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运钢卷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1210发布日期:2018-09-11 23:26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装运钢卷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已成为一种多式联运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工具。通常的集装箱包括有底板以及在底板两侧的侧板,与底板相对的与两侧板固定的顶板,在底板的一端并与两侧板及顶板固定在一起的端板,与端板相对的另一端的角柱上分别固定有可开启的门板。通常集装箱的底板为平底,而有许多运输货物的形状为圆柱形,如各种直径不同、高度不同的钢卷带等,为此,在集装箱的底板上增设带有V形槽的底架,圆柱形的货物被放在V形槽中固定如图1、图2、图3所示,以防止圆柱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滚动。但这种固定方式只能对钢卷的圆周方向定位,对于宽度不同的钢卷带在其轴向还没有定位,需要另外用绳子绑定,而且钢卷带的外形为圆柱形,绑定也不可靠。再则,即使将钢卷带放在V形槽中固定,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意外纵向的剧烈冲击或道路的剧烈颠簸,钢卷带会在V形槽中跳出来,造成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通用性好,定位方便可靠,能够适合不同直径和宽度钢卷装运的集装箱。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前、后端壁和底架的集装箱,其特征是在底架上面安装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数条并排的供放置钢卷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是有多段不同曲率的圆弧或多条折线连接成的弧形面,在凹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槽,在开口槽位置的下方安装有一排中间由销轴串接的多根挡杆,前、后两排挡杆之间的中心距离约为所要装运钢卷的平均宽度,因自重其中挡杆的一端通过开口槽向上伸出在凹槽的内表面上方,另一端在凹槽外的下方,当装运的钢卷压住伸出的挡杆时,挡杆旋转,伸出端隐藏在凹槽 内,其余未压住的挡杆仍伸出在钢卷的两端,对钢卷的两端实行轴向定位。

所述销轴在挡杆中的位置是:销轴到挡杆非伸出端的重量大于销轴到挡杆伸出端的重量。

所述的凹槽每只集装箱上共设有1-4条。

在凹槽的底部设有两端高中间低或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排水槽,在排水槽的低端设有与外面相通的排水孔。

所述的集装箱为前、后端壁可绕其根部的铰链向内旋转的折叠式集装箱。

所述折叠式集装箱的高度为3只折叠后的叠装高度等于或小于单只折叠前的高度。

所述3只折叠式集装箱折叠后的叠装高度为2591毫米或2896毫米。

在前端壁和/或后端壁下面的底架上设有带侧向翻盖的收纳箱。

在凹槽的前侧向和/或后侧向的中间位置开有窗口,在窗口的下面设有带斜向翻盖的收纳箱,斜向翻盖从窗口边翻起。

根据上述方案设计的一种装运钢卷的集装箱,在装运钢卷时,将钢卷放在凹槽中,钢卷在集装箱的前后由凹槽定位,钢卷的两端有档杆在凹槽的伸出端挡住而定位。其优点是:当装运不同直径和不同宽度的钢卷时都可以适用。由于凹槽的形状呈弧形,对于圆柱形的钢卷在凹槽中呈可微动(微滚动)的状态,即使在运输途中出现纵向(前后)的剧烈冲击时,钢卷会出现前后的微动而减小了加速度(a),也即减小了惯性冲击力(F=-ma),钢卷也就不太容易“跑”到凹槽外面而脱位。对于不同宽度的钢卷,由于在钢卷的两端都设有一排中间由销轴串接的多个挡杆,在所运钢卷的宽度有长有短的情况下,放置在凹槽中的钢卷将钢卷下面挡杆的伸出端下压,但总会有部分档杆的伸出端未被压住而仍然伸出凹槽靠在钢卷的两端面,对钢卷的轴向进行定位,而且对钢卷在凹槽中左、右位置的放置也可以比较随意,没有过高的要求。用该集装箱可以大大提高钢卷的装运效率,而且安全可靠,如果采用折叠式集装箱,还可以在回程时几只空集装箱叠装在一起回运,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来集装箱的底部安装有V形槽底架的主视图;

图2是原来V形槽底架的纵向截面放大图;

图3是原来V形槽底架上放置圆柱体货物时纵向截面的放大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装运钢卷的集装箱的主视图;

图5 是图4的俯视图;

图6 是图4的右视图;

图7 是图4的左视图;

图8 是图4中的C-C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中装钢卷时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中装钢卷时的俯视图;

图11是在集装箱的前、后端壁绕其根部的铰链向内旋转折叠时的状态图;

图12是3只折叠式集装箱叠装后的堆放运输状态图;

图13是端壁下方收纳箱单独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前面凹槽的后侧向和后面凹槽的前侧向的中间设有收纳箱的集装箱主视图;

图15是14的俯视图;

图16是在中间凹槽的前、后侧向的中间位置均设有收纳箱的集装箱俯视图;

图17是在前面凹槽的前侧向和后面凹槽的后侧向的中间设有收纳箱的集装箱主视图;

图18是在三个凹槽前侧向的中间位置均设有收纳箱的集装箱俯视图。

图中: 1. 前端壁;2. 后端壁;3. 底架;4. 支架;5. 钢卷;6. 凹槽;7. 开口槽;8. 销轴;9. 挡杆;10. 挡杆后端;11. 挡杆前端;12. 排水槽;13. 排水孔;14. 铰链;15. 侧向翻盖;16. 收纳箱;17. 前侧向;18. 后侧向;19. 窗口;20. 斜向翻盖;21. 收纳箱;22. 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4至图8是一种装运钢卷的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它包括有前端壁1、后端壁2和底架3,在底架3上面安装有支架4,支架4上设有3条并排的供放置钢卷5的凹槽6。通常根据装运钢卷规格的大小,每只集装箱上可设有1-4条凹槽。所述的凹槽6是有多段不同曲率的圆弧或多条折线连接成上口敞开的弧形面,在凹槽6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开口槽7,在开口槽7位置的下方安装有一排中间由销轴8串接的6根挡杆9(根据需要挡杆9的数量还可以增减),前、后两排挡杆9之间的中心距离A约为所要装运钢卷5的平均宽度B,并且使销轴8到挡杆后端10的重量,大于销轴8到挡杆前端11的重量,使得挡杆前端11通过开口槽7向上伸出在凹槽6的内表面上方,挡杆后端11在凹槽6外的下方。当装运的钢卷5放入凹槽6内压住伸出的挡杆前端11时,挡杆9旋转,挡杆前端11隐藏到凹槽6内,其余未压住的挡杆前端11仍伸出在钢卷5的两端,对钢卷5的两端实行轴向定位如图9、图10所示。为提高轴向定位的可靠性,销轴8和挡杆9除了可以设置在凹槽6的一侧外,也可以在凹槽6的前、后两侧都设置,如图4、图5中第3个凹槽6中所示的。

在凹槽6的底部设有两端高中间低的排水槽12,排水槽12也可以是一端高另一端低,在排水槽12的低端设有与外面相通的排水孔13如图8所示。

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壁1、后端壁2可绕其根部铰链14向内旋转,为折叠式集装箱如图11所示。该折叠式集装箱的高度为3只折叠后的叠装高度等于或小于单只折叠前的高度如图12所示。所述3只折叠式集装箱折叠后的叠装高度A为2591毫米或2896毫米。根据需要可在集装箱的前端壁1和/或后端壁2下面的底架3上设有带侧向翻盖15的收纳箱16如图6、图13所示。还可以在凹槽6的前侧向17和/或后侧向18的中间位置开有窗口19,在窗口19的下面设有带斜向翻盖20的收纳箱21,斜向翻盖20的底部设有铰链22,收纳箱21的个数根据需要可以是设多个如图14、15、图16、图17有二个收纳箱21,图18所示有三个,存放东西时斜向翻盖20从窗口10中翻起来如图1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