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1281发布日期:2019-01-18 22:5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用于鼠标包装的包装盒,大多结构较为常规,缺乏新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很难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传统的包装盒在操作时,也存在诸多的不便,给使用者带来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操作方便,便于收纳,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外盒的上表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内盒包括沿所述外盒的腔体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盒下方的折叠升降件,所述折叠升降件与所述第二收纳盒之间设置有牵引板,与所述牵引板相对的所述折叠升降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折叠升降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盒的腔体内底面紧固;

当所述第二收纳盒向远离所述第一收纳盒的一端移动时,所述折叠升降件受所述牵引板的牵引展开,此时,所述第一收纳盒向上抬升并伸出所述窗口;

当所述第二收纳盒向靠近所述第一收纳盒的一端移动时,所述折叠升降件受所述牵引板的推动收起,此时,所述第一收纳盒下沉至所述外盒的腔体内。

其中,所述折叠升降件由长条形板面沿平行间隔设置的多条压线围设而成,所述折叠升降件呈长方体状且两端通透设置。

其中,所述折叠升降件的上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收纳盒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牵引板,所述牵引板的折弯端与所述第二收纳盒的侧壁相粘结。

其中,所述折叠升降件的侧壁及底面一体裁切有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折弯端与所述外盒的腔体内底面相粘结。

其中,所述牵引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升降件及所述第二收纳盒的相对两侧壁相接触。

其中,所述外盒的上表面设置有撕取部,所述撕取部沿撕裂线撕取后形成所述窗口。

其中,与所述牵引板相对的所述第二收纳盒的一侧壁开设有方便第二收纳盒向外移动的通孔。

其中,所述折叠升降件展开后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收纳盒的高度。

其中,所述外盒远离所述第二收纳盒的一端设置有盒盖。

其中,所述第一收纳盒收纳腔的上端口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窗口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外盒的上表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内盒包括沿所述外盒的腔体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盒下方的折叠升降件,所述折叠升降件与所述第二收纳盒之间设置有牵引板,与所述牵引板相对的所述折叠升降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折叠升降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盒的腔体内底面紧固;当所述第二收纳盒向远离所述第一收纳盒的一端移动时,所述折叠升降件受所述牵引板的牵引展开,此时,所述第一收纳盒向上抬升并伸出所述窗口;当所述第二收纳盒向靠近所述第一收纳盒的一端移动时,所述折叠升降件受所述牵引板的推动收起,此时,所述第一收纳盒下沉至所述外盒的腔体内。以此结构设计能够通过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的联动,方便快捷的实现包装盒中的物品的取放,继而有效提升了该收纳方式的便捷性,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包装盒中折叠升降件展开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包装盒中折叠升降件收起后的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包装盒中第二收纳盒的正面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包装盒中窗口未打开前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包装盒中窗口打开后第一收纳盒被抬升时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1和内盒2,所述外盒1的上表面设置有窗口;所述内盒2包括沿所述外盒1的腔体长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收纳盒21和第二收纳盒22,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盒21下方的折叠升降件23,所述折叠升降件23与所述第二收纳盒22之间设置有牵引板24,与所述牵引板24相对的所述折叠升降件2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5,所述第一限位板25远离所述折叠升降件23的一端与所述外盒1的腔体内底面紧固。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外盒1的上表面设置有撕取部11,所述撕取部11沿撕裂线撕取后形成所述窗口。当第一收纳盒在折叠升降件的抬升作用下向上运动时,即可从窗口处露出,本实施例中,以鼠标套件的收纳为例,第一收纳盒中可存放鼠标,第二收纳盒中可存放如鼠标垫、小夜灯、便利贴等配件或赠品。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升降件23由长条形板面沿平行间隔设置的多条压线围设而成,所述折叠升降件23呈长方体状且两端通透设置。为了便于牵引板与第二收纳盒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叠升降件23的上侧壁靠近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牵引板24,所述牵引板24的折弯端与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侧壁相粘结。

此外,为了限定折叠升降件受牵引板升起后的最大位移且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在所述折叠升降件23的侧壁及底面一体裁切有所述第一限位板25,所述第一限位板25的折弯端与所述外盒1的腔体内底面相粘结。当第二收纳盒向外移动及复位后,折叠升降件既可呈现如图1和图2的升、降效果,以此方式驱动架设于折叠升降件上方的第一收纳盒同步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折叠升降件升降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在所述牵引板2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6,所述第二限位板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叠升降件23及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相对两侧壁相接触。以此能够通过牵引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双重作用,为折叠升降件的升降提供有效的支撑和限位保障。

为了便于第二收纳盒的沿外盒一端口向外移动,本实施例中,仅在所述外盒1远离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一端设置有盒盖12。此外,为了牵引第二收纳盒向外移动,与所述牵引板24相对的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一侧壁还开设有方便手指插入的通孔22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抬升后的第一收纳盒的上表面与外盒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折叠升降件23展开后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收纳盒22的高度。即第一收纳盒的高度与折叠升降件展开后的高度之和等于外盒的腔体高度。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撕取部11沿撕裂线撕取后,为了避免第一收纳盒内的物品外露,在所述第一收纳盒21收纳腔的上端口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宽度等于所述窗口的宽度。以此方式设计的撕取部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拆效果。

采用上述方式设计的包装盒,在对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中的物品进行取放时,既可牵引所述第二收纳盒22向远离所述第一收纳盒21的一端移动,所述折叠升降件23受所述牵引板24的牵引展开,所述第一收纳盒21向上抬升并伸出所述窗口,此时如图5所示,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的盒口均外露于外盒;

反之,当第一收纳盒和第二收纳盒中的物品取放完毕后,需要对其复位时,便可以推动所述第二收纳盒22向靠近所述第一收纳盒21的一端移动,所述折叠升降件23受所述牵引板24的推动收起,此时,所述第一收纳盒21下沉至所述外盒1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收纳盒也隐藏至外盒的腔体内。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