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9110发布日期:2019-03-19 23:1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使用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人们在出门远行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些专门的箱子承装衣物,但是承装的箱子不能承载人,也不能给人们提供乘坐的地方,比较的局限性,因此为了适应现今的社会,也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包括一号矩形无盖盒,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一端面上开有一号条形豁口,所述一号条形豁口内通过两端固定的方式连接有一组竖直圆环,所述每个竖直圆环内嵌装有一号转动轴承,所述一组一号转动轴承内嵌装有一号转动圆轴、套装在一号转动圆轴上且与一号矩形无盖盒相匹配的矩形承载板,所述矩形承载板下表面设有杂物整理机构,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下表面设有被褥承载机构,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侧表面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杂物整理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下表面的多个一号矩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矩形凹槽内的条形承载块、开在每个条形承载块下表面的一号圆形凹槽、开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侧表面上的多组二号圆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的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设置在每个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下表面且与所对应的一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圆形承载板、嵌装在每个圆形承载板内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的电控推动杆、套装在每个电控推动杆一端面上且与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相搭接的圆形空心壳、开在每个圆形空心壳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每组二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设置在每个圆形空心壳内的隔断板d、设置在每个隔断板d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相对应的一组一号微型推动气缸、设置在每个一号微型推动气缸推动端上且与所对应的二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多个电控推动杆下表面且与矩形承载板相匹配的矩形收纳箱体、开在矩形收纳箱体侧表面上的一号矩形开口、铰链连接在一号矩形开口内的一组遮挡门、铰链连接在每个遮挡门前表面的条形制动杆、设置在一组条形制动杆上的锁头共同构成,所述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开有二号矩形凹槽,所述二号矩形凹槽内嵌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电控推动杆和一号微型推动气缸电性连接。

所述被褥承载机构由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下表面边缘处的两组一号条形凹槽、设置在每个一号条形凹槽内的弹簧折形架、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下表面且与一号矩形无盖盒相匹配的矩形壳体、开在矩形壳体侧表面上且与两组弹簧折形架相匹配的两组固定凹槽、开在矩形壳体侧表面上的二号矩形开口、设置在矩形壳体内的隔断板s、铰链连接在矩形壳体侧表面且位于二号矩形开口两侧的一组摆动杆、铰链连接在每个摆动杆侧表面且与二号矩形开口相匹配的旋转挡门a、设置在每个旋转挡门a前表面的两组紧固卡扣共同构成。

所述固定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一号矩形豁口、设置在一号矩形豁口内的二号转动圆轴、套装在二号转动圆轴上的l形固定架、开在一号矩形无盖盒上且与一号矩形豁口相对应的三号矩形凹槽、开在三号矩形凹槽内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三号圆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三号圆形凹槽内且伸缩端为水平一号微型伸缩气缸、设置在每个一号微型伸缩气缸伸缩端上且与l形固定架相匹配的折形紧固架、设置在每个折形紧固架下表面的防滑垫片、设置在三号矩形凹槽内且与l形固定架相搭接的固定圆轴a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一号微型伸缩气缸电性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由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侧表面上的两组水平圆形凹槽h、设置在每个水平圆形凹槽h内的二号转动轴承、嵌装在每个二号转动轴承内的转动圆台、嵌装在每个转动圆台侧表面上的一组水平固定板、贯穿每组水平固定板之间的转动圆杆、套装在每个转动圆杆上的滚动轮、铰链连接在每个水平固定板与所对应的转动圆台之间的连杆d共同构成。

所述多个一号矩形凹槽的数量为9-12个。

所述多组二号圆形凹槽的数量为3-5组,所述每一组二号圆形凹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每个遮挡门前表面均铰链连接有转动把手。

所述控制器为mam-260a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内设有plc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电容触摸屏和市电接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电性连接。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移动效果比较好,承载空间较大,能够在打开的情况下进行乘坐和躺着,便于携带,锁定效果良好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矩形收纳箱体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矩形壳体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三号矩形凹槽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杂物整理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的固定机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一号矩形无盖盒;2、一号条形豁口;3、竖直圆环;4、一号转动轴承;5、一号转动圆轴;6、矩形承载板;7、一号矩形凹槽;8、条形承载块;9、一号圆形凹槽;10、二号圆形凹槽;11、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12、圆形承载板;13、压力传感器;14、电控推动杆;15、圆形空心壳;16、一号圆形开口;17、隔断板d;18、一号微型推动气缸;19、固定杆;20、市电接口;21、矩形收纳箱体;22、一号矩形开口;23、遮挡门;24、条形制动杆;25、锁头;26、二号矩形凹槽;27、控制器;28、一号条形凹槽;29、弹簧折形架;30、矩形壳体;31、固定凹槽;32、二号矩形开口;33、隔断板s;34、摆动杆;35、旋转挡门a;36、紧固卡扣;37、一号矩形豁口;38、二号转动圆轴;39、l形固定架;40、三号矩形凹槽;41、三号圆形凹槽;42、一号微型伸缩气缸;43、折形紧固架;44、防滑垫片;45、固定圆轴a;46、水平圆形凹槽h;47、二号转动轴承;48、转动圆台;49、水平固定板;50、转动圆杆;51、滚动轮;52、连杆d;53、转动把手;54、plc控制系统;55、电容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便携式收纳整理装置,包括一号矩形无盖盒1,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1一端面上开有一号条形豁口2,所述一号条形豁口2内两端固定连接有一组竖直圆环3,所述每个竖直圆环3内嵌装有一号转动轴承4,所述一组一号转动轴承4内嵌装有一号转动圆轴5、套装在一号转动圆轴5上且与一号矩形无盖盒1相匹配的矩形承载板6,所述矩形承载板6下表面设有杂物整理机构,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1下表面设有被褥承载机构,所述一号矩形无盖盒1侧表面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矩形承载板6侧表面上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杂物整理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6下表面的多个一号矩形凹槽7、嵌装在每个一号矩形凹槽7内的条形承载块8、开在每个条形承载块8下表面的一号圆形凹槽9、开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9内侧表面上的多组二号圆形凹槽10、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9内的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11、设置在每个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11下表面且与所对应的一号圆形凹槽9相匹配的圆形承载板12、嵌装在每个圆形承载板12内的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9内的电控推动杆14、套装在每个电控推动杆14一端面上且与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13相搭接的圆形空心壳15、开在每个圆形空心壳15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每组二号圆形凹槽10相匹配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16、设置在每个圆形空心壳15内的隔断板d17、设置在每个隔断板d17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16相对应的一组一号微型推动气缸18、设置在每个一号微型推动气缸18推动端上且与所对应的二号圆形凹槽10相匹配的固定杆19、固定连接在多个电控推动杆14下表面且与矩形承载板6相匹配的矩形收纳箱体21、开在矩形收纳箱体21侧表面上的一号矩形开口22、铰链连接在一号矩形开口22内的一组遮挡门23、铰链连接在每个遮挡门23前表面的条形制动杆24、设置在一组条形制动杆24上的锁头25共同构成,所述矩形承载板6侧表面上开有二号矩形凹槽26,所述二号矩形凹槽26内嵌装有控制器27,所述控制器27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11、电控推动杆14和一号微型推动气缸18电性连接;所述被褥承载机构由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1下表面边缘处的两组一号条形凹槽28、设置在每个一号条形凹槽28内的弹簧折形架29、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1下表面且与一号矩形无盖盒1相匹配的矩形壳体30、开在矩形壳体30侧表面上且与两组弹簧折形架29相匹配的两组固定凹槽31、开在矩形壳体30侧表面上的二号矩形开口32、设置在矩形壳体30内的隔断板s33、铰链连接在矩形壳体30侧表面且位于二号矩形开口32两侧的一组摆动杆34、铰链连接在每个摆动杆34侧表面且与二号矩形开口32相匹配的旋转挡门a35、设置在每个旋转挡门a35前表面的两组紧固卡扣36共同构成;所述固定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6侧表面上一号矩形豁口37、设置在一号矩形豁口37内的二号转动圆轴38、套装在二号转动圆轴38上的l形固定架39、开在一号矩形无盖盒1上且与一号矩形豁口37相对应的三号矩形凹槽40、开在三号矩形凹槽40内两相对侧表面上的一组三号圆形凹槽41、嵌装在每个三号圆形凹槽41内且伸缩端为水平一号微型伸缩气缸42、设置在每个一号微型伸缩气缸42伸缩端上且与l形固定架39相匹配的折形紧固架43、设置在每个折形紧固架43下表面的防滑垫片44、设置在三号矩形凹槽40内且与l形固定架39相搭接的固定圆轴a45共同构成,所述控制器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一号微型伸缩气缸42电性连接;所述移动机构由设置在一号矩形无盖盒1侧表面上的两组水平圆形凹槽h46、设置在每个水平圆形凹槽h46内的二号转动轴承47、嵌装在每个二号转动轴承47内的转动圆台48、嵌装在每个转动圆台48侧表面上的一组水平固定板49、贯穿每组水平固定板49之间的转动圆杆50、套装在每个转动圆杆50上的滚动轮51、铰链连接在每个水平固定板49与所对应的转动圆台48之间的连杆d52共同构成;所述多个一号矩形凹槽7的数量为9-12个;所述多组二号圆形凹槽10的数量为3-5组,所述每一组二号圆形凹槽1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每个遮挡门23前表面均铰链连接有转动把手53;所述控制器27为mam-260a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27内设有plc控制系统54;所述控制器27上设有电容触摸屏55和市电接口20,所述控制器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容触摸屏5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7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20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一号矩形无盖盒一端面上开有一号条形豁口,一号条形豁口内通过两端固定的连接有一组竖直圆环,每个竖直圆环内嵌装有一号转动轴承,一组一号转动轴承内嵌装有一号转动圆轴、套装在一号转动圆轴上且与一号矩形无盖盒相匹配的矩形承载板,矩形承载板下表面设有杂物整理机构,一号矩形无盖盒下表面设有被褥承载机构,一号矩形无盖盒侧表面上设有移动机构,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设有固定机构,杂物整理机构由开在矩形承载板下表面的多个一号矩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矩形凹槽内的条形承载块、开在每个条形承载块下表面的一号圆形凹槽、开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侧表面上的多组二号圆形凹槽、嵌装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的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设置在每个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下表面且与所对应的一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圆形承载板、嵌装在每个圆形承载板内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每个一号圆形凹槽内的电控推动杆、套装在每个电控推动杆一端面上且与所对应的压力传感器相搭接的圆形空心壳、开在每个圆形空心壳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每组二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设置在每个圆形空心壳内的隔断板d、设置在每个隔断板d两相对侧表面上且与所对应的一组一号圆形开口相对应的一组一号微型推动气缸、设置在每个一号微型推动气缸推动端上且与所对应的二号圆形凹槽相匹配的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多个电控推动杆下表面且与矩形承载板相匹配的矩形收纳箱体、开在矩形收纳箱体侧表面上的一号矩形开口、铰链连接在一号矩形开口内的一组遮挡门、铰链连接在每个遮挡门前表面的条形制动杆、设置在一组条形制动杆上的锁头共同构成,矩形承载板侧表面上开有二号矩形凹槽,二号矩形凹槽内嵌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电控推动杆和一号微型推动气缸电性连接,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移动效果比较好,承载空间较大,能够在打开的情况下进行乘坐和躺着,便于携带,锁定效果良好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控制器开启,整个装置启动。型号为mam-260a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控制型号为pt124g-125的压力传感器和市电接口的运行,型号为mam-260a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控制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电控推动杆和一号微型推动气缸、一号微型伸缩气缸和电容触摸屏的运行。通过市电接口接通电源,plc控制系统为装置提供程序支持,通过电容触摸屏控制整个装置。当整个装置启动后竖直圆环内的一号转动轴承和一号转动圆轴连接了矩形承载板并能翻转闭合。当矩形承载板闭合的时候二号转动圆轴上的l形固定架扣在固定圆轴a上,此时一号微型伸缩气缸推动设有防滑垫片的折形紧固架来对l形固定架进行固定。此时通过二号转动轴承、转动圆台、水平固定板、转动圆杆和滚动轮使装置进行移动。当打开矩形承载板时一号矩形无盖盒和矩形承载板能用作一张床。此时通过开启条形制动杆上的锁头并通过转动把手打开遮挡门自一号矩形开口向矩形收纳箱体放置杂物。微型电控伸缩支撑架推动圆形承载板和型号为pt124g-125的压力传感器进行伸缩,此时拉动电控推动杆来带动圆形空心壳顶住型号为pt124g-125的压力传感器,型号为pt124g-125的压力传感器受到感应后一号微型推动气缸将固定杆推动到二号圆形凹槽内进行锁定。此时电控推动杆起到支撑作用。由弹簧折形架支撑的矩形壳体能够放置被褥,开启紧固卡扣,旋转由摆动杆支撑的旋转挡门a自二号矩形开口放置被褥,其中隔断板s起到分层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