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4630发布日期:2018-10-02 19: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属于电力施工用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但现有技术存在绕线盘在放线时的大幅度摆动会导致放线过多,使绕线盘呈松散状,使用完毕后需再人工花费时间盘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绕线盘在放线时的大幅度摆动会导致放线过多,使绕线盘呈松散状,使用完毕后需再人工花费时间盘线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底座、主支架、辅助支架、液压罐、置线杆、手控柱、固定装置,所述主支架呈h状设于安装底座上表面中部,所述主支架与安装底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辅助支架安装于主支架四周,所述辅助支架与主支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液压罐安装于主支架内中部上表面,所述置线杆贯穿于主支架上部设有的空心框且位于液压罐上表面,所述手控柱设于置线杆右侧表面,所述手控柱与置线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设于置线杆中部且与手控柱通过机关枢纽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启动机构、装置外壳、传动连接结构、右水平推动机构、升降机构、左水平推动机构、移动机构、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固定装置内部呈上下部对称结构,所述启动机构设于手控柱左侧,所述启动机构与手控柱通过活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设于装置外壳内右上壁且位于启动机构上方,所述传动连接结构与启动机构传动相连接,所述右水平推动机构上部与传动连接结构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接并下部与升降机构推动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于装置外壳内中部,所述左水平推动机构安装与升降机构左侧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移动机构设于启动机构左上部且其左部与左水平推动机构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复位机构与移动机构上部通过啮合相连接且其左下部与左水平推动机构传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机构由螺纹空心柱、绳扣、分隔板、第一弹簧、活动板组成,所述螺纹空心柱设于装置外壳右中部且一端伸入装置外壳内部,所述绳扣设于螺纹空心柱左侧上表面,所述绳扣与螺纹空心柱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分隔板安装于装置外壳内中部且右部与螺纹空心柱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活动板设于螺纹空心柱左侧表面且通过第一弹簧与分隔板内左侧表面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连接结构由空心杆、第二弹簧、安装扣、活动杆、定位板、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绳索、齿轮板组成,所述空心杆设于装置外壳内上部右侧,所述空心杆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安装扣设于空心杆内上部,所述安装扣与空心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活动杆上部伸入空心杆内部且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定位板设于活动杆下端表面,所述定位板与活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齿轮板设于定位板上表面左侧,所述齿轮板与定位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设于空心杆右侧中部,所述第一滑轮与空心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设于装置外壳内右壁中上部且位于螺纹空心柱上方,所述第一绳索一端与绳扣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第一滑轮与定位板右侧缠绕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水平推动机构由固定杆、第一齿轮、轮盘、传动皮带、第一支脚、第二支脚、活动座、固定卡扣、拉绳、固定杆、第一推杆组成,所述固定杆设于装置外壳内上部右侧且位于空心杆左方,所述固定杆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固定杆前表面上部,所述第一齿轮与固定杆通过电焊相相连接,所述齿轮板位于第一齿轮右侧并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轮盘设于固定杆前表面下部且位于第一齿轮下方,所述轮盘与固定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轮盘与第一齿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脚设于分隔板上表面右侧,所述第一支脚与分隔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脚设于分隔板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支脚左方,所述活动座设于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卡扣设于活动座下表面中部,所述固定卡扣与活动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绳一端与固定卡扣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与轮盘缠绕相连接,所述固定杆设于活动座上表面中部,所述固定杆与活动座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设于固定杆左侧表面,所述第一推杆与固定杆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由固定座、推板、弹簧杆、第一活动支撑板、第一连接块、第二活动支撑板、第二连接块、空心轴杆、轴杆、连接柱、弧形块组成,所述固定座设于分隔板上表面中部,所述固定座与分隔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板设于固定座上方并通过弹簧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板设于固定座上表面右侧且位于推板下方,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板与固定座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设于第一活动支撑板右表面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活动支撑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一连接块右侧表面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板设于固定座上表面左侧且位于推板下方,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板与固定座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空心轴杆设有两根且其下部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安装于固定座中部,所述轴杆设有两根且其上部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安装与推板中部,所述空心轴杆与轴杆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分别安装于第一活动支撑板、第二活动支撑板中部,所述连接柱设于推板上表面,所述连接柱与推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块设于连接柱上表面,所述弧形块与连接柱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水平推动机构由套筒、竖向推板、第三弹簧、绳索、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二推杆、第一连接杆、铰链杆、第二连接杆组成,所述套筒设于装置外壳内左壁中上部,所述套筒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竖向推板设于套筒内部并通过第三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设于套筒内左壁,所述第三滑轮与套筒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设于套筒上表面,所述第四滑轮与套筒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左部伸入套筒与竖向推板右表面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一端与竖向推板左侧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与移动机构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于第二推杆中部左侧,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铰链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左侧与复位机构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由定位杆、横向连接杆、固定绳孔、第二齿轮组成,所述定位杆设于活动板上表面左侧,所述定位杆与活动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右部设于定位杆前表面中上部,所述横向连接杆与定位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绳孔设于横向连接杆前表面左侧,所述固定绳孔与横向连接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齿轮设于定位杆前表面上部,所述第二齿轮与定位杆通过电焊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由第一支杆、第一袖套、第二支杆、第二袖套、涡杆、斜齿轮、伞齿轮组成,所述第一支杆设于装置外壳内上壁左侧,所述第一支杆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袖套设于第一支杆下部,所述第一袖套与第一支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设于装置外壳内上壁左侧且位于第一支杆左方,所述第二支杆与装置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袖套设于第二支杆下部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涡杆两侧穿过第一袖套、第二袖套,所述斜齿轮设于涡杆左侧表面且位于第二袖套左方,所述斜齿轮与涡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伞齿轮设于斜齿轮下部后表面,所述伞齿轮与斜齿轮通过啮合相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将绕线盘安装在置线杆上并置于固定装置外部,根据绕线盘的穿孔大小,通过手动按下手控柱,从而带动启动机构向左移动,与启动机构通过第一绳索相连接的定位板在其向左的拉动下,活动杆在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定位板上表面左侧的齿轮板向上移动,第一齿轮在其向上移动的同时逆时针转动,传动皮带在其作用下带动轮盘同步转动,同时通过拉绳相连接的活动座逆时针转动,第一推杆在活动座的顺时针转动下向左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活动支撑板向左移动,活动板在受到螺纹空心柱的向左压力下向左移动,同时带动其上表面设有的定位杆同步移动,与横向连接杆通过绳索相连接的第二推杆在其作用下向右推动第二活动支撑板向右移动,第二齿轮在向左移动的同时带动涡杆旋转,同时另一端设有的斜齿轮同步转动,伞齿轮在斜齿轮的转动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于第一连接杆对第二推杆进行向右的辅助推力,升降机构受到两侧第二活动支撑板、第一活动支撑板的同步推力,带动轴杆、空心轴杆移动,推板则在其相互作用下向上推动,并弧形块随连接柱同步向上移动;反之,活动板在第一弹簧的向右弹力下带动分隔板向右移动,同时定位杆同步地向右移动,涡杆在第二齿轮向右的移动下逆向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拉动第二推杆向左移动恢复初始状态,第二推杆则同时的在定位杆的向右移动下通过绳索的向右拉动往左移动恢复初始状态,传动连接结构则在螺纹空心柱的向右移动下通过第一绳索恢复初始状态,右水平推动机构通过齿轮板的向下移动带动轮盘顺时针转动,同步的第一推杆在活动座的向左移动下拉动第一活动支撑板恢复初始状态,升降机构则在第二活动支撑板与第一活动支撑板和弹簧杆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弧形块向下恢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当放线装置在运作时,通过启动固定装置设有的启动机构从而带动右水平推动机构、左水平推动机构使得升降机构来控制绕线盘,避免在放线时绕线盘因大幅度摆动导致放线过多,提高了放线装置的整体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固定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固定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安装底座-1、主支架-2、辅助支架-3、液压罐-4、置线杆-5、手控柱-6、固定装置-7、启动机构-70、装置外壳-71、传动连接结构-72、右水平推动机构-73、升降机构-74、左水平推动机构-75、移动机构-76、复位机构-77、螺纹空心柱-701、绳扣-702、分隔板-703、第一弹簧-704、活动板-705、空心杆-720、第二弹簧-721、安装扣-722、活动杆-723、定位板-724、第一滑轮-725、第二滑轮-726、第一绳索-727、齿轮板-728、固定杆-730、第一齿轮-731、轮盘-732、传动皮带-733、第一支脚-734、第二支脚-735、活动座-736、固定卡扣-737、拉绳-738、固定杆-739、第一推杆-7310、固定座-740、推板-741、弹簧杆-742、第一活动支撑板-743、第一连接块-744、第二活动支撑板-745、第二连接块-746、空心轴杆-747、轴杆-748、连接柱-749、弧形块-7410、套筒-750、竖向推板-751、第三弹簧-752、绳索-753、第三滑轮-754、第四滑轮-755、第二推杆-756、第一连接杆-757、铰链杆-758、第二连接杆-759、定位杆-760、横向连接杆-761、固定绳孔-762、第二齿轮-763、第一支杆-770、第一袖套-771、第二支杆-772、第二袖套-773、涡杆-774、斜齿轮-775、伞齿轮-77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电缆放线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主支架2、辅助支架3、液压罐4、置线杆5、手控柱6、固定装置7,所述主支架2呈h状设于安装底座1上表面中部,所述主支架2与安装底座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辅助支架3安装于主支架2四周,所述辅助支架3与主支架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液压罐4安装于主支架2内中部上表面,所述置线杆5贯穿于主支架2上部设有的空心框且位于液压罐4上表面,所述手控柱6设于置线杆5右侧表面,所述手控柱6与置线杆5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7设于置线杆5中部且与手控柱6通过机关枢纽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7由启动机构70、装置外壳71、传动连接结构72、右水平推动机构73、升降机构74、左水平推动机构75、移动机构76、复位机构77组成,所述固定装置7内部呈上下部对称结构,所述启动机构70设于手控柱6左侧,所述启动机构70与手控柱6通过活动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72设于装置外壳71内右上壁且位于启动机构70上方,所述传动连接结构72与启动机构70传动相连接,所述右水平推动机构73上部与传动连接结构72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接并下部与升降机构74推动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74设于装置外壳71内中部,所述左水平推动机构75安装与升降机构74左侧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移动机构76设于启动机构70左上部且其左部与左水平推动机构75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复位机构77与移动机构76上部通过啮合相连接且其左下部与左水平推动机构75传动相连接,所述启动机构70由螺纹空心柱701、绳扣702、分隔板703、第一弹簧704、活动板705组成,所述螺纹空心柱701设于装置外壳71右中部且一端伸入装置外壳71内部,所述绳扣702设于螺纹空心柱701左侧上表面,所述绳扣702与螺纹空心柱70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分隔板703安装于装置外壳71内中部且右部与螺纹空心柱701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活动板705设于螺纹空心柱701左侧表面且通过第一弹簧704与分隔板703内左侧表面电焊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72由空心杆720、第二弹簧721、安装扣722、活动杆723、定位板724、第一滑轮725、第二滑轮726、第一绳索727、齿轮板728组成,所述空心杆720设于装置外壳71内上部右侧,所述空心杆720与装置外壳7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安装扣722设于空心杆720内上部,所述安装扣722与空心杆72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活动杆723上部伸入空心杆720内部且通过第二弹簧721相连接,所述定位板724设于活动杆723下端表面,所述定位板724与活动杆72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齿轮板728设于定位板724上表面左侧,所述齿轮板728与定位板72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725设于空心杆720右侧中部,所述第一滑轮725与空心杆72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726设于装置外壳71内右壁中上部且位于螺纹空心柱701上方,所述第一绳索727一端与绳扣702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726、第一滑轮725与定位板724右侧缠绕相连接,所述右水平推动机构73由固定杆730、第一齿轮731、轮盘732、传动皮带733、第一支脚734、第二支脚735、活动座736、固定卡扣737、拉绳738、固定杆739、第一推杆7310组成,所述固定杆730设于装置外壳71内上部右侧且位于空心杆720左方,所述固定杆730与装置外壳7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731设于固定杆730前表面上部,所述第一齿轮731与固定杆730通过电焊相相连接,所述齿轮板728位于第一齿轮731右侧并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轮盘732设于固定杆730前表面下部且位于第一齿轮731下方,所述轮盘732与固定杆7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轮盘732与第一齿轮731通过传动皮带733传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脚734设于分隔板703上表面右侧,所述第一支脚734与分隔板70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脚735设于分隔板703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支脚734左方,所述活动座736设于第一支脚734与第二支脚735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卡扣737设于活动座736下表面中部,所述固定卡扣737与活动座736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拉绳738一端与固定卡扣737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与轮盘732缠绕相连接,所述固定杆739设于活动座736上表面中部,所述固定杆739与活动座736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7310设于固定杆739左侧表面,所述第一推杆7310与固定杆739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74由固定座740、推板741、弹簧杆742、第一活动支撑板743、第一连接块744、第二活动支撑板745、第二连接块746、空心轴杆747、轴杆748、连接柱749、弧形块7410组成,所述固定座740设于分隔板703上表面中部,所述固定座740与分隔板70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推板741设于固定座740上方并通过弹簧杆742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板743设于固定座740上表面右侧且位于推板741下方,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板743与固定座740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744设于第一活动支撑板743右表面中部,所述第一连接块744与第一活动支撑板74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7310与第一连接块744右侧表面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板745设于固定座740上表面左侧且位于推板741下方,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板745与固定座740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空心轴杆747设有两根且其下部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安装于固定座740中部,所述轴杆748设有两根且其上部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安装与推板741中部,所述空心轴杆747与轴杆748通过铰链相连接并分别安装于第一活动支撑板743、第二活动支撑板745中部,所述连接柱749设于推板741上表面,所述连接柱749与推板74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块7410设于连接柱749上表面,所述弧形块7410与连接柱749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左水平推动机构75由套筒750、竖向推板751、第三弹簧752、绳索753、第三滑轮754、第四滑轮755、第二推杆756、第一连接杆757、铰链杆758、第二连接杆759组成,所述套筒750设于装置外壳71内左壁中上部,所述套筒750与装置外壳7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竖向推板751设于套筒750内部并通过第三弹簧752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754设于套筒750内左壁,所述第三滑轮754与套筒75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755设于套筒750上表面,所述第四滑轮755与套筒75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推杆756左部伸入套筒750与竖向推板751右表面电焊相连接,所述绳索753一端与竖向推板751左侧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三滑轮754和第四滑轮755与移动机构76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57设于第二推杆756中部左侧,所述第一连接杆757与第二推杆756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57与第二连接杆759通过铰链杆758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59左侧与复位机构77电焊相连接,所述移动机构76由定位杆760、横向连接杆761、固定绳孔762、第二齿轮763组成,所述定位杆760设于活动板705上表面左侧,所述定位杆760与活动板70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杆761右部设于定位杆760前表面中上部,所述横向连接杆761与定位杆76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绳孔762设于横向连接杆761前表面左侧,所述固定绳孔762与横向连接杆76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齿轮763设于定位杆760前表面上部,所述第二齿轮763与定位杆76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复位机构77由第一支杆770、第一袖套771、第二支杆772、第二袖套773、涡杆774、斜齿轮775、伞齿轮776组成,所述第一支杆770设于装置外壳71内上壁左侧,所述第一支杆770与装置外壳7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袖套771设于第一支杆770下部,所述第一袖套771与第一支杆77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72设于装置外壳71内上壁左侧且位于第一支杆770左方,所述第二支杆772与装置外壳7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袖套773设于第二支杆772下部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涡杆774两侧穿过第一袖套771、第二袖套773,所述斜齿轮775设于涡杆774左侧表面且位于第二袖套773左方,所述斜齿轮775与涡杆77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伞齿轮776设于斜齿轮775下部后表面,所述伞齿轮776与斜齿轮775通过啮合相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固定装置主要用于防止设备运作时电缆线过度放线。

在进行使用时,将绕线盘安装在置线杆5上并置于固定装置7外部,根据绕线盘的穿孔大小,通过手动按下手控柱6,从而带动启动机构70向左移动,与启动机构70通过第一绳索727相连接的定位板724在其向左的拉动下,活动杆723在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定位板724上表面左侧的齿轮板728向上移动,第一齿轮731在其向上移动的同时逆时针转动,传动皮带733在其作用下带动轮盘732同步转动,同时通过拉绳738相连接的活动座736逆时针转动,第一推杆7310在活动座736的顺时针转动下向左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活动支撑板743向左移动,活动板705在受到螺纹空心柱701的向左压力下向左移动,同时带动其上表面设有的定位杆760同步移动,与横向连接杆761通过绳索753相连接的第二推杆756在其作用下向右推动第二活动支撑板745向右移动,第二齿轮763在向左移动的同时带动涡杆774旋转,同时另一端设有的斜齿轮775同步转动,伞齿轮776在斜齿轮775的转动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759于第一连接杆757对第二推杆756进行向右的辅助推力,升降机构74受到两侧第二活动支撑板745、第一活动支撑板743的同步推力,带动轴杆748、空心轴杆747移动,推板741则在其相互作用下向上推动,并弧形块7410随连接柱749同步向上移动;反之,活动板705在第一弹簧704的向右弹力下带动分隔板703向右移动,同时定位杆760同步地向右移动,涡杆774在第二齿轮763向右的移动下逆向转动,同时第二连接杆759、第一连接杆757拉动第二推杆756向左移动恢复初始状态,第二推杆756则同时的在定位杆760的向右移动下通过绳索753的向右拉动往左移动恢复初始状态,传动连接结构72则在螺纹空心柱701的向右移动下通过第一绳索727恢复初始状态,右水平推动机构73通过齿轮板728的向下移动带动轮盘732顺时针转动,同步的第一推杆7310在活动座736的向左移动下拉动第一活动支撑板743恢复初始状态,升降机构74则在第二活动支撑板745与第一活动支撑板743和弹簧杆742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弧形块7410向下恢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绕线盘在放线时的大幅度摆动会导致放线过多,使绕线盘呈松散状,使用完毕后需再人工花费时间盘线,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当放线装置在运作时,通过启动固定装置设有的启动机构从而带动右水平推动机构、左水平推动机构使得升降机构来控制绕线盘,避免在放线时绕线盘因大幅度摆动导致放线过多,提高了放线装置的整体使用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