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8851发布日期:2019-04-12 23: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制的布料。无纺布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其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和柔软,但是不具备防水性和不够顺滑,从而导致其适应性较窄。现有无纺布在压花时,将若干层基布进行压花,在若干层基布由不同机构进行放卷,从而对导致若干层基布进料速度不同,这样就使得压花变形、基布被拉伸或者基布拖地等,影响到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无纺布在压花时,将若干层基布进行压花,在若干层基布由不同机构进行放卷,从而对导致若干层基布进料速度不同,这样就使得压花变形、基布被拉伸或者基布拖地等,影响到产品质量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放卷机构、同步机构、压花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上放卷组件和下放卷组件,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上压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所述上放卷组件与上压辊组件相对应设置,所述下放卷组件与下压辊组件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压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均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下压辊组件的一端和上压辊组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内锥轮,所述机架上分别转动设置有上压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内锥轮,所述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小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带,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内锥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传动带在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上位移的第一调节机构,从而实现对上压辊组件和下压辊组件调速。通过第一调节机构控制第一传动带在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上位移,由于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小端相向设置,也就相对的改变的第一内锥轮的转速,从而也就改变了上压辊组件或者下压辊组件的转动速度。

为了能够控制第一传动带在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上位移,进一步地,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轴,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第一内锥轮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定位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带接触。通过第一定位轴的一端在第一导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带接触,并使得第一传动带在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上位移,也就实现改变了第一内锥轮的转速。

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第一传动带位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轴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外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带设置在两个第一导向轮的第一定位槽之间。通过在第一定位轴的一端设置第一导向轮,并且使得第一传动带位于两个第一导向轮之间的第一定位槽内,这样就将第一传动带限制在两个第一导向轮之间,控制第一定位轴位移就能够控制第一传动带位移。

为了保证第一定位轴位移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与第一导向槽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轴滑动设置在第一定位轴上。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导向轴,在第一导向轴的导向作用下,防止第一定位轴偏转,使得第一定位轴位移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上压辊组件处的第二内锥轮、下压辊组件处的第二内锥轮及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

由于放卷和收卷的速度不同,这样就使得基布被拉伸或者基布拖地等,影响到产品质量,进一步地,述放卷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内锥轮,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第四内锥轮,所述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相互平行且小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相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四内锥轮在机架上转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传动带在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之间位移的第二调节机构,并实现对收卷辊调速。通过第二调节机构控制第二传动带在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上位移,由于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小端相向设置,也就改变了第四内锥轮的转速,从而改变了收卷辊的转动速度。

为了能够控制第二传动带在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上位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定位轴,所述机架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第三内锥轮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定位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带接触。通过第二定位轴的一端在第二导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二定位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带接触,并使得第二传动带在第三内锥轮和第四内锥轮上位移,也就实现改变了第三内锥轮的转速。

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第二传动带位移,进一步地,述第二定位轴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外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设置在两个第二导向轮的第二定位槽之间。通过在第二定位轴的一端设置第二导向轮,并且使得第二传动带位于两个第二导向轮之间的第二定位槽内,这样就将第二传动带限制在两个第二导向轮之间,控制第二定位轴位移就能够控制第二传动带位移。

为了保证第二定位轴位移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与第二导向槽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轴滑动设置在第二定位轴上。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二导向轴,在第二导向轴的导向作用下,防止第二定位轴偏转,使得第二定位轴位移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内锥轮和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四同步带传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控制第一传动带在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上位移,由于第一内锥轮和第二内锥轮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小端相向设置,也就相对的改变的第一内锥轮的转速,从而也就改变了上压辊组件或者下压辊组件的转动速度,避免了现有无纺布在压花时,将若干层基布进行压花,在若干层基布由不同机构进行放卷,从而对导致若干层基布进料速度不同,这样就使得压花变形、基布被拉伸或者基布拖地等,影响到产品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同步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同步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同步机构的后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收卷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收卷机构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收卷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101、第一导向槽,102、第二导向槽,2、上压辊组件,3、下压辊组件,4、第一内锥轮,5、第二内锥轮,6、第一传动带,7、驱动装置,8、第一定位轴,9、第一导向轴,10、第一导向轮,11、第一传动轮,12、第一同步带,13、第二同步带,14、收卷辊,15、第三内锥轮,16、第四内锥轮,17、第二传动带,18、第二定位轴,19、第二导向轮,20、第二导向轴,21、第二传动轮,22、第三同步带,23、第四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放卷机构、同步机构、压花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放卷机构包括上放卷组件和下放卷组件,所述同步机构包括上压辊组件2和下压辊组件3,所述上放卷组件与上压辊组件2相对应设置,所述下放卷组件与下压辊组件3相对应设置,所述上压辊组件2和下压辊组件3均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下压辊组件3的一端和上压辊组件2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内锥轮4,所述机架1上分别转动设置有上压辊组件2和下压辊组件3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内锥轮5,所述第一内锥轮4和第二内锥轮5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小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内锥轮4和第二内锥轮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带6,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内锥轮5转动的驱动装置7,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传动带6在第一内锥轮4和第二内锥轮5上位移的第一调节机构,从而实现对上压辊组件2和下压辊组件3调速。上压辊组件2是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上压辊组成,两个上压辊之间是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上压辊组件2上的第一内锥轮4是固定连接在两个上压辊的其中一个上压辊上,下压辊组件3是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下压辊组成,下压辊组件3上的第一内锥轮4是固定连接在两个下压辊的其中一个下压辊上,两个下压辊之间也是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第一内锥轮4的小端是指直径小的一端,同理第二内锥轮5的小端也是指直径小的一端,小端相向设置是指第一内锥轮4的小端和第二内锥轮5的小端正好相反设置的,具体的第一内锥轮4的小端是位于第二内锥轮5的大端处,第二内锥轮5的小端是位于第一内锥轮4的大端处。压花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上1的上压花辊及下压花辊,上压花辊和下压花辊之间通过齿轮相互传动连接,同时机架1上的驱动装置7处的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与上压花辊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轴8,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01,所述第一导向槽101沿第一内锥轮4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轴8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01内,所述第一定位轴8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带6接触。

所述第一定位轴8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轮10,所述第一导向轮10外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10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带6设置在两个第一导向轮10的第一定位槽之间。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9,所述第一导向轴9与第一导向槽10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轴9滑动设置在第一定位轴8上。

所述驱动装置7为伺服电机,所述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传动轮11,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传动轮11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12传动连接,所述上压辊组件2处的第二内锥轮5、下压辊组件3处的第二内锥轮5及第一传动轮11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13传动连接。伺服电机与第一传动轮11之间设置有涨紧轮,上压辊组件2的第二内锥轮5、下压辊组件3的第二内锥轮5和第一传动轮11之间也设置有涨紧轮,涨紧轮的作用在与对同步带的张紧,保证伺服电机、第一传动带6、第二内锥轮5之间传动稳定可靠。

如图8-12所示,所述放卷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的收卷辊14,所述收卷辊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内锥轮15,所述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四内锥轮16,所述第三内锥轮15和第四内锥轮16相互平行且小端相向设置,所述第三内锥轮15和第四内锥轮16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17相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第四内锥轮16在机架1上转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传动带17在第三内锥轮15和第四内锥轮16之间位移的第二调节机构,并实现对收卷辊14调速。第三内锥轮15的小端是指直径小的一端,同理第四内锥轮16的小端也是指直径小的一端,小端相向设置是指第三内锥轮15的小端和第四内锥轮16的小端正好相反设置的,具体的第三内锥轮15的小端是位于第四内锥轮16的大端处,第四内锥轮16的小端是位于第三内锥轮15的大端处。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定位轴18,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02,所述第二导向槽102沿第三内锥轮15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轴18的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02内,所述第二定位轴18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带17接触。

所述第二定位轴18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导向轮19,所述第二导向轮19外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19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传动带17设置在两个第二导向轮19的第二定位槽之间。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20,所述第二导向轴20与第二导向槽10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轴20滑动设置在第二定位轴18上。

所述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第二传动轮21,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传动轮21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带22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内锥轮16和第二传动轮21之间通过第四同步带23传动连接。

上述无纺布复合生产设备在运用时,首先放卷机构上的上放卷组件将上端布料进行放卷,上放卷组件包括转动在机架1上的上端放卷辊,上端放卷辊通过电机带动转动,同时放卷机构上的下放卷组件将下端布料进行放卷,上放卷组件包括转动在机架1上的下端放卷辊,下端放卷辊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此时上端布料通过上压辊组件2,下端布料通过下压辊组件3,使得上端布料和下端布料同步,驱动装置7处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一同步带12带动第一传动轮11转动,第一传动轮11带动通过第二同步带13带动上压辊组件2的第二内锥轮5及下压辊组件3的第二内锥轮5转动,第二内锥轮5通过第一传动带6带动第一内锥轮4转动,从而实现上压辊组件2和下压辊组件3的转动,同时驱动装置处7的私服电机带动上压花辊和下压花辊转动,使得上压花辊及下压花辊将上端布料和下端布料进行压在一起,使得布料复合在一起,同时复合好后的布料通过收卷机构收卷;

在调节时,首先根据需要控制第一定位轴8在第一导向槽101内位移,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轴8在第一导向轴9上滑动,使得第一定位柱上的第一导向轮10带动第一传动带6在第一内锥轮4和第二内锥轮5之间位移,由于第一内锥轮4的小端和第二内锥轮5的小端相向设置,实现改变上压辊组件2的转速或者下压辊组件3的转速;

收卷机构在运行时,驱动装置7处的伺服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并通过第三同步带22带动第二传动轮21转动,第二传动轮21通过第四同步带23带动第四内锥轮16转动,第四内锥轮16通过第二传动带17带动第三内锥轮15转动,从而实现收卷辊14的转动并对复合完成的布料进行收卷工作;

在调节时,首先根据需要控制第二定位轴18在第二导向槽102内位移,从而使得第二定位轴18在第二导向轴20上滑动,使得第二定位轴18上的第二导向轮19带动第二传动带17在第三内锥轮15和第四内锥轮16之间位移,由于第三内锥轮15的小端和第四内锥轮16的小端相向设置,实现改变收卷辊14的转速。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