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3500发布日期:2018-08-29 01:1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加工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FJ623型积放辊道输送机的止动挡板升降装置采用的是圆柱滑块轴套机构,其圆柱滑块轴套机构包括升降滑杆3、轴套4、气缸,轴套4安装在支撑架2上,升降滑杆3滑动设置在轴套4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止动挡板1连接于升降滑杆3顶端,通过气缸驱动升降滑杆3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止动挡板1升降,进而实现对烟箱的阻挡。由于轴套4高度尺寸过小,伸出的升降滑杆3的轴向尺寸远远大于轴套高度尺寸,在止动挡板受到烟箱运动的惯性撞击下,轴套4易于磨损,同时易产生轴套4附近的升降滑杆3变形,在第一止动挡板1升降动作时,升降滑杆3难以进入轴套4内,气缸回缩时阻力加大,气缸回缩复位困难,从而导致第一止动挡板1升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装置,以期保证止动挡板的升降运动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装置,所述积放辊道式输送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并排的多个输送辊,所述止动挡板装置设置在积放辊道式输送机的机架上,所述止动挡板装置包括竖向的止动挡板、以及驱动止动挡板运动的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下连杆、两个上连杆、上转轴、下转轴,所述上转轴、下转轴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呈上下平行设置,两个下连杆的前端分别铰接在下转轴上,两个下连杆的后端分别铰接在止动挡板的下部,两个上连杆的前端分别铰接在上转轴上,两个上连杆的后端分别铰接在止动挡板的中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上连杆绕着上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下连杆绕着下转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止动挡板沿弧形轨迹进行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机架上且位于两个下连杆之间,两个上连杆的前端通过一个驱动轴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轴与上转轴相平行,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向上伸出且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伸缩从而带动两个上连杆绕着上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端通过一个连接轴套与驱动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上连杆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上限位杆、用于对下连杆的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下限位杆,当所述上连杆与上限位杆接触时,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均处于水平状态,且所述止动挡板的上端伸出输送辊之上,所述下连杆与下限位杆接触时,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的后端倾斜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光电管,所述光电管位于输送辊一侧,通过所述光电管的反馈信号来控制输送辊的转动与停止以及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挡板顶端后侧设有一层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装置,其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止动挡板在竖直平面内沿弧形轨迹进行升降,替代原有的上下直线运动,克服了因原有升降滑杆变形导致升降困难的问题,使得止动挡板不管是上升过程还是下降过程,均能避免止动挡板碰撞烟箱的问题,保证了止动挡板升降运动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积放辊道输送机止动挡板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动挡板处于上极限位置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动挡板处于下极限位置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止动挡板,2支撑架,3升降滑杆,4轴套,5机架,6输送辊,7止动挡板,8缓冲块,9下连杆,10上连杆,11上转轴,12下转轴,13气缸,14连接轴套,15光电管,16上限位杆,17下限位杆,18驱动轴,19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2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积放辊道式输送机止动挡板7装置,积放辊道式输送机包括机架5,机架5上转动设置有并排的多个输送辊6,止动挡板7装置设置在积放辊道式输送机的机架5上,止动挡板7装置包括竖向的止动挡板7、以及驱动止动挡板7运动的四连杆机构,止动挡板7顶端后侧设有一层缓冲块8。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下连杆9、两个上连杆10、上转轴11、下转轴12,上转轴11、下转轴12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5上且呈上下平行设置,两个下连杆9的前端分别铰接在下转轴12上,两个下连杆9的后端分别铰接在止动挡板7的下部,两个上连杆10的前端分别铰接在上转轴11上,两个上连杆10的后端分别铰接在止动挡板7的中部,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上连杆10绕着上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下连杆9绕着下转轴1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止动挡板7沿弧形轨迹进行升降。

其中,驱动机构为气缸13,气缸13的缸体下端铰接在机架5上且位于两个下连杆9之间,两个上连杆10的前端通过一个驱动轴18连接在一起,驱动轴18与上转轴11相平行,气缸1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且与驱动轴18转动连接,气缸13的活塞杆上端通过一个连接轴套 14与驱动轴18转动铰接,通过气缸13的活塞杆伸缩从而带动两个上连杆10绕着上转轴11 转动。机架5上还设置有光电管15,光电管15位于输送辊6一侧,通过光电管15的反馈信号来控制输送辊6的转动与停止以及控制驱动机构的启闭。

机架5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上连杆10的上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上限位杆16、用于对下连杆9的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的下限位杆17,当上连杆10与上限位杆16接触时,上连杆10 和下连杆9均处于水平状态,且止动挡板7的上端伸出输送辊6之上,下连杆9与下限位杆 17接触时,上连杆10和下连杆9的后端倾斜向下延伸。

本实施例中,气缸13的活塞杆的伸缩运动是由光电管15在检测到烟箱19后,通过电磁控制阀控制气缸13的进气与排气,从而实现止动挡板7的升降运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光电管15检测到烟箱19到达指定位置时,光电管15将信号反馈给电磁控制阀,通过电磁控制阀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缩回,带动驱动轴18向下摆动,从而带动上连杆10绕着上转轴 11向上摆动,同时下连杆9绕着下转轴12同步向上摆动,进而带动止动挡板7沿着弧形轨迹运动,止动挡板7的运动轨迹为由下而上、由前向后的弧线。由于上限位杆16的限位作用,上连杆10向上摆动至处于水平状态时便停止摆动,此时便可通过止动挡板7挡住烟箱19的前端,此时状态参见图4所示。由于止动挡板7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轨迹,避免出现止动挡板7在上升运动过程中碰撞烟箱19的可能性。

当后续设备允许烟箱19通过时,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驱动轴18向上摆动,从而带动上连杆10绕着上转轴11向下摆动,同时下连杆9绕着下转轴12同步向下摆动,进而带动止动挡板7沿着弧形轨迹运动,止动挡板7的运动轨迹为由上而下、由后向前的弧线。由于下限位杆17的限位作用,下连杆9向下摆动至下极限位置时便停止摆动,此时止动挡板 7的上端面低于烟箱19的底端面,确保止动挡板7下降后,烟箱19能顺利通过,此时状态参见图5所示。由于止动挡板7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轨迹,避免了止动挡板7下降运动时刮碰烟箱19前端不锈钢蒙皮的问题,有效保护了烟箱1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