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293发布日期:2018-10-13 01:2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卷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



背景技术:

收卷机用于卷料加工生产线的收料部分,是把原材料通过机械方式收卷成卷料。如图1所示,收卷机包括机体1,机体1底部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三根等距的固定轴11,用来加固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第一卷轴2,第一卷轴2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壁上。第一卷轴2斜下方设置有半径较大的第二卷轴21,第二卷轴21与机体1转动连接,其一端穿过机体1侧壁,与电机4转动连接。在第一卷轴2和第二卷轴21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卷轴22,第三卷轴22与机体1内壁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下述“上”、“下”、“左”、“右”为图中方向),薄膜5从上一工序输送至收卷机时,卷轴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转动。人工将薄膜5沿第一卷轴2左表面,绕至第三卷轴22底面,然后再经第三卷轴22底面绕至第二卷轴21上表面,然后通过电机4带动第二卷轴21对薄膜5进行收卷作业。相比于由第一卷轴2直接缠绕至第二卷轴21进行收卷作业,第三卷轴22能增大薄膜5绕在第二卷轴21上时的包角,从而增大薄膜5与第二卷轴2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以便将薄膜5卷紧。

见图1和图2,对薄膜5进行收卷作业时,开启电机4,薄膜5缠绕在第二卷轴21上。当第二卷轴21达到预定圈数或者重量后,关闭电机4,通过刀具将薄膜5切断,将第二卷轴21的一端从电机4上取下,然后再将第二卷轴21连同薄膜5一起从收卷机上取下。

但是这类收卷机在收卷过程中只是通过三根卷轴的空间限位使薄膜5张紧,在后续收卷过程中,无法最大化的将薄膜5收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其优点是在薄膜收卷的过程中,可以将薄膜收的更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依次设有第一卷轴、第三卷轴和第二卷轴,第二卷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卷轴紧贴有在机体上滑动连接的气胀轴,薄膜依次绕过第一卷轴、第三卷轴后从第二卷轴与气胀轴之间间隙穿过并收卷在气胀轴上,还设有驱动气胀轴向第二卷轴滑动以压紧薄膜的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薄膜从上一工序输送至收卷机时,人工将薄膜沿第一卷轴表面,绕至第三卷轴底面,然后再经第三卷轴底面绕至第二卷轴上表面,最后将薄膜经第二卷轴与气胀轴之间从气胀轴底面缠绕至气胀轴上进行收卷。这样增加了进行最后收卷作业的气胀轴与薄膜的包角,使薄膜更加容易收紧。随着气胀轴的不断转动,气胀轴上缠绕的的薄膜的直径不断增大,气胀轴受到第二卷轴的反作用力在滑轨上滑动。驱动机构驱动气胀轴向第二卷轴方向滑动,以克服第二卷轴的反作用力,将直径越来越大的气胀轴压紧,从而使得薄膜收卷得更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设有滑轨,所述气胀轴两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上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转动连接并供气胀轴卡接以带动气胀轴滑动的一对支承板、带动支承板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为液压缸,气胀轴上的薄膜收卷得不够紧密时,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带动支承板绕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其上卡接的气胀轴在滑轨上朝第二卷轴滑动,通过第二卷轴将气胀轴上的薄膜压得更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承板上设有U型槽,所述气胀轴卡在U型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胀轴两端分别卡在U型槽内,受到U型槽的限制,在支承板转动时通过U型槽带动气胀轴朝第二卷轴移动。U型槽由于具有开口,因此可以方便地将收卷完毕的气胀轴从开口处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末端设置为朝下的斜坡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胀轴收卷完毕后,带有较重的薄膜,首先将薄膜切断,然后控制液压缸活塞杆收缩,使支承板上端绕旋转轴向远离第二卷轴的方向转动,直到气胀轴从U型槽内滑出,脱离U型槽并沿滑轨向下滑动。可以方便安全的将气胀轴连同薄膜一起从收卷机上卸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卷轴表面设有增大表面摩擦的纹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之间固定有加强结构强度的固定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对所述支承板之间固定有使支承板贴合机体内壁以限制支承板沿限位轴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轴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承板上,使支承板贴在机体内壁上,可以限制支承板沿限位轴轴线方向的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加了气胀轴,薄膜从第二卷轴与气胀轴之间穿过,使得收卷时薄膜与气胀轴之间接触面积更大,包角更大,从而更紧密;

2、当薄膜收卷得较松时,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气胀轴朝第二卷轴方向移动从而压紧薄膜;

3、U型槽与倾斜状的滑轨可以方便将收卷完毕的薄膜从机体上取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收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收卷机卷轴与薄膜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卷轴与薄膜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固定轴;12、滑轨;2、第一卷轴;21、第二卷轴;22、第三卷轴;3、轴承;4、电机;5、薄膜;6、气胀轴;7、支承板;71、旋转轴;72、U型槽;73、限位轴;8、液压缸;8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如图3所示,收卷机包括机体1,机体1底部的内壁之间固定有三根等距的固定轴11,用来加固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第一卷轴2,第一卷轴2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壁上。第一卷轴2斜下方设置有半径较大的第二卷轴21,第二卷轴21表面上设有用于增大薄膜5与第二卷轴21之间的摩擦力的纹路。第二卷轴21一端与机体1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机体1侧壁并与电机4转动连接。在第一卷轴2和第二卷轴21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卷轴22,第三卷轴22两端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壁。

机体1上与第二卷轴21紧贴、平行设置有气胀轴6。气胀轴6两端设置有轴承3,机体1两侧设有滑轨12。气胀轴6通过两端的轴承3在滑轨12上滑动。由于第二卷轴21与气胀轴6紧贴,当第二卷轴21转动时,第二卷轴21通过与气胀轴6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气胀轴6转动。如图4所示(下述“上”、“下”、“左”、“右”为图中方向),薄膜5从上一工序输送至收卷机时,卷轴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转动。人工将薄膜5沿第一卷轴2左表面绕至第三卷轴22底面,然后再经第三卷轴22底面绕至第二卷轴21上表面,最后将薄膜5经第二卷轴22与气胀轴6之间从气胀轴6底面缠绕至气胀轴6上进行收卷作业。这样增加了进行最后收卷作业的气胀轴6与薄膜5的包角,使薄膜5更加容易收紧。

如图3所示,随着气胀轴6的不断转动,气胀轴6上缠绕的的薄膜5的直径不断增大,气胀轴6随着缠绕的薄膜5的直径不断增大而受到第二卷轴21的反作用力在滑轨12上滑动。为了保证气胀轴6随第二卷轴21同速转动,就需要保证第二卷轴21上的薄膜5与第二卷轴21贴紧并且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因此还设有驱动气胀轴6向第二卷轴21滑动以压紧薄膜5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气胀轴6两端下方的机体1内壁上的支承板7,支承板7表面中下部位设置有旋转轴71,旋转轴71轴心垂直于支承板7表面,并且穿过机体1侧壁,与机体1侧壁转动连接。支承板7可以绕旋转轴71在机体1侧壁上转动。两个支承板7之间设置有限位轴73,限位轴73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承板7上,用来使支承板7贴在机体1内壁上,限制支承板7沿限位轴73轴线方向的移动。支承板7上端设置有U型槽72,气胀轴6卡在U型槽72内。机体1下方侧壁上铰接有液压缸8,液压缸8上的活塞杆81与支承板7下端铰接。活塞杆81的运动就可以带动支承板7绕旋转轴71转动,同时带动支承板7上U型槽72内的气胀轴6在滑轨12上滑动。

如图5所示,当活塞杆81将支承板7底端向远离第二卷轴21的方向推动时,支承板7受到活塞杆81的推力F1,支承板7就会绕旋转轴71转动,支承板7顶端的U型槽72则向气胀轴6施加与F1反向的力F2,带动气胀轴6向第二卷轴21滚动压紧,增大了气胀轴6对第二卷轴21的压力,从而增加了第二卷轴21与气胀轴6上薄膜5之间的摩擦力f。

当收卷机将足够的薄膜5缠绕在气胀轴6上之后,关闭电机4并将薄膜5裁断,然后通过人工抬动气胀轴6两端,将气胀轴6从U型槽72内抬下收卷机。

实施例2:一种具有收紧装置的吹膜收卷机,考虑到在收卷机将薄膜5收卷之后,气胀轴6与薄膜5整体重量较大,通过人工方式将气胀轴6从收卷机搬下,即危险,又不方便。如图6所示,将滑轨12末端设置成朝下的斜坡状。当收卷机将足够的薄膜5缠绕在收膨胀轴5上之后,关闭电机4将薄膜5切断,然后控制液压缸8的活塞杆81收缩,使支承板7上端绕旋转轴71向远离第二卷轴21的方向转动,直到气胀轴6从U型槽72内滑出,脱离U型槽72并沿滑轨12向下滑动。就可以方便安全的将气胀轴6连同薄膜5一起从收卷机上卸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