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及电梯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184发布日期:2018-09-04 23:42阅读:17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以及包括该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的电梯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其广泛用于商场、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

但是随着人们对电梯的认识越来越深,对电梯的舒适感及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电梯主机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为了防止该振动通过机械部件传递到井道中的轿厢,影响乘坐的舒适感和电梯的安全性能,常见方法是隔断电梯主机与钢梁间的振动传递,如现有技术在主机和主机钢梁之间设有减震装置,但是三者直接刚性连接,减震效果不佳,没有考虑左右减震或前后减震,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仍能传入轿厢内,从而影响了常客乘坐电梯的平稳性和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使得主机在运行时只有竖直方向的径向的微量运动,其他方向的振动收到约束,降低了主机的振动和噪音,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体验舒适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包括固定于电梯主机顶部的主机固定件、与所述主机固定件相配合的减震单元固定件,所述主机固定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主机顶部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的导向件,所述减震单元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导向件相互配合的套筒以及与所述套筒连接的套筒固定板,所述套筒与所述导向件之间设置有环形减震单元。环形减震单元可以是环形橡胶垫,也可以是有不锈钢丝压制而成的环形减震器等。

优选地,所述套筒固定板具有竖直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通过弯折部对套筒固定板进行固定,避免套筒固定板随主机一起振动,对主机的上下振动器导向作用,减少主机的左右前后运动。

优选地,所述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减震单元固定件相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固定板连接。

更加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呈l型,包括与所述套筒固定板相连接的水平部以及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的竖直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套筒固定板连接紧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套筒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块式减震单元。通过增加块式减震单元,进一步减轻主机的振动,降低主机振动带来的噪音,提高电梯运行的舒适性。

还优选地,所述块式减震单元为橡胶垫或弹簧,材料便宜且易得。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与所述导向件的横截面相匹配。导向件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正多边形等,套筒内壁与导向件的外壁相配合。若位于套筒和导向件之间的环形减震单元的厚度较厚,则可以设置环形减震单元的内壁与导向件的外壁相配合,环形减震单元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相配合,以保证主机在运行时只在竖直方向上有微量的振动,其他方向上的振动都受到约束。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套筒的高度。主机在运行时,导向件会在套筒内有上下的竖直运动,导向件的高度大于套筒的高度以保证套筒的底端不会触碰到固定板的上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梯主机,所述电梯主机的顶部安装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在主机的顶部安装多个减震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主机运行时的振动,提高电梯运行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主机的顶部安装导向件、套筒以及导向件与套筒间的环形减震单元,使得主机在运行时只有竖直方向的径向的微量运动,其他方向的振动收到约束,能够防止主机倾倒且降低了主机的振动和噪音,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体验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中主机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中减震单元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主机-1,主机固定件-2,固定板-21,导向件-22,减震单元固定件-3,套筒-31,套筒固定板-32,弯折部-33,环形减震单元-4,块式减震单元-5,固定支架-6,水平部-61,竖直部-62,紧固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主机1,其顶部安装有至少一个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以减少主机1运行时的振动,并防止主机1倾倒,提高电梯运行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包括固定于电梯主机1顶部的主机固定件2、减震单元固定件3以及与减震单元固定件3相连接的固定支架6,主机固定件2包括固定在主机1顶部的固定板21以及与固定板21垂直设置的导向件22,减震单元固定件3包括与导向件22相互配合的套筒31以及与套筒31连接的套筒固定板32,套筒31与导向件22之间设置有环形减震单元4,环形减震单元4可通过胶水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导向件22的外壁或套筒31的内壁上。导向件22设置在固定板21的中间位置,固定板21通过紧固件7即螺栓螺母组件安装在主机1的顶部。

固定支架6的一端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固定支架6的另一端与套筒固定板32连接。套筒固定板32与固定支架6相连接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套筒固定板32位于套筒31的底端。环形减震单元4可以是环形橡胶垫,也可以是由不锈钢丝压制而成的环形减震器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6呈l型,包括与套筒固定板31相连接的水平部61以及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的竖直部62,水平部61与竖直部62垂直设置。水平部61通过紧固件7与套筒固定板32连接紧固。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7为螺栓螺母组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水平部61与套筒固定板32之间设置有块式减震单元5。块式减震单元5可为橡胶垫或弹簧,材料便宜且易得。通过增加块式减震单元5,进一步减轻主机1的振动,降低主机1振动带来的噪音,提高电梯运行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套筒31的横截面与导向件22的横截面相匹配。导向件2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正多边形等,套筒31内壁与导向件22的外壁相配合。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若位于套筒31和导向件22之间的环形减震单元4的厚度较厚,则可以设置环形减震单元4的内壁与导向件22的外壁相配合,环形减震单元4的外壁与套筒31的内壁相配合,以保证主机1在运行时只在竖直方向上有微量的振动,其他方向上的振动都受到约束。

如图1-2所示,导向件22的高度大于套筒31的高度。主机1在运行时,导向件22会在套筒31内有上下的竖直运动,导向件22的高度大于套筒31的高度以保证套筒31的底端不会触碰到固定板21的上端。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省去了固定支架6以及固定支架6与套筒固定板32之间的块式减震单元5,套筒固定板32具有竖直的弯折部33,弯折部33固定在电梯井道或电梯导轨上。通过弯折部33对套筒固定板32进行固定,避免套筒固定板32随主机1一起振动,对主机1的上下振动器导向作用,减少主机1的左右前后运动。

本发明的一种电梯主机顶部减震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主机的顶部安装导向件、套筒以及导向件与套筒间的环形减震单元,使得主机在运行时只有竖直方向的径向的微量运动,能够防止主机倾倒且其他方向的振动收到约束,降低了主机的振动和噪音,使得电梯运行更加平稳,提升乘客的体验舒适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