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吊杆和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3097发布日期:2018-11-24 11:27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伸缩式吊杆,尤其是用于移动式起重机的伸缩式吊杆,在所述伸缩式吊杆的下部外壳上居中地设置至少一个变幅缸容纳部,尤其是螺栓容纳部,用于固定至少一个变幅缸。

背景技术

许多起重机模型使用居中设置的变幅缸,所述变幅缸经由螺栓容纳部可与伸缩式吊杆的联轴节栓接。因此经由螺栓容纳部将载荷转移到吊杆型架的下部外壳中,这需要铰接支座的特殊的板结构。图1的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变幅缸容纳部的常规技术方案。示出了两个铰接支座板2,其与联轴节1的下部外壳7焊接在一起。在支承板2上连接有比较宽的并且闭合的板结构4,所述板结构由盖板3以及两个两件式侧壁组成,所述侧壁具有单独元件5、6。

伸缩式吊杆的联轴节1具有椭圆型架,该椭圆型架具有半圆形的下部外壳7,所述下部外壳可以通过多个加强的u形突起条8来增强。在下部外壳7的半圆形的部分上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区域9,所述连接板区域最后形成下部外壳7与上部外壳10之间的连接元件。下部外壳7和连接板区域9可以由弯曲的板制造。翼板11包围半圆形的下部外壳7的超过其半径的部分区域。

板结构的缺点可以借助图2来阐明,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起重作业期间从变幅缸到吊杆型架的力流。中间的变幅缸力wz的引入经由与变幅缸连接的这里作为虚线表示的进入两个螺栓支承板2中的螺栓进行。引入的力可以分布到路径a和b上。在路径a上,力的一部分分别向左和向右流经两件式的侧壁5、6并经由滑移缝a朝向更坚硬的型架区域即连接板区域9流动。剩余的力取路径b中的直接线路,通过一件式的盖板4经由挤压缝b进入更软的型架区域即下部外壳7。然而,这具有许多缺点:

-力流经大的未加固的突起条c。因此所需的盖板3的大板厚导致整个结构的重量大。

-由于在软的型架区域中的压力垂直于下部外壳7的部分作用(挤压/拉伸缝b),存在对下部外壳7的高的压曲风险。缝b附加地作为金相缺口并且还进一步增加了压曲风险。最终要么需要下部外壳7的更大的板厚要么需要附加的u形突起条8。

此外,由于如下情况产生所示的板结构的另一缺点:通过壁元件6和盖板3形成箱的锋利的尖端部d,其点状地压入下部外壳7中并且由此产生不利的应力尖峰。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寻找新型的用于将变幅缸与吊杆型架连接的结构,其设计了从变幅缸到吊杆系统的优化的力流。由此除了更高的载重之外也将实现在制造吊杆系统方面的优点以及减轻重量。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伸缩式吊杆来解决。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出,在居中地设置在下部外壳上的变幅缸容纳部、尤其是用于将变幅缸与吊杆栓接的螺栓容纳部上连接有至少两个闭合的板箱结构,用于将负载转移到伸缩式吊杆的结构中。板箱结构在此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然而在变幅缸容纳部的点处聚拢。

板箱结构的宽度相对于现有技术选择得比较窄。例如,沿着轴向方向,箱形型架的高度和宽度之间的比值在0.5到2的范围内、优选在0.5到1.5的范围内,使得可以防止上文所描述的尤其在盖板方面的缺点。特别地,如下技术方案是有利的:两个板箱结构彼此对称地构成,尤其是关于吊杆纵轴线镜像对称。

这两个板箱结构从变幅缸容纳部、尤其是螺栓容纳部朝向吊杆尖端延伸。然而,箱形结构并不平行于吊杆的纵轴线延伸,而是替代地相对于吊杆轴线倾斜地定向,由此力可以分布到吊杆的更坚硬的型架区域中,即背离下部外壳朝向竖直的连接板区域或朝向吊杆件的上部外壳。

特别优选的是,每个板箱结构具有两个侧壁、一个盖板和优选至少一个封闭板。相应的侧壁近似垂直于联轴节的下部外壳延伸。封闭板将箱形型架的与变幅缸容纳部对置的端壁封闭。盖板搁置在侧壁和封闭板上,因此形成箱形型架的基部。

相应的板箱结构的朝向下部外壳的中部的侧壁称作内壁,而相对置的侧壁即靠近上部外壳的侧壁称作外壁。与现有技术不同,借助封闭板避免了板箱结构的缩窄的尖端部,由此有效地防止在至下部外壳的过渡部中不期望的应力集中。

特别优选的是,板箱结构的外侧壁两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构成。因此,所谓多件式构成的侧壁具有多个壁元件,其尽管彼此连接在一起,但不形成连续的面或形成外侧壁的弯折的整个面。在壁元件之间的过渡部称作棱边。

同样内容优选适合于每个箱形结构的盖板。该盖板也优选通过多个单板组成,由此得到的覆盖面具有一个或多个优选弯折的过渡棱边。相比之下,每个板箱结构的内壁可以一件式构成。

特别优选的是,每个板箱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内部的竖立的板,即在箱形型架内设置的板,其垂直于盖板和/或侧壁和/或下部外壳表面。特别优选的是,内部的竖立的板周向地连接在联轴节的下部外壳和箱上。

此外有利的是,竖立的板设置在至少两个侧壁元件和/或两个盖板元件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即,竖立的板分别连接到盖板或侧壁的通过单独元件形成侧棱边上。

所示的具有至少两个分离的板箱的板箱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力的大部分由此可以导入吊杆联轴节的更坚硬的型架区域中,并且与先前的技术方案不同,并不导入到下弦的更软的型架区域中。另一优点是力的大部分经由滑移缝可以导入吊杆的结构中。滑移缝设置用于平行于焊接缝承受负荷,而挤压或拉伸缝显示横向于焊缝地承受负荷。这导致,从静态看可以减小下部外壳的板的厚度,由此可以实现显著的成本和重量节约。也可能可以省去其他复杂的u形突起条。此外,针对每个单独的板箱结构引入封闭板缓和了在先前的技术方案中点状压入下部外壳中的不利效果。

然而尽管可以在吊杆的下部外壳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在吊杆方向上延伸的u形突起条。优选地,每个板箱结构因此包括用于突起条的合适的凹进部,使得其至少分区域地可以通过板箱结构遮盖。特别优选地,相应的凹进部存在于箱形结构的相应的盖板中。

此外合乎目的的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横向于吊杆纵轴线定向的翼板,其从变幅缸容纳部分开始至少部分地包围下部外壳。这种翼板阻止吊杆型架的侧向形变,尤其是在下部外壳的板厚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板箱结构而减小的情况下。通过翼板包围吊杆型架阻止或减小了吊杆型架的不期望的空间变形。

除了根据本发明的伸缩式吊杆之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起重机,尤其是移动式起重机,其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伸缩式吊杆。对于起重机而言因此形成了与在上文已经参照根据本发明的伸缩式吊杆所阐述的优点和特性相同的优点和特性。出于该原因省去重复描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细节将在下文中参照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予以详细阐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伸缩式吊杆的变幅缸容纳部,

图2示出了带有标记的力流的根据图1的技术方案,

图3示出了在伸缩式吊杆中变幅缸容纳部的新颖构造,以及

图4示出了从略微改变的视角看的且带有标记的力流的根据图3的本发明的构造的另一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现在示出了伸缩式吊杆的新颖构造。可看到,伸缩式吊杆的下部外壳20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具有用于联接变幅缸的螺栓容纳部。为了容纳变幅缸的螺栓,设置有两个螺栓支承板21,其具有相应的增强板。其上连接有两个窄的封闭的板箱25,所述板箱彼此相同地构成。两个箱25分别包括两件式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单独元件26a、26b,所述单独元件通过棱边26c彼此连接。板箱结构25的两个外侧壁与单独元件27a、27b两件式地构成,所述单独元件通过棱边27c彼此接触。在端侧的端部上设置封闭板28。板箱结构的内部侧壁31一件式地构成。

在两个箱形结构25的内部分别有一个内部的竖立的板32(仅标记一次),该板环绕地连接到箱25(侧壁27a、27b、31和盖板26a、26b)和下部外壳20上。此外可看到的是,竖立的板32恰好在箱27c、26c的区域中与箱形结构25连接。

在吊杆的椭圆形型架上即在半圆形的下部外壳20上设置有多个加固的u形突起条29。在下部外壳上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区域33,该连接板区域将下部外壳20与伸缩式吊杆的未示出的上部外壳连接。

翼板30包围半圆形的下部外壳20超过半径的部分区域。图3、图4仅示出了翼板30,但在螺栓支承板21的对置的侧上同样设置有与所示的翼板30对应的翼板,使得所述翼板也至少包围下部外壳20的半径的部分区域。翼板30的所选择的长度极大地取决于吊杆铰接件的椭圆形型架的现有的板厚,尤其是取决于下部外壳20的板厚。

参照图4,现在要描述优化的力流,该力流通过变幅缸容纳部的根据本发明的新颖构造实现。该力流在图4中通过箭头标明。中间的变幅缸力wz的引导如现有技术中而实现,经由作为虚线标记的螺栓12进入具有部分的增强板的两个螺栓支承板21中。所引导的力于是分布到路径a、b和c上。

力wz的一部分经由路径a分别向左和向右流经两件式的外部侧壁27a、27b并且经由滑移缝a朝向更坚硬的型架区域过渡到下部外壳20中,即该部分被传递到连接到下部外壳20上的竖直的连接板区域33。

该力的另一部分在路径b中流经一件式的内部侧壁31并经由滑移缝c朝向更软的型架区域即过渡到下部外壳20中。这与在图2的先前的实施方式相比不怎么关键,因为到吊臂中的负载引导经由滑移缝c上的推力进行。

该力的其余部分在路径c上穿过两件式的盖板26a、26b经由挤压缝b朝向更坚硬的型架区域(竖直的连接板区域33)流动。先前的结构方式的缺点通过如下方式避开:该力流过两个小的通过弯折支承板32在弯折部26c加固的压曲场d。在此,板厚可选择得小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图1、2的盖板4的所需的板厚。也可以减小u形突起条29的数量,因为图1例如在下部外壳7没有足够的板厚的情况下需要另一突起条,其在两个突起条8之间延伸。封闭板28缓和了当前技术方案的点状压入下部外壳20的不利的效果。如果较小的下部外壳板厚的优点得以实现,则这使得椭圆形型架的侧向“鼓胀”提高。这可以通过翼板30的更大的包围来限制。

总之,可以得出:新颖的构造允许优化的力流,其中力从变幅缸直接朝向吊杆联轴节的更坚硬的型架区域33传导。因此,产生因多种效应引起的重量节约。下部外壳20可能可以构成为更薄并且必要时可以省去附加的u形突起条29。根据现有技术的宽的更厚的一件式盖板可以通过总共四个窄的更薄的盖板26a、26b替代。

新颖的构造尤其在u形突起条29(高制造成本、因为焊接到下部外壳20上引起的高费用和接着由于焊缝缺陷引起的后续开销)省去的情况下,可以低成本地制造。此外,起重机的载重能力可以升高。通过取消u形突起条,尤其是在半外壳20的最坚硬的点上,提高了用于托架的自由空间,其对于电机安装而言是所需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