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595发布日期:2019-01-16 07:1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食品包装用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用袋。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有时炸肉饼、油炸食物等所谓油炸食品在店铺被制作出、并在放入用于包装食品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状态下进行销售。此时,食品包装用袋优选能够从外部可视作为收纳物的食品者。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无色透明且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膜形成的食品包装用袋。对于专利文献1的食品包装用袋,合成树脂薄膜彼此通过制造效率优异的热封进行接合、制成袋状。放入至食品包装用袋中的食品在销售后有时在放入于食品包装用袋的状态下用微波炉进行再加热后来食用。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食品包装用袋,由于合成树脂薄膜不具有透气性,因此因再加热时食品产生的水蒸气、水分,有在食品的表面产生黏腻、湿气、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的担心。对此,如果是将合成树脂薄膜和具有透气性的片状的纸通过热封进行接合、形成袋状的食品包装用袋,则该食品包装用袋既能够从外部可视袋内的食品、又能够抑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但是,能够与纸通过热封进行接合的廉价的合成树脂薄膜还未存在。作为能够通过热封与纸接合的合成树脂薄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聚酯系热封性薄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将能够从外部可视食品且具有与纸的热封性的聚酯系热封性薄膜和具有透气性的纸局部进行热封而制成袋状的食品包装用袋。由此,食品包装用袋能够从外部可视作为收纳物的食品、并且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98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7726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具有与纸的热封性的聚酯系热封性薄膜非常昂贵。对此,由于食品包装用袋是附随于商品的包装材料,作为一次性构件而使用,因此存在难以使用昂贵的原材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不会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并且廉价的食品包装用袋。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特征在于,具有: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通过热封进行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对于聚烯烃薄膜,即使与纸实施基于热封的接合,也难以密合,或者即使密合,也不具有实用强度。对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通过使聚烯烃薄膜含有防雾剂、使纸为具有耐油性的纸,能实施具有实用强度的基于热封的接合。利用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提供能够从外部可视作为收纳物的食品、并且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不会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并且廉价的食品包装用袋。另外,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特征在于,具有: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并通过热封进行接合而成的接合部。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使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接合时,通过夹着比表面积大的聚烯烃无纺布,能够实施具有实用强度的基于热封的接合。利用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不会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并且廉价的食品包装用袋。另外,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前壁部、后壁部、和设置于该前壁部及该后壁部的上端侧的开口部,该前壁部由1张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构成,该后壁部由1张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该前壁部的下端部和该后壁部的下端部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该前壁部的左右端部和该后壁部的左右端部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利用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提供能够从外部可视作为收纳物的食品、并且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不会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并且廉价的食品包装用袋。另外,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前壁部、后壁部、连接于该前壁部及该后壁部的下端的底部、和设置于该前壁部及该后壁部的上端侧的开口部,该前壁部由1张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构成,该后壁部和该底部由1张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在该底部的内侧铺设聚烯烃无纺布,该底部的前端部和该前壁部的下端部夹着该聚烯烃无纺布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该底部的左右端部的前侧和该前壁部的左右端部的下侧夹着该聚烯烃无纺布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该底部的左右端部的后侧和该后壁部的左右端部的下侧夹着该聚烯烃无纺布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该前壁部的左右端部的上侧和该后壁部的左右端部的上侧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利用本发明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提供能够从外部可视作为收纳物的食品、并且能够防止再加热时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不会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廉价、并且底部为能自立的立体形状的食品包装用袋。此处,在上述食品包装用袋中,可以采用前述聚烯烃薄膜为聚丙烯薄膜的构成。据此,由于聚丙烯薄膜在聚烯烃薄膜之中耐热温度高,因此食品包装用袋即使在更高的再加热的温度下也能耐受。另外,上述食品包装用袋中,特征在于,前述聚烯烃无纺布为聚丙烯无纺布。据此,由于聚丙烯无纺布在聚烯烃无纺布之中吸油性高,因此食品包装用袋能够吸收在再加热时从食品流出的油、抑制食品的表面的黏腻。另外,上述食品包装用袋中,特征在于,前述具有耐油性的纸为内添法耐油纸。据此,由于内添法耐油纸在具有耐油性的纸之中透气性优异,因此食品包装用袋能够使在再加热时由食品挥发的水分放出至外部,抑制食品的湿气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立体图。图2为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收纳有收纳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将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底部展开的状态的底面图。图4为图2的i-i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前壁部,10a、10b…端部,10c…下端部,13、14…左右端部的上侧,15、16…左右端部的下侧,19…下端部,20…后壁部,20a、20b…端部,20c…下端部,21…后壁下方部,23、24…左右端部的上侧,27、28…左右端部的下侧,30…底部,30a…山折线,30b…谷折线,32a…后端部,35、36…左右端部的前侧,37、38…左右端部的后侧,39…前端部,40…开口部,41…盖部,51…接合部,52…接合部,53…接合部,55…无纺布边界部,56…接合部分叉部,57…接合部端部,58…接合部前端部,59…接合部上端部,p…收纳物,s…无纺布。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特征在于,具有: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通过热封进行接合而成的接合部。聚烯烃薄膜其主要元素为碳和氢,用于食品包装用袋后通过作为垃圾而燃烧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放出有害的气体,因此是对环境友好的薄膜。但是,通常包含聚烯烃的合成树脂薄膜难以与纸进行基于热封的接合。对此,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了,通过使聚烯烃薄膜含有防雾剂、使纸含有耐油剂,从而聚烯烃薄膜和纸能实施具有实用强度的基于热封的接合。推测这是因为,通过使聚烯烃薄膜含有作为杂质的防雾剂,从而聚烯烃薄膜的软化点降低,在热封时,具有耐油性的纸的耐油剂作为锚固材料而起作用,由此能实现热封。作为聚烯烃薄膜,可以使用聚乙烯薄膜(含有聚乙烯80质量%以上的薄膜)、聚丙烯薄膜(含有聚丙烯80质量%以上的薄膜)、聚丁烯薄膜(含有聚丁烯80质量%以上的薄膜)、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薄膜、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薄膜等。其中更优选具有能耐受微波炉加热的高耐热温度的、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薄膜、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薄膜、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薄膜,进而从通用的方面出发,进一步优选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薄膜。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薄膜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物优选为无规共聚物。是因为能够比由均聚物形成的薄膜更降低软化点。聚烯烃薄膜通过含有防雾剂而能实现与纸的热封。另外,聚烯烃薄膜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蜡类、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结晶成核剂、降粘剂、热稳定剂、着色用颜料、防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等。防雾剂是为了防止薄膜因水滴的附着等而结雾从而添加的表面活性剂。防雾剂是通过利用防雾剂使薄膜表面为亲水性来发挥防雾效果的,但实施方式的聚烯烃薄膜中,作为在聚烯烃中添加作为杂质的防雾剂,从而降低聚烯烃薄膜的软化点、提高热封性。作为防雾剂,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甘油脂肪酸酯、烷基二乙醇胺、烷基二乙醇胺脂肪酸酯等。防雾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烯烃薄膜优选0.1~5质量%。是因为聚烯烃薄膜的热封性变得充分。若添加量不足0.1质量%,则有聚烯烃薄膜的软化点不降低,热封性变得不充分的担心。另一方面,若超过5质量%,则有虽然热封性充分,但对于薄膜而言杂质变多、薄膜的撕裂强度等强度差的担心。防雾剂的添加量更优选为0.5~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的厚度优选10~50μm。是因为,虽然薄膜的厚度越薄热封性越提高,但若不足10μm,则有薄膜的加工变得困难、另外薄膜的强度降低的担心。另一方面,若薄膜的厚度超过50μm,则有热封性降低的担心。薄膜的厚度更优选为12~45μm、进一步优选为15~40μm。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通过利用熔融挤出成形使聚烯烃、防雾剂等原材料形成无拉伸薄膜、并对未拉伸薄膜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得到。此时,可以准备多个熔融挤出成形,使未拉伸薄膜为多层,由此将聚烯烃薄膜制成多层薄膜。制成多层薄膜时,必须制成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成为外侧的层这样的层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薄膜无论是无拉伸薄膜还是拉伸薄膜均可以作为实施方式的聚烯烃薄膜使用,从拉伸强度等物理强度更强的方面出发,更优选拉伸薄膜。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可以使用市售品,若举出一例,则可以使用af-642(futamurachemicalco.,ltd.制聚丙烯防雾薄膜)、wh-op(mitsuichemicalstohcelloinc.制聚丙烯防雾薄膜)、pylenfilm-fg(东洋纺株式会社制聚丙烯防雾薄膜)、pylenfilm-ot(东洋纺株式会社制聚丙烯防雾薄膜)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为双轴拉伸薄膜。具有耐油性的纸为通过含有耐油剂而赋予了耐油性的纸。耐油性是指,具有油通过纸而不露出至相反面的阻油性、附着的油在具有耐油性的纸的表面不易扩展开、不呈油渗入那样的外观等的特性。推测纸通过含有耐油剂,从而在热封时,耐油剂作为锚固材料而起作用,能实现与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的热封。通过基于制造方法的大致分类,具有耐油性的纸有内添法耐油纸和外添法耐油纸。内添法耐油纸是指通过在将用于制造耐油纸的食物纤维以及其他纤维胶着时添加耐油剂来使纸具有耐油性者,其具有高透气性。外添法耐油纸是指通过在制造的纸的表面例如一面覆盖耐油剂来使纸具有耐油性而成者,其透气性稍微差。从具有高透气性的方面出发,具有耐油性的纸更优选内添法耐油纸。对于具有耐油性的纸,作为透气性的指标的透气阻力度(jisp8117:2009(纸及板纸-透气度及透气阻力度试验方法(中间区域)-gurley法)3.1iso透气度)优选为3~300sec。是因为将由食品产生的水蒸气、水分放出至食品包装用袋的外部,能够防止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能够抑制液体调味料向食品包装用袋的外部的渗出的发生。若具有耐油性的纸的透气阻力度不足3sec,则有如下担心:不仅水蒸气、水分、挂在食品上的沙司等液体调味料也从纸向食品包装用袋的外部渗出。另一方面,若超过300sec,则有水蒸气、水分向食品包装用袋的外部的放出量少,难以防止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的担心。具有耐油性的纸的透气阻力度更优选为5~100sec、进一步优选为10~60sec。具有耐油性的纸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20~100g/m2。是因为作为食品包装用袋的强度而具有充分的强度。若具有耐油性的纸的单位面积重量不足20g/m2,则存在具有耐油性的纸的撕裂强度不充分、强度变得不足的担心。另一方面,若超过100g/m2,则有具有耐油性的纸的撕裂强度等变得过度、并且食品包装用袋的制品单价增加的担心。具有耐油性的纸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30~80g/m2、进一步优选为40~60g/m2。具有耐油性的纸可以使用市售品,若举出一例,则可以使用browncard(nipponpapercreciaco.,ltd.制内添法耐油纸)、nf耐油纸(tokushutokaipaperco.,ltd.制内添法耐油纸)、nf耐油纸(tttradingco.,ltd制内添法耐油纸)、prime(tentokpaperco.,ltd.制内添法耐油纸)、uec(tentokpaperco.,ltd.制内添法耐油纸)等。基于热封的接合为,使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和具有耐油性的纸重叠,按压经加热的金属棒,将聚烯烃暂时熔融,接着剥离加热棒,进行冷却固化而使之熔接(密封)。加热棒的设定温度优选150~300℃。是因为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热封。若设定温度不足150℃,则热封所需的时间变长、制造效率差。另一方面,若超过300℃,则虽然能实现热封,但有聚烯烃薄膜粘在加热棒时熔化、制品损失变多的担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熔接的设定时间,确认被熔接物(食品包装用袋)的熔接的状态而进行适宜变更。热封的熔接性的指标利用热封强度(jisz0238:1998(热封软包装用袋及半刚性容器的试验方法)7.袋的片剥离强度试验)进行测定。而且,热封强度(剥离强度)优选为1.0n/15mm以上。是因为确保了将食品放入食品包装用袋而携带、搬运时的充分的强度。若热封强度不足1.0n/15mm,则有在携带、搬运时基于热封的接合断裂的担心。需要说明的是,热封强度越大越优选,但不大于超过聚烯烃薄膜、纸的撕裂力的10n/15mm。热封强度更优选为2.0n/15mm以上。接着,基于图1对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放入食品包装用袋的收纳物的入口侧设为上侧、将底侧设为下侧、将食品包装用袋的聚烯烃薄膜侧设为前侧、将具有耐油性的纸侧设为后侧、将放入有食品包装用袋的食品的一侧设为内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外侧。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如图1所示,具有:前壁部10、后壁部20、设置于前壁部10及后壁部20的上端侧的开口部40、和自前壁部10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盖部41。前壁部10和盖部41由1张大致矩形状的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构成、后壁部20由大致矩形状的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如下的方式:盖部41也可以由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前壁部10由1张大致矩形状的聚烯烃薄膜构成、后壁部20和盖部41由1张大致矩形状的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聚烯烃薄膜中,前壁部10的下端部10c与具有耐油性的纸的后壁部20的下端部20c进行热封、形成有接合部51。另外,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10a、10b与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20a、20b分别进行热封而形成有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1。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通过使下端部10c(20c)和左右端部10a、10b(20a、20b)这3边热封而形成为袋状。(第2实施方式)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不仅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通过热封进行接合,而且具有耐油性的纸和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不使用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而具有耐油性的纸和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并通过热封进行接合而成的食品包装用袋。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中,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中记载的事项重复的事项,与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中记载的事项相同,省略了该事项的记载。聚烯烃无纺布s是使聚烯烃纤维加固而成为片状的布料。为了将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接合,以往使用粘接剂等,但发现通过使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能够将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热封。推测为:由于使聚烯烃纤维加固而形成的聚烯烃无纺布s的表面积大,因此聚烯烃纤维容易软化,能使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进行基于热封的接合。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无纺布s其主要元素为碳和氢,用于食品包装用袋后通过作为垃圾而燃烧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放出有害的气体,因此对环境友好。另外,由于聚烯烃无纺布s为亲油性、且为使聚烯烃纤维加固而成为片状的布料,因此表面积大,因此能够吸收从油炸食品等食品渗出的食用油。因此,通过使聚烯烃无纺布s夹在热封的部位之间、并铺设于食品包装用袋的底部内侧,聚烯烃无纺布s能够吸收包装于食品包装用袋中的油炸食品的食用油,能够减少油炸食品的所谓油腻。作为聚烯烃无纺布s,可以使用聚乙烯无纺布(含有聚乙烯80质量%以上的无纺布)、聚丙烯无纺布(含有聚丙烯80质量%以上的无纺布)、聚丁烯无纺布(含有聚丁烯80质量%以上的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无纺布、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无纺布等。其中更优选具有可充分耐受微波炉加热的高耐热温度的、聚丙烯无纺布、聚丁烯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无纺布、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共聚物无纺布,进而从通用方面出发,进一步优选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无纺布。需要说明的是,聚烯烃无纺布s为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作为无规共聚物的共聚物。是因为,具有耐热性,并且能够比由均聚物形成的无纺布更降低软化点。聚烯烃无纺布s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50g/m2。是因为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的热封变容易。若聚烯烃无纺布s的单位面积重量不足5g/m2,则有聚烯烃无纺布s的撕裂强度不充分、在制造时不留神被撕裂的担心。另一方面,若超过50g/m2,则由于聚烯烃无纺布s的厚度,有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的基于热封的接合变困难的担心。聚烯烃无纺布s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为7~30g/m2、进一步优选为10~20g/m2。聚烯烃无纺布s可以使用市售品,若举出一例,则可以使用stratic(idemitsuunitechco.,ltd.制聚丙烯无纺布)、kuranbon(kurashikitextilemanufacturingco.,ltd.制聚丙烯无纺布)、kuraflex(kurarayco.,ltd制聚丙烯无纺布)、6615-1a(tokyomedicalco.,ltd.制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无纺布)等。基于热封的接合为,使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而重合,按压经加热的金属棒,将聚烯烃暂时熔融,接着剥离加热棒,进行冷却固化而使之熔接(密封)。加热棒的设定温度优选150~300℃。是因为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热封。若设定温度不足150℃,则热封所需的时间变长、制造效率差。另一方面,若超过300℃,则虽然能实现热封,但由于使用了过量的热量,因此有制造成本增加的担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熔接的设定时间,确认被熔接物(食品包装用袋)的熔接的状态而进行适宜变更。接着,基于图2~图4对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如图2及3所示,具有:前壁部10、后壁部20、连接于前壁部10及后壁部20的下端的底部30、设置于前壁部10及后壁部20的上端侧的开口部40、及自前壁部10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盖部41。前壁部10和盖部41由1张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构成、后壁部20和底部30由1张具有耐油性的纸构成。对于在自后壁部20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起下侧的后壁下方部21与底部30的内侧,如图4所示,铺设聚烯烃无纺布s,后壁下方部21和底部30呈具有耐油性的纸与聚烯烃无纺布s的二重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聚烯烃无纺布s仅铺设于底部30的内侧的构成。二重构成的具有耐油性的纸与铺设于其内侧的聚烯烃无纺布s如图4所示,在底部30与后壁部20(后壁下方部21)的边界部分形成谷折线30b,谷折线30b形成底部30的后端部32a与后壁部20的下端部20c的边界。如图3所示,在底部30的前端部39与后端部32a之间形成山折线30a。需要说明的是,山折、谷折是指从食品包装用袋的内侧看到的状态。对于底部30、前壁部10和后壁部20,如图3所示,底部30的前端部39与前壁部10的下端部19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底部30的左右端部的前侧35、36与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的下侧15、16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底部30的左右端部的后侧37、38与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的下侧27、28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并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前壁部10和后壁部20如图2所示,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13、14与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23、24通过热封进行了接合。即,如图3所示,不包括底部30的后端部32a在内的底部30的外周与前壁部10及后壁部20的下侧通过热封进行接合,如图2所示,前壁部10的左右与后壁部20的左右通过热封进行接合,由此食品包装用袋呈袋状的形态。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左右的接合部端部57与接合部分叉部56之间,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的下侧27、28与底部30的左右端部的后侧37、38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分别进行热封,形成具有耐油性的纸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3。在左右的接合部分叉部56与接合部前端部58之间,形成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的下侧15、16与底部30的左右端部的前侧35、36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分别进行热封,形成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2。在左右的接合部前端部58与58之间,前壁部10的下端部19与底部30的前端部39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分别进行热封,形成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2。如图2所示,在左右的接合部分叉部56与无纺布边界部55之间,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13、14与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23、24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分别进行热封,形成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夹着聚烯烃无纺布s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2。在左右的无纺布边界部55与接合部上端部59之间,前壁部1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13、14与后壁部20的左右端部的上侧23、24进行热封,形成聚烯烃薄膜与具有耐油性的纸进行热封而成的接合部51。如图3所示,底部30由底部30的后端部32a(谷折线30b)与接合部52、53所夹着的耐油纸构成,并在内侧铺设聚烯烃无纺布s。自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折叠的状态,压入弯折了的山折线30a部分并将底部30展开,食品包装用袋收纳收纳物p并呈能自立的立体形状。如图2所示,对于食品包装用袋,收纳物p从开口部40被收纳,并使底部30朝下地陈列于陈列台。[实施例]以下举出实施例更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定,也可以在可适合前述·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宜变更而实施,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作为聚烯烃薄膜,使用表1中记载的薄膜。[表1]表中,pp是指聚丙烯树脂,pe-pp是指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树脂(无规共聚物)(以下相同。)。聚烯烃薄膜a、b及c为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聚烯烃薄膜d为不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另外,聚烯烃薄膜a及d为单层薄膜,聚烯烃薄膜b及c为2层的层叠薄膜,聚烯烃薄膜b在未进行热封一侧的层设置有由聚丙烯树脂形成的层、聚烯烃薄膜c在未进行热封一侧的层设置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形成的层。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聚烯烃薄膜为双轴拉伸薄膜。作为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表2中记载的纸。[表2]具有耐油性的纸fgh种类耐油纸耐油纸优质纸耐油剂添加方法内添法外添法无单位面积重量(g/m2)505050透湿阻力度(sec)15100014纸f为内添法耐油纸,纸g为外添法耐油纸。纸h是为了比较而使用的不具有耐油性的优质纸。作为聚烯烃无纺布s,使用表3中记载的无纺布。[表3]聚烯烃无纺布jk树脂种类pppe—pp单位面积重量(g/m2)1515无纺布j为由聚丙烯树脂形成的无纺布,无纺布k为由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树脂形成的无纺布。(试验例)按照表4~6中记载的试验例的条件,制成食品包装用袋。试验例中使用的食品包装用袋的形状为长方形,并通过热封将其3边的端部接合而制成袋状。而且,对各个试验例的食品包装用袋测定剥离强度,确认收纳物的状态、纸的油、水分的渗出的状态。以下记载测定方法等的详细情况。剥离强度依据热封强度(jisz0238:1998(热封软包装用袋及半刚性容器的试验方法)7.袋的片剥离强度试验)进行测定。而且,将剥离强度(热封强度)为2.0n/15mm以上者评价为○、将1.0n/15mm以上且不足2.0n/15mm者评价为△、将不足1.0n/15mm者评价为×。对于收纳物的状态及纸的油、水分的渗出的状态,将作为收纳物即食品的50g炸肉饼2个放入食品包装用袋,用微波炉进行加热(500w·1分钟),5分钟后确认其状态。而且,对于收纳物的状态,将没有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且不损害口感的所谓松脆感者评价为○,将食品的表面未产生黏腻但有湿气产生者评价为△,将能够确认到食品表面的黏腻的产生者评价为×。对于纸的油、水分的渗出的状态,纸不因油、水分而变成润湿色、且未观察到油、水分从纸的渗出者评价为○,将纸的一部分因油、水分而变成润湿色、但未观察到油、水分从纸的渗出者评价为△,将可观察到油、水分从纸的渗出者评价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热封的剥离强度不具有充分的强度的试验例,由于无法进行收纳物的状态及纸的油、水分的渗出的状态的确认试验,因此记为“不可评价”。试验例1~3、5、6及8~11为实施例,试验例4及7为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第1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通过实施试验例1~7内的1个热封来制造。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可以通过试验例1、8及10的组合、或试验例1、9及11的组合来制造。(试验例1~4)将试验例1~4的结果示于表4。试验例1~4中,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纸f(内添法耐油纸、单位面积重量50g/m2、透气阻力度15sec),聚烯烃薄膜使用各种聚烯烃薄膜来进行试验。聚烯烃薄膜使用了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a、b或c的试验例1~3中,剥离强度被充分保持、也没有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未损害松脆感、未观察到油、水分的渗出。但是,使用了不含有防雾剂的聚烯烃薄膜d的试验例4中,剥离强度不充分。推测是因为,由于聚烯烃薄膜中不含有防雾剂,因此聚烯烃薄膜的软化点未下降。[表4]试验例1234聚烯烃薄膜abcd具有耐油性的纸ffff剥离强度○○○×收纳物的状态○○○不可评价油、水分的渗出○○○不可评价(试验例5~7)将试验例5~7的结果示于表5。试验例5~7中,聚烯烃薄膜使用聚烯烃薄膜a(pp树脂、含有非离子系防雾剂、厚度20μm)、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各种纸来进行试验。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了由内添法耐油纸构成的纸f的试验例5中,剥离强度被充分保持、也没有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未损害松脆感、未观察到油、水分的渗出。使用了由外添法耐油纸构成的纸g的试验例6中,剥离强度被充分保持、稍微观察到食品的湿气的产生、但未观察到油、水分的渗出。纸使用了由优质纸构成的纸h的试验例7中,剥离强度不充分。推测由于由优质纸构成的纸h不含有耐油剂,因此得不到热封的锚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试验例1~3、5、6中,袋的3边的端部为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接合部51的热封部。[表5]试验例567聚烯烃薄膜aaa具有耐油性的纸fgh剥离强度○○×收纳物的状态○△不可评价油、水分的渗出○○不可评价(试验例8、9)将试验例8、9的结果示于表6。试验例8、9中,袋的3边的端部为相当于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接合部52的热封部。聚烯烃薄膜使用聚烯烃薄膜a(聚丙烯树脂、含有非离子系防雾剂、厚度20μm)、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纸f(内添法耐油纸、单位面积重量50g/m2、透气阻力度15sec),在其间使用各种无纺布作为聚烯烃无纺布s来进行试验。聚烯烃无纺布s使用了由聚丙烯形成的无纺布j的试验例8、使用了由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形成的无纺布k的试验例9均为,剥离强度被充分保持、也没有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未损害松脆感、未观察到油、水分的渗出。另外,聚烯烃无纺布s适度地吸收了收纳物中所含的食用油。[表6]试验例89聚烯烃薄膜aa聚烯烃无纺布jk具有耐油性的纸ff剥离强度○○收纳物的状态○○油、水分的渗出○○(试验例10、11)将试验例10、11的结果示于表7。试验例10、11中,袋的3边的端部为相当于第2实施方式的食品包装用袋的接合部53的热封部。2张具有耐油性的纸使用纸f(内添法耐油纸、单位面积重量50g/m2、透气阻力度15sec)、在其间使用各种无纺布作为聚烯烃无纺布s来进行试验。聚烯烃无纺布s使用了由聚丙烯形成的无纺布j的试验例10、使用了由聚乙烯-聚丙烯共聚物形成的无纺布k的试验例11均为,剥离强度被充分保持、也没有食品表面的黏腻、湿气的产生、未损害松脆感、未观察到油、水分的渗出。另外,聚烯烃无纺布s适度地吸收了收纳物中所含的食用油。[表7]试验例1011具有耐油性的纸ff聚烯烃无纺布jk具有耐油性的纸ff剥离强度○○收纳物的状态○○油、水分的渗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