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荡消防车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097发布日期:2018-09-14 23:3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荡消防车液罐。



背景技术:

为了使消防车平稳行驶以及保障液罐内的液体不致以过度晃荡而损及液罐罐体,因而在液罐内通常设置有防荡装置。先前的防荡装置由防荡板以形成井字形的结构形式设置在液罐罐腔内,这种结构不利于阻止波浪的产生,尤其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诸如停顿后的起步、变速、刹车、拐弯、颠簸之类的情形时,罐内液体翻波起浪(即“浪涌”)表现为异常剧烈,不仅影响车辆的速度即安全行驶,甚至还会使液罐罐壁产生裂纹。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防荡消防车液罐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838675Y推荐的“消防车液罐防荡装置”,其是在液罐内设置立柱,将防荡板与立柱固定,具体而言,将防荡板围绕立柱形成X形的状态分布,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的具体实施方式栏的第1段。

上述CN2838675Y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说明书第2页第1段)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防荡板的整体体积大,自重也相应大,不仅过度增大车辆的载荷,而且影响液罐的储液量;其二,由于采用了立柱,因而为了使防荡板与立柱固定,需在立柱与防荡板之间设置立柱连结板,因而既不便于制作又不利于装配;其三,由于在防荡板上除了开设必要的过流孔外,还需开设人孔,以便依需对罐内实施清洁,因而材料损耗大,不利于节约资源。鉴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减小防荡机构在罐体内所占的体积而藉以提高液罐储液量、有利于摒弃立柱和大面积的防荡板板体而藉以简化结构并且方便制作与装配、有益于避免浪费材料而藉以节省资源和有便于体现理想的整体连接效果而藉以保障良好的使用寿命的防荡消防车液罐。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防荡消防车液罐,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的罐体腔内的防荡机构,罐体由罐体顶板、罐体底板、罐体前侧板、罐体后侧板、罐体左侧板和罐体右侧板共同围合构成,防荡机构包括防荡肋板单元、上横向防荡板条和下横向防荡板条,防荡肋板单元呈镂空状构造,该防荡肋板单元的数量有复数个并且自所述罐体腔的左端至右端间隔分布,上横向防荡板条与防荡肋板单元的上部连接,而下横向防荡板条在对应于上横向防荡板条的下方的状态下与防荡肋板单元的下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罐体前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朝着所述罐体顶板的前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前侧板上折边,该罐体前侧板上折边自罐体顶板的方向朝向罐体前侧板的方向倾斜并且与罐体顶板的前侧沿密封连接,在罐体前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朝着所述罐体底板的前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前侧板下折边,该罐体前侧板下折边自罐体前侧板的方向朝向罐体底板的方向倾斜并且与罐体底板的前侧沿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后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朝着罐体顶板的后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后侧板上折边,该罐体后侧板上折边自罐体顶板的方向朝向体后侧板的方向倾斜并且与罐顶板的后侧沿密封连接,在罐体后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朝着罐体底板的后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后侧板下折边,该罐体后侧板下折边自罐体后侧板的方向朝向罐体底板的方向倾斜并且与罐体底板的后侧沿密封连接,所述罐体前侧板、罐体前侧板上折边、罐体前侧板下折边、罐体后侧板、罐体后侧板上折边和罐体后侧板下折边的左端端面与所述的体左侧板连接,而右端端面与所述的罐体右侧板连接,所述罐体左侧板与罐体左侧板支架固定,所述罐体右侧板与罐体右侧板支架固定,罐体左侧板支架位于罐体左侧板朝向罐体右侧板的一侧,罐体右侧板支架位于罐体右侧板朝向罐体左侧板的一侧;所述的防荡肋板单元与所述体前侧板以及罐体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横向防荡板条以及下横向防荡板条的左端与所述的左侧板支架固定连接,中部与防荡肋板单元固定连接,而右端与所述的罐体右侧板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荡肋板单元包括前纵向肋板、后纵向肋板、上横筋板、下横筋板、中间固定板和肋板连接板,前纵向肋板的前侧面与所述罐体前侧板朝向罐体后侧板的一侧固定,前纵向肋板的顶面与所述罐体前侧板上折边朝向罐体前侧板下折边的一侧固定,前纵向肋板的底面与罐体前侧板下折边朝向罐体前侧板上折边的一侧固定,后纵向肋板的后侧面与所述罐体后侧板朝向罐体前侧板的一侧固定,后纵向肋板的顶面与所述罐体后侧板上折边朝向罐体后侧板下折边的一侧固定,后纵向肋板的底面与罐体后侧板下折边朝向罐体后侧板上折边的一侧固定,上横筋板的前端与前纵向肋板的上端固定,而上横筋板的后端与后纵向肋板的上端固定,下横筋板的前端与前纵向肋板的下端固定,而下横筋板的后端与后纵向肋板的下端固定,中间固定板的上端与上横筋板的中部固定,而中间固定板的下端与下横筋板的中部固定,肋板连接板的前端与前纵向肋板的中部固定,肋板连接板的中部与中间固定板的中部固定,而肋板连接板的后端与后纵向肋板的中部固定,所述上横向防荡板条的数量至少有彼此前后并行的两根并且该上横向防荡板条的中部与所述上横筋板固定,所述下横向防荡板条的数量至少有彼此前后并行的两根并且该下横向防荡板条的中部与所述下横筋板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纵向肋板的顶面构成为前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而前纵向肋板的底面构成为前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前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所述罐体前侧板上折边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前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所述罐体前侧板下折边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所述后纵向肋板的顶面构成为后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而后纵向肋板的底面构成为后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后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所述罐体后侧板上折边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后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所述罐体后侧板下折边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纵向肋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前纵向肋板过流孔,在所述后纵向肋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后纵向肋板过流孔,在所述上横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上横筋板过流孔,在所述下横筋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下横筋板过流孔,在所述中间固定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中间固定板过流孔,在所述上横向防荡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上横向防荡板条过流孔,在所述下横向防荡板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下横向防荡板条过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肋板连接板为非金属轻质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非金属轻质板为塑料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横筋板的前端通过上横筋板前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前纵向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而上横筋板的后端通过上横筋板后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后纵向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横筋板的前端通过下横筋板前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前纵向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而下横筋板的后端通过下横筋板后过渡连接板与所述后纵向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纵向肋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前纵向肋板补强折边,在所述后纵向肋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后纵向肋板补强折边,在所述上横筋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上横筋板补强折边,在所述下横筋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下横筋板补强折边,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中间固定板补强折边,在所述上横向防荡板条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上横向防荡板条补强折边,在所述下横向防荡板条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下横向防荡板条补强折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罐体顶板上开设有人孔,在人孔上配设有人孔盖;在所述体底板上开设有清洁放液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呈镂空状构造的防荡肋板单元,因而可减小防荡机构在罐体腔内所占的体积,提高液罐储液量;之二,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立柱和大面积的防荡板板体,因而既可简化结构,又能方便制作与装配;之三,由于镂空状构造的防荡肋板单元可显著节省材料,因而得以节约资源;之四,由于防荡机构能与罐体的罐体顶、底板、罐体前、后侧板、罐体左侧板以及罐体右侧板可靠固定,因而能体现整体连接效果,确保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荡机构的防荡肋板单元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1的罐体腔11内的防荡机构2,罐体1由罐体顶板12、罐体底板13、罐体前侧板14、罐体后侧板15、罐体左侧板16和罐体右侧板17共同围合构成,防荡机构2包括防荡肋板单元21、上横向防荡板条22和下横向防荡板条23,防荡肋板单元21呈镂空状构造,该防荡肋板单元21的数量有复数个并且自前述罐体腔1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至右端间隔分布,上横向防荡板条22与防荡肋板单元21的上部连接,而下横向防荡板条23在对应于上横向防荡板条22的下方的状态下与防荡肋板单元21的下部连接。

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防荡肋板单元21的数量可根据罐体1的长度变化而合理增减,此外当罐体1的长度一定时,也可以通过依需改变两相邻防荡肋板单元21之间的间距而使防荡肋板单元21的数量发生变化。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罐体前侧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朝着前述罐体顶板12的前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该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自罐体顶板12的方向朝向罐体前侧板14的方向倾斜并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与罐体顶板12的前侧沿密封连接,在罐体前侧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朝着前述罐体底板13的前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该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自罐体前侧板14的方向朝向罐体底板13的方向倾斜并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与罐体底板13的前侧沿密封连接;在前述罐体后侧板15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构成有一朝着罐体顶板12的后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该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自罐体顶板12的方向朝向体后侧板14的方向倾斜并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与罐顶板12的后侧沿密封连接,在罐体后侧板15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一朝着罐体底板13的后侧沿方向折展的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该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自罐体后侧板15的方向朝向罐体底板13的方向倾斜并且优选采用焊接方式与罐体底板13的后侧沿密封连接,前述罐体前侧板14、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罐体后侧板15、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和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的左端端面与前述的体左侧板16焊接连接,而右端端面与前述的罐体右侧板17焊接连接,前述罐体左侧板16与罐体左侧板支架161固定,前述罐体右侧板17与罐体右侧板支架171固定,罐体左侧板支架161位于罐体左侧板16朝向罐体右侧板17的一侧,罐体右侧板支架171位于罐体右侧板17朝向罐体左侧板16的一侧;前述的防荡肋板单元21与前述体前侧板14以及罐体后侧板15固定连接,前述的上横向防荡板条22以及下横向防荡板条23的左端与前述的左侧板支架161固定连接,中部与防荡肋板单元21固定连接,而右端与前述的罐体右侧板支架171固定连接。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和图3,前述的防荡肋板单元21包括前纵向肋板211、后纵向肋板212、上横筋板213、下横筋板214、中间固定板215和肋板连接板216,前纵向肋板211的前侧面与前述罐体前侧板14朝向罐体后侧板15的一侧焊接固定,前纵向肋板211的顶面与前述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朝向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焊接固定,前纵向肋板211的底面与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朝向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焊接固定,后纵向肋板212的后侧面与前述罐体后侧板15朝向罐体前侧板14的一侧焊接固定,后纵向肋板212的顶面与前述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朝向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焊接固定,后纵向肋板212的底面与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朝向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焊接固定,上横筋板213的前端与前纵向肋板211的上端固定,而上横筋板213的后端与后纵向肋板212的上端固定,下横筋板214的前端与前纵向肋板211的下端固定,而下横筋板214的后端与后纵向肋板212的下端固定,中间固定板215的上端与上横筋板213的中部焊接固定,而中间固定板215的下端与下横筋板214的中部焊接固定,肋板连接板216的前端通过肋板连接板前固定螺钉2161与前纵向肋板211的中部固定,肋板连接板216的中部通过肋板连接板中间固定螺钉2162与中间固定板215中部固定,而肋板连接板216的后端通过肋板连接板后固定螺钉2163与后纵向肋板212的中部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上横向防荡板条22的数量有彼此前后并行的两根并且该上横向防荡板条22的中部与前述上横筋板213焊接固定,前述下横向防荡板条23的数量至少有彼此前后并行的两根并且该下横向防荡板条23的中部与前述下横筋板214焊接固定。

请重点见图3,前述前纵向肋板211的顶面构成为前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2111,而前纵向肋板211的底面构成为前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2112,前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211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前述罐体前侧板上折边14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前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2112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前述罐体前侧板下折边142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前述后纵向肋板212的顶面构成为后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2121,而后纵向肋板212的底面构成为后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2122,后纵向肋板顶面倾斜面212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前述罐体后侧板上折边151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后纵向肋板底面倾斜面2122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是与前述罐体后侧板下折边152的倾斜方向以及倾斜程度相吻合的。

继续见图1和图3,在前述前纵向肋板211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前纵向肋板过流孔2113,在前述后纵向肋板212的高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后纵向肋板过流孔2123,在前述上横筋板21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上横筋板过流孔2131,在前述下横筋板21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下横筋板过流孔2141,在前述中间固定板21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中间固定板过流孔2151,在前述上横向防荡板条2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上横向防荡板条过流孔221,在前述下横向防荡板条2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下横向防荡板条过流孔23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肋板连接板216为非金属轻质板,非金属轻质板为塑料板。采用塑料板有利于减轻重量。

前述上横筋板213的前端通过上横筋板前过渡连接板2132并且借助于前过渡连接板螺钉21321与前述前纵向肋板211的上端固定连接,而上横筋板213的后端通过上横筋板后过渡连接板2133并且借助于后过渡板螺钉21331与前述后纵向肋板212的上端固定连接;前述下横筋板214的前端通过下横筋板前过渡连接板2142并且借助于前固定螺钉21421与前述前纵向肋板211的下端固定连接,而下横筋板214的后端通过下横筋板后过渡连接板2143并且借助于后固定螺钉21431与前述后纵向肋板212的下端固定连接。

由图3所示,在前述前纵向肋板21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前纵向肋板补强折边2114,在前述后纵向肋板2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后纵向肋板补强折边2124,在前述上横筋板21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上横筋板补强折边2134,在前述下横筋板21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下横筋板补强折边2144,在前述中间固定板215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中间固定板补强折边2152,在前述上横向防荡板条2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上横向防荡板条补强折边222,在前述下横向防荡板条2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构成有一下横向防荡板条补强折边232。

由图1和图3所示,在前述的罐体顶板12上开设有人孔121,在人孔121上配设有人孔盖1211,人孔121也可用作灌液孔;在前述体底板13上开设有清洁放液孔131,在该清洁放液孔131上配有盖,平时由盖对清洁放液孔131封闭,而清洁时则打开。在图1中还示出了配设在罐体顶板12上的用于对人孔盖1211锁定或解除锁定的人孔盖锁定装置122。

通过上面的说明并且由图1至图3的示意可知,各个防荡肋板单元21之间是贯通的,在防荡肋板单元21自身具有多个空腔,并且由图2所示,防荡肋板单元21大体上呈田字形的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