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打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8102发布日期:2019-01-05 09:0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打包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打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安全打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饮料的打包盒均较为简单,其通常仅由一个盒体和盖体,盖体可以扣合在盒体上,以对盒体的开口进行封堵,在封装完成之后,直接用塑料袋拎送至消费者处即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包装简单,运输人员可以轻易地打开打包盒,以对饮料进行偷喝、更换,然后再将打包盒封闭起来,仅从外观来看,打包盒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打包盒内的饮料却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同时,也容易引发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安全打包盒,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打包盒,该安全打包盒可以对盛放待运输物品的内包装盒进行插接固定,且在解锁时会至少破坏锁件、盒体以及盖体中的一者,以方便消费者通过外观来判断打包盒是否在中途被打开过,进而可大幅提高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打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盒体的底壁设有安装座,盛放待运输物品的内包装盒能够插接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盖体;锁件和锁孔,所述锁孔设置于所述盒体和/或所述盖体,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开口时,所述锁件能够插入所述锁孔,以锁定所述安全打包盒;解锁时,所述锁件、所述盒体以及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者被破坏。

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其盒体的底壁设有安装座,能够固定盛放待运输物品(如饮料)的内包装盒(如杯子),盒体与盖体之间通过锁件与锁孔相配合锁定,在解锁时,锁件、盒体以及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会被破坏,从而造成安全打包盒的外观破损,如此,消费者仅通过该安全打包盒的外观即可判断打包盒是否在运输途中被打开过。

一旦确定被打开过,消费者可以拒绝接收,以避免对自身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损害;而且,这种结构设计也可以对运输人员进行警示,以消除运输人员中途打开打包盒的想法,可大幅提高待运输物品的安全性。

此外,该安全打包盒也可以对运输人员的利益进行保护,例如,在签收时,打包盒的外观完整,锁件、盒体以及盖体均未发生损坏,即可基本确认运输过程中未被打开过,此时,如果存在运输物品缺失等问题,还可以基本消除运输人员的责任,以避免运输人员因解释不清而蒙受损失。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为圆形的卡口,所述内包装盒为杯子,所述待运输物品为饮料;所述卡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杯子的下端部的外径,并小于所述杯子的上端部的外径。

可选地,还包括防护片,所述防护片连接于所述卡口的内壁,且在二者的连接处设有易折痕,所述防护片能够绕所述易折痕进行翻转;插接状态下,所述防护片能够翻转并与所述杯子的外壁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防护片呈扇环状,其外缘与所述卡口的内壁相连,所述防护片还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各所述易断痕均自所述防护片的内缘向外缘延伸。

可选地,所述防护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防护片沿周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锁件为一次性卡接件,锁定状态下,其能够卡入所述锁孔,解锁时,所述锁件被破坏。

可选地,所述盒体具有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盖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侧壁,所述后盖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侧壁,且所述前盖、所述后盖均设有所述锁孔;锁定状态下,所述前盖、所述后盖能够上下层叠,设于二者的所述锁孔能够相对,所述锁件能够穿过所述前盖、所述后盖的所述锁孔,以锁定所述前盖、所述后盖。

可选地,所述前盖、所述后盖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拎手环;或者,所述前盖远离所述前侧壁的端部设有前缺口,所述前缺口内设有前拎板和前插板,所述前拎板可转动,且在所述前拎板转动至与所述前盖异面时,所述前拎板与所述前盖之间形成前插孔;所述后盖远离所述后侧壁的端部设有后缺口,所述后缺口内设有后拎板和后插板,所述后拎板可转动,且在所述后拎板转动至与所述后盖异面时,所述后拎板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后插孔;锁定状态下,所述前拎板、所述后拎板均能够翻转并相贴合,所述前插板能够插接于所述后插孔或所述后插板能够插接于所述前插孔。

可选地,所述卡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卡口间隔分布于所述盒体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盖体、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及所述底壁均设有分断痕,通过所述分断痕,所述安全打包盒沿左右方向能够被分割为若干分部,每一所述分部的所述底壁均包括一个所述卡口。

可选地,所述前侧壁、所述后侧壁的侧壁高度与所述杯子突出所述底壁的高度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安全打包盒的各壁均为硬纸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全打包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展开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安全打包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展开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展开图。

图1-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盒体、11前侧壁、111竖部、111a第二操作孔、111b易撕痕、111c易撕条、112翻折部、112a缺口槽、12后侧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5底壁、151卡口、152防护片、152a易折痕、152b易断痕;

2盖体、21前翻边、211第一操作孔、212易撕块、212a撕头、22定位孔、23后翻边、24左翻边、25右翻边、26翻片、2a前盖、2a-1前拎板、2a-2前插板、2a-3前插孔、2b后盖、2b-1后拎板、2b-2后插板、2b-3后插孔;

3锁件、31基片、32挡片、33上插部、34下插部、3a第一锁片、3b第二锁片;

4锁孔、4a第一锁口、4b第二锁口;

5杯子;

6分断痕;

s开口、h侧壁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打包盒的结构大多比较简单,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可容易地打开、并重新封闭打包盒,且在签收时,仅从打包盒的外观很难判断出其是否在商家发货后又被打开过,这就对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隐患;且因运输物品损坏(或者缺失)而发生纠纷时,也不容易判断商家、运输人员以及消费者的责任。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打包盒,具体请参考图1-1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全打包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展开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安全打包盒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展开图,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展开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打包盒,包括盒体1和盖体2,盒体1的上端具有开口s,盖体2能够对该开口s进行封闭,盒体1的底壁15还设有安装座,盛放待运输物品(如饮料等)的内包装盒(如杯子5等)能够插接固定于该安装座,以盛放饮料的杯子5为例,这种设置可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杯子5的可靠固定;还包括锁件3和锁孔4,锁孔4设置于盒体1和/或盖体2,盖体2扣合于开口s时,锁件3能够插入锁孔4,以锁定安全打包盒。需要指出,杯子5除了盛放饮料外,也可以盛放其他的流体食品(如粥等)、固液混合食品(如好炖等)、固体食品或者其他非食品类物品,当然,内包装盒也不局限于杯子5,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承装盒体。

当需要解锁时,锁件3、盒体1以及盖体2中的至少一者会被破坏,从而造成打包盒的外观破损,如此,消费者仅通过该打包盒的外观就能够判断打包盒在运输途中是否被打开过。

一旦确定被打开过,消费者可以拒绝接收,以避免对自身的利益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同时,这种结构设计也可以对运输人员进行警示,运输人员在知晓中途打开打包盒会被发现时,也就基本不会产生中途打开打包盒的想法,这就可以大幅提高运输物品的安全性,以较大程度地避免因运输人员中途打开打包盒而造成的运输物品缺失、损坏等问题。

此外,这种形式的打包盒也可以对运输人员的利益进行保护,例如,在签收时,该打包盒的外观完整,锁件3、盒体1以及盖体2均未发生损坏,即可基本确认运输过程中未被打开过,此时,如果仍存在运输物品缺失等问题,就可以基本消除运输人员的责任,以避免运输人员因解释不清而蒙受损失。

可以理解,用于盛放饮料的杯子5,其上端通常也设有盖子(图中未示出),以对杯口进行封堵,可较大程度地避免运输过程中饮料自杯口溅出的情形。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实际上是一种针对盛放饮料的杯子5的外包装盒,而并非一种直接盛放饮料的盒子。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如图2、图5所示,安装座可以为圆形的卡口151,以与常规的杯子5的外壁形状相匹配。通常而言,杯子5可以为锥形,其上端部的尺寸大、下端部的尺寸小,开口151的内径可以大于杯子5的下端部的外径,并可以小于杯子5的上端部的外径;如此,在打包状态下,杯子5的中间位置可以卡在该卡口151内,以保证杯体5的可靠固定。

需要指出,如果杯子5的外形发生改变,上述卡口151的形状也可以随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例如,当杯子5的截面为三角形时,该卡口151也可以为相匹配的三角形;当然,如果杯体1仍保持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无论其外形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杯体1上端部的轮廓仍保持为大于卡口151,那么,圆形的卡口151仍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杯体1进行可靠固定,也就是说,圆形的卡口151还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上述卡口15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多个,如图4-6所示,当为多个时,各卡口151可以间隔分布于盒体1的底壁15,以同时对多杯饮料进行打包运输。

除卡口151的方案外,该安装座也可以设置为安装筒的形式,在打包运输时,杯子5可以插接于安装筒内。采用这种方案,在运输过程中,杯子5整体都位于打包盒内,没有外漏的部分,相比于前述卡口151的方案,更加安全,但卡口151的方案则更为简单,且卡口151的设置也为该打包盒提供了更多种的用途(详见后续描述)。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防护片152,防护片152可以连接于卡口151的内壁,且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设有易折痕152a,防护片152能够绕易折痕152a进行翻转。当杯子5插入卡口151时,防护片152能够翻转并与杯子5的外壁相贴合,以增大与杯子5外壁的接触面积,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杯子5插接定位的可靠性。

如图所示,上述防护片15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防护片152可以沿周向等间隔分布,以在周向上的多个位置与杯子5的外壁面相贴合,进而可提高杯子5周向受力的均匀性,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杯子5定位的可靠性。

上述防护片152可以呈扇环状,其外缘可以与卡口151的内壁相连,防护片152还可以设有至少一条易断痕152b,各易断痕152b均可以自防护片152的内缘向外缘处延伸。如此设置,在杯子5插入卡口151后,由于杯子5外壁与防护片152的抵接,防护片152的内缘部可以沿各易断痕152b分断为多个分片,各分片可以与杯子5的外壁弧度相适配,使得防护片152与杯子5的外壁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杯子5周向受力的均匀性,进而保证可靠定位。

上述卡口151的设置,除了可以用于对饮料杯进行插接定位以方便运输外,其也为打包盒提供了另一项功能,即可以作为杯托使用。如图2、图5所示,打包盒在运送到消费者处时,消费者在拆开打包盒取出杯子5后,可以将打包盒的顶部、底部颠倒放置,即将打包盒的底壁15朝上,此时,设置于底壁15的各卡口151可以用作杯托,以对送至消费者处的盛放饮料的杯子5或者其他的杯子进行支撑定位,使得该打包盒可以具有更多的功能,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现有技术中外卖盒用过一次后即被直接扔掉而导致的浪费问题,有利于节约资源。

具体而言,盒体1可以具有前侧壁11、后侧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盖体2可以包括前盖2a和后盖2b,前盖2a可转动地连接于前侧壁11,后盖2b可转动连接于后侧壁12,即盖体2与盒体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方便制造、使用。可以理解,在该方案中,盒体1基本呈现为六面体结构,盖体2相当于顶壁,这种结构可方便盖体2与盒体1的一体制造,同时,也可方便锁件3以及锁孔4的设置;但在实际应用中,盒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圆筒形、三棱柱形等。上述“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图中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种限定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能够作为对本发明所提供打包盒的实施范围的限定。

为了方便使用,在作为杯托时,还可以将该打包盒分割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分部,每一个分部的底壁15均可以包括一个卡口151,以使得该打包盒可以作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杯托使用。详细地,如图1-3所示,该打包盒的盖体2、前侧壁11、后侧壁12以及底壁15均可以设置分断痕6,这种分断痕6可以为前述易断痕152b的形式,以方便直接通过手将打包盒沿左右方向分开,或者,该分断痕6也可以仅为痕迹线,借助剪刀等工具沿着该痕迹线也可以将打包盒沿左右方向分开,形成相互独立的分部,每一分部的底壁15均包括一个卡口151,用于对一个杯子5进行支撑,以便多人使用。

而且,前侧壁11、后侧壁12(实际上,也包括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侧壁高度h可以和杯子5突出底壁15的高度匹配,即这两个高度值可以大致相同。如此,在盖体2锁定时,还可以对杯子5的盖子进行抵压,以保证对杯子5的杯口的可靠封堵,即便在运输过程中打包盒发生侧翻,杯子5中的液体等也不易洒出,更有利于保证待运输物品的完整性。

盖体2与盒体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与二者的制作材料有一定的关系,若二者采用的是硬质塑料、金属板等整体硬度较大的材料制备,则二者之间可以采用铰接形式的机械连接结构,即可以设置铰轴,然后将后盖2b(前盖2a)、后侧壁12(前侧壁11)中的至少一者与该铰轴相套接,进而实现后盖2b(前盖2a)与后侧壁12(前侧壁11)的可转动连接。

但如前所述,本发明所提供打包盒在解锁时,盒体1、盖体2以及锁件3中的至少一者会被破坏,该打包盒就不能够再继续用于包装;换而言之,该打包盒对于饮料包装而言为一次性产品。如此,为方便回收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用对环境友好的纸质材料来制备该打包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打包盒被丢弃时对环境的影响,并可降低该打包盒的制造和使用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盒体1、盖体2在解锁时的易破坏性。

针对这种纸制打包盒的方案,后盖2b(前盖2a)与后侧壁12(前侧壁11)可以在生产时即为一体式的结构,如图所示,为方便前盖2a、后盖2b的翻转锁定,可以在后盖2b(前盖2a)与后侧壁12(前侧壁11)之间设置折痕,该折痕为后盖2b(前盖2a)与后侧壁12(前侧壁11)的分界,也相当于设置在二者间的铰轴,前盖2a、后盖2b能够绕该折痕进行翻转。具体操作时,为保证强度,可以适当提高各壁面的厚度,即可以采用硬纸板(厚纸板)进行制备;在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打包盒各壁面厚度的具体值,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运输物品的种类、重量等参数设计具有多种不同厚度的打包盒。

在一种方案中,前盖2a和后盖2b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有拎手环,在锁定状态下,可以通过该拎手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打包盒进行运输,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提供打包盒在锁定后无需再外套塑料袋即可方便地直接进行运输,还可以减少塑料袋等外部包装的使用,以进一步地节省资源,同时,还能够提高打包的速度,保证效率。

在另一种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前盖2a远离前侧壁11的端部可以设有前缺口,前缺口内可以设有前拎板2a-1和前插板2a-2,前拎板2a-1可以大致为u形,u形的两个侧部可以与前缺口的孔壁相连,且在侧部与前缺口之间可以设有前述的易折痕152a,前拎板2a-1可以绕该易折痕152a进行翻转,在前拎板2a-1转动至与前盖2a异面时,前拎板2a-1与前盖2a之间可以形成前插孔2a-3;后盖2b远离后侧壁12的端部可以设有后缺口,后缺口内可以设有后拎板2b-1和后插板2b-2,后拎板2b-1与前拎板2a-1的形状相类似,其也可以为u形,其两个侧部与后缺口的内壁相连,且在侧部与后缺口之间也可以设有前述的易折痕152a,后拎板2b-1也能够绕该易折痕152a进行翻转,在后拎板2b-1转动至与后盖2b异面时,后拎板2b-1与后盖2b之间可以形成后插孔2b-3;锁定状态下,前拎板2a-1、后拎板2b-1均能够翻转并相贴合,以组合形成拎手,前插板2a-2、后插板2b-2中,一者可以位于上层,另一者可以位于下层,若前插板2a-2位于上层,前插板2a-2能够插接于后插孔2b-3,而如果后插板2b-2位于上层,则后插板2b-2能够插接于前插孔2a-3。

上述两种方案针对不同形式的拎手结构进行设置,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除包括前盖2a、后盖2b的分体式盖体的方案外,盖体2也可以为整体式结构,如图7-9所示,前侧壁11可以包括竖部111和翻折部112,翻折部112远离盒体1的底壁,即翻折部112可以位于竖部111的上方,并自下而上逐渐朝内倾斜,以缩小开口s的大小;盖体2的前端可以设有前翻边21,自后向前,所述前翻边21为逐渐向下倾斜的翻折边,在锁定状态下,前翻边21可以贴合于翻折部112,以保证对开口s前端的封闭效果。

盖体2的后端也可以具有后翻边23,自前向后,所述后翻边23为逐渐向下倾斜的翻折边,配合上述前翻边21,锁定状态下,从左右方向看,盖体2呈现自下而上渐缩的锥形。如图7所示,为了与盖体2相匹配,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上端部也可以呈现为渐缩的锥形,即二者的上端边的前部和后部均可以为向下倾斜的斜边,为便于描述,可以将这两个斜边分别称之为前锥边和后锥边,锁定状态下,后翻边23可以与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后锥边相贴合,前翻边21可以与翻折部1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的前锥边相贴合,以对开口s形成更为可靠的封闭。

当然,盖体2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的前翻边21和后翻边23,即盖体2可以整体呈现为直板状,相应地,左右两个侧壁的上端也可以均只包括直边,此时,锁定状态下的打包盒更接近标准的六面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结构。

在左侧边13和右侧边14的上端边还可以设置上凸的定位板141,盖体2的左右两个端部均可以设有定位孔22,且定位板141与定位孔22的设置位置可以相对应。在锁定状态下,左侧壁13的定位板141能够插接于左侧的定位孔22,右侧壁14的定位板141能够插接于右侧的定位孔22,以更大程度地保证盖体2对开口s的封闭效果。

以设置在右侧壁14的定位板141为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其数量,其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多块;当为多块时,各定位板141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相应地,盖体2的右端部也可以设置相同数量的多个定位孔22,在锁定状态下,各定位板141可以一一对应地插接于各定位孔22内。

进一步地,该定位板141还可以为卡接板,其形状可以为t形或者其他上部尺寸大、下部尺寸小的形状,定位孔22可以为阶梯孔,该定位孔22可以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大孔段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定位板141在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而小孔段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则可以小于定位板141在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安装时,定位板141可以从大孔段插入定位孔22中,然后再沿左右方向移入小孔段,由于定位板141的最大尺寸大于小孔段,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板141与小孔段可形成卡接,以锁定盖体2和左侧壁13、右侧壁14的连接处。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包盒,以下本发明实施例将分多个实施例对锁件3、锁孔4的几种不同结构形式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除了具有上述的特征之外,其锁件3还可以为一次性卡接件,锁定状态下,锁件3能够卡入锁孔4,以锁定盒体1、盖体2;解锁时,锁件3被破坏。也就是说,一旦打包盒被中途打开,锁件3即不能够对打包盒进行二次锁定,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锁件3的状态来判断打包盒是否被打开过,判断更为直观,判断结果也更为准确。

在第一种方案中,上述前盖2a、后盖2b均可以设有锁孔4,在锁定状态下,前盖2a、后盖2b能够上下层叠,设于二者的锁孔4能够相对,锁件3能够穿过前盖2a、后盖2b的锁孔4,以锁定前盖2a、后盖2b。这种方案中,锁件3、锁孔4均设置在盖体2上,能够方便锁孔4的加工。

具体而言,如图4-6所示,可以设置两个锁孔4,其中一个锁孔4可以设置于前插板2a-2、后插板2b-2中位于上层的一者,另一个锁孔4可以设置在前盖2a、后盖2b中位于下层的一者,通过锁件3可以将位于上层的插板锁定于下层的盖,以保证对开口s的可靠密封。

在第二种方案中,如图7所示,锁孔4可以设于翻折部112,具体可以设置在翻折部112与竖部111之间的折痕处;锁件3可以包括基片31和挡片32,基片31的一端可以连接于前翻边21,挡片32可以连接于基片31的横向(即左右方向)侧边,基片31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锁孔4的宽度,锁件3的宽度(基片31和挡片32的整体宽度)可以大于锁孔4的宽度。

采用这种结构,锁定状态下,由于前翻边21与翻折部112相贴合,锁件3可以全部插入锁孔4,以避免锁件3长度的浪费;且由于基片31和挡片32整体在横向上的宽度大于锁孔4,当锁件3插入锁孔4后,锁件3与锁孔4之间可以形成卡接的连接关系,能够锁定盒体1和盖体2。在解锁时,要向上拔出锁件3,这个过程中,由于翻折部112的阻挡,挡片32会被折断,锁件3只剩下基片31,而基片31的宽度要小于锁孔4,其已经不能够与锁孔4相配合来重新锁定打包盒。

如图7所示,挡片32可以连接于基片31远离盖体2的端部的横向侧边,并与基片31呈锐角设置,即使得锁件3的插接端部呈现锥形,以方便锁件3插入锁孔4中。当然,该挡片32也可以沿横向延伸,即与基片31呈90度的夹角,同样能够实现锁定的效果。上述挡片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为两个时,两挡片32可以分别位于基片31的横向两侧,以在两个位置与翻折部112相阻挡,更有利于保证盖体2与盒体1锁定的可靠性。

在前翻边21上可以设有第一操作孔211,解锁时,可通过手指或其他工具伸入第一操作孔211对盖体2进行翻转,以方便对盖体2进行操作。这里需要说明:由于锁定状态下前翻边21与翻折部112相贴合,第一操作孔211会被翻折部112所阻挡,运输人员也不容易通过该第一操作孔211向打包盒内的运输物品投放其他东西或者自该操作孔211将运输物品取出,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操作孔211的设置并不会过多地影响安全性。

该第一操作孔211可以为在翻折部112上加工的具有完整的周向孔壁的独立孔,如圆形孔、方形孔、半圆孔等各种形式的孔。或者,也可以在翻折部112上加工一条断缝,该断缝具有相对的两条缝壁,在锁定状态下,由于翻折部112的支撑阻挡,这两条缝壁基本可以相贴合,可进一步地提高安全性,在需要解锁时,可以分开这两条缝壁,以形成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可以伸入的第一操作孔211;该断缝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其可以为弧形,如图7中所示,也可以为直线形或者其他的曲线形。

在第三种方案中,如图8所示,锁孔4可以包括第一锁口4a和第二锁口4b,锁件3可以包括第一锁片3a和第二锁片3b,第一锁口4a可以设于翻折部112,第二锁口4b可以设于第一锁片3a,第一锁片3a连接于前翻边21,竖部111可以设有第二操作孔111a,第二锁片3b可以连接于第二操作孔111a的孔壁。

锁定状态下,第一锁片3a可以插接于第一锁口4a,而通过第二操作孔111a能够操作第二锁片3b卡入第二锁口4b中,以锁定盒体1、盖体2。

上述第二操作孔111a的形成方式可以参照前述的第一操作孔211,其也可以为在竖部111上加工的具有完整周向孔壁的独立孔,如圆形孔、方形孔、半圆孔等各种形式的孔。或者,也可以在竖部111上加工一条断缝,该断缝可以为曲线形,以勾勒出第二锁片3b(沿断缝切割竖部111所形成)的形状,在操作时,向盒体1内按压第二锁片3b,以使断缝的两条缝壁相分离,即可形成所述第二操作孔111a。

第二锁片3b的数量与第二锁口4b的数量相对应,二者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均为两个;当均为两个时,第二操作孔111a的数量实际上也可以为两个,通过两第二操作孔111a可以分别对两第二锁片3b进行操作,以使两第二锁片3b一一对应地卡两个第二锁口4b中。

针对这种形式的锁件3和锁孔4,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解锁:其一,向上拔出的第一锁片3a,这一过程中,第二锁片3b会被折断,盖体2与盒体1不能够锁定;其二,请继续参考图8,竖部111可以设有两条并列的易撕痕111b,两易撕痕111b之间可以形成易撕条111c,易撕条111c的一端可以与第二锁片3b相连,另一端可以突出第一锁口4a的孔壁,以形成撕头212a(撕头212a的设计是为了方便撕除易撕条111c,其实际上也可以不存在),在解锁时,可通过撕头212a将易撕条111c沿易撕痕111b撕下,以将第二锁片3b自第二锁口4b中拉出,此时,第二锁片3b虽然未折断,但也不能够对第一锁片3a进行锁定。

上述三种方案均是以破坏锁件3为解锁手段,以实现解锁后打包盒无法二次锁定的技术效果,从而便于消费者直观地判断打包盒是否在运输途中被打开过。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案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例如,锁件3可以直接采用容易拉断的一次性卡扣,其在解锁时,会直接被拉断,这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实施例二

区别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解锁时可以不对锁件3造成破坏,而是对盒体1和/或盖体2造成破坏,以通过盒体1和/或盖体2的破损来判断打包盒是否在运输途中被打开过。

如图9所示,翻折部112、前翻边21中至少一者可以设有易撕块212,该易撕块212的外缘可以设有易撕痕111b,易撕块212上可以设有锁孔4,锁定状态下,锁件3能够穿过锁孔4,以锁定翻折部112和前翻边21;解锁时,该易撕块212能够被撕除,进而解除翻折部112和前翻边21的锁定状态,且由于设有锁孔4的易撕块212被撕除,盖体2与盒体1同样不能够进行二次锁定。

具体地,上述翻折部112、前翻边21可以均设有易撕块212,锁定状态下,两易撕块212能够上下层叠,且至少位于上层的易撕块212的外缘可以设有撕头212a,通过撕头212a能够方便地将至少上层的易撕块212撕除,以解除翻折部112和前翻边21的锁定。

除此之外,也可以对锁件3进行改进,以使得锁件3在拔出时会对锁孔4造成严重破坏,锁件3不能够再与锁孔4相配合以对盒体1和盖体2进行二次锁定,也可以实现提高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区别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解锁时,锁件3、锁孔4乃至盖体2均有可能被破坏,以便通过打包盒的外观来判断是否在运输途中被打开过。

如图10、图11所示,前翻边21可以设有锁孔4,翻折部112可以向内翻入盒体1中,锁件3可以为插片,并设置于翻折部112,在锁定状态下,前翻边21能够插入盒体1,并与翻折部112相贴合,插片能够插入锁孔4,并使得翻折部112与前翻边21在上下方向卡接。采用这种结构,如要打开打包盒,需要向上硬拉盖体2,这个操作会受到翻折部112、前翻边21之间卡接结构的阻挡,如要强行打开,必然会导致锁件3、锁孔4、盖体2中的一者被破损。

具体而言,翻折部112远离竖部111的端部可以设有缺口槽112a,插片可以连接于该缺口槽112a的底边,并向下延伸,在锁定时,插片能够自上而下插入锁孔4中,且其与缺口槽112a底边的连接处能够对前翻边21的上移造成阻碍,以保证盖体2的可靠锁定。这种状态下,如果向上拉动盖体2,必然会导致插片折断或者锁孔4破损或者盖体2被撕破,进而使得打包盒无法进行二次锁定、应用,以满足提高安全性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插片可以包括上插部33和下插部34,锁定状态下,上插部33能够向上插入锁孔4,下插部34能够向下插入锁孔4,使得锁孔4的上侧边能够卡在上插部33与翻折部112之间、下侧边能够卡在下插部34与翻折部112之间。此时,由于上插部33的阻挡,即便是借助卡片、尺子等外物插入翻折部112与前翻边21之间,也不能够无损地将盖体2打开,更有利于保证盖体2锁定的可靠性;且由于锁件3包括了两个部分,在打开盖体2的过程中,锁件3也更容易被破坏。

盖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可以设有左翻边24和右翻边25,盒体1还可以具有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锁定状态下,左翻边24能够插入盒体1内,并与左侧壁13相贴合,右翻边25也能够插入盒体1内,并与右侧壁14相贴合,以对盖体2与盒体1左右两个侧壁的连接处进行封堵。

为方便打开,盖体2的前端还可以设有翻片26,该翻片26具体可以为切割前翻边21所形成,锁定状态下,翻片26能够与竖部111的上端相抵,即在锁定时,翻片26能够凸显于盒体外,以方便通过翻片26来打开打包盒。而且,通过翻片26打开打包盒时,翻片26极易被撕坏,也就是说,通过观察翻片26的完整性,也可以判断打包盒在运输途中是否被打开过,可更大程度地提高本发明所提供打包盒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安全打包盒的安全性能获得大幅提高;而且,锁件3与锁孔4的配合结构操作简单,使用者可快速地对打包盒进行锁定,不至于影响包装的速度;同时,纸制打包盒的成本较低,对环境友好,为该安全打包盒的推广使用也奠定了条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