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贮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1211发布日期:2019-03-16 01:1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粉粒体贮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室内式的粉粒体贮留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利用建筑物覆盖由堆积在地上的粉粒体形成的堆的粉粒体贮留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作为此种粉粒体贮留设备,存在包含贯通建筑物的带式输送机、以及将自堆切碎所得的粉粒体向带式输送机上移送的取料机(reclaimer)的粉粒体贮留设备。

在上述包含带式输送机及取料机的粉粒体贮留设备中,取料机包含位于带式输送机上的滑槽(chute),且沿着带式输送机的延伸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6-1445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包含带式输送机及取料机的粉粒体贮留设备中,有时带式输送机在建筑物内具有传送带搬送方向自水平方向朝斜上方变化的悬链线(catenary)部。在该情形时,为了避免设置在取料机的滑槽的裙部与悬链线部的传送带干涉,必须使悬链线部的位置从取料机的可动范围远离某种程度。因此,在以往的粉粒体贮留设备中,建筑物的大小变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建筑物的大小变小的粉粒体贮留设备。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粉粒体贮留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建筑物,其覆盖由堆积在地上的粉粒体形成的堆;带式输送机,其是贯通上述建筑物的带式输送机,且在上述建筑物内具有传送带搬送方向自水平方向朝斜上方变化的悬链线部;及取料机,其是包含位于上述带式输送机上的滑槽及具有夹着上述滑槽的一对裙部的裙部单元且将自上述堆切碎所得的粉粒体向上述滑槽内投入的取料机,且沿着上述带式输送机的延伸方向移动;在上述带式输送机,沿着上述悬链线部而设置有导件,上述裙部单元是以在抵接于上述导件时成为沿着上述悬链线部的姿势的方式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即便因取料机的移动而导致裙部进入至悬链线部,也藉由裙部单元的姿势变化而防止裙部与悬链线部的传送带干涉。因此,可使悬链线部的位置较以往更接近于取料机的可动范围。藉此,不缩小供形成堆的贮留区域便能够使建筑物的大小变小。

也可为,上述导件具有配置于上述带式输送机的传送带两侧的一对导引棒,且上述裙部单元包含在上述一对导引棒上滚动的多个辊。根据该构成,能以简单的构成将裙部单元设为沿着悬链线部的姿势。

也可为,上述辊为第一辊,在上述带式输送机的延伸方向的上述滑槽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具有与该侧面正交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面的轨道,上述裙部单元包含在上述带式输送机的延伸方向配置于上述滑槽的两侧且在上述轨道的导引面上滚动的多个第二辊。根据该构成,可一面约束在传送带宽度方向的滑槽与裙部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一面将裙部单元设为沿着悬链线部的姿势。

也可为,上述裙部单元包含在上述带式输送机的延伸方向的上述滑槽的两侧面上滚动的多个第三辊。根据该构成,可一面约束在传送带搬送方向的滑槽与裙部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一面将裙部单元设为沿着悬链线部的姿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在室内式的粉粒体贮留设备中使建筑物的大小变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粉粒体贮留设备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裙部即将进入至悬链线部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裙部进入至悬链线部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粉粒体贮留设备1。该粉粒体贮留设备1包含覆盖堆10的建筑物2、配置于建筑物2内的取料机3、及贯通建筑物2的送出用带式输送机5。

堆10是由堆积在地上的粉粒体形成。粉粒体虽无特别限定,但例如为煤。在建筑物2内的上部,配置有设置有卸料装置12的接收用带式输送机11。粉粒体是自卸料装置12的滑槽13掉落,藉此形成堆10。

建筑物2在俯视下为在接收用带式输送机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亦即,建筑物2包含:一对长壁2a,它们与带式输送机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一对短壁2b,它们与带式输送机11的延伸方向正交;及顶壁2c,其自上方覆盖由这些壁2a、2b包围的空间。在本实施形态中,顶壁2c是在自建筑物2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为梯形状,但顶壁2c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

送出用带式输送机5的延伸方向与接收用带式输送机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亦即,带式输送机5贯通建筑物2的一短壁2b。带式输送机5配置于建筑物2的一长壁2a的附近。

在建筑物2的一长壁2a与带式输送机5之间及另一长壁2a的附近,设置有与带式输送机5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一对轨道21。上述取料机3在轨道21上行进。换言之,取料机3沿着带式输送机5的延伸方向移动。

取料机3将自堆10切碎所得的粉粒体向带式输送机5上移送。在本实施形态中,取料机3是刮板(scraper)式的取料机。因此,在形成有堆10的贮留区域的大致中央与带式输送机5之间,设置有朝向带式输送机5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地板23。另一方面,贮留区域的剩余的三个方向由堤22包围。进而,在长条的堤22与贮留区域的大致中央之间,设置有用以填埋由取料机3的下述副吊杆3b所引起的死角的加高地板24。

取料机3包含:一对基座32,它们位于轨道21上;及桥接部31,其跨越堆10而将基座32彼此连结。各基座32在与轨道21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在其两端部设置有行进装置33。在带式输送机5侧的基座32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30。进而,取料机3包含:滑槽34,其位于带式输送机5上;主吊杆3a,其自滑槽34上延伸至贮留区域的大致中央为止;及副吊杆3b,其配置于与主吊杆3a相反侧。

主吊杆3a藉由使多个刮板循环,而将堆10切碎并且将自堆10切碎所得的粉粒体向滑槽34内投入。主吊杆3a经由导线3a而与设置在桥接部31的省略图示的绞车(winch)连接,且以带式输送机5侧的端部为中心摆动。

副吊杆3b藉由使多个刮板循环,而在主吊杆3a无法到达的范围将堆10切碎。副吊杆3b经由一对导线3b而与设置在桥接部31的省略图示的一对绞车连接,且藉由该绞车变更副吊杆3b的角度及位置。

上述送出用带式输送机5在建筑物2内具有悬链线部50,该悬链线部50传送带搬送方向(传送带51的载体侧的行进方向)自水平方向朝斜上方变化。如图3所示,在悬链线部50设置有限制空载时的传送带51的上浮的按压辊55。按压辊55是简单的构造的按压辊,配置于传送带51的张力不过度地作用的位置。此外,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描绘空载时的传送带51。又,在图3中,将取料机3的滑槽34以外的部分的作图省略(图4也相同)。

更详细而言,带式输送机5如图5、6所示,包含:一对侧框架52,它们自悬链线部50中间位置延伸至尾滑轮的附近;及多数个支柱53,它们支持侧框架52。又,在带式输送机5,如图3所示,沿着悬链线部50设置有导件6。在本实施形态中,导件6设置在跨越悬链线部50的起点(在空载时传送带51的载体侧部分不再为水平的点)的区域。

如图6所示,导件6具有配置于带式输送机5的传送带51(准确而言为载体侧部分)的两侧的一对导引棒61。各导引棒61朝向带式输送机5的传送带搬送方向朝斜上方笔直地延伸(参照图3)。各导引棒61位于侧框架52的正上方,且由竖立在侧框架52的多个支柱62支持。

如图5~图7所示,在上述取料机3的滑槽34安装有裙部单元4。裙部单元4在带式输送机5的传送带宽度方向具有夹着滑槽34的一对裙部42。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带式输送机5的传送带搬送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并且将带式输送机5的传送带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更详细而言,裙部单元4具有包围滑槽34的矩形框41。亦即,矩形框41包含:一对侧框架41a,它们在滑槽34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延伸;前框架41b,其将侧框架41a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及后框架41c,其将侧框架41a的后端部彼此连结。在本实施形态中,后框架41c位于滑槽34的后侧侧面的附近,前框架41b位于距滑槽34的前侧侧面较远的位置。

上述裙部42是在一侧框架41a与滑槽34的正面(在图7中为下侧的面)之间及另一侧框架41a与滑槽34的背面(在图7中为上侧的面)之间,以自矩形框41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各裙部42具有:裙板42a,其架设在前框架41b与后框架41c;及裙部橡胶42b,其固定在裙板42a。

裙部单元4通常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藉由与滑槽34的卡合(准确而言,利用如下所述的挡块37对第二辊4b的支持)而保持为水平姿势,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抵接于导件6时成为沿着悬链线部50的姿势。

具体而言,在矩形框41安装有多个第一辊4a。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各侧框架41a的前侧部分及后侧部分,分别安装有2个第一辊4a。各第一辊4a在导件6的导引棒61上滚动。

进而,在滑槽34的前侧侧面的下部的右侧部分及左侧部分分别设置有一对轨道35。各轨道35具有与滑槽34的前侧侧面正交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面36。一对轨道35是以导引面36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同样地,在滑槽34的后侧侧面的下部的右侧部分及左侧部分分别设置有一对轨道35。各轨道35具有与滑槽34的后侧侧面正交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引面36。一对轨道35是以导引面36彼此相向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裙部单元4包含在前后方向配置于滑槽34两侧的多个(在图例中为4个)第二辊4b。各第二辊4b介设于互相相向的轨道35之间,在任一轨道35的导引面36上滚动。

更详细而言,在矩形框41的侧框架41a,在紧靠滑槽34的前方及紧靠滑槽34的后方架设有中间框架43。各第二辊4b经由支架44而安装在中间框架43。

又,在各第二辊4b的下方且互相相向的轨道35之间设置有挡块37。挡块37是固定在滑槽34。在不存在导件6的场所中,第二辊4b由挡块37支持,藉此将裙部单元4维持在下限位置。

进而,在各中间框架43,经由支架45而安装有第三辊4c。前侧的第三辊4c在滑槽34的前侧侧面上滚动,后侧的第三辊4c在滑槽34的后侧侧面上滚动。但是,在各第三辊4c与滑槽34的侧面(前侧侧面或后侧侧面)之间,形成有使裙部单元4的姿势能够变化的间隙。

在包含以上所说明的构成的裙部单元4的取料机3中,即便因取料机3的移动而导致裙部42进入至悬链线部50,也可藉由裙部单元4的姿势变化防止裙部42与悬链线部50的传送带51干涉。因此,可使悬链线部50的位置较以往更接近于取料机3的可动范围。藉此,不缩小贮留区域便能够使建筑物2的大小变小。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裙部单元4包含在导引棒61上滚动的第一辊4a,故而能以简单的构成将裙部单元4设为沿着悬链线部50的姿势。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裙部单元4包含第二辊4b,故而可一面约束在左右方向的滑槽34与裙部单元4的相对位置关系,一面将裙部单元4设为沿着悬链线部50的姿势。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裙部单元4包含第三辊4c,故可一面约束在前后方向的滑槽34与裙部单元4的相对位置关系,一面将裙部单元4设为沿着悬链线部50的姿势。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取料机3未必需要为刮板式的取料机,也可为斗式的取料机。

又,若将导件6不仅设置在悬链线部50而且设置在取料机可动范围的全局,则即便在取料机3的行进用轨道21的一部分发生地基下沉,裙部42也不会与传送带51干涉,故而可不磨耗裙部橡胶42b地将裙部42与传送带51之间确实地密封。

进而,第一辊4a、第二辊4b及第三辊4c的各者的数量能够适当变更。

又,作为裙部单元4在抵接于导件6时成为沿着悬链线部50的姿势的构成,也能够采用不使用第一~第三辊4a~4c的构成。例如,也可将裙部单元4自滑槽34经由连杆机构而悬挂,裙部单元4在抵接于导件6时保持水平姿势不变而摆动。

符号说明:

1:粉粒体贮留设备

10:堆

11:(接收用)带式输送机

12:卸料装置

13:滑槽

2:建筑物

2a:长壁

2b:短壁

2c:顶壁

21:轨道

22:堤

23:倾斜地板

24:加高地板

3:取料机

3a:主吊杆

3b:副吊杆

3a、3b:导线

30:驾驶室

31:桥接部

32:基座

33:行进装置

34:滑槽

35:轨道

36:导引面

37:挡块

4:裙部单元

4a:第一辊

4b:第二辊

4c:第三辊

41:矩形框

41a:侧框架

41b:前框架

41c:后框架

42:裙部

42a:裙板

42b:裙部橡胶

43:中间框架

44、45:支架

5:(送出用)带式输送机

50:悬链线部

51:传送带

52:侧框架

53:支柱

55:按压辊

6:导件

61:导引棒

62:支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