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17705发布日期:2019-11-01 20:07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现役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属于消防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石油石化产品储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储罐火灾的迅猛火势对附近设备和相邻储罐的高强度热辐射,极易引燃相邻储罐而使火灾进一步扩大。

发生储罐火灾时,着火罐及其相邻储罐一般采用固定式水喷淋系统或移动水炮进行冷却降温,水均匀地喷洒在可燃液体储罐表面,形成的水膜能够有效阻止热辐射对储罐的影响。但是,供水强度必须足够大,在罐壁上形成均匀的水膜;否则罐壁会产生局部过热,使储罐强度降低。所以,火场需要消耗大量的消防用水用于冷却储罐,耗水量大。该冷却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水在垂直、光滑的罐体表面上不能久存;第二,储罐表面涂料的表面张力较小,水不能充分润湿罐体表面;第三,移动水炮经常将水打入罐内,使罐内的油溢出;第四,长时间冷却使水溢出防火堤,使流淌火迅速扩散。经计算,用于罐壁冷却的水量占总消防水量的70%以上。这不仅造成消防用水的供水困难,产生极大的浪费,又易产生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所述防火隔热层及其与罐壁形成的空间,能够有效地阻隔着火储罐对邻近储罐的热辐射,减少邻近罐受着火储罐热辐射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邻近罐火灾的危险性。当发生火灾时,着火的储罐的喷淋装置处于开启状态,而邻近储罐的喷淋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由于无需给邻近罐喷淋,节约了火场的消防用水。

本发明的提出了一种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围绕储罐外壁设置龙骨,其中,所述龙骨上根据隔热板的尺寸,设置若干安装框;

步骤二,在所述安装框内填充与所述安装框形状相匹配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内形成防火隔热层;

步骤三,对所述隔热板进行加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发生火灾时,所述防火隔热层阻隔着火的储罐对邻近储罐的热辐射,着火的储罐的喷淋装置处于开启状态,而邻近储罐的喷淋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架设龙骨时,在储罐的外壁周向上设置若干纵向支撑条和横向支撑条;

其中,所述横向支撑条和所述纵向支撑条连接成一体,相邻的所述纵向支撑条和相邻的所述横向支撑条作为边围成的方形的空间构成所述安装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热板采用无机纤维或具有阻燃功能的有机纤维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热板采用的是岩棉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对所述隔热板进行加固的步骤包括,在隔热板的两侧设置金属板,并通过螺栓将所述隔热板与所述龙骨固定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隔热板上固定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纵向加强筋和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加强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火隔热层外壁上安装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自下而上的方向进行施工设置,并且位于上层的金属板的下部压在位于下层的金属板的上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金属板采用的是镀锌铁板或不锈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在本发明所述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中,不改变现役储罐的设施,通过安装防火隔热层,能够有效地阻隔热辐射。当储罐发生火灾时,相邻储罐的防火隔热层及其与罐壁形成的空间,能够有效阻止着火罐的热辐射影响,并能够保证着火储罐的火灾不会扩散到其它储罐,从而降低了邻近罐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在开启消防水进行冷却时,只需要对着火罐进行喷淋冷却,相邻储罐不需要进行喷淋冷却,节约了大量的火场消防用水。

在本发明所述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中,改进目前储罐火灾扑救中消防用水消耗巨大的难题,可节省80%以上的消防冷却用水;既能解决火灾状态下热辐射对相邻储罐的影响,又大大减小了冷却水用量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中防火隔热层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龙骨,2、储罐,3、隔热板,11、安装框,12、纵向支撑条,13、横向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立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中的防火隔热层。根据本发明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阻隔热辐射,并且节约冷却用水,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现役大型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储罐2的外壁一定距离安装龙骨1。其中,所述龙骨1上根据隔热板尺寸,设置若干安装框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骨到储罐的距离优选为,龙骨距储罐壁上的冷却喷淋系统的水管100mm以上。

步骤二,在所述安装框11内填充与所述安装框11形状相匹配的隔热板3,所述隔热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1内构成如图1所示的防火隔热层。

步骤三,对所述隔热板3进行加固。

在使用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方法时,在储罐冷却喷淋系统外的一定距离,设置一圈防火隔热层。当储罐发生火灾时,所述防火隔热层及其与罐壁形成的空间,能够有效阻隔着火罐的热辐射,防止火势蔓延,避免扩散到周围其他的储罐2。在本实施例的步骤一中,在储罐冷却喷淋系统外的一定距离安装龙骨1,所述龙骨1用于支撑整个防火隔热层。填充的隔热板3是所述防火隔热层中起到防火隔热效果的部分。通过设置的防火隔热层及其与罐壁形成的空间,能够防止火灾扩散,从而保证其他储罐2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生火灾时,着火储罐的喷淋装置处于开启状态,而邻近储罐2的喷淋装置处于关闭的状态。所述防火隔热层及其与罐壁形成的空间,能够阻隔着火储罐对邻近储罐2的热辐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储罐设置了防火隔热层,在储罐着火时会阻隔热辐射对附近的储罐2的影响。这样,减少邻近罐受着火储罐的影响,降低了火灾的危害,同时邻近储罐也不需要再开启喷淋装置,节约了火场的消防用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架设龙骨1时,在储罐2的外壁周向上设置若干纵向支撑条12。在本实施例中,将纵向的支撑条均匀固定在所述储罐2外壁一定距离上,并围绕储罐2布置一圈。然后,在所述储罐2的外壁上设置若干横向支撑条13。其中,每个横向的支撑条将各个纵向的支撑条串接起来。这样,相邻的所述纵向支撑条12和相邻的所述横向支撑条13作为边围成的方形的空间,所述的空间构成所述安装框11,用于安装隔热板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板3采用无机材料或具有阻燃功能的有机泡沫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板3的材质优选为无机材料。如果采用有机泡沫,则需要是具有阻燃功能的有机泡沫材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板3采用的是玻镁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隔热防护层3进行施工的步骤,包括,在架设龙骨1时,在距储罐2的外壁一定距离设置若干纵向支撑条12和横向支撑条13;所述隔热板3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撑条13和所述纵向支撑条12连接成的方形安装框11内,并通过螺栓将所述隔热板3与所述龙骨1固定相连。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便于拆卸或更换。

其中,所述隔热板3采用具有阻燃功能的有机泡沫材料时,在隔热板3的两侧设置金属板,所述金属板采用的是镀锌铁板或不锈钢板的薄板,其厚度在0.5~0.8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热板上固定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纵向加强筋和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两端与所述龙骨1的支撑条固定连接。在金属板上设置加强筋后,使隔热板3与龙骨1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提高了整个防火隔热层的强度。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火隔热层外壁上安装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包括若干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在于自下而上进行施工设置。金属保护层的金属板呈鱼鳞状排列,即位于上层的金属板的下部压在位于下层的金属板的上部的外侧。优选地,能够保护所述金属片采用不锈钢材质,其厚度在0.5~0.8mm之间。通过设置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设备的金属保护层后,能够支撑并保护防火隔热层,避免划伤和损害隔热板。以下通过一个实验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采用10万立外浮顶储罐,其罐壁直径为80m,罐壁高度22m,罐壁表面积是5529m2。按照现有消防规范,罐壁冷却水喷淋强度是2.0l/min·m2,持续喷淋时间是4h。在储罐着火时,着火罐和相邻罐总共需要开启相当于5台的储罐冷却系统,供水流量需要大于922l/s,需消防冷却水量13270×104m3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立式储罐火灾热防护的方法,首选在储罐的外壁一定的距离安装龙骨,将纵向支撑条和横向支撑条固定在储罐的外壁上。

然后,在安装框内填充与所述安装框形状相匹配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内构成防火隔热层。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规格为2440×1200×50的玻镁板。玻镁板竖直排列,所以水平方向需要212张玻镁板。罐壁高度22m,去掉环形平台所占高度,垂直方向大约需要9张玻镁板,共计约1900张玻镁板。

之后,对所述隔热板进行加固,每张玻镁板水平方向增加3条加强筋,竖直方向增加1条加强筋。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由于设置了防火隔热层,从而保证了火灾不会扩散到其他的储罐。这样,仅需给1台着火罐供冷却水,供水流量需要大于184l/s,需消防冷却水量2654×104m3。相比于现有的方式,节省80%以上的消防冷却水量。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