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分选功能的垃圾箱及其垃圾自动分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1729发布日期:2018-08-24 21:50阅读:3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分选功能的垃圾箱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放置于街头的垃圾箱多为单个箱体或者仅为两个箱体,箱体上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但是具体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人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垃圾投放时比较随意,并且垃圾分类要靠人们手动来完成,如果在垃圾收集的一开始即实现分类收集,那么后续的细分及回收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够避免低污染垃圾受到重度污染物的二次污染,从而提高了再生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分选功能的垃圾箱以及一种自动分选垃圾的方法,以实现街头垃圾分类存放,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省人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动分选功能的垃圾箱,其包括箱体,电源,箱体外壁的显示部,箱体外侧的废液倾倒口,废液倾倒口连接路面的排污管,位于箱体内侧顶端的控制部及图像识别部,图像识别部设置有图像采集部、图像对比部以及数据处理部,箱体底部设置有称重部,称重部中设置有感应元件,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挤压部以及金属探测器,传输部,用于将垃圾传输至储存区域,储存区域包含有回收部和不可回收部,回收部包含有纸质垃圾回收部、金属垃圾回收部、塑料瓶回收部、玻璃制品回收部、废旧电池收集部、废旧衣物收集部,箱体的侧壁设置有一投放口,所述投放口设置有自动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部设置有设置于箱体内侧顶端的三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是以互相间隔120°的方式获取所述垃圾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以及储存区域中还设置有通风系统,以保证箱体及储存区域中空气的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包含有机械搬运部及传送带结构,机械搬运部包含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将垃圾从箱体的底部转移至所述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将垃圾转移至所述储存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包含有机械搬运部,所述机械搬运部包含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将垃圾转移至所述储存区域;

进一步的,在所述传送带结构的起始区域设置有金属探测器;

依据上述垃圾箱,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分选垃圾的方法,其包含有下述步骤:

在垃圾落入箱体底部的过程中,位于箱体内侧壁的金属探测器对所述垃圾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结果发送至控制部;

在垃圾下落的过程中,以及垃圾落入箱体底部之后,位于箱体内侧顶端的图像识别部对所述垃圾进行图像采集,将采集到的所述图像发送至图像采集部、图像对比部以及数据处理部;

所述图像对比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图像,将所述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对比匹配,从而对该垃圾进行初筛,判断垃圾的种类;

数据处理部根据接收到的具体图像计算所述垃圾的体积;

位于箱体底部的称重部将垃圾的重量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部;

如果图像对比部不能够初筛出垃圾的种类时,所述数据处理部则依据所述垃圾的重量以及所述体积计算获得所述垃圾的密度,依据密度来判断所述垃圾的种类;

控制部在接收到所述垃圾的具体种类之后,控制传输部将所述垃圾转移至所述储存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部依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侧顶端的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获得所述垃圾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在接收到所述控制部的指令后,控制机械手将所述垃圾转移至所述储存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在接收到所述控制部的指令后,控制机械手将所述垃圾转移至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将所述垃圾转移至所述储存区域;

采用上述自动分选功能的垃圾箱以及分类方法,可以实现街头垃圾分类存放,提高了垃圾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分选功能的垃圾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更加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所示的具有分选功能的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电源,箱体外壁的显示部,箱体外侧的废液倾倒口,废液倾倒口连接路面的排污管,箱体的侧壁设置有一垃圾投放口,位于箱体内侧顶端的控制部及图像识别部,投放口设置有自动门装置,箱体底部设置有称重部,称重部中设置有感应元件,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挤压部以及金属探测器,传输部,用于将垃圾传输至储存区域,以及设置于传输部的金属探测器,储存区域包含有回收部和不可回收部。

箱体的侧壁设置有一垃圾投放口,投放口设置有感应门;

所述箱体以及储存区域中还设置有通风系统,以保证箱体及储存区域中空气的流通。

箱体的外壁设置有显示部,显示部上显示有“请勿将液体投入垃圾箱,液体请倒入“”。其显示部可以是液晶显示屏。

箱体的内侧顶端设置有控制部,控制部对收到的图像信号、质量信号、是否变形信号、是否含有金属材料信号等信号进行处理。

箱体内侧顶端设置有图像识别部,图像识别部包括有图像采集部以及图像对比部,图像采集部获取箱体中垃圾的图像,其图像采集部是设置于顶端的三个摄像头,这三个摄像头以互相间隔120°的方式获取对象物的图像,通过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而计算出对象物的体积。

可采用拍照、扫描等方式获取图像,获取到的图像传送至图像对比部,图像对比部将接收到的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初筛垃圾的种类。

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金属探测部件,其金属探测部件包括金属探头,在垃圾被投放进垃圾箱,垃圾下落的过程中实现探测,进而筛选出包含有金属材料的垃圾。

箱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挤压部,当进行图像初筛后为纸质包装、塑料包装等可压缩的垃圾时,其挤压部接收控制部的信号,对其可压缩垃圾进行挤压处理,从而可以减小垃圾的体积,增加回收部的收纳量。

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部,称重部中设置有感应元件,当有垃圾落在称重部上时,感应元件向控制部发送信号,称重部向控制部发送重量数据。

控制部根据收到的重量数据、以及体积数据,进而计算出目标物的密度,依据密度则可得知目标物具体属于何种材料。

传输部,包含有机械搬运部,以及传送带结构,机械搬运部包含机械手,机械手将垃圾从箱体的底部转移至传送带的起始部位,其起始部位设置有金属探测部,其金属探测部包含有金属探头,用于对遗漏的金属垃圾做进一步的检测,通过传送带结构进而使垃圾传送至各个不同的储存区域。

存储区域包含有回收部和不可回收部,回收部包括有纸质垃圾回收部、金属垃圾回收部、塑料瓶回收部、玻璃制品回收部、废旧电池收集部、废旧衣物收集部。其纸质垃圾回收部以及塑料瓶回收部中进一步包含有压缩部,对其中的垃圾做进一步的压缩处理,以节省收纳空间。

箱体以及存储区域还包含有通风系统,其通风系统用于对存储区域进行通风,以防垃圾发臭腐败。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传输部还可以只包含有机械搬运部,机械搬运部包含有机械手,机械手将垃圾从箱体中转移至储存区域。

依据其具有分选功能的垃圾箱,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下的垃圾分选方法:

垃圾落入箱体底部的过程中,位于箱体内侧壁的金属探测器在垃圾下落的过程中对金属垃圾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有金属垃圾,则发送有金属垃圾的信号给控制部,在垃圾落至箱体的底部时,控制部发送信号至机械搬运部,机械搬运部控制机械手将金属垃圾转移至存储区域的金属垃圾回收部;

在垃圾下落的过程中,以及垃圾落入箱体底部之后,位于箱体内侧顶端的图像识别部对其垃圾进行图像采集,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至图像采集部、图像对比部以及数据处理部,图像采集部收集垃圾的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部设置有设置于箱体内侧顶端的三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是以互相间隔120°的方式获取所述垃圾的图像,所述图像采集部将拍摄获取到的垃圾图像进行收集保存;

数据处理部根据接收到的具体图像计算其垃圾的体积;

在垃圾落至箱体底部的称重部时,称重部将垃圾的重量发送至所述数据处理部;

所述数据处理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体积及所述重量,计算获得所述垃圾的密度数据;

图像对比部将接收到的图像与图像库中的图像进行对比匹配,从而对该垃圾进行初筛,如果在初步筛查就能区别垃圾的种类,则图像对比部发送垃圾种类的信号至控制部,控制部发送信号至机械搬运部,机械搬运部控制机械手将垃圾转移至存储区域;

在图像对比部能够筛查出该垃圾属于纸质垃圾、塑料类垃圾时,控制部控制位于箱体侧壁的挤压部对其垃圾进行挤压处理,然后再控制机械手转移垃圾,从而将其垃圾转移至存储区域中的具体区域;

其纸质垃圾回收部以及塑料瓶回收部中进一步包含有压缩部,当有纸质垃圾、塑料类垃圾转移进来时,其压缩部对其垃圾做进一步的压缩处理,以节省收纳空间;

在图像对比部不能够筛查出该垃圾属于何种类别时,则发送类别求助信号至控制部,控制部调取所述数据处理部的密度数据来判别所述垃圾的种类,然后发送信号至机械搬运部,机械搬运部控制机械手将垃圾转移至存储区域中的具体区域。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搬运部控制机械手将垃圾从箱体底部搬运至传送带结构,传送带结构将垃圾传送至存储区域,在传送带结构的初始部位设置有金属探测器,能够对遗漏的金属垃圾做进一步的检测;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搬运部控制机械手将垃圾从箱体底部搬运至存储区域。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事实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