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回流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871发布日期:2019-01-22 21:0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回流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回流瓶盖。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洗涤、护肤、食品类塑胶盖功能相对单一、结构简单,仅有导出和防漏功能;该类型塑胶盖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已无法满足隔绝空气、防止内溶物被氧化的高性能要求。在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使用便捷、安全、防漏且防止内溶物被氧化变质的高性能掀盖,成为包装物未来的潜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回流瓶盖,通过弹力柱和底座组合成半封闭的腔体,消费者可通过挤压瓶身使内溶物顺利倒出,结束挤压时止回流瓶盖恢复高密封性,防止空气和内溶物回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止回流瓶盖,所述止回流瓶盖包括有:瓶身,所述瓶身装有内溶物;底座,所述底座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结构,以供与所述瓶身旋紧固定,所述挡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开孔,以供所述内溶物通过,所述挡板的上方设置有凸柱,所述挡板与所述凸柱通过凸柱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凸柱支撑件之间形成扇形孔,以供所述内溶物通过;弹力腔,所述弹力腔包括底柱体和出料柱,所述出料柱设置在所述底柱体的顶面上并与所述底柱体连通,所述底柱体的顶面为球状曲面,所述出料柱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内腔,所述弹力腔通过所述中空内腔套接在所述凸柱外,以供所述弹力腔与所述底座连接;当所述瓶身受到适当挤压时,所述弹力腔的所述出料柱会向上延伸凸起并与所述凸柱产生分离,所述内溶物从所述瓶身进入到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凸柱支撑件之间的扇形孔进入所述弹力腔,再通过所述出料柱和所述凸柱的间隙流出;挤压结束后所述出料柱恢复原状并重新贴合所述凸柱。

其中,所述止回流瓶盖还包括翻盖,所述翻盖包括翻盖主体和瓶盖,所述翻盖主体套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弹力腔外,所述瓶盖活动连接在所述翻盖主体的侧面上,以供所述瓶盖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翻盖还包括压紧片,所述压紧片设置在所述瓶盖的底部,当所述瓶盖关闭时所述压紧片压紧在所述出料柱上,以供加强密封性能。

其中,所述弹力腔的所述底柱体为聚丙烯底柱体,所述出料柱为热塑性弹性体出料柱,所述聚丙烯底主体和热塑性弹性体出料柱一次注塑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弹力腔和底座组合成半封闭的腔体,弹力腔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向上延伸凸起,使消费者在挤压瓶身时可顺利倒出内溶物,结束挤压后弹力腔恢复原状,止回流瓶盖恢复高密封性,防止空气和内溶物回流,使瓶身里的内溶物可在真空状态下保洁保鲜,达到防氧化变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止回流瓶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止回流瓶盖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底座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底座的平面俯视图;

图6为弹力腔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弹力腔的正面剖视图;

图8为翻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瓶身;2底座;21挡板;22螺纹结构;23开孔;24凸柱;25凸柱支撑件;26扇形孔;3弹力腔;31底柱体;32出料柱;33中空内腔;34球状曲面;4翻盖;41翻盖主体;42瓶盖;43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止回流瓶盖。这种止回流瓶盖包括有:瓶身1,瓶身1用于装内溶物,瓶身1的开口处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底座2,底座2为一个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在中心位置设置有挡板21,挡板2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结构22,用于与瓶身1旋紧固定,挡板2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开孔23,用于使瓶身1内的内溶物通过并进入底座2,挡板21的上方设置有凸柱24,挡板21和凸柱24通过三个凸柱支撑件25连接,凸柱支撑件25之间形成对应的三个扇形孔26,以供内溶物进入弹力腔3;弹力腔3,弹力腔3包括底柱体31和出料柱32,底柱体31的顶面为球状曲面34,出料柱32设置在底柱体31的顶部并与底柱体31连通,出料柱32的内部设置有中空内腔33。弹力腔3通过中空内腔33套接在底座2的凸柱24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弹力腔3和底座2相互连接,并达到高密封性。

其中,止回流瓶盖还包括翻盖4,翻盖4包括翻盖主体41和瓶盖42,翻盖主体41套接在底座2和弹力腔3外,瓶盖42活动连接在翻盖主体41上,以供瓶盖42打开或者关闭。

其中,翻盖4还包括压紧片43,压紧片43设置在瓶盖42的底部,当瓶盖42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紧片43压紧在出料柱32上,对止回流瓶盖整体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加强。

其中,弹力腔的出料柱32采用了具有卓越的耐化学性和回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底柱体31采用了刚性较强的聚丙烯材料,以保证弹力腔3的弹力性能。出料柱32和底柱体31一次注塑成形。

特别地,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消费者打开瓶盖42,对瓶身1进行适当挤压时,内溶物通过开孔23进入底座2,并经过扇形孔26进入弹力腔3,此时弹力腔3的出料柱32向上延伸凸起,和底座2的凸柱24产生分离,内溶物经出料柱32和凸柱24之间的间隙倒出。当挤压结束后,出料柱32会在其底部球状曲面34的拉力下沉降回复原状,且紧紧贴合底座2的凸柱24,以防被挤出的内溶物回流及空气进入塑胶瓶内,起到隔绝氧气,让内溶物在真空状态下保洁保鲜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