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1247发布日期:2018-10-02 20:1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安全钳是用于电梯紧急制停的安全装置。在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超速时,限速器通过钢丝绳、安全提拉装置使得电梯安全钳动作,从而使得电梯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传统地,电梯安全钳安装在轿架下梁两端或下梁两端处的立梁内部。

为了使电梯安全钳动作,一般采用上置式安全提拉装置。该提拉装置布置在轿架上部,通过较长的提拉杆与下端的安全钳连接。这样,使得该提拉装置触发安全钳动作路径过长,从而导致该安全提拉装置在制停过程中不稳定,容易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进而严重影响电梯安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它便于稳定触发安全钳动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包括:转动轴;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轿架底部,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可转动式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可转动式连接;第一提拉板与第二提拉板,所述第一提拉板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一提拉板能驱使所述转动轴绕所述转动轴的轴心转动,所述第二提拉板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且所述转动轴能带动所述第二提拉板转动;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提拉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提拉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用于控制其中一个安全钳动作,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用于控制另一个安全钳动作。

上述的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转动轴分别装设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转动轴一端与第一提拉板连接,转动轴另一端与第二提拉板连接。因此,在电梯紧急制停过程中,限速器使得第一提拉板动作,第一提拉板通过转动转动轴从而带动第二提拉板动作。同时,第一传动机构装设在第一提拉板上,第二传动机构装设在第二提拉板上。因此,限速器使得第一提拉板动作时,第一提拉板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使得其中一个安全钳动作,而经过第一提拉板带动的第二提拉板也同样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使得另一个安全钳动作。如此,通过使用该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可使得电梯实现双向制停,有利于该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稳定触发安全钳动作。此外,由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分别装设在轿架底部,实现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在电梯内下置式设置。因此,该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避免了使用较长的提拉杆与下端的安全钳连接,使得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在电梯制停过程中更加稳定地触发安全钳动作。同时,极大简化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结构,减少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在电梯内所占空间。

进一步地,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装设有限位夹块,所述限位夹块上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扭簧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夹块包括夹块本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及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夹块本体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能夹紧所述转动轴,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夹块本体另一端,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第四夹持部配合能夹紧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夹持部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轿架底部的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二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扭簧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顶板和/或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提拉板转动。

进一步地,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还包括开关打板和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或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开关打板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开关打板另一端用于触发所述安全开关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轿架底部的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上装设有所述安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拉板、所述第二提拉板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拉板上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转动轴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五安装孔配合能使所述第一提拉板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凸部凸出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用于插入插件限制所述第一提拉板移动;所述第二提拉板上设有第六安装孔,所述转动轴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六安装孔配合能使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二提拉板转动,所述第二凸部凸出所述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二凸部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用于插入插件限制所述第二提拉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一支架,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使得所述第二连杆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用于装设在立柱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提拉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用于与其中一个所述安全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五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第六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内使得所述第五连杆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用于装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提拉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安全钳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夹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架与钮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撑架与安全开关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提拉板、第一支撑架及第一传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提拉板、第二支撑架及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10、转动轴,111、限位夹块,1111、安装杆, 1112、夹块本体,1113、第一夹持部,1114、第二夹持部,1115、第三夹持部, 1116、第四夹持部,1117、第一固定孔,1118、第三固定孔,1119、第五固定孔, 112、第一凸部,113、第二凸部,120、第一支撑架,121、第一顶板,1211、第二安装孔,122、第一底板,1221、限位杆,123、第一侧板,1231、第一轴承孔,124、第二侧板,1241、第三安装孔,125、第五侧板,130、第二支撑架, 131、第二顶板,1311、第四安装孔,132、第二底板,133、第三侧板,1331、第二轴承孔,134、第四侧板,140、第一提拉板,141、第五安装孔,150、第二提拉板,151、第六安装孔,160、第一传动机构,161、第一连杆,162、第二连杆,163、第三连杆,164、第一支架,165、第一支撑轴,170、第二传动机构,171、第四连杆,172、第五连杆,173、第六连杆,174、第二支架,175、第二支撑轴,180、扭簧,190、安全开关,191、开关打板,200、安全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请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包括:转动轴110、第一支撑架120、第二支撑架130、第一提拉板140、第二提拉板150、第一传动机构160及第二传动机构170。第一支撑架120、第二支撑架130均用于装设在轿架底部。转动轴110与第一支撑架120可转动式连接,且转动轴130 与第二支撑架130可转动式连接。第一提拉板140与转动轴130连接,且第一提拉板140能驱使转动轴110绕转动轴110的轴心转动。第二提拉板150与转动轴110连接,且转动轴110能带动第二提拉板150转动。第一传动机构160 与第一提拉板140连接。第二传动机构170与第二提拉板150连接。第一传动机构160用于控制其中一个安全钳200动作。第二传动机构用于控制另一个安全钳200动作。

上述的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转动轴110分别装设在第一支撑架120和第二支撑架130上。转动轴110一端与第一提拉板140连接,转动轴110另一端与第二提拉板150连接。因此,在电梯紧急制停过程中,限速器使得第一提拉板140动作。第一提拉板140通过转动转动轴110从而带动第二提拉板150 动作。同时,第一传动机构160装设在第一提拉板140上,第二传动机构170 装设在第二提拉板150上。因此,限速器使得第一提拉板140动作时,第一提拉板140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60使得其中一个安全钳200动作,而经过第一提拉板140带动的第二提拉板150也同样可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70使得另一个安全钳200动作。如此,通过使用该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可使得电梯实现双向制停,有利于该电梯安全钳200提拉装置100稳定触发安全钳200动作。此外,由于第一支撑架120与第二支撑架130分别装设在轿架底部,实现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电梯内下置式设置。因此,该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 避免了使用较长的提拉杆与下端的安全钳200连接,避免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工作时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从而使得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电梯制停过程中更加稳定地触发安全钳200动作。同时,由于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电梯内下置式设置,因此,极大简化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结构,减少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电梯内所占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还包括扭簧180。扭簧180套设在转动轴110上,扭簧180一端与转动轴110连接,扭簧180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120连接。由此可知,在电梯制停过程中,第一提拉板140需要克服扭簧 180所带来的一定扭力,才能够驱动转动轴110和第一传动机构160发生动作。因此,这样可有效避免因电梯轻微震动,而使得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对安全钳200产生误操作,进而提高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对安全钳200触发动作操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转动轴110上装设有限位夹块111。限位夹块111上设有安装杆 1111。安装杆11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扭簧180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与转动轴110连接。如此,在安装扭簧时,只需将扭簧180的一端插入第一安装孔内即可,有利于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的快速拆卸与组装。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限位夹块111包括夹块本体1112、第一夹持部 1113、第二夹持部1114、第三夹持部1115及第四夹持部1116。第一夹持部1113 与第二夹持部1114分别间隔设置在夹块本体1112一端,第一夹持部1113与第二夹持部1114配合能夹紧转动轴110。第三夹持部1115与第四夹持部1116分别间隔设置在夹块本体1112另一端,第三夹持部1115与第四夹持部1116配合能夹紧安装杆1111。如此,通过第一夹持部1113与第二夹持部1114配合夹紧转动轴110,使得限位夹块111固定在转动轴110上。同时,通过第三夹持部1115 与第四夹持部1116配合夹紧安装杆1111,从而保证了安装杆1111与转动轴110 固定。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了该限位夹块111固定扭簧180,使得扭簧180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第一夹持部111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117。第二夹持部1114 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117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117、第二固定孔可使得限位夹块111与转动轴110更加紧密连接。同理,第三夹持部1115上设有第三固定孔1118。第四夹持部1116上设有与第三固定孔1118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如此,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三固定孔 1118、第四固定孔可使得安装杆1111与限位夹块111更加紧密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13和/或第二夹持部1114设有第五固定孔1119。转动轴110 上设有第六固定孔。第五固定孔1119与第六固定孔对应设置。通过固定件穿过第五固定孔119与第六固定孔可将夹块本体1112与转动轴110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20包括第一顶板121、第一底板122、第一侧板123及第二侧板124。第一顶板1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211。第二安装孔1211用于与轿架底部的安装孔相对设置。如此,可实现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轿架底部设置。第一侧板123两端分别与第一顶板121、第一底板122连接,第一侧板121上开设有第一轴承孔1231。转动轴110装设在第一轴承孔1231中。第二侧板124两端分别与第一顶板121、第一底板122连接,第二侧板124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241。扭簧180一端通过第三安装孔1241与第一支撑架120连接。由于扭簧180一端是通过将其插入第三安装孔1241内而实现的固定,因此,这样使得扭簧180可快速、稳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20上。

进一步地,第一顶板121或第一底板122设有限位杆1221,或者第一顶板 121与第一底板122上均设有限位杆1221。限位杆1221用于限制第一提拉板140 转动。当第一提拉板140已经实现了触发安全钳200动作时,限位杆1221则对第一提拉板140进行转动限制,使得第一提拉板140不再进行相应的转动触发,有利于对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的保护。

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120还包括第五侧板125。第五侧板125两端分别与第一顶板121、第一底板122连接。其目的在于,使得第一支撑架120的结构更加稳固。

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还包括开关打板 191和安全开关190。安全开关190装设在第一支撑架120或第二支撑架130上。开关打板191一端与转动轴110连接,开关打板191另一端用于触发安全开关 190工作。如此,当第一提拉板140带动转动轴110转动时,开关打板191也随之而转动。当开关打板191转动一定位置时,会触发安全开关190工作,使得电梯停止运行。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可同时启动安全钳 200和安全开关190工作,从而确保了电梯能够安全、稳定制停。

具体地,安全开关190装设在第二支撑架130上。开关打板191装设在转动轴100上靠近第二支撑架130一侧,这样使得开关打板191的位置与扭簧180 的安装位置区分开。如此,有利于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130包括第二顶板131、第二底板132、第三侧板133 及第四侧板134。第二顶板131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311。第四安装孔1311用于与轿架底部的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三侧板133两端分别与第二顶板131、第二底板132连接,第三侧板133上设有第二轴承孔1331。第四侧板134与第二底板 132连接,第四侧板134上装设有安全开关190。

更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130包括U型板和L型弯板。L型弯板固定在U 型板一侧。开关打板19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动轴110上,开关打板191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安全开关190的触发的具体方式,只需要满足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在触发安全钳200动作时,能够同时触发安全开关190工作。因此,安全开关190的触发方式可以是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触发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提拉板140、第二提拉板150与第一传动机构160、第二传动机构170分别位于转动轴110两侧。由此可知,第一提拉板140和第二提拉板150位于转动轴110的同一侧,而第一传动机构160和第二传动机构 170均位于转动轴110的另一侧。如此,有利于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结构合理布置,从而使得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更好地实现其触发功能。

请参考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提拉板140上设有第五安装孔 141。转动轴110上远离第二支撑架13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112。第一凸部112 与第五安装孔141配合能使第一提拉板140带动转动轴110转动,第一凸部112 凸出第五安装孔141,凸出的第一凸部112上设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通过插件限制第一提拉板140移动,第二提拉板150上设有第六安装孔151。转动轴110 上远离第一支撑架120的一端设有第二凸部113。第二凸部113与第六安装孔 151配合能使转动轴110带动第二提拉板150转动,第二凸部113凸出第六安装孔151,凸出的第二凸部113上设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通过插件限制第二提拉板150移动。由此可知,通过第一凸部112与第五安装孔141配合可使得第一提拉板140带动转动轴110转动,通过第二凸部113与第六安装孔151配合可使得转动轴110带动第二提拉板150转动,从而使得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 实现了双向触发功能。同时,由于本实施采用配合组合方式,因此,有利于电梯安全钳提拉装置100能够快速组装。此外,第一凸部112上设有第一插孔及在第二凸部113上设有第二插孔,目的为了,防止第一提拉板140和第二提拉板150分别从转动轴110上脱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第一提拉板140与转动轴110的连接方式、第二提拉板150与转动轴110的连接方式。只需要满足第一提拉板140带动转动轴110转动和转动轴110带动第二提拉板150转动即可。

具体地,第五安装孔141为非圆形孔,其中,非圆形孔为除了圆形孔以外的其他形状的孔,如:正方形孔、长方形孔、椭圆形孔或其他形状孔。第一凸部112与第五安装孔141正好匹配。第六安装孔151为非圆形孔,第二凸部113 与第六安装孔151正好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160为第一连杆机构,第二传动机构170 为第二连杆机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不局限第一传动机构160为第一连杆机构,第二传动机构170为第二连杆机构。只需要满足第一提拉板140通过第一传动机构 160使得安全钳200工作、第二提拉板150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70使得安全钳 200工作即可。

具体地,第一传动机构160、第二传动机构170还可以为齿轮与齿条配合传动。如,第一提拉板140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从而使得齿条可作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安全钳200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61、第二连杆162、第三连杆163 及第一支架164。第二连杆16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61、第三连杆163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62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支架设有第一支撑轴165。第一支撑轴 165穿入第一通孔内使得第二连杆162装设在第一支架164上。第一支架164用于装设在立柱上。第一连杆161与第一提拉板140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63上远离第二连杆162的一端用于与其中一个安全钳200转动连接。由此可知,第一提拉板140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61运动,使得第二连杆162绕第一支架164 上的第一支撑轴165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连杆163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安全钳200工作。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四连杆171、第五连杆172、第六连杆173 及第二支架174。第五连杆172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171、第六连杆173转动连接,第五连杆172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支架174设有第二支撑轴175,第二支撑轴175穿入第二通孔内使得第五连杆172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架174上,第二支架174用于装设在立柱上。第四连杆171与第二提拉板150转动连接。第六连杆173上远离第五连杆172的一端用于与另一个安全钳200转动连接。同理,第二提拉板150转动,带动第四连杆171运动,使得第五连杆172绕第二支架 174上的第二支撑轴175转动,从而使得第六连杆173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安全钳200工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不仅仅局限以上的连杆机构具体的结构,只要满足第一提拉板140通过第一连杆机构传动使得安全钳200工作、第二提拉板150通过第二连杆机构传动使得安全钳200工作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