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式缓冲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4830发布日期:2018-08-28 23:5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在将作为包装对象的物品存放于包装箱时为了保护物品而插入于物品与包装箱的间隙的空气式缓冲件。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pc这样的物品的运输中,如何保护物品免受运输时的冲击是重要的。为了根据上述保护物品的要求而填充包装箱与物品的间隙,主要使用泡沫树脂缓冲件。然而,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来看,认为最好使用空气缓冲件。

作为以往的空气式缓冲件,已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具有两个以上的气囊的空气式缓冲件。

图15是示出该专利文献1中的空气式缓冲件的概要的图。

在该图中,示出了两个空气式缓冲件a1、a2纵向连接的状态,各空气式缓冲件a1、a2是将3个气囊51、52、53以三角筒形连结而成的构造。这样,通过将3个气囊做成三角筒形的构造,从而塞到在包装箱的角部等产生的间隙,保护容纳于包装箱的物品(以下称为“包装对象物”)。

相邻的气囊51、52、53在图中被由81所示的热封闭部隔开,但使热封闭部81的长度稍短于气囊51、52、53的上下长度,使得在热封闭部81的两侧存在连通相邻的气囊51、52、53的通路70u、70v。

通路70u、70v具有在一个气囊51(52、53)从外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将内部的空气释放到相邻的气囊的功能,由此,防止冲击造成的气囊51的破裂,并得到缓冲的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0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913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结构的空气式缓冲件是紧紧地被塞到包装箱与包装对象物的间隙来使用的。特别是,如果包装对象物具有相应的重量,则在利用车辆等进行运输时,包装箱从外部受到急剧的振动、冲击,从而对空气式缓冲件的气囊施加大的外力。

例如,在图15所示的气囊51由于振动、冲击所致的大的外力而被挤压的情况下,被急剧挤压的气囊51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通过所述通路70u、70v而逸出到相邻的气囊52、53。

空气快速泄漏后的气囊51已经不存在缓冲力,所以存在上述振动、冲击所致的大的外力直接作用于包装对象物,很可能导致包装对象物破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急剧的且大的外力突然施加于气囊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缓冲效果的空气式缓冲件。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式缓冲件的特征在于,在内部封入有空气的第1气囊与第2气囊之间存在带状部,第1气囊与第2气囊的相互的侧缘经由所述带状部连结,在所述带状部形成有连通第1气囊与第2气囊的气流通路,并且所述带状部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气流通路的部分是在从第1气囊至第2气囊的中途被折叠的形状。

在此,最好是具备姿势维持单元,该姿势维持单元将所述第1气囊和第2气囊维持为使所述带状部的折叠部分位于内侧地相互折弯的姿势。

另外,所述气流通路可以在所述带状部的长边方向上对称的位置处至少设置于两处。

所述气流通路可以包括向第1气囊开口的第1通路、以沿着所述带状部的长边方向的方式设置的第2通路以及向第2气囊开口的第3通路,第1通路和第3通路经由所述第2通路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带状部的折叠部分沿着所述带状部的长边方向被熔接,从而隔开1个空间而形成有所述第1气囊和第2气囊。

最好是所述第1气囊和第2气囊中的第1气囊被配置成夹持包装对象物的角部而保护一侧的面,第2气囊被配置成夹持所述包装对象物的所述角部而保护另一侧的面。

最好是所述带状部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气流通路的部分是用于与包装对象物的角部对置地配置的部分。

所述包装对象物可以是要被运输的物品。

发明效果

形成有气流通路的带状部为被折叠的形状,所以从受到振动、冲击所致的外力的一侧的气囊流入的空气以使被折叠的带状部的气流通路张开的方式行进。气流通路的被折叠的部分的流路阻力大,所以空气向邻接的气囊移动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受到外力的一侧的气囊能够在该期间维持一定的缓冲力。另外,随着内压的上升,空气经由气流通路逐渐释放到邻接的气囊,所以还能够避免受到外力的气囊破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外观的图。

图2是在图1的a-a’线的位置处切断空气式缓冲件时的剖视图。

图3示出将空气式缓冲件展开的状态。

图4的(a)是示出被折叠的状态的中间带状部的图,(b)是示出中间带状部中在图4(a)的b-b’线的位置处切断设置有气流通路的部分的状态的图。

图5的(a)是示出将空气式缓冲件安装于作为包装对象物的复印机时的配置例的图,(b)是示出容纳于包装箱的状态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图。(c)是示出配置于包装对象物的角部的间隙的空气式缓冲件的情形的概略图,(d)是该空气式缓冲件的中间带状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的(a)~(d)是示出在空气式缓冲件受到外压时空气在中间带状部的气流通路流通的情形的图。

图7的(a)示出用作缓冲力的评价对象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b)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单体式的空气式缓冲件。(c)示出利用下落测试装置进行的下落测试的情形。

图8的(a)是以几毫秒的时间精度表示在下落测试装置的测锤碰撞到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时测锤所受的加速度的曲线图。(b)是以几毫秒的时间精度表示在测锤碰撞到比较例的空气式缓冲件时测锤所受的加速度的曲线图。

图9的(a)~(c)是示意地示出空气式缓冲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0的(a)~(d)是示意地示出接着图9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11的(a)、(b)示出以两个气囊在中间带状部朝向内侧的状态下打开为l形的方式在与中间带状部的折痕部分相反一侧熔接的状态的空气式缓冲件。

图12的(a)~(c)示出在中间带状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气流通路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变形例。

图13的(a)~(c)示出气流通路包含沿中间带状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部分而成为曲柄形状时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变形例。

图14示出仅将中间带状部的包括气流通路的部分做成折叠形状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变形例。

图15是示出具有多个气囊的以往的空气式缓冲件的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

1、2:气囊;1r:背侧片材部分;1s:正侧片材部分;2r:背侧片材部分;2s:正侧片材部分;3:中间带状部;3e1、3e2:端部附近部;3t:顶部;3v、3r:根部;4m:正侧片材部分;5m:背侧片材部分;6、15、16、17、18、19:气流通路;10、20:空气式缓冲件;100:复印机;200:包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空气式缓冲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空气式缓冲件的整体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外观立体图。如该图所示,空气式缓冲件10包括两个气囊1、2以及存在于两个气囊1、2的中间的中间带状部3。图2是在图1的a-a’线的位置处切断空气式缓冲件10时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各气囊1、2包括正侧片材部分1s、2s以及背侧片材部分1r、2r,通过熔接正背的片材部分1s、1r、2s、2r的边缘10a、10b,并且以使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折叠,并熔接其根部部分,从而形成中间带状部3。

然后,通过在气囊1、2内部填充有空气的状态下熔接边缘10c,从而成为如图1所示的形状。

此外,也可以留着空气吹入口而熔接所需的部分,在对整体填充空气之后熔接空气吹入口而做成密封状态。

图1的网格部分se1、se2、se3为熔接部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气囊1、2在俯视时为大致方形形状,但不限定于此。

所述气囊1、2的正侧片材部分1s、2s以及中间带状部3的正侧片材部分4m、及背侧片材部分1r、2r、中间带状部3的背侧片材部分5m分别连接。在没有进行基于上述熔接的密封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能够将气囊1、2的正侧片材部分1s、2s以及中间带状部3的正侧片材部分4m、及背侧片材部分1r、2r、中间带状部3的背侧片材部分5m展开成一张长条的片材10s。由此,气囊1、2以及中间带状部3能够由气密性高的树脂片材部件一体地构成。在此,能够使用例如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气密性的树脂片材的部件。

此外,还能够分别制作气囊1、2以及中间带状部3,将它们连结而构成空气式缓冲件10。

[2]中间带状部3的结构

如图2的剖视图所示,中间带状部3通过在中央部将正背两张片材部分4m、5m折叠为山形并重叠而形成折叠形状部。在该折叠形状部,关于正背两张片材部分4m、5m,中间带状部3的折叠形状部的根部部分沿着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图4(a)的x方向)除了应成为气流通路的一部分之外通过熔接被密封。

图4(a)是切出空气式缓冲件10中的中间带状部3及其周边部的图。如该图所示,沿着长边方向x而形成有熔接中间带状部3的4张树脂片材的熔接部se13,由此中间带状部3成为被折叠成两个的状态,并且1个空间被分割成气囊1、2这两个空间。

熔接部se13在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x的端侧(端部附近部3e1)在中途被中断,连结于熔接部分se12。熔接部se12与边缘10c处的熔接部se11平行,延伸至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折痕部分)3t。

同样的熔接部分还存在于中间带状部3的背面侧,被上述熔接部分包围的部分(熔接部分se11与熔接部分se12之间的宽度为d1的部分)成为连通两个气囊1、2的气流通路6。

此外,在中间带状部3的相反侧端部3e2侧未形成有气流通路。

图4(b)是在中间带状部3在图4(a)的b-b’线的位置处切断设置有气流通路6的部分的剖视图。如图4(b)所示,正侧片材部分4m、背侧片材部分5m相重叠,在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3t处折叠,并且中间带状部3与气囊1、2的根部(根部的部分)3v、3r为凹折,所以气流通路6中的流路阻力高,来自一方的气囊的空气不易流到另一方的气囊。从一方的气囊的内压达到预定值以上开始,以推开中间带状部3的正侧片材部分4m、背侧片材部分5m的方式进入到气流通路6。

适当地决定中间带状部3的高度h1(图4(a)),以使中间带状部3的流路长度cu1(表示沿着中间带状部3的短边在气流通路6行进时的行程)成为为了确保空气推挤上述间隙而进入时的路径而所需的尺寸。特别在急剧的推压力施加于一方的气囊1的情况下,气流通路6的高度h1以及宽度d1被确定为以使得利用折叠部的流路阻力来避免空气立即释放到另一方的气囊2,空气以某种程度的时间延迟而移动。

不过,如下所述,作为实际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使用方式,按中间带状部3处于内侧地使气囊1、2打开成l形的姿势配置于包装对象物的角部(参照图5(c)),所以气流通路6的高度h1最好为在该状态下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3t不与包装对象物接触那样程度的高度。

[3]使用形态

说明上述结构的空气式缓冲件的期望的使用例。在将例如图5(a)所示的复印机100作为具有重量的包装对象物而包装于包装箱的情况下,在与包装箱的角落部分相当的复印机的部位配备10a、10b、10c、10d……所示的空气式缓冲件,容纳于包装箱。

在对包装箱未施加外力的通常的状态下,如图5(b)所示,各空气式缓冲件10a、10b、10c、10d……被塞到包装箱200的壁面与复印机100的侧面的间隙。

关于气囊1、2,如图5(c)所示,中间带状部3处于内侧地气囊1、2被折弯而大致成l形从而配备于复印机100的角部。

中间带状部3的折痕被设定为与包装对象物不干扰那样程度的高度h1(图4(a)),能够向自由的方向倾斜,在外力施加于一方的气囊时,通路逐渐扩展,能够使空气流到另一方的气囊。一边参照图6(a)~(d)一边对该过程进行说明。

在此,设想运输作为包装对象物的复印机100的车辆实施紧急制动等而大的外力作用于包装箱200的情况。例如,当设为从图6(a)的箭头(1)所示的方向被施加外力时,该外力开始推压气囊1。另一方的气囊2不被施加外力,所以维持通常状态。

但是,因为气流通路6为被关闭的状态,所以在刚开始被施加外力时,气囊1内的空气不释放到气囊2而被压缩。因此,气囊1作为针对基于外力的推压力有效的缓冲件而发挥功能。

气囊1内的压力增加,该压力作用于中间带状部3,其结果是,中间带状部3的剖面从图5(d)所示的状态变为图6(b)所示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受到冲击的一侧的气囊1膨胀、变形,如箭头(2)所示横向扩展,所以中间带状部3被推压,向箭头(3)所示的方向倾斜。

由此,如箭头(4)所示,在气囊1侧的根部3r的凹折部分处的正侧片材部分1s与背侧片材部分1r的接触部打开。

当外力进一步变大时,气囊1的内压增大,中间带状部3向气囊2侧倾斜,随着该倾斜,如图6(c)所示,空气侵入到靠近气囊1的一侧的气流通路6,该空气如箭头(5)所示使中间带状部3的气流通路6中的正侧片材部分4m与背侧片材5m之间逐渐张开。

其结果是,从中间带状部3的根部3r至顶部3t的正侧片材部分4m与背侧片材部分5m所成的角度α变大,气囊1的内压的增大,本次作用为使顶部3t的折痕部分张开。

由于超越折痕部分而进入的空气,从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3t至根部3v的正侧片材部分4m与背侧片材部分5m所成的角度β变大,不久后如图6(d)的箭头(6)所示根部3v的凹折部分也张开,从气囊1至气囊2侧为止气流通路6打开,使气囊1侧的空气释放到气囊2侧(箭头(7))。

这样,因为从大的外力急剧地开始作用起直至气流通路6使气囊1的空气释放到另一方的气囊2为止存在时间差,所以在刚开始时,一方的气囊1作为针对外力的有效的缓冲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超过仅气囊1的缓冲作用的上限之前使空气释放到另一方的气囊2,能够实现保护气囊1和持续适度的缓冲作用。

之后,当箭头(1)所示的外力消失时,为了取得内压的平衡,随着时间的经过,空气逐渐返回到气囊1一方,气囊1、2复原为与图5(d)接近的状态。由于空气经由气流通路6而移动,气囊1、2间的体积的均衡被自然地保持,所以能够长期地持续发挥缓冲性能。

[4]缓冲性能的评价

发明者们使用图7(a)所示的尺寸的空气式缓冲件10和图7(b)所示的尺寸的单体式的空气式缓冲件20作为评价对象,利用图7(c)所示的下落测试装置300进行了空气式缓冲件的缓冲性能的评价。

关于图7(a)中的空气式缓冲件10,将图1所示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气囊1、2的横宽设为145mm,将纵宽设为110mm。另外,将气流通路6的通路宽设为40mm。如图7(b)所示,单体式空气式缓冲件20不具有中间带状部,是由1个气囊构成的单体的空气式缓冲件,将横宽设为145mm,将纵宽设为110mm。

图7(c)示出利用下落测试装置300进行的下落测试的测试环境。将空气式缓冲件10、20放置于下落测试装置300的下面的基座302,使1.2kg的测锤303从300mm高的基座301下落。

在测锤303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304,在该测锤303碰撞到空气式缓冲件10、20时,将由安装于测锤303的加速度传感器304测定的加速度(g值)以1毫秒为单位绘制成曲线图。因为在此的加速度是被缓冲体受到的冲击值,所以意味着上述加速度越小,缓冲性能越高。

图8(a)、(b)分别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10和比较例的空气式缓冲件20的下落测试的结果的曲线图。

在图8(a)、(b)的曲线图中,负的加速度表示在测锤303在空气式缓冲件10、20反弹而跳起时作用于测锤303的加速度。

在使用了作为比较例的单体的空气式缓冲件20作为测锤303的缓冲物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在时刻t11,测锤与空气式缓冲件20接触,产生基于空气式缓冲件20的缓冲力,在时刻t12,测锤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11g)。

之后,在时刻t13,测锤303的加速度成为“0”,以后,产生负的加速度。这表示由于测锤303在单体式空气式缓冲件20反弹而产生的负的加速度。以后,在经过了时刻t14时,加速度达到负的最大值(约-5g)。

相对于此,在使用了空气式缓冲件10作为测锤303的缓冲物的情况下,当在时刻t1检测到基于空气式缓冲件10的缓冲力的加速度之后,在时刻t2在加速度传感器304产生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8.4g)。之后,加速度转为减少趋势,在时刻t3为“0”。以后,被检测的加速度为负,在时刻t4为最小值(约-3g)。

如果比较双方的曲线图,则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10相比于比较例的空气式缓冲件20,加速度的最大峰值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4g,在比较例中为11g),并且从测锤与气囊接触起至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60毫秒(=t2-t1),在比较例中为约50毫秒(=t12-t11))。

这表示在使用了空气式缓冲件10作为空气缓冲物的情况下,受到冲击的气囊内部的气压上升由于经由了流路阻力高的气流通路6的空气移动而被抑制。

基于以上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的缓冲性高。

此外,在图15所示的以往产品中,由于没有邻接的气囊间的气流通路中的流路阻力,受到冲击的气囊的空气立即释放到邻接的气囊,所以与本实施方式产品相比,缓冲能力明显不及。

[5]制造方法

一边参照图9(a)~(c)、图10(a)~(d),一边对空气式缓冲件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b)、(c)所示折叠图9(a)所示的一张大张的长条片材10s而得到正侧片材部分4、背侧片材部分5。

接下来,通过如图10(a)所示对正侧片材部分4、背侧片材部分的边缘10a、10b、10c实施熔接se1、se2、se11来密封,得到袋体10h。

折叠图10(a)中的袋体10h的中央部分10mid,使其向上方突出,从而如图10(b)所示形成中间带状部3,实施熔接se12、se13。

由鼓风机从边缘10c侧送进空气而使气囊1内膨胀,之后,通过熔接来密封边缘10c中的、气囊1的部分。其结果是,空气式缓冲件10成为图10(c)所示的状态。同样地,由鼓风机从边缘10c侧送进空气而使气囊2膨胀,之后,通过熔接来密封边缘10c中的、气囊2的部分。

其结果是,空气式缓冲件10成为图10(d)所示的状态,边缘10c被熔接部分se3密封。此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向气囊1、2吹入空气,一次性地对周缘10c的整体进行熔接而密封。

此外,也可以用两张片材制作图9(c)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图10(c)、(d)中,在各气囊的熔接部的角部设置空气吹入口,在吹入空气后对该部分进行熔接而密封。

[6]总结

如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形成于中间带状部3的气流通路6在中途被折叠,所以通过气流通路6的空气受到大的流路阻力。

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产生的气流经由这样的气流通路6而移动到另一方的气囊,所以抑制受到冲击一侧的气囊的内部空间的内压的上升,并且降低通过气流通路6的气流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避免空气的流入目的地气囊的急剧膨胀。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10无需另外追加止回阀等其它构件,就能够提高空气式缓冲件的缓冲性能,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且高质量的运输。

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式缓冲件还能够在具有足够的缓冲性的同时,相比于泡沫苯乙烯等减少石油衍生材料的使用量,还有助于节省资源。

[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如下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囊2相对于气囊1的角度能够以中间带状部3为边界而自由地改变。但是,这需要在安装于包装物时,每次确认中间带状部3在内侧并在形成为l形之后插入到包装箱与包装对象物之间,这是非常麻烦的。

因而,在本变形例中,预先将空气式缓冲件10加工成以在中间带状部3位于内侧的状态下折弯成大致l形的状态维持。

图11(a)、(b)是示出将气囊1、2中的、处于中间带状部3的根部附近且与气流通路6相反一侧的部分10neck1夹着而熔接的状态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图。图11(a)示出空气式缓冲件10的整体的外观,图11(b)示出其侧视图。

通过上述熔接,气囊1、2维持使中间带状部3处于内侧且折弯成预定角度(该角度不是必须准确地为90°,只要是包装作业者清楚知道中间带状部3位于内侧地空气式缓冲件10折弯那样的角度即可。例如,70°至120°的范围)的姿势,所以向包装物的安装变得容易。

此外,将空气式缓冲件10维持为如上所述那样的折弯的姿势的手段(姿势维持手段)不限定于通过熔接来固定部分10neck1的情况,既可以使用粘接剂固定,或者也可以利用夹子等夹持。另外,固定部位既可以遍及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整个区域,也可以是一部分的范围。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流通路6仅形成于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的一处(参照图1、图4),但该气流通路也可以设置于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的两处。

图12(a)是本变形例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外观图,图12(b)是从气囊2侧仅观察其中间带状部3时的主视图,图12(c)是示出图12(b)的中间带状部3的背面的图。

如各图所示,除了在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附近部3e1形成气流通路15之外,还在另一方的端部附近部3e2形成气流通路16。

通过这样设置两个气流通路,从而即使一方的气流通路因某种原因而堵塞,空气也会经由另一方的气流通路而移动到邻接的气囊,所以能够确保防止受到冲击的气囊破裂,并维持良好的缓冲性。

此外,设置两个气流通路的位置不是必须如图12所示为中间带状部3的两端部附近,但最好设置于在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上对称的位置(距离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中央等距离的位置)。

通过这样在对称的位置处设置气流通路,从而在气囊1受到大的外力时,来自气囊1的气流能够大致均等地分离到两个气流通路而流出到气囊2侧,所以能够期待受到外力的气囊1的沿着中间带状部3的方向上的变形量易于变均匀且能够消除缓冲力的位置上的偏差的效果。

另外,气流通路也可以设置于3个以上的多处。即使在该情况下,多个气流通路也最好设置于在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上对称的位置。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流通路6按照从气囊1至气囊2而直线地设置且在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3t处折回而重叠的形态形成(参照图1、图4)。

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3的空气式缓冲件10中,气流通路形成为按照在中途折弯成曲柄状的形态贯通中间带状部3。

图13(a)是本变形例的空气式缓冲件10的外观图,图13(b)是从气囊2侧仅观察其中间带状部3时的主视图,图13(c)是示出图13(b)的中间带状部3的背面的图。

如图13(b)所示,被折叠的中间带状部3的气囊2侧的根部3v至顶部3t的流通路17(第1通路)形成于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的靠近端部的部位3e1,如图13(c)所示,中间带状部3的气囊1侧的根部3r至顶部3t的流通路18(第3通路)形成于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的靠近另一方的端部的部位3e2。

而且,连接这些气流通路17、18的连接路19(第2通路)沿着中间带状部3的顶部3t的长边方向而形成(图13(b))。

根据该变形例,即使对中间带状部3的高度h1(参照图4)有限制,也能够确保长的气流通路的路径长,能够将气流通路的流路阻力增大所需的大小,所以能够提高空气式缓冲件10的缓冲能力。

(变形例4)

在图1的空气式缓冲件10中,将中间带状部3的长边方向全部做成折叠形状,但即使如图14的外观图所示,仅将中间带状部3中的至少存在气流通路6的部分做成折叠形状,也能够对气流通路6给予流路阻力,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5)

在图1、图4所示的中间带状部3中,通过熔接边缘10a、10b以及边缘10c,从而维持了气囊1、2的气密性,但也可以通过用粘接剂粘接边缘10a、10b以及边缘10c来维持内部空间的气密性。

(变形例6)

关于图1所示的空气式缓冲件10,做成经由中间带状部3来结合两个气囊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经由两个以上的中间带状部来结合3个以上的气囊的结构,在各中间带状部设置气流通路并进行折叠。此外,在这样3个以上的气囊相连的情况下,无需在全部中间带状部中形成上述变形例1中的姿势维持单元,仅形成于任意1个中间带状部即可。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只要是有可能也可以进行组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作为在图像形成装置等物品的包装中使用的空气式缓冲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