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旋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7926发布日期:2019-01-05 09: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旋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容器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旋开启的容器盖。



背景技术:

容器盖是食品与饮料包装重要的一环,也是消费者最先与产品接触的地方。容器盖具有保持内容物产品密闭性能,还具有防盗开启及安全性方面的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容器盖作为化妆品、食品、饮业、酒类、化工业以及制药业的上游产业,是容器等包装产品的关键性产品。容器盖的发展早期是使用软木材质、马口铁皇冠盖,后续开发出铝质的长颈铝盖、碳酸饮铝盖、热充填铝盖、注射液铝盖、药盖、掀开式环盖、安全钮爪盖及塑胶容器盖等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容器盖多为上开式,即通过向上旋转容器盖或者拔出容器盖达到开启容器盖的目的,这样的容器盖开启方式往往需要双手进行操作,即一只手握住瓶(桶或管)体,一只手旋转容器盖,通过容器盖与瓶体的相对旋转或者反向运动起到将容器盖与瓶体进行分离的目的。这样的容器盖操作起来不便,特别是对于视觉存在障碍的人群以及无法进行双手配合操作的人群。另外,现有的容器盖多为开启时完全脱离容器,盖合时再将容器盖盖合到容器上,来回操作复杂,且经常容易遗失容器盖。因此,开发出一种单手即能开启的容器盖,成为容器包装技术领域的一大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旋容器盖,以解决上述无法进行单手操作且能很好地控制容器盖开合程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侧旋容器盖,包括盖体和上盖,所述盖体上设有旋转孔、弧形导槽及第一出料口,所述上盖上相应设有旋转轴和限位杆;

所述旋转轴容置于旋转孔中以供旋转轴旋转,所述限位杆容置于弧形导槽中以供限位杆弧形滑动;

当所述限位杆滑动至弧形导槽一端时,所述上盖覆盖盖体且封闭第一出料口,当所述限位杆滑动至弧形导槽另一端时,所述上盖与盖体错位分布且第一出料口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底端向外侧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旋转孔的孔径;

当旋转轴容置于旋转孔中时,所述凸缘穿过所述旋转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向外凸起形成出料嘴,所述上盖相应设有防漏槽;

当上盖旋转至覆盖盖体时,所述出料嘴抵接防漏槽。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嘴上设置有密封圈,当出料嘴抵接防漏槽时,所述密封圈抵接防漏槽。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底部设置有导料流道以及与第一出料口错位分布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及第二出料口之间通过导料流道连通;

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所述第二出料口与容器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旋容器盖还包括导流板,所述第一出料口设于导流板上,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导流槽及导流板卡槽,所述第二出料口设于导流槽底部;

当导流板容置于导流板卡槽时,所述导流板与导流槽合围成导料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三出料口包围第二出料口;

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所述第三出料口伸入容器出口,所述容器出口与第三出料口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有环形卡槽或内螺纹,所述容器外壁上相应设有卡环或者外螺纹,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所述卡环容置于环形卡槽中或者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旋容器盖上还设置有断点带,所述断点带的一端与上盖连接,所述断点带的另一端与盖体连接;

旋转上盖时,所述断点带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及盖片远离旋转孔一侧均设置成弧面凹陷。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侧旋容器盖,包括盖体和上盖,盖体上设有旋转孔、弧形导槽及第一出料口,上盖上相应设有旋转轴和限位杆。旋转轴容置于旋转孔中以供旋转轴旋转,限位杆容置于弧形导槽中以供限位杆弧形滑动。当限位杆滑动至弧形导槽的一端时,上盖覆盖于盖体上且上盖封堵住第一出料口;当限位杆滑动至弧形导槽的另一端时,上盖与盖体错位分布,此时暴露出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处于开启状态。通过旋转轴在旋转孔中旋转,实现上盖与盖体选择性重叠或者错位分布,由此实现通过上盖选择性封堵第一出料口的效果。通过限位杆在弧形导槽中弧形滑动,借助于弧形导槽的限位作用,防止上盖旋转幅度过大也方便上盖的复位过程,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侧旋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侧旋容器盖的侧旋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侧旋容器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侧旋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侧旋容器盖的半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半剖侧旋容器盖的爆炸图。

图中:1、盖体;11、旋转孔;12、弧形导槽;13、第一出料口;131、出料嘴;14、导料流道;141、导流板;142、导流槽;143、导流板卡槽;15、第二出料口;16、第三出料口;17、环形卡槽;2、上盖;21、旋转轴;211、凸缘;22、限位杆;23、防漏槽;3、断点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侧旋容器盖。该侧旋容器盖包括下方的盖体1和设置于盖体1上的上盖2,盖体1上设有旋转孔11、弧形导槽12及第一出料口13,相应地,上盖2的底部设有旋转轴21以及限位杆22。组装侧旋容器盖时,可以将旋转轴21容置于旋转孔11中以供旋转轴21进行旋转,旋转轴21旋转时带动上盖2相对盖体1旋转。再将限位杆22容置于弧形导槽12中以供限位杆22作弧形滑动,即旋转轴21相对旋转孔11旋转时限位杆22在弧形导槽12中滑动。当限位杆22滑动至弧形导槽12的一端时,上盖2恰好覆盖盖体1且封闭第一出料口13,当限位杆22滑动至弧形导槽12另一端时,上盖2与盖体1错位分布,此时,第一出料口13开启。通过设置旋转轴21以及旋转孔11,方便上盖2通过旋转轴21相对旋转孔11进行旋转,同时通过限位杆22在弧形导槽12中滑动,起到限制上盖2旋转幅度的作用。通过设置的旋转轴21和限位杆22,既能保证上盖2旋转至覆盖盖体1时封堵第一出料口13(即闭合第一出料口13,防止容器内的内容物溢出的作用),也能确保上盖2旋转位置一定(即旋转至弧形导槽12的一端时闭合第一出料口13,旋转至弧形导槽12的另一端时开启第一出料口13),仅需单手即能完成拨动上盖2实现第一出料口13的开启或者闭合,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弧形导槽12的弧度可以确保上盖2水平旋转70°或者80°,该旋转角度方便单手操作,也能确保第一出料口13的充分开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旋转轴21底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缘211,凸缘211的直径大于旋转孔11的孔径。由此,组装盖体1及上盖2时,可以将旋转轴21向下插入到旋转孔11中,此时,凸缘211借助于自身的弹性进行收缩并被压入旋转孔11中,当凸缘211穿过旋转孔11后,此时旋转轴21与旋转孔11套接。由于凸缘211的直径大于旋转孔11的孔径而无法自由退出旋转孔11,因此,借助于凸缘211将旋转轴21限制在旋转孔11中,加强了盖体1与上盖2之间的连接。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凸缘211可以采用可塑性材质,例如塑料、树脂或者橡胶等制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出料口13向上凸起形成出料嘴131,上盖2上相应设有防漏槽23。当将上盖2旋转至覆盖盖体1时,出料嘴131抵接防漏槽23。由此,通过凸起的出料嘴131抵接防漏槽23,起到防止内容物从盖体1与上盖2之间的缝隙中漏出,起到加强上盖2的密封性能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出料嘴131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当出料嘴131抵接防漏槽23时,密封圈抵接防漏槽23。通过密封圈抵接防漏槽23,由此,密封圈两面分别与出料嘴131及防漏槽23,起到防止内容物从出料嘴131与防漏槽23之间的缝隙漏出,进一步加强了该侧旋容器盖的密封性能。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可以是硅胶材质或者橡胶材质的密封圈。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圈还可以设置在防漏槽23中,具有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7所示,盖体1上还设置有导料流道14,盖体1的底部还可以设有第二出料口15,第一出料口13设于导料流道14的右侧,第二出料口15设置于导料流道14的左侧,第一出料口13及第二出料口15均与导料流道14相通,由此,第一出料口13及第二出料口15之间通过导料流道14连通。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第二出料口15与容器出口连通,从容器出口出来的内容物通过第二出料口15进入到导料流道14中,进而由第一出料口13出去,供使用者使用。容器出口往往比较大,出料较多或者出料速度较大,通过设置较大体积的导料流道14,可以用于暂时容置内容物,也能起到平衡内容物压力的作用,防止内容物流出速度过大而造成浪费,控制流速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侧旋容器盖还包括导流板141,第一出料口13设于导流板141上,盖体1上设置有导流槽142及导流板卡槽143,其中,导流槽142位于导流板卡槽143的下方,第二出料口15设于导流槽142的底部。将导流板141容置于导流板卡槽143时,上方的导流板141与导流槽142合围成导料流道14。由此,导料流道14为装配式的通道,当出现导料流道14堵塞、导流板141或者导流槽142损坏或者变形时,可以更换导流板141或者导流槽142,方便盖体1的维修及更换,也方便侧旋容器盖的清洗工作。使用时,第二出料口15与容器出口相通,内容物从容器中出来后进入到第二出料口15进而流入导料流道14,最后从第一出料口13流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导流板卡槽143上还设置有密封圈,将导流板141容置于导流板卡槽143时,导流板141与导流板卡槽143之间夹设密封圈,用于防止液体泄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三出料口16,第三出料口16的轴向高度高于第二出料口15,第三出料口16包围第二出料口15,即第二出料口15设于第三出料口16的内侧。由此,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第三出料口16伸入容器出口内(即从容器出口伸入到容器中),此时,容器出口套接第三出料口16并与第三出料口16紧配合。使用时,通过第三出料口16可以先穿透容器出口处的薄膜,再通过第三出料口16与容器出口套接,完成盖体1与容器的连接。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出料口16的底端(最下端)设置成尖锐的片状,用于扎破薄膜,顺利将第三出料口16伸入容器出口。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体1上还设有环形卡槽17,相应的,容器外壁上设有卡环(容器外壁出口处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的环形凸缘),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卡环容置于环形卡槽17中,形成倒扣结构。使用时,可以通过按压盖体1使盖体1套接容器出口,此时卡环受力后压进环形卡槽17中,容器与盖体1之间完成卡接,起到连接容器与盖体1的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盖体1上设有内螺纹,对应的,容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当侧旋容器盖与容器连接时,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螺纹连接,具有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侧旋容器盖上还设置有断点带3,断点带3的上端与上盖2连接,断点带3的下端与盖体1连接。首次使用该侧旋容器盖时,通过旋转上盖2,使得断点带3断裂,由此起到防止在售的产品被使用以及使用后的产品被继续售卖的情况,保证所有在售的产品均为未使用状态,即防盗断点结构。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盖2上设有用于容置断点带3的凹槽,断点带3包括上、下两段,上、下两段之间设置有断点颈,下段嵌入凹槽中并与上盖2连接,上段与上盖2连接,旋转上盖2时,断点颈处被拧断,实现上盖2相对盖体1可旋转。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盖体1远离旋转孔11的一侧以及上盖2远离旋转轴21一侧均设置成弧面凹陷,盖体1及上盖2的弧面凹陷相连接形成用于贴合指头的弧形凹陷,通过指头贴合弧形凹陷方便视觉障碍的使用者感觉开启侧旋容器盖的位置,也方便拨动上盖2以开启侧旋容器盖。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的侧旋容器盖综合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所有特征,同时具有便于单手操作、调节旋转幅度、控制内容物流出速度以及断点防盗用的功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