难以被分断的情况。尽管解除了相对于转印部w压接纸张p的力,但是如果在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未被分断的状态下搬送纸张p,那么有纸张p被卷入于粘接带t(卷带)而导致搬送不良的担忧。另外,尽管解除了相对于转印部w压接纸张p的力,但是如果在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未被分断的状态下搬送纸张p,那么有粘接带t和被搬送的纸张p一起被送出,已转印粘接剂s1的搬送方向的长度长于预期长度的情况。因此,设置了容易使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分断的剥离导件7(参照图4或图9等)。详细说明将在下文进行叙述,剥离导件7具有抵接在一面p1的导引部g(参照图9或图10等)。

图4是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b-b线剖视图。

在图4中,利用粗虚线箭头表示从收容在收容部111的卷筒纸p'拉出的纸张被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之前的搬送路径r。在搬送路径r中,收容在收容部111的卷筒纸p'侧成为上游侧,纸张排出口1a侧成为下游侧。

在打印机1的内部,从收容在收容部111的卷筒纸p'朝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按照记载顺序配置着去卷曲机构21、打印机构22、裁刀机构23及粘接剂转印单元10。此外,所述粘接剂匣3包含在粘接剂转印单元10。对于沿搬送路径r搬送的纸张,利用打印机构22对另一面p2(参照图2(b))实施打印,利用粘接剂转印单元10对一面p1转印粘接剂。在以下说明中,有将沿搬送路径r搬送的纸张的一面侧简称为一面侧的情况,且有将沿搬送路径r搬送的纸张的另一面侧简称为另一面侧的情况。在图4中,表示一面侧r1及另一面侧r2。

图5是用来说明图4所示的去卷曲机构的概念图。

卷筒纸p'是将长条纸张卷绕成卷筒状而成,从卷筒纸p'拉出的纸张p带有易卷绕性(卷曲)。有如下情况:因该易卷绕性而导致纸张p以被转印粘接剂的一面p1为内侧卷起,在从纸张排出口1a(参照图4)排出之后,一面p1会贴附在后外壳12(参照图4)的外装面。另外,也有卷起的纸张p彼此通过已转印粘接剂s1(参照图3(b))紧贴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矫正纸张p的易卷绕性的去卷曲机构21。

如图4及图5所示,去卷曲机构21具有去卷曲部件211及按压部件212。去卷曲部件211具有板状的主体部2111、设置在该主体部2111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捋平部2112及弹簧2113。捋平部2112例如包含金属制的轴。弹簧2113将主体部2111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朝图的右斜上方施压,由此,纸张p在与捋平部2112接触的部分弯曲。当搬送纸张p,纸张p在弯曲的状态下通过捋平部2112时,能够利用捋平部2112将纸张p捋平,来矫正纸张p的易卷绕性。

当卷筒纸p'的卷筒直径变小时,易卷绕性变强,经切断的纸张p卷起的程度也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当卷筒纸p'的卷筒直径变小时,使易卷绕性的矫正力变大的按压部件212。

按压部件212具有臂部2121、按压部2122及轴2123。臂部2121是以轴2123为中心追随于卷筒纸p'的卷筒直径的变化而旋动,且一端侧抵接于卷筒纸p'的外周面,像一点链线所示那样,如果卷筒纸p’的卷筒直径变小,那么一端侧朝下方旋动。按压部2122是当臂部2121旋动时被臂部2121的下端部分按压并以轴2123为中心旋动,按压部2122将纸张p的一面p1的比与捋平部2112接触的部分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压住。由此,纸张p在与捋平部2112接触的部分弯曲的角度变小,能够利用更大的力矫正纸张p的易卷绕性。如果像这样采用具备去卷曲机构21的态样,那么能够矫正纸张p的易卷绕性。

如图4所示,在打印机1,在比去卷曲机构21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打印机构22。该打印机构22具有压板滚筒221及打印头222。从卷筒纸p'拉出且通过去卷曲机构21的纸张被夹入到压板滚筒221及打印头222之间。压板滚筒221是利用未图示的步进马达,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压板滚筒221的旋转,从卷筒纸p'拉出纸张,被拉出的纸张朝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打印头222具有排列在纸张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多个发热元件,且对纸张p的另一面p2(参照图3(b))实施打印。详细来说,下述打印机控制部90(参照图14)选择性地使这多个发热元件发热,由此对与发热元件接触的纸张实施打印。

在比打印机构22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裁刀机构23。该裁刀机构23具有固定刀231及裁刀单元232。裁刀单元232具有可动刀2321,通过使该可动刀2321相对于固定刀231往返移动来将纸张切断。

粘接剂转印单元10具有所述粘接剂匣3、一对上游侧搬送滚筒51、转印滚筒52、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及剥离导件7。

一对上游侧搬送滚筒51配置在比裁刀机构23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转印滚筒52是通过利用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进行移动而相对于转印部w接近离开自由地设置。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配置在比转印部w及转印滚筒52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剥离导件7是以轴杆71为旋转中心,向朝向另一面侧r2的方向(图中为前侧)、及与朝向另一面侧r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为后侧)旋动。所述粘接剂匣3的卡合凹部312与剥离导件7的轴杆71卡合,卡扣片311的卡合突起311a与形成在后外壳12的安装部121的凹部1211卡合。根据该态样,粘接剂匣3相对于安装部121装卸自由地定位,由此,将转印部w的位置固定。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粘接剂匣3固定在后外壳12的态样,所以无需使粘接剂匣3动作的机构。因此,不会因使粘接剂匣3动作的机构而导致后外壳12变重,无开闭时的操作性变差的担忧。进而,无需使连接于使粘接剂匣3动作的机构的导线等迂回卷绕在后外壳12,不会产生断线等不良情况。

粘接剂转印单元10包含收容在前外壳13内的第1单元10a、及收容在后外壳12内的第2单元10b。第1单元10a具有构成所述粘接剂转印单元10的部件中的一对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一个、转印滚筒52、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中的一个及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这些部件配置在另一面侧r2。另外,第2单元10b具有构成所述粘接剂转印单元10的部件中的粘接剂匣3、一对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另一个、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的另一个及剥离导件7,这些部件配置在一面侧r1。

图6是从左斜后方观察第1单元的整体的立体图。在图6中,图的左斜上方成为前侧,图的右斜下方成为后侧。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第1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在图6及图7中,利用粗虚线示出搬送路径r。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利用一点链线示出图3(b)所示的转印部w。

如图6所示,第1单元10a具有壳体41,在该壳体41的后侧部分设有后侧壁部411,在壳体4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壁部412。在后侧壁部411,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着在上下方向上大幅度地开口的中央开口411a。另外,在后侧壁部411的中央开口411a的左右两侧的下侧部分,分别形成着上下尺寸比中央开口411a小的上游侧开口411b,在中央开口411a的左右两侧的上端部分,分别形成着下游侧开口411c。

上游侧搬送滚筒51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游侧轴51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3个。左右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以其一部分从上游侧开口411b露出的状态配置,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配置在中央开口411a部分。另外,在上游侧轴511的从左侧的侧壁部412突出的部分,设有上游侧齿轮512。

在图7中,示出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截面,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转印滚筒52。如图7所示,该转印滚筒52安装在转印滚筒轴521。另外,在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与转印滚筒52的左右两侧,设有在搬送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板42。在图7中,示出左右一对侧板42中的配置在右侧的侧板42。在该侧板42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上游侧轴511贯通,在侧板4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安装着转印滚筒轴521。这一对侧板42通过下文详述的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以上游侧轴511为旋转中心,向朝向一面侧r1的方向、及与朝向一面侧r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动。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与转印滚筒52是通过扁平皮带53连结。根据这些内容,当一对侧板42以上游侧轴511为旋转中心向朝向一面侧r1的方向、及与朝向一面侧r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动时,卷绕着扁平皮带53的转印滚筒52相对于转印部w接近离开自由地移动。也就是说,转印滚筒52通过下文详述的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而移动,将被搬送来的纸张夹入到其与转印部w之间,且在图3(b)所示的卷绕在转印部w的粘接带t的粘接剂s被转印到一面p1的状态与离开纸张p而粘接剂s在一面p1成为非转印的状态之间转变状态。以下,有时将转印滚筒52的将卷绕在转印部w的粘接带t的粘接剂s转印到一面p1的状态称为转印状态,有时将离开纸张p而粘接剂s在一面p1成为非转印的状态称为退避状态。

下游侧搬送滚筒54分别设置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下游侧轴541的左右两侧部分。这些下游侧搬送滚筒54是以一部分从下游侧开口411c露出的状态配置,未设置在成为转印滚筒5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中央开口411a部分。另外,在下游侧轴541的从左侧的侧壁部412突出的部分,设有下游侧齿轮542。

在壳体41收容着搬送马达,该搬送马达的旋转轴43从左侧的侧壁部412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安装着小齿轮431。另外,在左侧的侧壁部412,设有二段齿轮44、及2个连结齿轮45。搬送马达的小齿轮431啮合于二段齿轮44的大径部,2个连结齿轮45啮合于二段齿轮44的小径部。另外,上游侧齿轮512啮合于一连结齿轮45,下游侧齿轮542啮合于另一连结齿轮45。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搬送马达,从左侧观察,当小齿轮43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二段齿轮44朝逆时针方向旋转,2个连结齿轮45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当2个连结齿轮45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在图6中,像圆弧上的箭头所示那样,上游侧齿轮512与下游侧齿轮542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安装在上游侧轴511的3个上游侧搬送滚筒51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安装在下游侧轴541的2个下游侧搬送滚筒54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如上所述,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与转印滚筒52通过扁平皮带53而连结,所以如果像图7中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那么像直线箭头所示那样,扁平皮带53朝逆时针方向移行,由此,像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转印滚筒52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3个上游侧搬送滚筒51、2个下游侧搬送滚筒54及转印滚筒52是利用作为驱动部件的搬送马达而旋转的驱动滚筒。以下,有将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中的驱动滚筒称为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将下游侧搬送滚筒54中的驱动滚筒称为下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4a来区分的情况。

如果像这样,采用利用一个驱动部件使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下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4a及转印滚筒52旋转的态样,那么这些辊的旋转容易同步。进而,无需使转印滚筒52旋转的个别的驱动部件,也能够避免机构的复杂化或大型化。此处,在使转印滚筒52移动的态样中,当设置使转印滚筒52旋转的个别驱动部件时,也有导致使转印滚筒52移动的机构的复杂化或成本提高的担忧。因此,在使转印滚筒52移动的态样中,无需转印滚筒52的优势特别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扁平皮带53将驱动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的搬送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转印滚筒52的态样。也就是说,扁平皮带53相当于传递机构的一例。此外,该传递机构并不限定于扁平皮带53,也可以是多个齿轮的组合,驱动部件也并不限定于马达。

如图7所示,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具备螺线管61、连接板62、连结杆63、按压块64及按压弹簧65。连结杆63的下端部分安装在连接板62,并且在头部631贯通按压块64的状态下安装在按压块64,利用连结杆63将连接板62与按压块64连结。按压块64连结在侧板42,由按压弹簧65朝向一面侧r1施压。

图8是用来说明转印滚筒的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的状态转变的图。在图8中,示出从上方观察卷绕着扁平皮带53的转印滚筒52、转印滚筒移动机构6、粘接剂匣3及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样态。另外,在图8(a)中,示出转印滚筒52的退避状态,在图8(b)中,示出转印滚筒52的转印状态。

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螺线管61的柱塞611,设有朝下方(图中的纸面里侧)突出的卡止销611a。连接板62是俯视大致倒l字状的板材,右侧的端部部分由轴销621旋动自由地轴支。另外,在连接板62的左侧部部分的前侧形成着狭缝62a,在后侧形成着导引长孔62b。在狭缝62a插入着螺线管61的卡止销611a,在导引长孔62b插入着导引销622。在按压块64形成着矩形孔64a,将连接板62与按压块64连结的连结杆63(参照图7)的头部631从矩形孔64a突出。

当从图8(a)所示的转印滚筒52的退避状态驱动螺线管61,柱塞611像图8(b)中细直线箭头所示那样突出时,由插入到狭缝62a的卡止销611a按压连接板62的前侧部分,连接板62像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以轴销621为旋动中心被导引销622导引并朝逆时针方向略微旋动。当连接板62朝逆时针方向旋动时,由连接板62及连结杆63连结的按压块64像粗直线箭头所示那样,朝向一面侧(后侧)移动。由此,侧板42以上游侧轴511为中心朝向一面侧r1旋动(参照图7),转印滚筒52转变为图8(b)所示的转印状态。

另一方面,当像图8(a)中细直线箭头所示那样,螺线管61的柱塞611后退时,连接板62像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朝顺时针方向旋动,按压块64对抗按压弹簧65的施压力,像粗直线箭头所示那样朝向离开转印部w的方向(图的前侧)移动。由此,侧板42以上游侧轴511为中心,朝向与朝向一面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动(参照图7),转印滚筒52离开转印部w,转变为图8(a)所示的退避状态。

通过像这样使转印滚筒52的状态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能够使状态在进行转印的状态与非转印状态之间转变。也就是说,通过调整使转印滚筒52的状态转变的时刻,能够使粘接剂转印到被搬送来的纸张p的搬送方向的所需部位。例如,能够使粘接剂遍及由图4所示的裁刀机构23切断的纸张p的搬送方向的全长转印,且也能够使粘接剂只转印到搬送方向上游侧部分或者搬送方向下游侧部分。进而,也能够使粘接剂完全未转印地通过转印部w。

图9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已从图2所示的打印机卸除的后外壳的立体图。图10是选取图4所示的粘接剂转印单元中的第2单元的主要部分并示出的图。此外,在图9及图10中,利用粗虚线箭头表示搬送路径r。

如图9所示,在后外壳12,除第2单元10b以外,还设有压板滚筒221。第2单元10b具有竖立设置在前侧部分的前侧壁部46,在该前侧壁部46,形成着转印部w与剥离导件7在前侧露出的切口部46a。另外,在前侧壁部46,在切口部46a的下方位置,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着3个开口部46b。从该3个开口部46b分别露出上游侧搬送滚筒51的一部分。在后外壳12的顶面中的前侧部分,在隔着剥离导件7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着朝向前侧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22,在该倾斜部122与前侧壁部46的上端部分之间,在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配置着下游侧搬送滚筒54。也就是说,下游侧搬送滚筒54配置在隔着转印部w的左右两侧。所述3个上游侧搬送滚筒51是伴随图6所示的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滚筒。另外,2个下游侧搬送滚筒54是伴随图6所示的下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4a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滚筒。

剥离导件7具有:一对侧方导件72,竖立设置在隔着转印部w的左右两侧;以及连结导件73,将这一对侧方导件72在比转印部w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连结;且从前侧观察,形成为上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如图10所示,侧方导件72在其前端部分从连结导件73的前表面朝前侧倾斜并上升之后,上端部分721朝后侧倾斜。该上端部分721是发挥避免被搬送来的纸张p接触而妨碍搬送的所谓避让作用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导件7中的连结导件73的前表面、及侧方导件72的除上端部分721以外的前端部分相当于与纸张的一面接触的导引部g。此外,在连结导件73,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着肋部731,被搬送到连结导件73的纸张与该肋部731特别强力地接触。

如上所述,剥离导件7是以轴杆71为中心而旋动。另外,剥离导件7具有像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将导引部g朝向另一面侧r2施压的弹簧74(参照图12)。此外,在图10中,弹簧74被粘接剂匣3遮蔽。在图9及图10中,示出图7所示的转印滚筒52处于退避状态,导引部g处于利用弹簧74的施压力朝向另一面侧r2前进的位置的样态。在导引部g前进的状态下,导引部g位于比转印部w更靠搬送路径r侧(图中为前侧,靠近搬送路径r的一侧),从而得以防止沿搬送路径r搬送来的纸张与转印部w接触。

另一方面,当图7所示的转印滚筒52转变为转印状态,且转印滚筒52将被搬送来的纸张p夹入到其与转印部w之间时,剥离导件7被按压到纸张p。由此,剥离导件7对抗弹簧74的施压力朝顺时针方向旋动,导引部g从图9所示的前进的位置后退。也就是说,当导引部g处于后退的位置时,容许被搬送来的纸张与转印部w接触。在图9中,利用圆圈包围示出剥离导件7朝顺时针方向旋动,导引部g处于后退的位置的样态。此外,将打印机1中的后外壳12更换为去除第2单元10b后的后外壳(打印机构中的具有压板滚筒221等的部分),且将图4所示的前外壳13也更换为去除图6所示的第1单元10a后的前外壳,由此,也能够作为不具有粘接剂的转印功能的打印机1使用。

然后,使用图11,对利用搬送滚筒搬送纸张及向被搬送的纸张转印粘接剂进行详细说明。

图11(a)是从侧方观察转印滚筒52处于转印状态且粘接剂s转印到被搬送来的纸张p的状态并概念性地示出的图。在该图11(a)中,示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下游侧搬送滚筒54是由二点链线示出其位置。另外,利用直线箭头示出搬送方向。图11(b)是从另一面侧观察由搬送滚筒搬送纸张的样态的图,图11(c)是从一面侧观察由搬送滚筒搬送纸张的样态的图。在该图11(c)中,由四方形包围并概念性地示出转印部w。此外,在图11中,省略剥离导件。

如图11(a)所示,当将纸张p以夹入到转印滚筒52与转印部w之间的状态搬送时,对一面p1转印粘接剂s。在图11(c)中,带有阴影地示出在一面p1被转印了粘接剂s的部分s',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纸张p的纸张宽度方向(与纸张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分从转印部w转印粘接剂s。此处,在纸张p的被转印粘接剂s的部分,产生使粘接带t移行时的负载或用于从粘接带t剥离粘接剂s的负载等。因此,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s的部分s'与其左右两侧的部分相比,有搬送延迟而产生搬送不良的担忧。因此,利用扁平皮带53将转印滚筒52与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连结,也将转印滚筒52设为驱动滚筒,由此,在转印部w也产生搬送纸张p的力。由此,能够抑制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s的部分s'的搬送延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转印滚筒52与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的扁平皮带53移行,由此也能利用该扁平皮带53搬送纸张p,能够进一步避免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s的部分s'的搬送延迟。进而,也能够利用扁平皮带53在不使被搬送的纸张p弯曲的情况下稳定地搬送纸张p,并且扁平皮带53也作为在转印部w转印粘接剂s时的支撑台发挥功能。

此处,在图2或图4所示的纸张排出口1a被堵塞的情况下,会有以下担忧:未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纸张p,该未被排出的纸张p在弯曲并皱折的状态下被卷入到转印部w的粘接带t,使粘接剂匣3产生不良。因此,在比转印部w更靠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下游侧搬送滚筒54。根据该态样,即使在产生从纸张排出口1a的纸张p的排出不良的情况下,下游侧搬送滚筒54也会将纸张p朝向纸张排出口1a继续搬送,所以能够防止弯曲并皱折的纸张p被卷入到转印部w的粘接带t。此外,如图11(b)及图11(c)中二点链线所示,也能以下游侧轴541成为在纸张搬送方向上与转印部w并排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下游侧搬送滚筒54。也就是说,下游侧搬送滚筒54只要将转印部w之后的下游侧的部位夹住搬送便可。

进而,如图11(c)所示,下游侧搬送滚筒54未配置在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s的部分s'。也就是说,下游侧搬送滚筒54将纸张p的除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及通过转印部w之后的部分这两个部分以外的部位夹住搬送。因此,无粘接剂附着在下游侧搬送滚筒54而造成污染的担忧。由此,能够防止因搬送滚筒被粘接剂污染而产生的卡纸等搬送不良。此外,也考虑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实施非粘接处理或设置粘接剂去除机构的态样,但相应于此,装置成本会增大。另外,也考虑定期进行维护,将所附着的粘接剂去除,但维护的负担增大,因而非优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下游侧搬送滚筒54夹持被图4所示的裁刀机构23切断而搬送来的纸张p,且在该纸张p被拉伸时空转、也就是所谓的具有余裕。由此,在纸张p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从纸张排出口1a(参照图4等)排出的状态下利用下游侧搬送滚筒54夹持该纸张p,当纸张p被使用者拉伸时,下游侧搬送滚筒54空转,从而能够从纸张排出口1a顺利地取出纸张p。

图12是用来说明从进行转印的状态向非转印状态的转变的图。在图12中,(a-1)、(b-1)及(c-1)是从上方观察的图,(a-2)、(b-2)及(c-2)是从侧方观察的图。另外,在图12中,(a-1)及(a-2)示出转印滚筒52为退避状态的样态,(b-1)及(b-2)示出转印滚筒52为转印状态的样态,(c-1)及(c-2)示出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的样态。此外,在图12中,利用虚线表示纸张p,图的左侧成为前侧,图的右侧成为后侧。

如图12(a-1)及图12(a-2)所示,在转印滚筒52处于退避状态的情况下,剥离导件7被弹簧74施压,导引部g处于朝向另一面侧前进的位置,纸张p的一面p1与导引部g接触,由此被以离开转印部w的方式引导。由此,得以防止纸张p的一面p1与转印部w接触。此外,纸张p在比导引部g更远的位置被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夹入,所以如图12(a-1)所示,在位于转印部w的左右两侧的导引部g彼此之间的部分,施加张力而成为张紧的状态,在搬送方向上,如图12(a-2)所示,成为沿着导引部g的状态。该状态为非转印状态,即使在该非转印状态下搬送纸张p,粘接剂也不会转印到一面p1。

接下来,当驱动螺线管61(参照图8),转印滚筒52转变为转印状态时,如图12(b-1)及图12(b-2)所示,纸张p被夹入到转印部w与转印滚筒52之间。由此,剥离导件7被按压到纸张p,且对抗弹簧74的施压力,像图的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朝顺时针方向旋动,导引部g从图12(a-1)及同图(a-2)所示的前进的位置后退。该状态为转印状态,如果在该转印状态下搬送纸张p,那么就像使用图11在上文中叙述那样,粘接剂被转印到纸张p的一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确,但在将一对上游侧搬送滚筒51夹入着纸张p的部位与在一对下游侧搬送滚筒54夹入着纸张p的部位连结的线上,在转印部w与转印滚筒52之间夹入纸张p的部位处于朝与剥离导件7被施压的方向为相反侧略微后退的位置。

接着,当驱动螺线管61,如图12(c-1)及图12(c-2)所示,转印滚筒52朝离开转印部w的方向移动并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剥离导件7因弹簧74的施压力而开始朝逆时针方向旋动,导引部g朝向另一面侧前进。由此,纸张p被导引部g朝向另一面侧按压,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容易分断(参照图3(b))。其结果,在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之后,纸张p立即从进行转印的状态转变为非转印状态。也就是说,尽管转印滚筒52转变为退避状态,也能够防止未转印粘接剂s2被转印到纸张p并持续进行转印的状态。因此,通过调整使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的时刻,容易将已转印粘接剂s1的搬送方向上的长度调整为所需的长度。另外,尽管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也不会有在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未被分断的状态下搬送纸张p,纸张p被粘接带t卷入而导致搬送不良这种担忧。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b-2)所示,以通过转印部w的粘接带t(被卷取的方向)与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的角度α成为90°以上的方式进行设定。如果采用该态样,那么所谓的浆糊耗尽会有所改善,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更容易被分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螺线管61的柱塞611(参照图8)的移动较快,所以当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纸张p在未与扁平皮带53中的卷绕在转印滚筒52的部分接触的状态下,被导引部g向另一面p2侧按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转印滚筒52从退避状态转变为转印状态时,利用纸张p按压导引部g的态样,但也可采用使转印滚筒52的宽度尺寸变大而利用转印滚筒52按压导引部g的态样。

图13是用来说明纸张的一面的供导引部接触的部分的概念图。图13是从与图11(c)对应的一面侧观察的图,从图的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成为搬送方向,图的左右方向成为纸张宽度方向。

在该图13中,在纸张p的一面p1的供导引部g接触的部分中的比由转印部w转印粘接剂的转印部分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部分y1画上向左下降的影线,对从转印部分朝纸张宽度方向偏移的并列部分y2画上横向影线,在比转印部分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部分y3画上向右下降的影线。

下游侧部分y1相当于纸张p的从通过转印部w后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一部分朝纸张p的纸张宽度方向偏移的部分。通过导引部g与下游侧部分y1接触,在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更容易使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分断。

此处,在转印滚筒52处于转印状态的情况下,有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的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未被分断,而产生纸张p的搬送不良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转印滚筒52处于转印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导引部g与下游侧部分y1接触,在转印状态下,也容易使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的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分断。

进而,防止以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的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的一面p1为下侧倾斜,例如能够避免贴附在打印机1的外装面之类的不良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图4所示的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的纸张的搬送路径r相对于铅垂方向朝前侧倾斜15度左右。即使根据使该搬送路径r朝前侧倾斜的态样,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的纸张p也不易以一面p1为下侧倾斜。然而,由于产生越是使搬送路径r朝前侧倾斜,装置的设置面积就越大之类的问题,所以使搬送路径r朝前侧倾斜之类的对策会被限制在所容许的装置的设置面积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与纸张p的下游侧部分y1接触的导引部g来抑制装置的设置面积的扩大,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构成来防止以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的纸张p的被转印了粘接剂的一面p1为下侧倾斜。

图13所示的并列部分y2相当于纸张p的从位于转印部w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一部分朝纸张宽度方向偏移的部分。导引部g与并列部分y2接触,由此,导引部g与转印状态下的纸张p的靠近被转印粘接剂的转印部分的部分接触,在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能够使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更有效率地分断。

上游侧部分y3相当于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之前的纸张全宽中的一部分。在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之前的部分未转印粘接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使导引部g与纸张p的位于转印部w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接触。根据该态样,在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尤其是能够使纸张p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有效率地分断。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纸张p的搬送或切断、向纸张p实施的打印或粘接剂的转印等由包含微电脑的打印机控制部90控制。

图14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电路构成的框图。

如图14所示,在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的内部设有打印机控制部90。在打印机控制部90,分别连接着压板控制电路94、打印头控制电路95、裁刀控制电路96、转印滚筒控制电路97及搬送滚筒控制电路98。打印机控制部9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91、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92及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93。在rom93中,存储着控制压板控制电路94的压板控制程序、控制打印头控制电路95的打印头控制程序、控制裁刀控制电路96的裁刀控制程序、控制转印滚筒控制电路97的转印滚筒控制程序、及控制搬送滚筒控制电路98的搬送滚筒控制程序等各种程序。

压板控制电路94连接于使压板滚筒221旋转的未图示的压板用马达。打印头控制电路95连接于图4所示的打印头222,裁刀控制电路96同样地连接于图4所示的裁刀单元232。转印滚筒控制电路97连接于图8所示的螺线管61。搬送滚筒控制电路98连接于收容在图6所示的壳体41内的未图示的搬送马达。

压板控制电路94按照基于压板控制程序的cpu91的控制,驱动压板用马达,使压板用马达旋转。当压板用马达旋转时,压板滚筒221也旋转,由此,纸张p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

打印头控制电路95按照基于打印头控制程序的cpu91的控制,使打印头222对纸张p的另一面p2进行打印动作。打印头222按照cpu91的控制而选择性地使多个发热元件发热,由此对与发热元件接触的纸张p实施打印。

裁刀控制电路96按照基于裁刀控制程序的cpu91的控制,使裁刀单元232的可动刀2321驱动。当可动刀2321驱动时,利用可动刀2321及固定刀231将纸张p切断。

转印滚筒控制电路97按照基于转印滚筒控制程序的cpu91的控制,驱动螺线管61,使转印滚筒52的状态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

搬送滚筒控制电路98按照基于搬送滚筒控制程序的cpu91的控制,驱动未图示的搬送马达,使图6所示的搬送马达的旋转轴43旋转。当搬送马达的旋转轴43旋转时,上游侧搬送滚筒51、下游侧搬送滚筒54及转印滚筒连动并旋转,从而搬送纸张p。

接下来,对由图14所示的打印机控制部90进行的主程序的动作进行说明。

该主程序是通过打印机1接通电源而启动。首先,打印机控制部90的cpu91当判定产生了打印指令时,驱动压板用马达而开始压板滚筒221的旋转,并且利用打印头222开始向纸张p的另一面p2实施的打印。如果压板滚筒221旋转,那么纸张p在搬送方向上被搬送,由去卷曲机构21矫正易卷绕性。

cpu91是在被搬送的纸张p到达上游侧搬送滚筒51之前,驱动搬送马达,使上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1a、下游侧搬送驱动滚筒54a及转印滚筒开始旋转,并且在指定时刻,驱动螺线管61,使转印滚筒52的状态在转印状态与退避状态之间转变。由此,在转印部w对纸张p的一面p1的指定部位转印粘接剂,并将纸张p从纸张排出口1a排出。另外,cpu91是在结束利用打印头222的打印之后,停止压板滚筒221的旋转。接下来,cpu91驱动裁刀单元232的可动刀2321。由此,纸张p被切断为指定长度。此处,利用裁刀机构23切断纸张p的时刻与将转印部w的粘接剂进行转印的时刻是根据纸张p的纸张长或转印粘接剂的位置来决定的。例如,如果在利用裁刀机构23将纸张p切断之后,利用转印部w转印粘接剂,那么能够减少未被转印粘接剂的后端空白。另外,在使粘接剂仅转印到纸张p的前端部分的情况下,也有在转印部w的粘接剂的转印结束之后,纸张p被裁刀机构23切断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如图4所示,将裁刀单元232的可动刀2321往返移动的位置到利用上游侧搬送滚筒51夹入纸张p的位置为止的间隔,利用上游侧搬送滚筒51夹入纸张p的位置到利用下游侧搬送滚筒54夹入纸张p的位置为止的间隔设定为大致相同。由此,能够使最少纸张长变短。

接下来,对目前为止所说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10的变化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变化例的说明中,以与目前为止所说明的粘接剂转印单元1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名称与目前为止所说明的构成要素的名称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目前为止所使用的符号来进行说明,重复的说明有时将会省略。

图15是表示剥离导件的构成不同的第1变化例的图,图15(a)~(c)是与图12(a-2)~(c-2)对应的图。

如图15所示,本变化例的剥离导件7具有下游侧导引部g1及并列导引部g2。

如图15(a)所示,在转印滚筒52处于退避状态的情况下,剥离导件7被弹簧74施压,下游侧导引部g1及并列导引部g2处于朝向另一面侧前进的位置。被搬送来的纸张p通过其一面p1与下游侧导引部g1接触,被以离开转印部w的方式引导。另外,在本变化例中,图12所示的下游侧搬送滚筒54未予设置,所以被搬送来的纸张p成为与扁平皮带53接触的状态,利用扁平皮带53更有效地进行纸张p的搬送。

接下来,当驱动图8所示的螺线管61,转印滚筒52转变为转印状态时,如图15(b)所示,纸张p被夹入到转印部w与转印滚筒52之间。由此,剥离导件7被按压到纸张p,对抗弹簧74的施压力,像图的圆弧状箭头所示那样朝顺时针方向旋动,下游侧导引部g1及并列导引部g2从前进的位置后退。该状态为转印状态,当在该转印状态下搬送纸张p时,在转印部w,对纸张p的一面p1转印粘接剂,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被下游侧导引部g1以离开转印部w的方式引导。由此,即使在转印滚筒52处于转印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导引部g与下游侧部分y1(参照图13)接触,在转印状态下,也容易使纸张p的通过转印部w的部分的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分断。

接着,通过驱动螺线管61(参照图8),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如图15(c)所示,当转印滚筒52朝离开转印部w的方向移动时,剥离导件7因弹簧74的施压力而开始朝逆时针方向旋动,下游侧导引部g1及并列导引部g2朝向另一面侧前进。由此,纸张p被朝向另一面侧按压,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被分断。

在本变化例中,在图15(b)所示的转印状态下,也由下游侧导引部g1以离开转印部w的方式引导被搬送来的纸张p。因此,在转印滚筒52从转印状态转变为退避状态时,能够更有效率地使已转印粘接剂s1与未转印粘接剂s2分断。

图16是表示剥离导件7的构成不同的第2~第4变化例的图,图16(a)~(c)是对应于图15(b)的图。

图16(a)是表示第2变化例的图,该第2变化例的剥离导件7具有与图13所示的下游侧部分y1接触的下游侧导引部g1。图16(b)是表示第3变化例的图,该第3变化例的剥离导件7具有与图13所示的并列部分y2接触的并列导引部g2。另外,图16(c)是表示第4变化例的图,该第4变化例的剥离导件7具有与图13所示的上游侧部分y3接触的上游侧导引部g3。

像这些第2~第4变化例一样,剥离导件7也可具有与下游侧部分y1、并列部分y2及上游侧部分y3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导引部。另外,像所述实施方式那样,剥离导件7也可具有与下游侧部分y1、并列部分y2及上游侧部分y3的全部接触的导引部g。进而,像图15所示的第1变化例那样,剥离导件7也可具有与下游侧部分y1、并列部分y2及上游侧部分y3中的两个接触的导引部g。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即使是仅包含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或各变化例的记载的各者中的构成要件,也可将该构成要件应用于实施方式或其他变化例。

[符号的说明]

10粘接剂转印单元

1打印机

21去卷曲机构

3粘接剂匣

51上游侧搬送滚筒

52转印滚筒

53扁平皮带

54下游侧搬送滚筒

6转印滚筒移动机构

7剥离导件

g导引部

g1下游侧导引部

g2并列导引部

g3上游侧导引部

p1一面

p2另一面

s粘接剂

t粘接带

w转印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