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缓冲结构及具有包装缓冲结构的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8319发布日期:2018-11-24 11:0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缓冲结构以及具有包装缓冲结构的包装容器,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包装及取放多个板状体的包装缓冲结构以及具有包装缓冲结构的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产品在制造过程、存放与出货时,需要装箱以便运输与保存。为了节省箱体用量以符合环保趋势,通常在单一箱体内设有多个隔板。这些隔板是平行且间隔地排列。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隔间。通过隔板的增设,一个箱体中可具有多个隔间,因此可以容置多个物品(如:基板、面板、平板电脑或相同或相似的板状体)。

然而,由于物体之间(如:箱体内的物品之间或是物品与隔板之间)的凡德瓦力或是静电力,有时会使得物品取出不易。有时为了便于取出,常用的作法是增加物体之间的距离。但是,却也使得箱体的空间使用率降低,且额外增加存放与包装容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缓冲结构,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上,且便于取放。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内,且便于取放。

本发明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包括隔板、至少一第一间隔体以及至少一第一缓冲体。隔板包括主体部、至少一第一支撑部以及至少一第一翻转部。第一支撑部与主体部连接。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一拗折线。第一支撑部能够自第一拗折线沿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面向主体部。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位于第一支撑部的两相对侧。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二拗折线,其中第一翻转部能够自第二拗折线沿第二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面向第一支撑部。第一拗折方向不同于第二拗折方向。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或第一翻转部上,且将第一支撑部自第一拗折线沿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之后,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之间。第一缓冲体位于第一翻转部上。

本发明的一种包装容器适于包装多个板状体。包装容器包括箱体以及至少一个如上述的包装缓冲结构。箱体具有多个侧面与底面,这些侧面与底面构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纳板状体。包装缓冲结构以第一拗折状态或第二拗折状态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一拗折状态为主体部垂直于底面,第一支撑部自第一拗折线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面向主体部,且使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之间,且主体部及/或第一支撑部抵触箱体的底面,以使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适于支撑这些板状体的其中一个。第二拗折状态为主体部垂直于底面,第一支撑部自第一拗折线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面向主体部,且使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以使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适于支撑这些板状体的其中一个,第一翻转部自第二拗折线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面向第一支撑部,第一翻转部及/或第一缓冲体抵触箱体的底面,以使第一翻转部与第一缓冲体适于支撑这些板状体的其中另一个。

本发明的一种包装容器包括箱体、至少一个第一包装缓冲结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包装缓冲结构。箱体具有多个侧面与底面,这些侧面与底面构成容置空间。第一包装缓冲结构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间隔体以及第一缓冲体。第一隔板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一翻转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一主体部连接,且第一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一拗折线,其中第一支撑部能够自第一拗折线沿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面向主体部。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位于第一支撑部的两相对侧,且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二拗折线,其中第一翻转部能够自第二拗折线沿第二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面向第一支撑部,且第一拗折方向不同于第二拗折方向。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或第一翻转部上,且将第一支撑部自第一拗折线沿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之后,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之间。第一缓冲体位于第一翻转部上。第二包装缓冲结构包括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间隔体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体。第二隔板包括第二主体部、多个第二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翻转部。这些第二支撑部与第二主体部连接,且第二主体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三拗折线,其中这些第二支撑部能够自第三拗折线沿第三拗折方向翻折,以使这些第二支撑部面向第二主体部,且第一拗折方向相同于第三拗折方向。多个第二翻转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连接,主体部与这些第二翻转部位于这些第二支撑部的两相对侧,且这些第二翻转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第四拗折线,其中这些第二翻转部能够自第四拗折线沿第四拗折方向翻折,以使这些第二翻转部面向这些第二支撑部,且第三拗折方向不同于第四拗折方向。多个第二间隔体位于第二主体部或这些第二翻转部上,且将这些第二支撑部自第三拗折线沿第三拗折方向翻折之后,这些第二间隔体位于第二主体部与这些第二翻转部之间。多个第二缓冲体位于这些第二翻转部上。第一包装缓冲结构以第一主体部垂直于底面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二包装缓冲结构以第二主体部垂直于底面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内,第一包装缓冲结构与第二包装缓冲结构交错配置,且于任意的侧面上,第一支撑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不重叠。

本发明的一种包装容器包括箱体以及多个包装缓冲结构。箱体具有多个侧面与底面,这些侧面与底面构成容置空间。各个包装缓冲结构包括隔板、第一间隔体、第一缓冲体、多个第二间隔体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体。隔板包括主体部、第一支撑部、第一翻转部、多个第二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翻转部。第一支撑部,与主体部连接,且主体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一拗折线,其中第一支撑部能够自第一拗折线沿一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面向主体部。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连接,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位于第一支撑部的两相对侧,且第一翻转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二拗折线,其中第一翻转部能够自第二拗折线沿一第二拗折方向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面向第一支撑部,且第一拗折方向不同于第二拗折方向。这些第二支撑部与主体部连接,且主体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三拗折线,其中这些第二支撑部能够自第三拗折线沿一第三拗折方向翻折,以使这些第二支撑部面向主体部,且第一拗折方向不同于第三拗折方向。这些第二翻转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连接,主体部与这些第二翻转部位于这些第二支撑部的两相对侧,且这些第二翻转部与这些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第四拗折线,其中这些第二翻转部能够自第四拗折线沿一第四拗折方向翻折,以使这些第二翻转部面向这些第二支撑部,且第三拗折方向不同于第四拗折方向。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或第一翻转部上,且将第一支撑部自第一拗折线沿一第一拗折方向翻折之后,第一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第一翻转部之间。第一缓冲体位于第一翻转部上。这些第二间隔体位于主体部或这些第二翻转部上,且将这些第二支撑部自第三拗折线沿一第三拗折方向翻折之后,这些第二间隔体位于主体部与这些第二翻转部之间。这些第二缓冲体位于这些第二翻转部上。各个包装缓冲结构以主体部垂直于底面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内,且这些包装缓冲结构的方向一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包装缓冲结构,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上,且便于取放。本发明的包装容器,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内,且便于取放。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容器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5b至图5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合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6b至图6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合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8a至图8c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包装缓冲结构、第一包装缓冲结构

200:第二包装缓冲结构

300:包装缓冲结构

101:具有第一拗折状态的包装缓冲结构、具有第一拗折状态的第一包装缓冲结构

102:具有第二拗折状态的包装缓冲结构、具有第二拗折状态的第一包装缓冲结构

110:隔板、第一隔板

110a、110a1、110a4、110a8:第一面

110b、110b4、110b8:第二面

210:第二隔板

111:主体部、第一主体部

112:第一拗折线

112a:第一拗折方向

211:第二主体部

212:第三拗折线

212a、312a:第三拗折方向

114:第一支撑部

114w:第一支撑部的宽度

214、314:第二支撑部

214w:第二支撑部的宽度

116:第二拗折线

116a:第二拗折方向

216:第四拗折线

216a、316a:第四拗折方向

118:第一翻转部

118w:第一翻转部的宽度

218、318:第二翻转部

218w:第二翻转部的宽度

120:第一间隔体

120w:第一间隔体的宽度

130:第一缓冲体

130w:第一缓冲体的宽度

220、320:第二间隔体

230、330:第二缓冲体

10:包装容器

10a:容置空间

11:箱体

11a:侧面

11b:底面

19a:第一板状体

19b:第二板状体

19c:第三板状体

19d:第四板状体

d1、d2、d3、d4: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a至图3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容器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具体而言,图3a至图3c可以分别是图2a至图2c的侧视示意图,且图4可以是将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100应用于包装容器10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请先参照图1a至图1c,包装缓冲结构100包括隔板110、第一间隔体120以及第一缓冲体130。隔板110包括主体部111、第一支撑部114以及第一翻转部118。第一支撑部114与主体部111连接,且主体部111与第一支撑部114之间具有第一拗折线112。第一翻转部118与第一支撑部114连接,且第一翻转部118与第一支撑部114之间具有第二拗折线116。主体部111与第一翻转部118位于第一支撑部114的两相对侧。

隔板1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110a以及第二面110b。第一拗折方向112a(绘示于图3a)不同于第二拗折方向116a(绘示于图3a)。如图3a所示,在一侧视方向上,第一拗折方向112a例如为逆时钟方向且第二拗折方向116a为相反于第一拗折方向112a的顺时钟方向(或是,在另一侧视方向上,第一拗折方向112a则为顺时钟方向且第二拗折方向116a为相反于第一拗折方向112a的逆时钟方向)。第一支撑部114能够自第一拗折线112沿第一拗折方向112a翻折,以使位于第一支撑部114的第一面110a4面向位于主体部111的第一面110a1。并且,第一翻转部118能够自第二拗折线116沿第二拗折方向116a翻折,以使位于第一翻转部118的第二面110b8面向位于第一支撑部114的第二面110b4。

第一间隔体120在位于主体部111的第一面110a或位于第一翻转部118的第一面110a上,且第一间隔体120的宽度120w大致上相同于第一支撑部114的宽度114w。将第一支撑部114自第一拗折线112沿第一拗折方向112a翻折之后,第一间隔体120可以位于主体部111与第一翻转部118之间。第一缓冲体130在位于第一翻转部118的第一面110a8上,且第一缓冲体130远离于第二拗折线116。如此一来,在将第一支撑部114自第一拗折线112沿第一拗折方向112a翻折,且将第一翻转部118自第二拗折线116沿第二拗折方向116a翻折将之后,可适于先将一板状体(如:图2a或图3a所绘示的第一板状体19a)置于第一间隔体120上。或是,在一板状体置于第一间隔体120上之后,再进一步将另一板状体(如:图2b或图3b所绘示的第二板状体19b)置于第一缓冲体13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的宽度114w小于第一翻转部118的宽度118w,且第一缓冲体130的宽度130w小于第一翻转部118的宽度118w。因此,在将第一支撑部114自第一拗折线112沿第一拗折方向112a翻折,且将第一翻转部118自第二拗折线116沿第二拗折方向116a翻折将之后,第二拗折线116与第一缓冲体130的侧缘具有一高度差d1(绘示于图3c)。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的数量、第一翻转部118的数量、第一间隔体120的数量以及第一缓冲体130的数量相同且都为一个,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0例如可将纸板、塑胶板或其他适于折曲及切割的材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0为一体成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体120例如为纸板、塑胶板、塑胶气垫、气泡垫、泡棉或其他适宜的间隔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隔板110与第一间隔体120之间可以通过粘胶而固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体130例如为纸板、塑胶板、塑胶气垫、气泡垫、泡棉或其他适宜的缓冲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隔板110与第一缓冲体130之间可以通过粘胶而固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请同时参照图1a至图4,在将包装缓冲结构100组装完成之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包装缓冲结构100置于箱体11内,以构成包装容器10,且前述的包装容器10可以包装多个相同或相似的板状体。而若箱体11内具有多个包装缓冲结构100,则这些包装缓冲结构100的方向可以一致,以避免在不同的包装缓冲结构100之间,彼此的第一翻转部118之间及/或彼此的第一缓冲体130之间不会相互抵触。

箱体11具有多个侧面11a与一底面11b,这些侧面11a与底面11b构成容置空间10a,且容置空间10a用以容纳一个或多个板状体19a、19b。为求清楚表示,于图4中省略绘示了部份的侧面与底点,但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通过一般的箱体(如:纸箱)而轻易了解箱体11的外观或构造。置于箱体11内的包装缓冲结构100可以依据应用上的需求,而可以是以第一拗折状态或第二拗折状态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10a内。

如图2a、图3a及图4所示,在箱体11内,具有第一拗折状态的包装缓冲结构101为:主体部111垂直于箱体11的底面11b,第一支撑部114自第一拗折线112(绘示于图1a)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114面向主体部111,且使第一间隔体120位于主体部111与第一支撑部114之间。并且,主体部111及/或第一支撑部114抵触箱体11的底面11b,以使主体部111、第一支撑部114与第一间隔体120适于支撑第一板状体19a。

接着,如图2b、图3b及图4所示,在将第一板状体19a置于箱体11的容置空间10a内后,可以再将第二板状体19b置于箱体11的容置空间10a。并且,可以对应地将置有第一板状体19a的包装缓冲结构100的主体部111适度地向上提起,以使第一翻转部118可以通过第二板状体19b的重量所产生的力矩,而自第二拗折线116(绘示于图1a)沿第二拗折方向116a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118面向第一支撑部114,以使包装缓冲结构100具有对应的第二拗折状态。

如图2c、图3c及图4所示,在箱体11内,具有第二拗折状态的包装缓冲结构102为:主体部111垂直于箱体11的底面11b,第一支撑部114自第一拗折线112(绘示于图1a)翻折,以使第一支撑部114面向主体部111,且使第一间隔体120位于主体部111与第一支撑部114之间,以使主体部111、第一支撑部114与第一间隔体120适于支撑第一板状体19a。第一翻转部118自第二拗折线116(绘示于图1a)翻折,以使第一翻转部118面向第一支撑部114,第一翻转部118及/或第一缓冲体130抵触箱体11的底面11b,以使第一翻转部118与第一缓冲体130适于支撑第二板状体19b。

如图2c、图3c及图4所示,具有第二拗折状态的包装缓冲结构100由于第二拗折线116(绘示于图1a)与第一缓冲体130的侧缘具有高度差d1。如此一来,若第一板状体19a与第二板状体19b的尺寸相同或相似,则可以使第一板状体19a与第二板状体19b具有对应的高度差d2,而可以适于拿取。

箱体11内所使用的包装缓冲结构可以有其他的设计,以构成其他类型的包装容器,以下将搭配图4至图7c针对包装缓冲结构的变化进行描述。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5b至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合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6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装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6b至图6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组合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具体而言,图6a至图6c可以分别是图5a至图5c的侧视示意图。另外,为了清楚起见,于图5b至图5c中省略绘示了箱体11(如:图4所绘示),且图6b至图6c中仅绘示了箱体11的底面11b。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与前述实施例的包装缓冲结构100相同或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举例而言,第一隔板110类似或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隔板110,第一主体部111类似或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主体部111。

请同时参照图4以及图5a至图6c,在本实施例中,包装容器的箱体11内可以具有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以及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于图5b至图5c及图6b至图6c中,所绘示的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以及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的数量都为一个。多个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以及多个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可以如图4所示地置于箱体11内,且于箱体11内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与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可以交错配置。当然,也可以仅将多个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如图4所示地置于箱体11内。

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的组装方式与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的组装方式类似,差别在于:相较于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可以具有多个间隔体以及多个缓冲体,且隔板210具有多个支撑部、以及多个翻转部。

具体而言,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包括第二隔板210、多个第二间隔体220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体230。第二隔板210包括第二主体部211、多个第二支撑部214以及多个第二翻转部218。这些第二支撑部214与第二主体部211连接,且第二主体部211与这些第二支撑部214之间具有多条第三拗折线212。第二翻转部218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4连接,且第二翻转部218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4之间具有第四拗折线216。第二主体部211与这些第二翻转部218位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4的两相对侧。

第三拗折方向212a不同于第四拗折方向216a。在侧视方向上,第三拗折方向212a例如为逆时钟方向且第四拗折方向216a为相反于第三拗折方向212a的顺时钟方向(或是,在另一侧视方向上,第三拗折方向212a则为顺时钟方向且第四拗折方向216a为第三拗折方向212a的逆时钟方向)。这些第二支撑部214能够自第三拗折线212沿第三拗折方向212a翻折,以使第二支撑部214面向第二主体部211。并且,这些第二翻转部218能够自第四拗折线216沿第四拗折方向216a翻折,以使第二翻转部面向第二支撑部214。

第二间隔体220在位于对应的第二主体部211上或位于对应的第二翻转部218上,且第二间隔体220的宽度大致上相同于第二支撑部214的宽度214w。将这些第二支撑部214自第三拗折线212沿第三拗折方向212a翻折之后,第二间隔体220可以位于第二主体部211与对应的第二翻转部218之间。第二缓冲体230在位于对应的第二翻转部218上,且第二缓冲体230远离于对应的第四拗折线216。如此一来,在将这些第二支撑部214自第三拗折线212沿第三拗折方向212a翻折,且将对应的第二翻转部218自第四拗折线216沿第四拗折方向216a翻折将之后,可适于先将第三板状体19c置于对应的第二间隔体220上。或是,在将第三板状体19c置于或第二间隔体220上之后,再进一步将第四板状体19d置于对应的第二缓冲体23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4的宽度214w小于第二翻转部218的宽度218w,且第二缓冲体230的宽度小于第二翻转部218的宽度218w。因此,在将第二支撑部214自第三拗折线212沿第三拗折方向212a翻折,且将第二翻转部218自第四拗折线216沿第四拗折方向216a翻折将之后,第四拗折线216与第二缓冲体230的侧缘具有一高度差d3。如此一来,若第三板状体19c与第四板状体19d的尺寸相同或相似,则可以使第三板状体19c与第四板状体19d具有对应的高度差d4,而可以适于拿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以第一主体部111垂直于底面11b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10a内,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以第二主体部211垂直于底面11b的方式配置于容置空间10a内,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与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交错配置。具有第一拗折状态的第二包装缓冲结构可以类似于图3a的包装缓冲结构101,具有第二拗折状态的第二包装缓冲结构可以类似于图3c的包装缓冲结构102。在箱体11的任意侧面11a投影上,第一支撑部114与第二支撑部214不重叠,且第三拗折方向212a相同于第一拗折方向112a。或是进一步地,第一翻转部118与第二翻转部218不重叠、第一间隔体120与第二间隔体220不重叠、及/或第一缓冲体130与第二缓冲体230不重叠。如此一来,在拗折状态(不限定第一拗折状态或第二拗折状态)下的第一包装缓冲结构100及第二包装缓冲结构200,其第一翻转部118及第二翻转部218之间,及/或第一缓冲体130及第二缓冲体230之间不会相互抵触。

图7a至图7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8a至图8c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缓冲结构的应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具体而言,图8a至图8c可以分别是图7a至图7c的侧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缓冲结构300与前述实施例的包装缓冲结构100、200相同或相似,其类似的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且具有类似的功能,并省略描述。

请同时参照图1a至图4以及图7a至图8c,本实施例的包装缓冲结构300的组装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的包装缓冲结构100的组装方式类似,差别在于:包装缓冲结构300包括隔板110、一个第一间隔体120、一个第一缓冲体130、多个第二间隔体320以及多个第二缓冲体330,且隔板110包括主体部111、一个第一支撑部114、一个第一翻转部118、多个第二支撑部314以及多个第二翻转部318。这些第二支撑部314与主体部111连接,且主体部111与这些第二支撑部314之间具有第三拗折线。这些第二支撑部314能够自第三拗折线沿第三拗折方向312a翻折,以使这些第二支撑部314面向主体部111。第一拗折方向112a不同于第三拗折方向312a。这些第二翻转部318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314连接,主体部111与这些第二翻转部318位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314的两相对侧。这些第二翻转部318与对应的第二支撑部314之间具有第四拗折线,其中这些第二翻转部318能够自第四拗折线沿第四拗折方向316a翻折,以使这些第二翻转部318面向对应的第二支撑部314,且第三拗折方向312a不同于第四拗折方向316a。第二间隔体320位于主体部111或对应的第二翻转部318上,且将这些第二支撑部314自第三拗折线沿第三拗折方向312a翻折之后,这些第二间隔体320位于主体部111与对应的第二翻转部318之间。多个第二缓冲体330位于对应的第二翻转部318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与这些第二支撑部314位于主体部111的相同侧,且第一支撑部114位于这些第二支撑部31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314的宽度214w小于第二翻转部318的宽度218w,且第二缓冲体330的宽度小于第二翻转部318的宽度218w。因此,在将第二支撑部314自第三拗折线沿第三拗折方向312a翻折,且将第二翻转部318自第四拗折线沿第四拗折方向316a翻折将之后,第四拗折线与第二缓冲体330的侧缘具有一高度差。如此一来,若第三板状体19c与第四板状体19d的尺寸相同或相似,则可以使第三板状体19c与第四板状体19d具有对应的高度差,而可以适于拿取。

在图7a至图8c所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的数量、第一翻转部118的数量、第一间隔体120的数量以及第一缓冲体130的数量相同且都为一个,且第二支撑部314的数量、第二翻转部318的数量、第二间隔体320的数量以及第二缓冲体330的数量相同且都为二个,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拗折方向112a与第二拗折方向116a相反,第一拗折方向112a与第四拗折方向316a相同,且第二拗折方向116a与第三拗折方向312a相同。如图7a至图8c的组装方式所示,于侧视方向上,第一拗折方向112a及第四拗折方向316a为逆时钟方向,且第二拗折方向116a及第三拗折方向312a为相反于第一拗折方向112a的顺时钟方向。或是,在另一侧视方向上,第一拗折方向112a及第四拗折方向316a则为顺时钟方向,且第二拗折方向116a及第三拗折方向312a为相反于第一拗折方向112a的逆时钟方向。

另外,若将多个包装缓冲结构300置于箱体11内以构成包装容器,则这些包装缓冲结构300的方向可以一致,以避免在不同的包装缓冲结构300之间,彼此的第一翻转部118之间、彼此的第一缓冲体130之间、彼此的第二翻转部318之间及/或彼此的第二缓冲体330之间不会相互抵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包装缓冲结构,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上,且便于取放。本发明的包装容器,其可适于将多个板状体置于其内,且便于取放。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