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8007发布日期:2018-11-24 11:0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袋。

背景技术

拉链,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织物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随着市场上日益丰富的产品种类,常规拉链仅有的单一直线型就不能够满足需求,即使勉强将直线型并合或分离的常规拉链应用上去,也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袋。

一种拉链袋,包括第一布带、第二布带和拉头,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的一侧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能在拉头的带动下互相啮合及分离的链牙;第一布带、第二布带能在拉头的带动下通过链牙的啮合形成一个拉链袋。可以将本拉链带子与服装可拆卸连接,作为服装上的一种装饰物使用。拉链袋不仅可以作为服装上的一种装饰物使用,也可以通过拉头3的带动下通过链牙4的啮合形成一个的拉链袋,该拉链袋就能用作一个用于存放零钱或者小饰品的口袋使用。

进一步的;第一布带的起始端设置有一自闭合的第一闭合区域;第二布带的终止端设置有一自闭合的第二闭合区域,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通过第一闭合区域和第二闭合区域的设计形成一个自闭合的拉链袋。

进一步的;第一闭合区域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布带相对位置通过侧缝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布带的起始端通横缝与第一布带连接形成第二弯折部,保证了拉链袋成型的走向。

进一步的;第二闭合区域设置有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第二布带相对位置通过侧缝形成第三弯折部,第二布带的终止端通横缝与第二布带连接形成第四弯折部;保证了拉链袋成型的走向。

进一步的;第二弯折部沿着第一布带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第五弯折部,第五弯折部是由第二布带的起始端通横缝与第一布带连接形成。

进一步的;第四弯折部沿着第二布带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第六弯折部,第六弯折部是由第一布带的终止端通横缝与第二布带连接形成。

进一步的;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的起始端通过上止件固定连接,保证了拉链袋成型的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布带和第二布带的终止端分别设置有下止件,保证了拉链袋成型的终止位置。

进一步的;第一闭合区域的长度等于第二闭合区域的长度,保证了拉链袋完全闭合。

进一步的;第一布带上的一排链牙的长度和第二布带上的一排链牙的长度相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拉链袋,拉链袋不仅可以作为服装上的一种装饰物使用,也可以通过拉头的带动下通过链牙的啮合形成一个的自闭合拉链袋,该拉链袋就能用作一个用于存放零钱或者小饰品的口袋使用,可以给予服装更多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闭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拉链袋,包括第一布带1、第二布带2和拉头3,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的一侧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能在拉头3的带动下互相啮合及分离的链牙4;第一布带1、第二布带2能在拉头3的带动下通过链牙4的啮合形成一个拉链袋,作为优选的,第一布带1上的一排链牙4的长度和第二布带2上的一排链牙4的长度相等。本拉链袋的展开的时候如图1所示为一条直线型的拉链带子,此时,可以将本拉链带子与服装可拆卸连接,作为服装上的一种装饰物使用。也可以将本拉链从服装上拆卸下来,通过拉头3的带动下通过链牙4的啮合形成一个如图2所示的拉链袋,该拉链袋就能用作一个用于存放零钱或者小饰品的口袋使用,从而给以服装更多的使用体验,使得服装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本拉链袋展开的时候,第一布带1的起始端设置有一自闭合的第一闭合区域11,自闭合就是指第一布带1通过车缝的形式形成一个闭合的区域,第一闭合区域11设置有第一弯折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第一布带1相对位置通过侧缝形成第一弯折部12,第一布带1的起始端通横缝与第一布带1连接形成第二弯折部13。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起始端附近的第一布带1沿着第一布带1的长度方向对折,此时,第一布带1一侧的链牙4部分重合,而另一侧也就是非链牙4部分侧边也是重合,将第一布带1的非链牙4部分的侧边对整齐后,在第一布带1的非链牙4部分的侧边进行车缝;将第一布带1对折处作为车缝的起点,沿着非链牙4部分侧边的长度方向走针,这种走针的形式就是侧缝,即把第一布带1的侧边缝合,此时,就在第一布带1对折处就形成了第一弯折部12;当车缝走针至超过链牙4的起始端时,也就是第一布带1的起始端附近时,车缝走针需要拐弯,将第一布带1起始端附近的布带与折叠所对应的非链牙4部分侧边横缝,也就是从第一布带1起始端看,车缝走针方向是沿着第一布带1的宽度方向,作为优选的,车缝走针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夹角为90度最佳;此时,也就形成了第二弯折部13,这样子也就形成了第一闭合区域11。形成了第一闭合区域11后继续对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进行车缝连接,此时需要先将第二布带2的链牙4的起始端与第一布带1的的链牙4起始端对齐,将拉头3安装在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的起始区域后,将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的起始端通过上止件5固定连接,然后,对再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进行车缝连接。此时,第二弯折部13沿着第一布带1的长度方向对称形成有第五弯折部14,而第五弯折部14是由第二布带2的起始端通横缝与第一布带1连接形成,具体的说,第二布带2的起始端通横缝,也就是第二布带2与第一布带1交叉放置;在第二布带2的起始端通的车缝走针方向是沿着第二布带2的宽度方向,将第二布带2与第一布带1缝合,在走针至第二布带2的非链牙4的侧边位置时,车缝走针需要拐弯,将第二布带2的非链牙4的侧边与第一布带1的非链牙4的侧边沿着长度方向缝合,直到第一布带1的终止端。而第二弯折部13与第五弯折部14区域能够形成一个u形的回路,从而在拉链的起始端形成一个手持部,当拉头3在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起始端开始拉动时,手持部就能起到一个支撑点的作用,使得拉头3更加容易将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啮合。

第一布带1的终止端通横缝与第二布带2连接形成第六弯折部24;第二布带2的终止端设置有一自闭合的第二闭合区域21;第六弯折部24设置在第二闭合区域21附近,第二闭合区域21的原理与第一闭合区域11相同。作为优选的,第一闭合区域11的长度等于第二闭合区域21的长度。第二布带2的终止端设置有一自闭合的第二闭合区域21,自闭合就是指第二布带2通过车缝的形式形成一个闭合的区域,第二闭合区域21设置有第三弯折部22和第四弯折部23,第二布带2相对位置通过侧缝形成第三弯折部22,第二布带2的终止端通横缝与第二布带2连接形成第四弯折部23,第四弯折部23沿着第二布带2的长度方向与第六弯折部24对称。操作步骤如下:先将终止端附近的第二布带2沿着第二布带2的长度方向对折,此时,第二布带2一侧的链牙4部分重合,而另一侧也就是非链牙4部分侧边也是重合,将第二布带2的非链牙4部分的侧边对整齐后,在第二布带2的非链牙4部分的侧边进行车缝;将第二布带2对折处作为车缝的起点,沿着非链牙4部分侧边的长度方向走针,这种走针的形式就是侧缝,即把第二布带2的侧边缝合,此时,就在第二布带2对折处就形成了第三弯折部22;当车缝走针至超过链牙4的终止端时,也就是第二布带2的终止端附近时,车缝走针需要拐弯,将第二布带2终止端附近的布带与折叠所对应的非链牙4部分侧边横缝,也就是从第二布带2终止端看,车缝走针方向是沿着第二布带2的宽度方向,作为优选的,车缝走针沿着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夹角为90度最佳;此时,也就形成了第四弯折部23,这样子也就形成了第二闭合区域21。形成了第二闭合区域21继续对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进行车缝连接,此时需要先将第二布带2的链牙4的终止端与第一布带1的的链牙4终止端对齐,作为优选的,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的终止端分别设置有下止件6,也就是将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上的下止件6对其,再第一布带1和第二布带2进行车缝连接,形成第六弯折部24。第六弯折部24是由第一布带1的终止端通横缝与第二布带2连接形成,具体的说,第一布带1的终止端通过横缝,也就是第二布带2与第一布带1交叉放置;在第一布带1的终止端通的车缝走针方向是沿着第一布带1的宽度方向,将第二布带2与第一布带1缝合,在走针至第一布带1的非链牙4的侧边位置时,车缝走针需要拐弯,将第一布带1的非链牙4的侧边与第二布带2的非链牙4的侧边沿着长度方向缝合,直到第一布带1的起始端。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