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2702发布日期:2019-02-19 18: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出盖及瓶盖组件。



背景技术:

注出盖通常配置在瓶体的口颈部,用于引导瓶体中的液体平稳的倾倒,通过这类瓶体还会设置计量盖,通过注出盖将液体倾倒至计量盖中进行计量,再将计量盖中的液体倒入洗衣机等。传统的注出盖一般包括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上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围的导流嘴,导流嘴的截面一般呈u形,导流嘴与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当有液体溢出或者滴落在回流通道中,在倾倒完成并将瓶体正常立放之后,液体在重力下经一定时间,通过回流通道和出液口回流瓶体内。传统的这类注出盖,当液体的倾倒量较大时,液体从导流嘴的边缘溢出的风险较大。而且传统的注出盖的回流通道设置还不够合理,使得液体在回流通道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液体较长时间地停留在回流通道中,液体变质的风险进一步地增加。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倾倒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溢流几率的注出盖,本发明还在于提出一种采用该注出盖的瓶盖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注出盖,筒壁、形成在筒壁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开设在底壁的出液口以及围设在出液口的周沿的导流嘴,导流嘴与所述筒壁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导流嘴包括导向部、分设在导向部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的一端与导向部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防护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相对设置,第二端与第四端相对设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衔接,第三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二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四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具有第五端、第六端、第七端以及第八端,第五端和第七端相对设置,第六端和第八端相对设置,第五端与所述第二引导部衔接,第七端沿着所述出液口的周沿延伸,第六端与所述底壁衔接,第八端朝背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防护部以及所述第二防护部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围成“v”形槽或者“u”形槽,所述第一防护部朝向所述第二防护部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上还设有气孔,气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设置所述导向部的一端设为高端,所述底壁设置所述气孔的一端设为低端,从所述高端至所述低端,所述回流通道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回流通道的下端面为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的所述高端设有支脚,支脚的下端与所述低端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为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导向部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端的第一导向部和位于所述自由端的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呈钝角设置,且第一导向部比第二导向部更靠近所述筒壁的内侧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瓶盖组件,包括注出盖和螺接在瓶体的口颈部的计量盖,所述注出盖采用上述注出盖,计量盖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导流嘴的计量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计量盖的下端设有防盗条,防盗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计量盖上,防盗条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瓶体上,防盗条的上端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计量盖上或者防盗条的下端可分离地连接在所述瓶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瓶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计量盖的内壁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粒。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通过在导流嘴上设有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在液体倾倒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液体从导流嘴的边缘溢流至回流通道的几率,减少回流通道的液体残留,保证液体的清洁和品质。进一步地,本发明将导向部分成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通过增加导向部的行程和对出液口的液体进行引流和导向,保证了液体能够平稳地倾倒。进一地,所述回流通道的下端面为平面,注出盖具有结构简洁,制造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注出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注出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注出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计量盖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瓶盖组件配合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瓶盖组件配合瓶身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计量盖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计量盖第三种实施方式配合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计量盖的剖视图;

图中:

1-注出盖10-筒壁

11-支撑凸缘20-导流嘴

21-第一引导部22-第二引导部

23-导向部231-第一导向部

232-第二导向部233-第三导向部

234-第一倒角部24-第一防护部

241-第一端242-第二端

243-第三端244-第四端

25-第二防护部251-第五端

252-第六端253-第七端

254-第八端30-底壁

31-高端32-低端

33-第二倒角部

40-出液口41-气孔

42-支脚50-回流通道

6-计量盖60-计量盖本体

601-第一筒体602-第二筒体

603-连接平台61-计量筒

611-导流凸缘62-加强筋

63-限位凸缘64-防滑条纹

65-第三倒角部66-内螺纹

7-瓶体71-口颈部

72-支撑台8-密封圈

91-撕裂带911-环形厚片

912-环形薄片913-捏持部

92-防盗环93-连接柱

94-定位槽95-定位凸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9,一种注出盖,筒壁10、形成在筒壁10的轴向的一端的底壁30、开设在底壁30的出液口40以及围设在出液口40的周沿的导流嘴20,导流嘴20沿背离底壁30的方向延伸并从筒壁10的开口中伸出,导流嘴20与所述筒壁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50,本发明的注出盖1一体注塑成型,优选地,在底壁30与筒壁10的衔接处形成第二倒角部33,采用这种结构底壁30与筒壁10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底壁30与筒壁10连接稳定性更佳,能降低注出盖掉落裂开的风险。

本发明中,导流嘴20包括导向部23、分设在导向部23的两侧的第一引导部21和第二引导部22,第一引导部21的一端与导向部23衔接,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第二引导部22的一端与导向部23衔接,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本发明还包括第一防护部24和第二防护部25,所述第一防护部24具有第一端241、第二端242、第三端243以及第四端244,第一端241与第三端243相对设置,第二端242与第四端244相对设置,第一端241与所述第一引导部21衔接,第三端243沿着所述出液口40的周沿延伸,第二端242与所述底壁30衔接,第四端244朝背离所述底壁3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防护部25具有第五端251、第六端252、第七端253以及第八端254,第五端251和第七端253相对设置,第六端252和第八端254相对设置,第五端251与所述第二引导部22衔接,第七端253沿着所述出液口40的周沿延伸,第六端252与所述底壁30衔接,第八端254朝背离所述底壁30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中,第二端242朝向第六端252延伸,第一防护部24与第一引导部21通过倒角过渡衔接,第二防护部25与第二引导部22通过倒角过渡衔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23、所述第一引导部21、所述第二引导部22、所述第一防护部24以及所述第二防护部25一体注塑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23、所述第一引导部21、所述第二引导部22围成“v”形槽或者“u”形槽,即注出盖1正常置于瓶体内,所述导向部23、所述第一引导部21、所述第二引导部22围成的槽沿方向的水平截面呈“v”形或者“u”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30上还设有气孔41,气孔41与所述出液口40连通,气孔41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部21与所述第二引导部22之间,在倾倒液体时,气体可以通过该气孔41进入瓶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30设置所述导向部23的一端设为高端31,所述底壁30设置所述气孔41的一端设为低端32,从所述高端31至所述低端32,所述回流通道50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回流通道50的下端面为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壁30的所述高端31设有支脚42,支脚42的下端与所述低端32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注出盖1取出时可以平稳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部23靠近所述出液口40的一端为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导向部23包括位于所述连接端的第一导向部231和位于所述自由端的第二导向部232,第一导向部231与第二导向部232呈钝角设置,且第一导向部231比第二导向部232更靠近所述筒壁10的内侧壁。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第一导向部231可以引导液体的倾倒,同时可以增加导向部23的行程,能够更好地控制液体的流出。优选地,第二导向部232靠近自由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向部233,在第三导向部233的端部设有第一倒角部234,用于更好地引导液体的倒出,减少液体洒落至导向部23的外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瓶盖组件,包括注出盖1和螺接在瓶体7的口颈部71的计量盖6,所述注出盖1采用上述注出盖。

本发明的计量盖6,包括计量盖本体60和形成在计量盖本体60内的计量筒61,计量盖本体60内中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导流嘴20的计量筒61,在计量盖6盖盒后,导流嘴20容置于计量筒61内,优选地,计量筒61的出口端设有导流凸缘611,用于更好地引导液体从计量筒61中倾倒,减少液体洒落在计量筒61的外壁。为了使得注出盖1能够更好地放置在口颈部71中,在筒壁10的上端设有支撑凸缘11,在口颈部71中对应设有支撑台72,支撑凸缘11架设在支撑台72上,计量盖本体60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口颈部71上,为了更好地对注出盖1进行限位,在计量盖本体60内还设有限位凸缘63,筒壁10设置在限位凸缘63与计量盖本体60之间,具体地,限位凸缘63设置在下面将要介绍到的连接平台603上。

本发明中,计量盖本体60的内壁设有与瓶体的口颈部71连接的内螺纹66,计量盖本体60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还包括连接环,连接环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开口部,或者第二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瓶体的口颈部71,或者第一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开口部且第二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瓶体的口颈部7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环包括环形厚片911和与环形厚片911连接的环形薄片912,环形厚片911的厚度大于环形薄片912,其具体厚度设计时考虑方便将环形厚片911撕除。环形厚片911的两端分别与环形薄片912和所述瓶体的口颈部71固定连接,环形薄片912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厚片911和所述计量盖本体60连接,环形厚片911上设有缺口部,缺口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环形厚片911从所述环形薄片912上撕离的捏持部913。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通过捏持捏持部913并沿周向拉动环形厚片911,使得环形厚片911与环形薄片912分离,从而使得计量盖6可以从瓶体的口颈部71上分离并进行使用。优选地,环形厚片911与瓶体的口颈部71之间另外设置有一个环形薄片,使得环形厚片911更加容易于瓶体的口颈部71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环为防盗环92,所述连接环的一端通过可断裂的连接柱93连接所述计量盖本体60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述瓶体的口颈部71,连接柱93多个,沿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防盗环92上。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拧动计量盖本体60,使得连接柱93断裂,从而使得计量盖本体60从瓶体的口颈部71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计量盖本体60包括第一筒体601、第二筒体602以及设置在第一筒体601与第二筒体602之间的连接平台60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筒体601、所述第二筒体602、所述连接平台603以及所述计量筒61一体成型。所述内螺纹66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602的内壁,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602上,所述计量筒611与所述第一筒体601衔接,所述计量筒61与所述第一筒体601同轴设置。在实施例中,计量筒61的内径与第一筒体601的内径相同,计量筒61的内壁与第一筒体301的内壁共同围成计量腔室,在计量腔室中设有计量刻度,优选地,第一筒体601和计量筒61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以方便观看内壁液位和观看刻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平台603的内壁设有环形密封圈8。环形密封圈8例如可以采用pe垫片,优选地,还可以将环形密封圈8一体成型在连接平台603,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环形密封圈8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环形密封圈8松动或者局部形变而造成漏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筒体602的外壁布设有多个防滑条纹64,以方便整个计量盖6的拧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筒体601沿周向的截面的外轮廓呈六边形,所述第一筒体601的边角处形成第三倒角部65。

优选地,为了提升计量盖6的强度,可以在计量盖6的外壁设置加强筋62,在实施例中,加强筋62为多个,多个加强筋62沿周向均匀布设,每个加强筋62可以沿轴向延伸。还可以将计量盖6的外轮廓设置成多边形结构,例如可以是六边形结构,在计量盖6的边角位置进行加厚设计,避免运输过程中计量盖6受压变形而影响密封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瓶体7上设有定位槽94,在实施例中,定位槽94由两块定位块围成,所述计量盖6的内壁或者连接环的内壁设有与定位槽94配合的定位凸粒95。计量盖6组装后,定位凸粒95卡入定位槽94中,可以实现计量盖6的暂时定位,避免计量盖6在中转过程中松动。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