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升降装置及其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3317发布日期:2019-03-27 10:1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升降装置及其装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升降装置及其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升降起重装置已经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市场。升降起重装置一般由支撑结构、升降结构和动力结构等组成。目前市场上用于装配式现场的升降起重装置的支撑结构通常为四点(或四轮)支撑形式,升降结构通常为组合剪叉式升降结构或套缸式升降结构,动力结构常用液压式或电机驱动式。现有技术的升降起重设备,通常结构为整体形式,重量均较重,存在不易携带及现场不易移动问题,另外由于现场起吊场地的限制也可能存在无法直接将被吊物体直接从地面起吊至升降平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起吊设备为整体式体积较大,一些产地无法直接将较重的物体移入升降结构上。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升降装置,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根及第三支撑杆之间经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中部与第一支撑杆上端铰接,所述吊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能使吊杆绕铰接处摆动的拉索,所述拉索下端缠绕于一绞盘,所述吊杆另一端具有吊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的表面具有凸起的连接块,所述连杆为中空的管体,所述连杆的两端与连接块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三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还包括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的第二连杆及第四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撑,所述顶撑上端具有凸起的耳板,所述耳板上具有吊架连接孔,所述吊杆中部具有顶撑连接孔,所述螺栓贯穿吊架连接孔及顶撑连接孔实现吊杆与第一支撑杆的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绞盘固定于第一支撑杆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固定有绞盘连接轴,所述绞盘连接轴穿过绞盘,绞盘的侧部连接有驱动绞盘绕绞盘连接轴转动的手柄以使拉索缠绕于绞盘上。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如权上所述的装配式升降装置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安放好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

(2)第一底座上依次安装第一支撑杆、顶撑、吊架,在第二底座上安装第二支撑杆,在第三底座上安装第三支撑杆。

(3)接着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将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

(4)最后在第一支撑杆上安装绞盘,将拉索连接在吊架和绞盘上。装配式升降装置装配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设计了三点支撑结构和支撑杆间的连接结构,能够在实施现场快速装配出受力稳定的升降装置;

2)设计了第一支撑杆结构,利用连接杆能够快速完成与底座、顶撑、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连接;

3)设计了绞盘和拉索相结合的结构,通过操作绞盘上的曲柄能够控制被吊物体的升降,而且不费力;可直接将被吊物直接起吊平移也能够辅助现有的升降装置对特殊产地进行辅助吊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3为顶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吊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绞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示意图一(物品未起吊状态)。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示意图二(物品起吊状态)。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示意图三(物品起吊后置于其他升降装置上,完成辅助起吊)。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工作示意图四。(升降装置将物品抬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支撑杆2、顶撑3、吊杆4、绞盘5、拉索6、第二底座7、第三底座8、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下方固定有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7固定在第二支撑杆9下方,第三底座8固定在第三支撑杆10下方。

为了能够方便使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9及第三支撑杆10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9及第三支撑杆10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与表面具有凸起的连接块,本实施中各个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为中空的管体,所述连杆的两端与连接头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2通过底部与第一底座1连接,通过连杆连接头一203、连杆连接头二204、连杆连接头205和连杆连接头206分别与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连接,相同的第二支撑杆9及第三支撑杆10也具有用于与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和第四连杆14配合的连杆连接头。

本实施例中各个连接头均为圆形杆状,当然实际设计中也可采用螺栓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撑3,所述顶撑3具有支撑杆连接孔302和吊架连接孔301。本实施例中顶撑3的支撑杆连接孔302套在第一支撑杆2的上端部从而能够实现与第一支撑杆2的固定。

所说的顶撑上方固定有吊架4,所述吊架4具有拉索连接孔401、顶撑连接孔402和吊装孔403。所述绞盘5具有曲柄501和绞盘连接孔502。吊架的顶撑连接孔402和吊架连接孔301配合贯穿有固定轴,固定轴可以采用贯穿的螺栓实现吊架4与顶撑的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还设置有绞盘5,所述绞盘5与吊杆4设有拉索6相连。所述第二底座7和第二支撑杆9相连,所述第三底座8和第三支撑杆10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9与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有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杆10与第一支撑杆2之间设有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杆2下方固定有绞盘连接轴207,所述绞盘连接轴200穿过绞盘中部5,绞盘5的侧部连接有驱动绞盘绕绞盘连接轴转动的手柄以使拉索缠绕于绞盘5上。

更具体的,所述吊架4通过拉索连接孔401与拉索6连接,通过顶撑连接孔402与顶撑3的吊架连接孔301连接,通过吊装孔403与被吊物连接。

在装配实施现场,根据被吊物位置,首先安放好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7和第三底座8。然后在第一底座1上依次安装第一支撑杆2、顶撑3、吊架4,在第二底座7上安装第二支撑杆9,在第三底座8上安装第三支撑杆10。接着将第一连杆11和第三连杆13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9,将第二连杆12和第四连杆14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10。最后在第一支撑杆2上安装绞盘5,将拉索6连接在吊架4和绞盘5上。装配式升降装置装配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支架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安放好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

2然后在第一底座上依次安装第一支撑杆、顶撑、吊架,在第二底座上安装第二支撑杆,在第三底座上安装第三支撑杆。

3接着将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将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

4最后在第一支撑杆上安装绞盘,将拉索连接在吊架和绞盘上。装配式升降装置装配完成

工作时,如图7~10将货物经过吊绳固定在吊架的吊装孔403上通过转动绞盘5实现对ui拉索的收缩进而能够方便地将吊架绕与顶撑3的铰接处转动从而提起货物将货物放置在液压提升装置的上部或其他高度较低的放置处。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