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本固定液配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697发布日期:2018-11-07 23:1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本固定液配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医疗或化工部门的液体自动混合配料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医疗机构或化工部门,经常需要将两种液体溶液按照配比混合后使用,人工配比操作需要分别称重或量取对应的容量,费时费力。

例如医院经常使用的标本固定液,实质是甲醛溶液,使用带龙头的容器来盛装,以方便工作人员的取用。目前没有专门的针对性容器可防止标本固定液产生结晶,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理结晶,又难以避免清理结晶时产生的污染。因此,甲醛溶液需要配比阻聚剂使用,否则一段时间后极易结晶,阻塞取用溶液的出口,造成浪费或取用困难。而甲醛溶液有挥发性,有毒性,对配比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标本固定液配料容器,不依赖电力和控制系统,以简单可靠的结构自动为容器内的液体配比添加剂。

所述标本固定液配料容器,容器设有内桶和外桶,内桶和外桶之间围成一个夹层空间,其特征在于:

在容器上部或中部的夹层中设有横向或斜向设置的隔板,隔板上方设有压板,隔板与外桶固定连接,压板与内桶固定连接;

在隔板与压板之间设有柔性的出液袋,出液袋用于向容器内配送添加剂,出液袋设有连通内桶内侧的出液口,出液袋的出液口处设有向内桶内侧开口的单向阀;

内桶外设有储液桶和抽液管,抽液管连通出液袋与储液桶;抽液管内置有向出液袋方向开口的单向阀;

在容器的内桶下方的外桶底部内侧设有支撑内桶的弹簧组。

一种实施例为,内桶的顶端设有外折的外檐,部分水平设置的外檐作为所述压板;外桶的顶端设有外折的内檐,压板下方的内檐作为隔板。

进一步地,在内桶内上部等高地设有多处连接孔;在内桶内设有带侧壁的缓冲钵,缓冲钵的底部边缘设有缓冲出液口,缓冲钵的侧壁设有穿过连接孔与外桶固定连接的连杆。

优选地,所述缓冲钵的底部为中间向上凸起、边缘下沉结构;缓冲出液口设有外伸的短管,短管前端与内桶侧壁的间距小于3mm;所述连接孔竖向设置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容器在满载或空载时连杆均不受到连接孔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桶设于出液袋的下方,抽液管的下端延伸到储液桶内的下部。

一种实施例,,抽液管的直径小于4mm抽液管的下端与储液桶内底面距离为弹簧组最大压缩形变距离,或者抽液管的末端为受力可变形管。

优选地,所述出液袋的外侧面同时接触隔板和压板,出液袋内嵌有弹性支撑网。

优选地,在内桶侧面底端设有取液口,外桶外侧设有连通取液口的龙头,龙头入口通过龙头接管与取液口密闭连接。

龙头处的外桶竖向设有龙头活动孔,龙头活动孔的底部与外桶的底面平齐,龙头活动孔的顶部满足容器空载时不接触到龙头接管。

优选地,在容器顶端设有带密封层的容器盖;在外桶外侧的储液桶顶端,设有储液桶盖。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容器内对标本固定液的福尔马林和阻聚剂配料自动添加,以及添加剂的自动配比。

通过将液体混合料的添加重量转化为作用到隔板和压板之间的压力,并通过施加的压力大小输出相应容量的添加剂,在容器内的液体混合料被逐步取用后,容器减轻的重量转化为从储液桶内抽取的负压,保持密封的出液袋内添加剂的用量。

通过利用双侧容器壁之间的空间设置出液袋,不仅保持了容器外形美观,而且结构紧凑、可靠。利用容器壁的外檐来施加压力,这种结构可以获取最大的容量-压力转化率,并可以与下方的储液桶位置配合,便于从储液桶内抽取添加剂,同时方便对储液桶内添加剂的外部补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示意图。

图中:1—内桶,2—外桶,3—出液袋,4—出液口,5—单向阀,6—单向阀,7—抽液管,8—储液桶内部开口,9—隔板,10—储液桶盖,11—储液桶外部开口,12—储液桶,13—弹簧组,14—取液口,15—龙头接管,16—龙头,17—龙头活动孔,18—容器盖,19—容器盖密封层,20—压板,21—缓冲出液口,22—缓冲钵,23—连接孔,24—内檐,25—外檐,26—连杆,27—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种较优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标本固定液配料容器,用来盛装标本固定液,并实现福尔马林溶液和阻聚剂的自动配比作用。

容器设有内桶1和外桶2两层容器壁,内桶1整体被安装于外桶2内部底面的弹簧组13支撑而悬空,因此内桶与外桶是可以在竖向相对移动的。在两层容器壁之间存在一个半封闭的夹层空间,被取用的混合溶液被容纳于内桶1的内部。初始料也是被倒入内桶内与添加剂在内桶混合为符合要求的溶剂。

内桶1和外桶2之间的空间上部或中部的夹层中设有隔板9,隔板上方设有压板20,如图1中所示的隔板与压板为水平设置,隔板9与外桶固定连接,压板20与内桶固定连接,隔板9与压板20之间放置有出液袋3,隔板9起支撑出液袋3的作用。出液袋3内容添加剂,出液袋为柔性或弹性袋,出液袋3包含有向容器内桶1开口的出液口4,出液口包括狭长的出液通道,出液口4的出液通道中设有向内桶内侧开口的单向阀5,以便限制空气进入出液袋3中,以便于内桶上浮时能够从抽液管7吸入储备的添加剂。

内桶外设有储液桶12和抽液管7,抽液管7连通出液袋3与储液桶12;抽液管7内置有向出液袋方向开口的单向阀6。在图1中,储液桶12设于出液袋3的下方,并与外桶合为一个整体。为了方便添加剂的添加,储液桶12于外桶2外侧设有储液桶外部开口11,且在开口11处设置了储液桶盖10。

当使用者向容器内添加液体混合料时,液体混合料的重量会压迫弹簧组13使内桶整体下移,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所受的压缩力与缩短的距离成正比,在此,内桶相对于外桶下移的距离与重量成正比。内桶下移导致压板对存在于两层容器壁之间的出液袋3的挤压,出液袋3中的液体通过单向阀5,进入内桶1内部,与初始料相混合,并且内桶下移距离与出液袋3的出液量成正比,达到添加剂与初始料的稳定配比要求。

如果将初始料直接倒入内桶中,势必对弹簧组13造成冲击,冲击会导致内桶下移距离短时间超出对应重量的移动距离,使出液袋的出液量不符合配比要求。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内桶空间的上部设置了一个缓冲钵22,缓冲钵22悬空在内桶内、不作用于内桶,初始料从侧壁缓缓流入内桶中,将倒入的初始料消除冲击量。

如图1,在内桶1内上部等高地设有多处连接孔23;在内桶1内悬空设置带侧壁的缓冲钵22,缓冲钵22的结构为,缓冲钵的底部边缘设有缓冲出液口21,缓冲钵22的侧壁设有穿过连接孔23与外桶2固定连接的连杆26。

所述缓冲钵22的底部为中间向上凸起、边缘下沉结构,使液体的初始料全部流向缓冲出液口21。缓冲出液口21设有外伸的短管27,短管前端接触内桶1或与内桶间距小于3mm。所述连接孔23竖向设置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容器在满载或空载时连杆26均不接触到连接孔23,也不会受到连接孔23的压力。因此,倒入初始料的冲击力被缓冲钵承担,而缓冲钵仅与外桶固定连接、不接触到内桶,冲击力对内桶没有影响。

内桶1侧面底部设有取液口14,外接龙头接管15,龙头接管15一直通向外桶2外侧,与龙头16相连,以便使用者方便地获取液体混合料。外桶2在龙头接管15通过处设有龙头活动孔17,留出龙头接管15与内桶1同步竖向移动的空间。为了方便操作,可以设龙头活动孔17长度比内桶1与外桶2底部间的距离长2~10cm。

当使用者打开龙头,从容器中取出液体混合料时,由于容器内液体混合料减少,内桶对弹簧组13的压力减轻,内桶1在弹簧组13的作用下相对外桶2向上移动,内桶1对出液袋3压力也减小。

出液袋3的外侧面同时接触隔板9和压板20,出液袋3内嵌有弹性支撑网,使出液袋保持有恢复原形状的趋势。在内桶1上移时,出液袋3的顶面受到弹性支撑网的回复弹力作用上提,出液袋内的空间也会随之增大,使出液袋内部产生负压。出液袋3底部设有带向出液袋3方向开口的单向阀6的抽液管7,抽液管的直径小于4mm,典型地为2.5mm,使得小量的出液袋容积变化均会通过抽液管从储液桶抽取液体的添加剂。抽液管7底端置于储液桶12中,并浸泡于储液桶12内的添加剂溶液里,当出液袋3内的空间增大时,出液袋内出现负压,出液口4内的单向阀5处于闭合状态,空气无法从出液口4进入出液袋3内,在负压的作用下,储液桶12内的添加剂溶液通过抽液管7被抽入出液袋3内,且由于单向阀6是向出液袋3开口的,被压入出液袋3内的添加剂溶液无法回流入储液桶12内,进而被储存于出液袋内3,待下次内桶1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再受到利用,因此,出液袋内的添加剂得以自动补充。

为了减少液体混合料内原始料的挥发,内桶1顶端设有容器盖18,容器盖18底部设有密封层19,与内桶1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并将液体混合料密封。

一种实施例为,以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为初始料,以甲醇或乙醇作为阻聚剂添加,配比为标本固定液。初始状态容器没有存储初始料,首先向储液桶12内倒入添加剂溶液。为了保证容器正常运作,建议加入溶液的量至少没过抽液管底端2cm以上。然后按压内桶1,直至将出液袋3内的全部空气挤出。此时储液桶12内的添加剂溶液将被抽取至出液袋中,若不慎将添加剂溶液压入内桶1内侧,可打开龙头16,将多余的添加剂溶液流出。准备完毕后,向缓冲钵内倒入初始料,初始料沿内桶侧壁缓缓流到内桶中,内桶的重量增加压缩弹簧组13并下移,出液袋3便会根据倒入溶液的质量自动向原始料中加入配比量的添加剂溶液。添加完毕后,盖上容器盖18。当有取液需要时,打开龙头16,出液袋3会根据取出溶液的质量自动补充添加剂溶液,为下次液体混合料的添加作准备。由此形成添加剂溶液的循环自动添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