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2701发布日期:2018-08-24 22:04阅读:66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与垂直升降电梯设备有关,具体属于一种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电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普遍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电梯的安全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统计资料显示,电梯事故中因为门系统故障及维护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占电梯所有事故的80%。作为电梯的关键零部件,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可以在电梯发生故障或非电梯原因而导致的停梯中,避免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被困在非开锁区域时产生非合理的逃生行为,因此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规范性和可靠性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gb7588-2003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归纳起来,轿门开门限制装置需要满足以下基本的动作要求:

1)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应不影响门机正常开关门;

2)需要紧急救援时,如果轿厢在开锁区域,轿厢内人员可以打开轿门;如果轿厢在非开锁区域,轿厢内人员不可以打开轿门;

3)需要紧急救援时,如果轿厢在开锁区域或ucm(简称轿厢意外移动)制动区域,层站侧人员能够(不用工具或使用三角钥匙或永久设置在现场的工具)从层站侧打开轿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近些年很多电梯企业针对轿门开门装置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015510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中包括:轿厢开关,其固定于门悬吊装置;轿厢固定闩,其固定于轿厢或支架(固定于轿厢上);轿厢臂,其经由第一轿厢轴固定于轿厢的侧开式门,当轿厢的侧开式门打开时,该轿厢臂被层站门刀按压并以第一轿厢轴为中心旋转,其中该层站门刀固定于层站的侧开式门;以及轿厢可动闩,其经由第二轿厢轴固定于门悬吊装置,基于由轿厢臂的旋转引起的、轿厢可动闩的以第二轿厢轴为中心的旋转,来切断该轿厢可动闩与开关之间的通电从而禁止轿厢的运转,并且使轿厢可动闩与轿厢固定闩解除锁定。虽然上述发明专利可以达到限制轿厢内的人员开启轿门的目的,但是需要在层站侧额外地设置解锁装置,同时还要在门机侧额外地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该结构导致每个停层站都要设置相应的装置,增加了部件数量,造成成本显著增加,安装调整工序繁琐,且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故障。

再者,如公告号为cn10455567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电梯同步门刀轿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主动门挂板上的门刀组件、固定在被动门挂板上的副锁和固定在门机下底板上的触体安装板,所述门刀组件上包含和所述副锁及所述触体安装板联动配合的锁钩,所述门刀组件包括底板、主动连杆、被动连杆,主动连杆和被动连杆中间均铰接在底板上,主动连杆和被动连杆之间铰接有微动刀片和活动刀片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微动刀片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锁钩,主动连杆连接门机传动部件,门刀组件配合电梯层门上设有的门球触发锁钩动作。前述结构中主动连杆与活动刀片直接铰接,与微动刀片可转动地铰接,虽然可以在非开锁区域实现锁住轿门的目的,但是轿厢内的人员却由于主动连杆与活动刀片直接铰接而无法在开锁区通过开启轿门的方式打开门系统实现自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无需在层站侧额外增加触发机构,不但保证轿厢内人员在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时可以自救,而且保证在非开锁区域无法打开轿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包括:

固定在门机机架上的固定钩座以及轿门闭合保持钩座;

门刀底座安装在门机挂板上,且门刀底座上形成有腰型孔,所述门刀底座的背面铰接有转动锁钩和轿门闭合保持锁钩,所述转动锁钩上固定安装有一驱动销,所述驱动销位于腰型孔中,当电梯的轿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转动锁钩与固定钩座咬合,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锁钩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咬合;

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在门刀底座上,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在门刀底座上,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共同铰接有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且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解锁拉绳且形成有销轴孔;

驱动板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驱动板上安装有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位于第一连接杆的销轴孔中且与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锁钩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销轴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销轴的直径,所述第一销轴与门机皮带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门刀底座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柱,这两个限位柱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两侧。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转动锁钩与固定钩座在咬合状态时,二者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形成有一开槽,所述开槽在第一连接杆转动过程中推动驱动销。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驱动销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位于腰型孔中;所述驱动销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与第一连接杆的开槽配合。

在上述装置中,当电梯的轿厢处于开锁区域且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处于收起状态时,两个层门球分别位于第一门刀、第二门刀的两侧且具有间隙;当电梯的轿厢处于非开锁区域或ucm制动区域时,层门球位于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的上方或下方。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部和第二连接杆的上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二门刀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部和第二连接杆的下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门刀铰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销轴位于驱动板的顶部,第二销轴位于第一销轴的下方,所述驱动板的下端安装在第一转轴上。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钩座包括底座、弹簧和锁钩,所述底座固定在门刀底座上,所述锁钩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锁钩上。进一步的,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锁钩和轿门闭合保持钩座的锁钩相配合,二者的咬合接触面为坡面,且二者的咬合力由轿门闭合保持钩座的弹簧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无需在层站侧增加额外的触发机构,结构简单,减少成本;

2)本发明中门刀、连接杆与驱动板之间间接连接的设计,使得门刀及连接杆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不但可以实现层门门锁的解锁,而且可以解锁轿门开门限制装置;

3)本发明方便安装维修,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于电梯门机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部放大图,其中驱动板示出;

图5为本发明的上部放大图,其中驱动板未示出;

图6为本发明中轿门闭合保持钩座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为门刀底座;2为第一转轴;3为驱动板;4为第二转轴;5为转动锁钩;6为轿门闭合保持锁钩;7为限位柱;8为驱动销;9为解锁拉绳;10为门机机架;11为固定钩座;12为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1为底座;122为弹簧;123为锁钩;13为门机马达;14为门机皮带;15为开槽;16为门机挂板;17为层门球;18为销轴孔;19为第一销轴;20为第二销轴;21为第一连接杆;22为第二连接杆;23为腰型孔;24为橡胶圈;25为轴承;41为第一门刀;42为第二门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电梯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包括固定钩座11、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门刀底座1、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驱动板3、转动锁钩5、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限位柱7、驱动销8、解锁拉绳9、第一门刀41、第二门刀42。

固定钩座11和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固定安装在门机机架10上,其中固定钩座11与转动锁钩5相配合,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和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相配合。

如图6所示,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包括底座121、弹簧122和锁钩123,所述底座121固定在门刀底座1上,所述锁钩123铰接在底座121上,所述弹簧122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21上,另一端固定在锁钩123上。所述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和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相配合,二者的咬合接触面为坡面,且二者的咬合力由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弹簧122控制。

门刀底座1安装在门机挂板16上,转动锁钩5和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都铰接在门刀底座1的背面,如图2所示,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位于转动锁钩5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锁钩5上固定安装有一驱动销8,对应地,门刀底座1上开有腰型孔23,所述驱动销8位于腰型孔23中。具体地,如图3所示,转动锁钩5的后端转动地安装在一转轴上,该转轴安装在一支架上,该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门刀底座1上。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杆21通过第一转轴2铰接在门刀底座1上,第二连接杆22通过第二转轴4铰接在门刀底座1上,其中,第一连接杆21上固定安装有解锁拉绳9且形成有一销轴孔18。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上共同铰接有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第一连接杆21位于第二连接杆22的上方,且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具体地,如图1、图3、图4所示,第一连接杆21的上部和第二连接杆22的上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二门刀42铰接,第一连接杆21的下部和第二连接杆22的下部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门刀41铰接,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均呈“\”状。

驱动板3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轴2上,驱动板3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销轴19,该第一销轴19与门机皮带14连接。具体地,门机皮带14上固定安装有一t型块,该t型块上开有一轴承孔,所述轴承孔中安装有滑动轴承,第一销轴19插装在该滑动轴承中并由门机皮带14带动。同时,驱动板3在第一销轴19的下方还安装有第二销轴20,第二销轴20位于第一连接杆21的销轴孔18中,同时第二销轴20与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通过一弹簧连接,销轴孔18的直径大于第二销轴20的直径,如图3、图5所示。

第一连接杆21与驱动板3通过第二销轴20和销轴孔18实现联动,第一连接杆21不仅可以随驱动板3作旋转运动,而且在驱动板3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第二销轴20可以连同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一门刀41、第二门刀42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在销轴孔18内作相对的摆动。

门刀底座1上固定有两个限位柱7,这两个限位柱7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21的两侧。

如图3、图5所示,驱动销8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橡胶圈24,所述橡胶圈24穿过并位于腰型孔23中,可控制转动锁钩5的咬合以及打开的旋转角度,同时降低撞击噪音。此外,驱动销8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轴承25,第一连接杆21的侧面则形成有一开槽15,所述轴承25与第一连接杆21的开槽配合,在第一连接杆21转动过程中开槽15的左侧面或底面推动驱动销8以抬起转动锁钩5。

如图2所示,当电梯的轿门处于正常关闭状态时,转动锁钩5与固定钩座11处于咬合状态且在水平方向上转动锁钩5与固定钩座11之间具有间隙(即在咬合状态,轿门可打开一定的距离),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也处于咬合状态且二者的咬合接触面为坡面,而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锁钩123之间的咬合力由弹簧控制,通常该咬合力为50n-150n。

电梯的门机系统中,门机马达13输出转矩,带动门机皮带14作水平运动,门机皮带14通过第一销轴19带动驱动板3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门刀41、第二门刀42的收起和打开以及转动锁钩5、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的咬合和解锁。

在门机系统中,当电梯的轿厢处于开锁区域且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位于两个层门球17的之间且层门球17与门刀之间具有间隙;当电梯的轿厢处于非开锁区域或ucm制动区域时,层门球17位于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的上方或下方。

本发明的开门限制装置在门机系统运行中,动作过程如下:

1)平层正常开关门

如图2、图3、图4所示,正常关门到位时,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保持收起,转动锁钩5与固定钩座11咬合,同时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咬合。此时由于重力的影响,第一连接杆21上的销轴孔18右侧与驱动板3上的第二销轴20右侧接触,由于销轴孔18的直径大于第二销轴20的直径,因此销轴孔18的左侧与第二销轴20的左侧之间有间隙。

当门机正常开门时,轿门受摩擦阻力的影响,暂时保持不动,门机皮带14通过第一销轴19带动驱动板3作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受重力影响也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连接杆21受到左侧的限位柱7的阻挡无法继续转动。在驱动板3和第一连接杆21逆时针旋转且第一连接杆21未被左侧的限位柱7阻挡的这个过程中,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逐步打开并撑开层门球17实现层门门锁的解锁,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在驱动板3和弹簧的带动下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解除咬合实现解锁,并且第一连接杆21的开槽15的底面接触驱动销8,抬起转动锁钩5实现解锁。接着,驱动板3继续逆时针旋转,直至销轴孔18左侧与第二销轴20左侧接触,二者左侧间隙为零。接下来,门机皮带14继续拉动,门系统正常开门。

2)轿门闭合,轿厢位于开锁区域,轿厢内人员进行自救

当电梯因发生故障等原因停机且轿厢停在开锁区域时,轿厢内人员扒开轿门,首先处于咬合状态的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被拉开,随后轿门开门限制装置随轿门一同向左移动,在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层门保持不动,左侧的第二门刀42接触到左侧的层门球17使得层门门锁解开,由于层门自闭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层门维持不动。轿门继续打开,左侧的层门球17反过来阻碍并推动门刀及连接杆组成的四边形结构作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连接杆21的销轴孔18与驱动板3的第二销轴20左侧间隙为零,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连接杆21的开槽15左侧面与驱动销8接触,逐渐抬起转动锁钩5实现解锁。轿厢内人员继续扒轿门时,门系统打开,乘客自救离开轿厢。

3)轿门闭合,轿厢位于非开锁区域,轿厢内人员不可以打开轿门

当电梯因发生故障等原因停机且轿厢停在非开锁区域时,轿厢内人员扒开轿门,轿门开门限制装置随轿门一同打开,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处于咬合状态的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123被拉开,但由于层门球17位于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的上方或下方,这样第一门刀41和第二门刀42不能接触到层门锁的层门球17或其他部件,所以门刀及连接杆组成的四边形结构不作旋转,转动锁钩5与固定钩座11保持咬合状态,直至两者之间的间隙为零,通常情况下轿门只能开启50mm以内的缝隙,不能进一步打开,确保了乘客的安全。

4)轿门闭合,轿厢位于开锁区域,层站侧人员的救援

当电梯因发生故障等原因停机且轿厢停在开锁区域时,层站侧人员通过三角钥匙等专用工具将层门门锁进行解锁并打开层门,在这个过程中,层门门锁的右侧层门球17接触到右侧的第一门刀41,由于轿门闭合保持锁钩6与轿门闭合保持钩座12的锁钩在弹簧122的作用下咬合,轿门暂时保持不动,右侧的层门球17推动第一门刀41做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连接杆21的销轴孔18与驱动板3的第二销轴20的左侧间隙为零,同时,第一连接杆21的开槽15左侧面与驱动销8接触,抬起转动锁钩5实现解锁。轿厢内人员继续扒轿门时,门系统打开,救援乘客离开轿厢。

5)轿门闭合,轿厢位于ucm制动区域,层站侧人员的救援

当电梯因发生故障等原因停机且轿厢停在ucm制动区域时,层站侧人员通过三角钥匙等专用工具将层门门锁进行解锁并打开层门,由于此时层门球17位于门刀及连接杆组成的四边形结构的上方或下方,故层门不能带动轿门一起打开。这时候,救援人员可以拉动解锁拉绳9,使第一连接杆21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一连接杆21的销轴孔18与驱动板3的第二销轴20的左侧间隙为零,同时,第一连接杆21的开槽15左侧面与驱动销8接触,抬起转动锁钩5实现解锁,同时打开轿门,达到救援目的。

本发明无需在层站侧增加额外的触发机构,结构简单,减少成本;中门刀、连接杆与驱动板之间间接连接的设计,使得门刀及连接杆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不但可以实现层门门锁的解锁,而且可以解锁轿门开门限制装置;方便安装维修,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概率。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