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4469发布日期:2019-01-18 23:1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板材加工完毕之后需要搬运摆放。加工完成的板材重量一般都比较重,传统采用人工将板材搬运移动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其效率相当低,而且容易造成板材的变形损坏,另外,使用传统的叉车搬运容易失去平衡发生倾倒,大大影响了搬运效果,增加了搬运和维护成本,而且安全性低,因此,急需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包括移动车体、设置于所述移动车体上侧的控制箱以及装板机体,所述装板机体包括升降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内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传动腔,前后两侧所述传动腔之间设有开口向右的凹入槽,前后两侧所述传动腔之间还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且位于所述凹入槽左侧的第一转轴,所述凹入槽的左侧端壁内固设有顶压传感器,所述凹入槽的前后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滑槽,所述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一滑槽一侧的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前后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前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凹入槽内前后对称设有与相邻侧的所述第一滑块固定配合连接的夹持板,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夹持板一侧的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驱动夹持螺杆,所述驱动夹持螺杆与所述第二转轴动力配合连接,后侧所述传动腔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向前延伸设置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三滑槽内的导滑块,位于所述导滑槽内的所述导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顶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导滑槽顶部端壁内的调节电机动力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三滑槽内的所述导滑块的顶部端面内固设有夹持驱动电机,所述夹持驱动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导滑块顶部端面外的第一锥轮,所述第一锥轮的左侧最大外接圆伸入后侧所述传动腔内,位于后侧所述第二滑槽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位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前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三滑槽的前侧端壁内设有贯穿所述第四滑槽的第五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锁滑块,位于所述锁滑块右侧的所述第四滑槽内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所述所述锁滑块内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右侧端壁内设有斜面凹槽,所述第五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后侧末端与所述导滑块固定配合连接的推滑杆,所述推滑杆远离所述导滑块一侧的末端固设有斜面推块,后侧所述第二转轴上位于后侧所述第一带轮的前侧位置处固设有第二锥轮,所述移动车体的右侧端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与所述移动车体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供电座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供电座体右侧端面上的led照明灯体,通过所述照明装置方便夜间和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照明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箱的底部端面与所述移动车体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位于所述升降组件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内设有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的顶部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升降组件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转向转轴,所述转向转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驱动空腔内的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的左侧动力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驱动空腔底部端壁内的转向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的右侧端面内设有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顶部末端与所述升降滑槽的顶部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螺杆的底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升降滑槽底部端壁内的升降驱动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夹持组件的左侧末端与所述升降滑块的右侧末端固定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配合连接的限位滑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锥轮位于所述第一锥轮的前侧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压传感器与所述调节电机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夹持组件的内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自动装板机,包括移动车体6、设置于所述移动车体6上侧的控制箱7以及装板机体,所述装板机体包括升降组件8和夹持组件9,所述夹持组件9内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传动腔94,前后两侧所述传动腔94之间设有开口向右的凹入槽91,前后两侧所述传动腔94之间还转动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且位于所述凹入槽91左侧的第一转轴941,所述凹入槽91的左侧端壁内固设有顶压传感器912,所述凹入槽91的前后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92,所述第一滑槽92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第二滑槽93,所述传动腔94与所述第一滑槽92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923,所述第二转轴923远离所述第一滑槽92一侧的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传动腔94内的第一带轮943,所述第一转轴941的前后延伸末端固设有伸入前后所述传动腔94内的第二带轮942,所述第二带轮942与所述第一带轮943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传动带944,所述第一滑槽92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921,所述凹入槽91内前后对称设有与相邻侧的所述第一滑块921固定配合连接的夹持板911,所述第一滑块921远离所述夹持板911一侧的端面内螺纹配合连接有驱动夹持螺杆922,所述驱动夹持螺杆922与所述第二转轴923动力配合连接,后侧所述传动腔94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向前延伸设置的第三滑槽95,所述第三滑槽95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导滑槽951,所述导滑槽95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三滑槽95内的导滑块952,位于所述导滑槽951内的所述导滑块952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前后延伸设置的调节螺杆956,所述调节螺杆956的顶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导滑槽951顶部端壁内的调节电机955动力配合连接,位于所述第三滑槽95内的所述导滑块952的顶部端面内固设有夹持驱动电机953,所述夹持驱动电机953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出所述导滑块952顶部端面外的第一锥轮954,所述第一锥轮954的左侧最大外接圆伸入后侧所述传动腔94内,位于后侧所述第二滑槽93的右侧端壁内相连通设有第四滑槽96,所述第四滑槽96位于所述第三滑槽95的前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三滑槽95的前侧端壁内设有贯穿所述第四滑槽96的第五滑槽97,所述第四滑槽9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锁滑块961,位于所述锁滑块961右侧的所述第四滑槽96内顶压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962,所述所述锁滑块961内设有贯通槽963,所述贯通槽963的右侧端壁内设有斜面凹槽964,所述第五滑槽97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后侧末端与所述导滑块952固定配合连接的推滑杆971,所述推滑杆971远离所述导滑块952一侧的末端固设有斜面推块972,后侧所述第二转轴923上位于后侧所述第一带轮943的前侧位置处固设有第二锥轮924,所述移动车体6的右侧端设有照明装置66,所述照明装置66包括与所述移动车体6右侧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供电座体661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供电座体661右侧端面上的led照明灯体662,通过所述照明装置66方便夜间和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照明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捷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控制箱7的底部端面与所述移动车体6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位于所述升降组件8下侧的所述移动车体6内设有驱动空腔61,所述驱动空腔61的顶部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升降组件8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转向转轴65,所述转向转轴65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驱动空腔61内的转向齿轮62,所述转向齿轮62的左侧动力连接有驱动齿轮63,所述驱动齿轮63的底部末端动力连接有固嵌于所述驱动空腔61底部端壁内的转向驱动电机64,从而方便多角度的调节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升降组件8的右侧端面内设有升降滑槽81,所述升降滑槽8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升降滑块83,所述升降滑块83内螺纹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升降螺杆82,所述升降螺杆82的顶部末端与所述升降滑槽81的顶部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升降螺杆82的底部末端与固嵌于所述升降滑槽81底部端壁内的升降驱动电机84动力配合连接,所述夹持组件9的左侧末端与所述升降滑块83的右侧末端固定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夹持组件9的升降驱动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滑槽93内滑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块921固定配合连接的限位滑块931,从而提高第一滑块921移动的稳定性。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锥轮924位于所述第一锥轮954的前侧位置,从而方便动力连接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顶压传感器912与所述调节电机955电性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驱动夹紧工作。

初始状态时,使第一滑块921完全位于第一滑槽92内,进而使第一滑块921带动夹持板911最大程度位于靠近第一滑槽92一侧的凹入槽91内,同时,使导滑块952位于导滑槽951内的最后侧位置,此时,使导滑块952带动第一锥轮954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锥轮924,同时,使导滑块952带动推滑杆971前侧的斜面推块972位于第四滑槽96后侧的第五滑槽97,此时,使限位滑块931位于最大程度远离凹入槽91一侧的第二滑槽93内,同时,由于锁滑块961受到顶压弹簧962的顶压力,使锁滑块961的左侧末端最大程度伸入第二滑槽93内且位于后侧限位滑块931的前侧位置;

当需要工作时,使板材伸入夹持板911之间的凹入槽91内,并使板材与顶压传感器912相抵,此时,由顶压传感器912发送信号并控制调节电机955带动调节螺杆956转动,进而由调节螺杆956带动导滑块952滑动至导滑槽951以及第三滑槽95内的最前侧位置,然后控制调节电机955停止转动,此时,使导滑块952带动第一锥轮954与第二锥轮924动力配合连接,同时,使推滑杆971带动斜面推块972与斜面凹槽964顶压滑动配合,直至推滑杆971完全滑入第五滑槽97内,使锁滑块961克服顶压弹簧962的顶压力完全滑入第四滑槽96内,接着通过夹持驱动电机953带动第一锥轮954转动,由第一锥轮954带动第二锥轮924以及后侧的第二转轴923转动,此时,由后侧的第二转轴923带动后侧的第一带轮943转动,同时由后侧第一带轮943上的传动带944带动后侧的第二带轮942和第一转轴941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941带动前侧的第二转轴923转动,此时,由前后两侧的第二转轴923带动驱动夹持螺杆922住哪点,进而实现由驱动夹持螺杆922带动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921以及夹持板911相对移动进行夹持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使板材与顶压传感器相抵,此时,由顶压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控制调节电机带动调节螺杆转动,进而由调节螺杆带动导滑块滑动至导滑槽以及第三滑槽内的最前侧位置,然后控制调节电机停止转动,此时,使导滑块带动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动力配合连接,同时,使推滑杆带动斜面推块与斜面凹槽顶压滑动配合,直至推滑杆完全滑入第五滑槽内,使锁滑块克服顶压弹簧的顶压力完全滑入第四滑槽内,接着通过夹持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锥轮转动,由第一锥轮带动第二锥轮以及后侧的第二转轴转动,此时,由后侧的第二转轴带动后侧的第一带轮转动,同时由后侧第一带轮上的传动带带动后侧的第二带轮和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实现由第一转轴带动前侧的第二转轴转动,此时,由前后两侧的第二转轴带动驱动夹持螺杆住哪点,进而实现由驱动夹持螺杆带动前后两侧的第一滑块以及夹持板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对凹入槽内的板材进行自动识别后的自动夹持工作,使用前的第一锥轮与第二锥轮的动力脱离工作以及锁滑块的左侧末端最大程度伸入第二滑槽内,实现了自动锁定工作,提高了夹持工作前的安全性以及移动的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