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495发布日期:2019-05-15 21:3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薄片体状的纸和原稿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向形成于感光鼓等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将调色剂像转印于纸等薄片体状的记录介质之后,通过定影装置(定影部)使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被定影装置加热、加压的纸有时由于条件而产生较大的卷曲。如果纸这样地发生卷曲,则会堵塞出纸口,显著损害向出纸盘上排出的纸的排列性和堆放性,并且还有可能将先前堆放的纸向排出方向推出而使纸从出纸盘落下。

因此,提出有各种矫正纸的卷曲的方法,例如已为公众所知的有一种送纸装置,其配置有赋予刚度构件,所述赋予刚度构件从排出辊对的夹缝部向薄片体排出方向的上游延伸,通过与薄片体接触并按压,赋予薄片体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薄片体的蜷曲,并且也能够减轻对薄片体的损伤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第一构成的薄片体排出装置,其包括:薄片体排出口,排出薄片体;输送引导件,由与所述薄片体的一个面相对的第一输送引导件和与所述薄片体的另一个面相对的第二输送引导件构成,将所述薄片体向所述薄片体排出口引导;多个排出辊对,设置在所述薄片体排出口的附近,沿与薄片体的排出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波纹部件,以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件侧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引导件侧并越过所述排出辊对的夹缝部突出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多个排出辊对之间,按压所述薄片体的一个面,赋予所述薄片体刚度;以及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支承在所述第一输送引导件上,对所述波纹部件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作用力,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将所述薄片体依次排出并堆放到出纸盘上,所述波纹部件具有:第一按压部,配置于在所述排出方向上从所述排出辊对的上游到所述排出辊对的下游端部的包含所述夹缝部的区域,与所述薄片体的一个面接触;以及第二按压部,配置于在所述排出方向上比所述排出辊对的下游端部更靠下游的区域,与薄片体的一个面接触。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在所述排出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薄片体排出装置的上游,在所述薄片体上形成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构成,如果从薄片体排出口排出的薄片体到达排出辊对的夹缝部,则由于第一按压部变成沿着宽度方向的波浪状,薄片体被赋予刚度。另外,通过与第一按压部连续的第二按压部保持薄片体的波浪状。因此,由于薄片体在维持波浪状的状态下排出到出纸盘上,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薄片体的蜷曲。另外,由于通过第二按压部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薄片体的波浪状,所以即使降低从波纹部件作用到薄片体上的按压力(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的作用力),也能够维持薄片体的蜷曲防止效果。其结果,也能够减轻对薄片体的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在输送方向上产生条纹。

另外,由于具备所述构成的薄片体排出装置,所以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薄片体的蜷曲、薄片体的损伤以及在输送方向上产生条纹,能够成为薄片体排出性能优异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纸排出装置3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排出辊对17和波纹部件33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图6的波纹部件33的第一按压部35的立体图。

图8是构成图6的波纹部件33的第二按压部37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

图10是设置在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第一按压部35和第二按压部37之间的铰链部40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排出辊对17和波纹部件33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用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参照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黑白打印机)100内配置有图像形成部p,所述图像形成部p通过带电、曝光、显影以及转印各工序形成黑白图像。在图像形成部p,沿感光鼓5的转动方向(图1的顺时针方向)配置有带电单元4、曝光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等)7、显影单元8、转印辊14、清洁装置19以及电荷去除装置(未图示)。

当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通过带电单元4使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5均匀地带电。接着,通过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来自曝光单元7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静电潜影,由显影单元8将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影上,形成调色剂像。

从调色剂容器9向所述显影单元8供给调色剂。此外,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发送图像数据。另外,去除感光鼓5的表面的残留电荷的电荷去除装置(未图示)设置在清洁装置19的下游。

如上所述,纸从供纸盒10经由送纸通道12以及对准辊对13输送向形成了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形成于感光鼓5的表面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辊14(图像转印部)转印到纸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从感光鼓5分离,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5,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经过了定影装置15后的纸通过送纸通道16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在只在纸的一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单面印刷时),通过纸排出装置30(参照图2)的排出辊对17排出到出纸盘18上。

另一方面,当在纸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双面印刷时),纸的后端通过送纸通道16的分路部20后,使排出辊对17反转,使输送方向翻转。由此,纸从分路部20被分配到翻转输送通道21,在使图像面翻转了的状态下,再次输送到对准辊对13。此外,形成于感光鼓5上的下一个调色剂像由转印辊14转印到纸的未形成图像的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输送到定影装置15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后,通过排出辊对17排出到出纸盘18上。

图2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图1的左侧)观察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主视图。纸排出装置30具有出纸口31、由将纸向出纸口31引导的上输送引导件32a和下输送引导件32b构成的输送引导件32、排出辊对17以及波纹部件33。

在紧靠出纸口31的上游,沿纸宽度方向(图2的箭头x方向)大致均匀地配置有四对排出辊对17,将从送纸通道16输送来的纸向出纸盘18(参照图1)排出。各排出辊对17由能通过驱动马达(未图示)正反转动的橡胶制的排出辊17a以及从动于排出辊17a转动的树脂制的排出辊17b(都参照图3)构成。

在各排出辊对17之间配置有波纹部件33,所述波纹部件33按压从出纸口31排出的纸的上表面。波纹部件33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承于上输送引导件32a,被压缩弹簧34(第一施加作用力部件,参照图3)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

图3是包含波纹部件3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侧面剖视图(图2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波纹部件33的下端部33a位于比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关于波纹部件33的详细构成在后面描述。

从出纸口31排出的纸s被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夹持,并且被波纹部件33的下端部35a向比夹缝部n更靠下方按压。其结果,从排出方向看时,纸s弯曲成波浪状,以带有刚度的状态排出到出纸盘18上。由此,能够防止纸s以前端由于自身重量而垂向下方的状态排出,能够防止纸s的前端顶到出纸盘18的上表面而造成以蜷曲的状态堆放的不利情况。

图4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观察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排出辊对17和波纹部件33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此外,图4以及图5表示了配置于出纸口31的一端侧(图2的右端)的波纹部件33,配置于出纸口31的中央和另一端侧的波纹部件33也是完全相同的结构。

波纹部件33是树脂制的,具有第一按压部35和第二按压部37。第一按压部35于在纸排出方向(图4的箭头b方向)上从排出辊对17的上游到排出辊对17的下游端部17c的包含夹缝部n的区域r1与纸的上表面接触。第二按压部37相对于纸排出方向突出到比排出辊对17的下游端部17c更靠下游。第二按压部37与区域r1的下游连续,在突出到比排出辊对17的下游端部17c更靠下游的区域r2与纸的上表面接触。

第一按压部35具有从纸排出方向的上游朝向下游向下倾斜的倾斜面35a。倾斜面35a的纸排出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位于比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更靠下方的位置。第一按压部35具有用于防止与排出辊17a的转动轴17a1(参照图3)互相干扰的圆弧状的切口部33c和向上方突出的两个卡合爪33b。卡合爪33b与形成于上输送引导件32a的卡合孔50卡合(参照图3)。

第二按压部37由与第一按压部35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第二按压部37具有从第一按压部35的倾斜面35a的下端部大致水平地延伸到更下游的按压面f。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沿送纸通道16输送来的纸s的前端与形成于波纹部件33的第一按压部35的倾斜面35a接触。此外,纸s沿倾斜面35a一边被按压向下方一边顺利地被输送向排出方向下游。如果纸s的前端到达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则由于突出到夹缝部n的下方的第一按压部35,纸s变成沿着宽度方向的波浪状。由此,使纸s具有了刚度。

此外,如果继续排出纸s,则通过与第一按压部35连续的第二按压部37保持纸s的波浪状。因此,由于纸s在维持波浪状的状态下排出到出纸盘18上,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纸s的蜷曲(卷曲)。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第二按压部37长时间地维持纸s的波浪状,所以即使减小从波纹部件33作用到纸s上的推压力(压缩弹簧34的作用力),也能够维持防止纸s蜷曲的效果。其结果,也能够减轻对纸s的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在输送方向上产生条纹。

例如,对于没有第二按压部37的以往的波纹部件33而言,为了抑制纸s的蜷曲,需要使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为0.6n。与此相对,对于具有第二按压部37的本实施方式的波纹部件33而言,即使将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减小到0.4n,也能够得到与以往相同的防止蜷曲的效果。

从排出辊对17的下游端部17c起的第二按压部37的突出长度l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如果突出长度l过小,则不能充分地维持纸s的波浪状,会降低抑制纸s蜷曲的效果。另一方面,即使将突出长度l增大到一定长度以上也不会提高维持波浪状的效果,并且卡纸处理时难以拉出卡在出纸口31附近的纸s,存在会使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通过使突出长度l为最适值亦即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充分的维持波浪状的效果的尽量短的长度,就能够尽量不降低卡纸处理的工作效率地抑制纸s的蜷曲。

此外,突出长度l的最适值根据从排出辊对17到出纸盘18的高度和纸s从排出辊对17排出的排出角度(图5的角度θ)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排出角度θ设为5°,将突出长度l设为20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排出辊17b配置在比排出辊17a更靠纸排出方向的下游,所以规定了从排出辊17b的下游端部17c起的突出长度l,但是在排出辊17a配置在比排出辊17b更靠纸排出方向的下游的情况下,只要规定从排出辊17a的下游端部起的突出长度l即可。

图6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观察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图7以及图8分别是构成波纹部件33的第一按压部35、第二按压部37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部35和第二按压部37是由不同部件构成的,第二按压部37相对于第一按压部35可装拆。波纹部件33的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一按压部35构成波纹部件33的主体部,具有切口部33c和两个卡合爪33b。第一按压部35的下游端部35b的外周边缘为侧视圆弧状的凸形(凸部)。

第二按压部37的上游端部37a为与第一按压部35的下游端部35b抵接的侧视圆弧状的凹形(凹部)。在上游端部37a形成有向第一按压部35侧突出的两个卡合突起38。在第一按压部35的下游端部35b上,在与各卡合突起38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卡合凹部39。通过将卡合突起38插入卡合凹部39,在安装到第一按压部35的状态下保持第二按压部37。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由于能够从波纹部件33取下第二按压部37,所以能够根据纸s的厚度和种类等改变由波纹部件33赋予的刚度的程度。例如,在纸s是难以赋予刚度的普通纸和薄纸的情况下,在安装了第二按压部37的状态下排出,使得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波浪状。另一方面,在纸s是即使不赋予刚度也不可能蜷曲的厚纸的情况下,在取下第二按压部37的状态下排出。由此,能够降低对纸s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向出纸盘18上排出的纸s的排列性和堆放性。

另外,第一按压部35的下游端部35b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抑制在取下第二按压部37的状态下排出的纸s与下游端部35b滑动摩擦所导致的条纹的发生。

图9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观察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图10是设置于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第一按压部35和第二按压部37之间的铰链部40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排出辊对17和波纹部件33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部37在连接部37c的上端的铰链部40沿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承在第一按压部35的下游端部35b。另外,在第一按压部35和第二按压部37之间配置有对第二按压部37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的扭簧41(第二施加作用力部件)。

如图10所示,铰链部40由设置于第一按压部35的上端的铰链轴40a和设置在第二按压部37的上端的、可转动地与铰链轴40a卡合的铰链轴承40b构成。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第二按压部37的下游端部37b沿上下方向摆动,能够在纸排出时通过配置于下限位置(图9的位置)的第二按压部37将纸s向下方按压从而能够长时间维持波浪状,能够抑制纸s的蜷曲。由于第二按压部37被扭簧41施加朝向下方(朝向下限位置)的作用力,所以排出纸s时,第二按压部37被向上方推升并摆动,并且能够消除赋予刚度的效果降低的可能性。另外,如图11所示,卡纸处理时,通过使第二按压部37向上方摆动,从出纸口31退避开,能够容易地去除卡在出纸口31附近的纸s。

此外,由于来自扭簧41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二按压部37,所以从第二按压部37对纸s作用有按压力(扭簧41的作用力)。在此,第二按压部37在从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向排出方向下游离开的位置按压纸s。即,由于第二按压部37在解除了排出辊对17的夹缝部n对纸s的束缚的状态下按压纸s,所以不存在对纸s造成损伤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34的作用力为0.4n,扭簧41的作用力为0.2n。

此外,通过适当地选择扭簧41的作用力(弹簧常数),能够在安装了第二按压部37的状态下产生与纸s的种类相对应的刚度赋予效果。例如,在排出的纸s为普通纸和薄纸的情况下,通过扭簧41的作用力,将第二按压部37配置在下限位置,能够提高赋予刚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排出的纸s为厚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与纸s接触的第二按压部37抵抗扭簧41的作用力并向上方摆动,降低对纸s的损伤。

图12是从纸排出方向的下游观察用于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纸排出装置30的波纹部件33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按压部37的下游端部37b附加设置了从动辊43(从动转动体)。从动辊43沿纸排出方向可正反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下游端部37b的支承轴45上。波纹部件33的其它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由于在第二按压部37的下游端部37b设置了从动辊43,所以排出纸s时能够降低纸s的上表面与第二按压部37的下游端部37b的摩擦。因此,能够维持第二按压部37产生的波浪状的持续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对纸s的损伤。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组合所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即使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二按压部37的下游端部37b设置从动辊43。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四对排出辊对17之间的三个位置设置了波纹部件33,但是波纹部件33的个数也可以根据排出辊对17的个数适当地改变。另外,如果在用纸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排出辊对17的外侧也形成卡合孔50,则可以根据排出的纸的尺寸追加波纹部件33。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黑白打印机,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彩色打印机、黑白以及彩色复印机、数码复合机或者传真机等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纸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排出薄片体状的纸、原稿的薄片体排出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排出的薄片体的蜷曲并且能够减轻薄片体的损伤和发生条纹的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