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0118发布日期:2018-07-31 23:2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的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轮胎起重机的主要特点是: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合二为一、是由履带起重机演变而成,将行走机构的履带和行走支架部分变成有轮胎的底盘,克服了履带起重机履带板对路面造成破坏的缺点,属于物料搬运机械。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不用支腿吊重及吊重行驶经常出现一些事故,行驶的速度也较履带起重机快;作业稳定、起重量大、可在特定范围内吊重行走。为保证作业安全,目前国内基本上禁止不打支腿进行吊装作业。起重机配套使用钢丝绳品种包括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和光面钢丝绳。

目前传统起重设备的支腿底部均要求平稳设置,无论是轮式还是固定式起重机,底部支腿必须平稳,一些固定式起重设备的要求更高。但是目前收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底面平整度很难达到要求,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在起重设备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必须满足起重设备底部平整度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支撑平台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支撑平台多为浇铸式结构,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完成,采用水泥墩子的形式完成支撑平台的构建,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寿命较短,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和天气因素的影响老老化;其次,传统的浇筑结构的支撑平台施工方按时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有时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影响了工期的运行;再次,传统的支撑平台在发生事故或者灾难时,没有相应的减震避灾的功能,振动的能量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耗能和吸收,缺少相应的张力和减震耗能的能力,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小灾难,因为缺少相应的应付手段和巧妙的机构设计,在灾难发生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节省成本和资源,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快捷,运输方便,具有很强的减震避灾效果,使用寿命长,耗能效果明显的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节省成本和资源,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快捷,运输方便,具有很强的减震避灾效果,使用寿命长,耗能效果明显的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包括钢箱支座,所述的钢箱支座的顶面边缘位置设置有纵向支撑座组件,纵向支撑座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支撑板,在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的钢箱支座上开设有斜向凹槽,斜向凹槽的底部与设置在钢箱支座内侧的耗能仓相连通,在耗能仓和斜向凹槽内设置有减震耗能装置。

所述的减震耗能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支撑板下方的二级支撑平台,在二级支撑平台下方的斜向凹槽内设置有梯形台,梯形台的外侧面与斜向凹槽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斜向支撑座,在梯形台的底部设置有垂直柱,垂直柱底部的耗能仓内固定安装有横向耗能板和纵向耗能板,在耗能仓内填充有耗能液,耗能仓顶部的垂直柱外侧套装有封板。

所述的纵向支撑座组件是由至少四个纵向支撑座组成的框架结构,每个纵向支撑座均是采用橡胶制成的柱形结构,纵向支撑座的底部与钢箱支座的顶面固定连接,纵向支撑座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斜向凹槽的形状为倒立的梯形台凹槽状结构,斜向凹槽的底部与耗能仓的顶部相连通,耗能仓的形状为长方形舱体结构,斜向凹槽的槽深不大于钢箱支座高度的二分之一,耗能仓的深度不大于钢箱支座高度的二分之一,斜向凹槽顶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的长度和宽度,耗能仓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斜向凹槽顶部的长度和宽度。

所述的二级支撑平台的顶面与顶部支撑板的顶面接触连接,二级支撑平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顶部支撑板的长度和宽度,二级支撑平台设置在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二级支撑平台的底部与梯形台的顶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梯形台顶面的长度和宽度与斜向凹槽顶部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梯形台的高度与斜向凹槽的槽深相等。

所述的斜向支撑座是采用橡胶制成的圆柱形结构,斜向支撑座的内侧与梯形台的底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斜向支撑座的外侧面与斜向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斜向支撑座设置在梯形台的四个外侧面与斜向凹槽的四个内壁之间。

所述的垂直柱为长方体台状结构,垂直柱的顶面与梯形台的底面连接为一体结构,垂直柱的底面与横向耗能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横向耗能板的底面与纵向耗能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封板固定安装在耗能仓和斜向凹槽的连接位置。

所述的横向耗能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纵向耗能板为长方形条状结构,横向耗能板与纵向耗能板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首先,改变传统的浇铸式支撑平台结构,可以在现场外就施工制作,然后运输至现场直接使用,缩短了周期,方便了施工,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并且不会受到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用寿命大大加长;其次,本产品在发生事故时,产品的独特设计可以降低和消耗掉来自上部的纵向压力以及振动,同时可以消除横向的压力和振动,起到很好的减震避灾和耗能的效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能耗,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具备减震避灾的功能,振动的能量传播得到很好的耗能和吸收,具备张力和减震耗能的能力,避免灾难带来严重后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箱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梯形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横向耗能板和纵向耗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起重机减震避灾耗能支座,包括钢箱支座1,所述的钢箱支座1的顶面边缘位置设置有纵向支撑座组件,纵向支撑座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支撑板3,在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的钢箱支座1上开设有斜向凹槽7,斜向凹槽7的底部与设置在钢箱支座1内侧的耗能仓10相连通,在耗能仓10和斜向凹槽7内设置有减震耗能装置。

所述的减震耗能装置包括设置在顶部支撑板3下方的二级支撑平台4,在二级支撑平台4下方的斜向凹槽7内设置有梯形台5,梯形台5的外侧面与斜向凹槽7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斜向支撑座6,在梯形台5的底部设置有垂直柱8,垂直柱8底部的耗能仓10内固定安装有横向耗能板12和纵向耗能板13,在耗能仓10内填充有耗能液11,耗能仓10顶部的垂直柱8外侧套装有封板9。所述的纵向支撑座组件是由至少四个纵向支撑座2组成的框架结构,每个纵向支撑座2均是采用橡胶制成的柱形结构,纵向支撑座2的底部与钢箱支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纵向支撑座2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斜向凹槽7的形状为倒立的梯形台凹槽状结构,斜向凹槽7的底部与耗能仓10的顶部相连通,耗能仓10的形状为长方形舱体结构,斜向凹槽7的槽深不大于钢箱支座1高度的二分之一,耗能仓10的深度不大于钢箱支座1高度的二分之一,斜向凹槽7顶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的长度和宽度,耗能仓10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斜向凹槽7顶部的长度和宽度。

所述的二级支撑平台4的顶面与顶部支撑板3的顶面接触连接,二级支撑平台4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大于顶部支撑板3的长度和宽度,二级支撑平台4设置在纵向支撑座组件内侧,二级支撑平台4的底部与梯形台5的顶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梯形台5顶面的长度和宽度与斜向凹槽7顶部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梯形台5的高度与斜向凹槽7的槽深相等。所述的斜向支撑座6是采用橡胶制成的圆柱形结构,斜向支撑座6的内侧与梯形台5的底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斜向支撑座6的外侧面与斜向凹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斜向支撑座6设置在梯形台5的四个外侧面与斜向凹槽7的四个内壁之间。所述的垂直柱8为长方体台状结构,垂直柱8的顶面与梯形台5的底面连接为一体结构,垂直柱8的底面与横向耗能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横向耗能板12的底面与纵向耗能板13的顶面固定连接,封板9固定安装在耗能仓10和斜向凹槽7的连接位置。所述的横向耗能板1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纵向耗能板13为长方形条状结构,横向耗能板12与纵向耗能板13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

本产品在使用时,其中设备的上部支撑体放置固定安装在顶部支撑板3上,当地震或者上部支座发生振动或者晃动时,顶部支撑板3向下压缩,纵向支撑座2受力压缩,顶部支撑板3的底部与二级支撑平台4的顶部接触,在持续的振动和压迫下,二级支撑平台4受力下压的同时,梯形台5带动垂直柱8下压,横向耗能板12与纵向耗能板13在耗能液11内将压力减低耗能,减少持续的振动作用,利用耗能液11将振动消除,同时在纵向支撑座2和斜向支撑座6的共同作用下,消除垂直振动的能耗和水平波动的能耗,将灾难带来的振动降低到最低,保证上部支撑结构的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