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94188发布日期:2018-10-02 19:1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袋方法。



背景技术:

办公区域或者家具生活中都离不开垃圾桶,垃圾桶一般多为圆桶状、四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结构。垃圾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垃圾桶内套设垃圾袋,这样方便收集垃圾并更换。然而垃圾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已经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从垃圾桶内提出,还需要将新的垃圾袋套设在垃圾桶上,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装满垃圾的垃圾袋内部难免会有污水或者其他流体状污物粘黏在垃圾袋的外表面,单人在换装新垃圾袋时,难免非常困难,而沾满污渍的垃圾袋又不能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只能先将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仍在指定位置,方能套设新的垃圾袋,这样往往又会忘掉在垃圾桶上套设新的垃圾袋,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垃圾桶在实际使用时,便捷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袋方法,能够实现对垃圾袋的自动化套装,提高垃圾桶实际使用的便捷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套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圆管薄膜套装在供料辊上,提升圆管薄膜的上管端套设在顶头的外边缘,并且提升至垃圾桶本体的筒口处;

b、启动提升机构,使得顶头抬升至垃圾桶本体的最高处,并且使得顶头的第一刷毛位于垃圾桶本体的筒口上方位置;

c、提升机构复位,使得顶头复位至垃圾桶本体的最低端;

d、启动驱动辊,使得电加热条向垃圾桶本体中心靠近,并且使得电加热条聚拢呈一条直线,实现对圆管薄膜的封烫;

e、驱动辊反转,使得电加热条复位至环形槽内,以形成对顶头上下移动的避让;

f、当实施对位于圾桶本体的筒口处的垃圾袋更换时,启动提升机构,使得顶头抬升至垃圾桶本体的最高处,并且使得顶头的第一刷毛位于垃圾桶本体的筒口上方位置;

g、启动驱动机构,使得两支撑弧板相背远离,两支撑弧板的外边缘围合呈圆形且使得电热丝与圆管薄膜的内壁抵靠,电热丝通电,以实施对圆管薄膜的截断;

h、电热丝断电,驱动机构动作,使得两支撑弧板相向靠近,电热丝复位,以形成对顶头上下活动的避让;

i、提升机构复位,使得顶头复位至垃圾桶本体的最低端,重复动作d至h,直至位于供料辊上的圆管薄膜全部用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将上述的垃圾袋存放在垃圾袋的供料机构上,圆管薄膜的上管口位于垃圾筒的筒口处,启动封烫机构,以实施对薄膜圆管管身的封烫,以形成完整的垃圾袋,上述的翻口机构将圆管薄膜的上管口翻置在垃圾桶本体桶口处,当垃圾装满垃圾袋后,将垃圾袋从垃圾筒本体筒口抽出,通过截断机构将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与薄膜圆管分离,进而实施对新的垃圾带的套装,该垃圾筒自动套袋方法可实现自动化的套袋操作,使用便捷度高。

附图说明

图1垃圾桶的剖视图;

图2至图6是自动套袋垃圾桶的5种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7是顶头的剖视图;

图8和图9是截断机构一种实施方式的两种使用状态图;

图10和图11是截断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两种使用状态图;

图12至图14是封烫机构的3种使用状态图;

图15是顶头与波纹软管连接的剖视图;

图16是采用气缸作为升降单元的垃圾桶剖视图;

图17和图18是采用四连杆机构作为升降单元的垃圾桶两种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在介绍本发明之前,首先本发明的垃圾袋有别于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卷装垃圾袋或者是普通的塑料方便袋,本发明的垃圾袋采用圆桶状,直接套装在本发明的供料机构上,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实际的使用对圆桶状垃圾袋进行截断或者封口操作,从而方便将套装在供料机构上的圆管状薄膜管分割成单个塑料袋,形成单个垃圾袋,下面详细说明该种类型的原料圆管薄膜在垃圾桶的具体应用。

结合图1至图6所示,垃圾桶,包括垃圾桶本体10,所述垃圾桶本体10桶底下方设置有用于提供圆管薄膜b的供料机构,所述供料机构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顶头30,所述顶头30的板面水平且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驱动顶头30竖直方向且位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及供料机构出料口位置往复移动,所述垃圾桶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实施对圆管薄膜管b身烫封的封烫机构,所述顶头30上设置有用于实施对圆管薄膜b管身截断的截断机构,所述顶头30处在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位置处时,所述截断机构启动,所述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桶口处的翻口机构;

将上述的圆管薄膜b套设在供料机构上,将圆管薄膜b上管口提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当圆管薄膜b移动至上述的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时,上述的翻口机构可将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进而实现对垃圾袋的套袋操作,此时的封烫机构启动实施对圆管薄膜b的管身的烫封,以形成一个可以盛装垃圾的完整垃圾袋,当位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处的垃圾袋装满后,手提装满垃圾的垃圾袋,顶头30启动,并且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使得垃圾袋及圆管薄膜b的一同抬升,当顶头30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最高位时,此时顶头30上的截断机构启动,从而将圆管薄膜b截断,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与圆管薄膜b分离,此时的翻口机构可将新的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封烫机构启动,以实施对新的圆管薄膜b管身的烫封,循环往复,直至将供料机构上的圆管薄膜b全部用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参考图2至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翻口机构包括设置在顶头30上的第一刷毛31,所述第一刷毛31位于顶头30板缘周向布置,所述第一刷毛31的端部悬伸至与垃圾桶本体10的内壁抵靠,升降机构驱动顶头30最高位置时,所述顶头30及第一刷毛31均位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上方;

当垃圾袋需要更换时,手提垃圾袋,顶头30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上方位置处,上述的第一刷毛31位于顶头30的板缘周向布置,垃圾袋拉住新的圆管薄膜b,使得圆管薄膜b处在绷紧的状态,此时的截断机构启动,从而将绷紧的圆管薄膜b与垃圾袋的连接处截断,垃圾袋可方便从垃圾桶本体10中提出,上述的第一刷毛31展开,在第一刷毛31的展开复位力作用下,可方便将圆管薄膜b的上端管口向外翻,并且展开至垃圾桶本体10的上端位置,进而实现对圆管薄膜b上端的翻口操作;

上述的升降机构驱动顶头30最高位置时,第一刷毛31位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上方,可基本确保第一刷毛31复位展开后,将圆管薄膜b上管口卷绕至垃圾桶本体10桶口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翻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0桶口的压圈40,所述压圈40与垃圾桶本体10桶口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压圈40上设置有第二刷毛41,所述第二刷毛41沿着压圈40的内壁周向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刷毛41的端部悬伸至与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外壁抵靠;

由于上述的顶头30下降时,顶头30上的第一刷毛31很容易将垃圾袋一同从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掉落下来,利用上述的压圈40可确保将垃圾袋开口压紧,避免顶头30下降时造成的圆管薄膜b上管口从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掉落的问题;

所述顶头30的上板面设置有顶伸环33,所述顶伸环33靠近顶头30的边缘布置,所述顶头30的上端压圈40的下板面抵靠或分离;

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升降机构驱动顶头30向上移动,顶头30的上板面设置的顶伸环33首先与压圈40的下板面接触,压圈40沿着轨道15向上滑动,并且使得第二刷毛41与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外壁脱离,以确保将压圈40及第二刷毛41与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脱离,避免造成对圆管薄膜b翻开至垃圾桶本体10处的干涉,上述的第一刷毛31的展开复位力作用下,可方便将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向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卷绕,当顶头30上升至最高位并下降至最低端后,上述的压圈40沿着轨道15下降,第二刷毛41抵靠在垃圾桶本体10桶口外壁处,以实现对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位置处的圆管薄膜b的展平,以及确保将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有效地固定在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截断机构包括设置在顶头30上的支撑弧板32,所述支撑弧板32位于顶头30上板面中心对称布置有两个,驱动机构驱动两支撑弧板32靠近或远离,所述两支撑弧板32的外边缘设置有电热丝70,所述两支撑弧板32处在最远位置时,所述两支撑弧板32的外边缘围合呈圆形且使得电热丝70与圆管薄膜的内壁抵靠;

该截断机构设置在顶头30上,并且包含电热丝70,电热丝70绕设在两支撑弧板32上,所述两支撑弧板32的板面水平且水平滑动设置在顶头30的上板面,上述的驱动机构驱动两支撑弧板32靠近或远离,当顶头30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最高位时,上述的电热丝70通电,并且驱动机构启动,从而使得两支撑弧板32远离,从而将电热丝70绷紧呈圆形,且使得电热丝70与圆管薄膜的内壁抵靠,从而实现对绷紧的圆管薄膜b的迅速截断,截断后的圆管薄膜b的上管口在第一刷毛31的伸展复位力下,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的上端桶口,圆管薄膜b截断后,驱动机构复位,从而使得两支撑弧板32靠近,进而电热丝70与圆管薄膜的内壁远离,并且使得电热丝70位于顶头30的上板面上,避免电热丝70对顶头30下落时产生的干涉,上述的电热丝70可以在驱动机构启动之前通电,也可以在驱动机构启动之后通电;

上述的两支撑弧板32之间的远离及靠近可按照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其一为:参考图8和图9,所述两支撑弧板32的相邻侧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34,所述顶头30的上板面设置有驱动电机35,所述驱动电机35的转轴竖直且设置有驱动盘351,所述驱动盘35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连杆3511,所述第一连杆3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杆3511的悬伸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4两端的铰接轴竖直,所述两支撑弧板32与顶头30之间设置有复位拉簧36,上述的驱动电机35启动,当第一连杆34与第二连杆3511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此时的两支撑弧板32处在最远距离,并且围合呈圆形,以使得电热丝70绷紧成圆形与圆管薄膜b的内壁抵靠,以实现对圆管薄膜b的截断,上述的驱动电机35反转,第一连杆34与第二连杆3511呈现夹角时,在复位拉簧36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两支撑弧板32位于顶头30的上板面滑动靠近,从而使得电热丝70收缩至与垃圾桶本体10的内壁远离;

其二为: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两支撑弧板32的相邻侧分别设置有点第三连杆37,所述顶头30的上板面设置有气涨轴38,所述气涨轴38竖直,所述第三连杆37的一端与气涨轴38的气涨块连接,通过调控气涨轴38的导入及导出气体量,以实现对两支撑弧板32的靠近或远离调整;

上述的电热丝70可选用弹性电热丝70,两支撑弧板32远离时,弹性电热丝70拉伸并张紧,以实现对圆管薄膜b的截断,当两支撑弧板32靠近时,电热丝70复位;

电热丝70为普通的电热丝时,可在顶头30的上板面立式布置收紧辊71,电热丝70的两端缠绕在收紧辊71上,利用收紧辊71可实现对电热丝70的张紧及撑开,确保对圆管薄膜b的快速截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圆管薄膜b为通管状结构且套设在供料机构的供料辊21上,所述垃圾桶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实施对圆管薄膜b管身烫封的封烫机构,原料圆管薄膜b套设在上述的供料辊21上,为提高供料辊21的圆管薄膜b的存储量,该原料圆管薄膜b可折叠成波纹状结构,套设在供料辊21上,该原料圆管薄膜b可单独进行生产,以适配该种垃圾桶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参考图12至图14,所述封烫机构包括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0内壁的电加热条50,所述电加热条50为薄片状结构,所述电加热条50沿着垃圾桶本体10内壁周向布置,所述电加热条50的一端与垃圾桶本体10上设置的驱动辊60连接,所述垃圾桶本体10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61,所述连接弹簧61的一端与电加热条50的带面连接,所述电加热条50的另一端沿着垃圾桶本体10内壁周向环绕一周且与驱动辊60连接,所述垃圾桶本体10上还转动式设置有支撑辊62且辊芯竖直,所述支撑辊62与驱动辊60沿着垃圾桶本体10同芯两侧对称布置,动力机构驱动驱动辊60转动,所述垃圾桶本体10内壁设置有环形槽11,所述连接弹簧61的一端与环形槽11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弹簧61的另一端位于环形槽11的槽口位置处,所述电加热条50绕设在支撑辊62辊身上,所述垃圾桶本体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第二开口12、13,所述支撑辊62与驱动辊60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0的外壁,所述电加热条50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开口12、13与支撑辊62及驱动辊60连接;

上述的电加热条50为扁平的柔性条状加热条,电加热条50的宽度及厚度不宜过大,能够确保将圆管薄膜b管身封住为佳,宽度应当在3~5mm为佳;

上述的电加热条50在不动作的情况环绕设置在第一环形槽11内,这样可避免对顶头30下降造成的干涉;

上述的垃圾桶本体10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弹簧61,所述连接弹簧61的一端与电加热条50的带面连接,通过启动驱动辊60,在支撑辊62的作用下,使得分布支撑辊62两侧的环形槽11内的电加热条50朝向中心移动,最终形成一条烫封线,电加热条50分布在圆管薄膜b两侧,从而使得圆管薄膜b向中间聚拢,进而实现对圆管薄膜b的烫封;

上述的电加热条50聚拢呈一条线时,即可控制控制驱动辊60停止转动,可控制上述电加热条50的通电时间,以确保对圆管薄膜b的烫封可靠度;

当达到烫封时间后,电加热条50断电,并且驱动辊60停止驱动转成自由转动的姿态,在第一连接弹簧61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可方便将电加热条50拉至环形槽11内,以形成对顶头30再次升起的避让;

上述的各连接弹簧61的长度型号、弹力型号及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进行选择,上述的连接弹簧61的弹性力不宜过大,以避免驱动辊60在转动时连接弹簧61的拉力将电加热带50拉断,而且还应当确保连接弹簧61弹性复位时,将电加热带50拉至上述的环形槽11内,以避免造成对顶头30上下运动的干涉。

上述的圆管薄膜b上端由于已经夹紧在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因此圆管薄膜b处在绷紧状态,驱动辊60驱动电加热条50向中间收拢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对截断后的圆管薄膜烫封,以形成的完成的垃圾袋。

当达到烫封完成后,电加热条50断电,并且驱动辊60停止驱动转成自由转动的姿态,在连接弹簧61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可方便将电加热条50拉至环形槽11内,以形成对顶头30再次升起的避让;

上述顶头30的升降在具体实施,可按如下三种方式进行具体操作:

其一为:结合图16所示,所述垃圾桶本体10底部设置气缸110,所述气缸110的活塞杆竖直,所述气缸110的活塞杆上端与顶头30下板面连接,气泵100通过电磁阀与气缸110连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110的充气机排气,实现对顶头30的升降。

其二为: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在所述垃圾桶本体10底部设置菱形四连杆机构120,菱形四连杆机构120的其中一组对角竖直布置,位于菱形四连杆机构120的下方对角中的一个连杆杆端设置齿轮与小电机121的输出轴齿轮啮合,位于菱形四连杆机构120的上方对角设置有连接杆122与顶头30的下板面连接,小电机121转动,从而连动上述的顶头30的上升或者下降。

其三为:结合图15所示,所述顶头30下板面设置有波纹软管80,所述波纹软管80为波纹状塑料管且上端与顶头30下板面固定,所述波纹软管80的中心竖直设置有充气波纹管81,所述充气波纹管81的上端与顶头30下板面连接,所述充气波纹管81与气源连通,控制单元控制充气波纹管81内充气或排气;上述的波纹软管80本身为软性的管,向充气波纹管81内充气时,波纹软管80迅速伸长,从而可将顶头30向上抬升,连同圆管薄膜b直至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当抬升至桶口处时,可在压圈40下方设置触发器,在轨道15上端设置限位块,避免压圈40从轨道15上滑出,以及确保触发器启动,控制单元控制充气波纹管81迅速放气,而后控制单元控制封烫机构及截断机构动作,以实现对圆管薄膜b的烫封及截断。

为适配不同型号的圆管薄膜b,所述第一刷毛31固定在套环上,所述套环套设在顶头30的板缘上。

当上述的圆管薄膜b位于供料机构的供料辊21上用完后,将新的供料辊21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0的下端,并且在操作之前,圆管薄膜b的管口需要人工套设在顶头30的周边,在实际设计中,可在垃圾桶本体10的外壁设置开口,方便手工穿入上述的垃圾桶本体10内,提升实际操作的便捷度,而后启动控制开关,使得该垃圾桶动作,以实现自动化套袋操作。

下面结合图2至图6,对整个垃圾桶自动套袋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圆管薄膜b套设在供料辊21上,圆管薄膜呈螺纹管状,从而可提高圆管薄膜b存量,将上述的供料辊21设置在垃圾桶本体10下端,圆管薄膜b的上端抽出至垃圾桶本体10上端桶口,上述的电加热条50通电,以及驱动辊60启动,当电加热条50向垃圾桶本体10的同芯方向靠近时,当电加热条50聚拢呈一条直线时,将圆管薄膜b的管身封住,以使得位于垃圾桶本体10桶口处的圆管薄膜b形成带有封底的垃圾袋,当需要更换垃圾袋时,保洁人员通过提拉垃圾袋,使得垃圾袋与下方新的薄膜圆管b向上抬起,控制单元控制顶头30向上抬起,直至顶头30抬升至最高端,驱动机构启动,电热丝79通电,以实施对绷紧的薄膜圆管b的迅速截断,可在轨道15上端设置传感器,当压圈40抬升至最高端时,触发传感器,第一刷毛31弹性伸张,从而将薄膜圆管b的上管口卷绕在垃圾桶本体10的上端桶口,实现新垃圾袋的套装,控制单元控制顶头30下降,并且下降至最低端,封烫机构启动,以实施对新的圆管薄膜b的烫封,循环往复,直至将供料辊21上的圆管薄膜b原料用完。

一种用于垃圾桶的自动套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圆管薄膜套装在供料辊21上,提升圆管薄膜的上管端套设在顶头30的外边缘,并且提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

b、启动提升机构,使得顶头30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最高处,并且使得顶头30的第一刷毛31位于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上方位置;

c、提升机构复位,使得顶头30复位至垃圾桶本体10的最低端;

d、启动驱动辊60,使得电加热条50向垃圾桶本体10中心靠近,并且使得电加热条50聚拢呈一条直线,实现对圆管薄膜的烫封;

e、驱动辊60反转,使得电加热条50复位至环形槽11内,以形成对顶头30上下移动的避让;

f、当实施对位于圾桶本体10的桶口处的垃圾袋更换时,启动提升机构,使得顶头30抬升至垃圾桶本体10的最高处,并且使得顶头30的第一刷毛31位于垃圾桶本体10的桶口上方位置;

g、启动驱动机构,使得两支撑弧板32相背远离,两支撑弧板32的外边缘围合呈圆形且使得电热丝70与圆管薄膜的内壁抵靠,电热丝70通电,以实施对圆管薄膜的截断;

h、电热丝70断电,驱动机构动作,使得两支撑弧板32相向靠近,电热丝70复位,以形成对顶头30上下活动的避让;

i、提升机构复位,使得顶头30复位至垃圾桶本体10的最低端,重复动作d至h,直至位于供料辊21上的圆管薄膜全部用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