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700发布日期:2018-11-07 23:15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属于食品包装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日常饮用的易拉罐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炎炎夏日,消费者往往喜欢喝一瓶冰镇的饮料消暑解渴。寒冷的冬天,消费者也喜欢吃上热乎的八宝粥、喝上热乎的饮品。但相应的制冷/加热设备一般体积和重量都较大,携带和使用不方便,有时候碍于条件限制,比如出差、旅行时想随时喝上适当温度的饮料,就不是轻易实现的事。

针对上述问题,行业内有生产厂家对此进行了改进,如CN205418578U“一种可自动加热或制冷的饮料罐”,采用内部加装冲拔罐体,形成一个用于装反应物的容器腔,虽能达到加热/制冷效果,但需采用7层材料的卷封结构,其密封性能不如原有5层材料卷封结构的罐体。同时受到底盖本身的强度限制,该技术方案所需的顶破力较大。成人使用尚可,若由力气不大的未成年人使用,则会遭遇无法按下底盖的囧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简单、使用时所需推力较小的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包括金属罐本体以及设置在金属罐本体底部且开口朝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形成容器腔,容器腔内横向设置有镂空的支撑架,支撑架将容器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反应液体的反应杯,反应杯杯口通过薄膜塑封并朝下设置在支撑架上,反应杯杯口外边缘与容器腔内侧壁间保留有间距以形成环状导气通道;

所述下腔内设置有用于与反应液体反应的药包,下腔底部设置有一凸台,凸台内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中心孔;一推头的手柄容纳在中心孔内且可在中心孔内上下运动,连接在手柄端部的尖刺头设置在凸台上方,所述手柄的长度不小于凸台上端面与反应杯顶部间的高度;中心孔上部的内侧壁与手柄的外侧壁紧密配合,中心孔下部的内侧壁直径大于手柄的直径。

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环以及若干间隔设置在支撑环外并与容器腔内侧壁连接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末端与竖直设置在容器腔内的支撑柱上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推头的尖刺头包括中心刺以及若干辅助刺,所述中心刺设置在手柄端部中心处,其尖刺端朝上设置,所述辅助刺呈星状分布连接在中心刺外周侧,辅助刺的尖刺端朝外伸出且其尖刺方向略微朝下,辅助刺的长度大于手柄的半径。

其中,所述底座开口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金属罐本体底部的缩颈部位卡合。

其中,所述底座的上腔侧壁设置有通气槽。

其中,所述底座、支撑架和推头的材料为塑料。

其中,所述反应杯的杯径从杯口到杯底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在不改变现有金属罐结构的前提下,在金属罐底部卡合上底座,底座的组成零件少,装配工艺简单,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带尖刺头的推头对薄膜进行刺破,顶破力小,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腔放置反应液体,下腔内设置药包,上腔内的反应杯被刺破后,液体流入下腔进行反应,液体可全部流下,与药包充分反应;

4、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与金属罐接触的部位设有若干卡扣,目的在于与金属罐的卷封位置相互卡紧,避免存储和运输时金属罐和底座松脱。

5、本实用新型的推头设置有中心刺以及分布在中心刺周侧的辅助刺,中心刺可对薄膜进行刺破,刺破后辅助刺可逐渐沿刺破的开口处缓慢将开口撕裂开,从而可以更完全的打开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罐沿直径方向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设置推头和反应杯的底座沿直径方向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设置推头和反应杯的底座半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头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金属罐本体、2-底座、21-卡扣、3-支撑架、31-支撑环、32-支撑条、4-上腔、41-反应杯、42-导气通道、43-通气槽、5-下腔、51-药包、52-凸台、521-中心孔、53-推头、531-手柄、532-尖刺头、533-中心刺、534-辅助刺、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自加热或自冷却金属罐,包括金属罐本体1以及设置在金属罐本体1底部且开口朝上的底座2,所述底座2内部形成容器腔,容器腔内横向设置有镂空的支撑架3,支撑架3将容器腔分隔成上腔4和下腔5;所述上腔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反应液体的反应杯41,反应杯41杯口通过薄膜塑封并朝下设置在支撑架3上,反应杯41杯口外边缘与容器腔内侧壁间保留有间距以形成环状导气通道42;

所述下腔5内设置有用于与反应液体反应的药包51,下腔底部设置有一凸台52,凸台52内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中心孔521;一推头53的手柄531容纳在中心孔521内且可在中心孔521内上下运动,连接在手柄531端部的尖刺头532设置在凸台52上方,所述手柄531的长度不小于凸台52上端面与反应杯41顶部间的高度;中心孔521上部的内侧壁与手柄531的外侧壁紧密配合,中心孔521下部的内侧壁直径大于手柄531的直径。

参见图6,所述支撑架3包括支撑环31以及若干间隔设置在支撑环31外并与容器腔内侧壁连接的支撑条32,所述支撑条32末端与竖直设置在容器腔内的支撑柱6上端可拆卸连接。

参见图4至图5,所述推头53的尖刺头532包括中心刺533以及若干辅助刺534,所述中心刺533设置在手柄端部中心处,其尖刺端朝上设置,所述辅助刺534呈星状分布连接在中心刺533外周侧,辅助刺534的尖刺端朝外伸出且其尖刺方向略微朝下,辅助刺534的长度大于手柄的半径。所述底座2开口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与金属罐本体1底部的缩颈部位卡合。

所述底座2的上腔4侧壁设置有通气槽43,通气槽43可平衡底座的腔体内的气压,避免制热时内部压力过大造成爆炸事故,避免制冷时内部压力过小造成底座塌瘪。

所述底座2和推头53的材料为塑料。

所述反应杯41的杯径从杯口到杯底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金属罐本体1的底座2可实现对金属罐进行加热或制冷的效果,底座2的下腔5内放置有药包51,上腔4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反应液体的反应杯41,反应杯41杯口通过薄膜塑封并朝下设置在支撑架3上;储存或运输状态下,反应杯内的液体容纳在反应杯41内。

当需要对金属罐进行加热或冷却时,用手通过凸台52的中心孔521下部,按压推头的手柄,推头的尖刺头532刺破反应杯41的薄膜,使反应杯41内的液体流入下腔5内,与药包51进行反应制冷或制热,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反应杯41杯口与容器腔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后,再通过环状导气通道42到达金属罐底部,对金属罐进行加热或制冷。

推头刺破反应杯薄膜的具体过程如下:中心刺533首先将反应杯41杯口的薄膜刺破出一个开口,中心刺533继续向下刺入薄膜,呈星状分布在中心刺533外周的辅助刺534顺延着开口向四周继续将开口缓慢撕裂使开口继续变大。由于辅助刺534的尖刺方向略微朝下,中心刺533刺破开口后,辅助刺534不会瞬间撕开开口,而是有一个相对渐进的过程,使得刺破薄膜所需的顶破力变小;辅助刺534的长度大于手柄的半径,使得薄膜撕裂的开口足够大,反应杯内的液体可完全流入下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