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装水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900发布日期:2019-06-26 01:37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装水换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水设备,特别是一种方便使用的饮水机的桶装水换水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家庭、办公场所及一些公共场所均配置有桶装水饮水机,使得饮水机已经成为一种日用品,其使用方便、卫生、安全,满足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现有技术的饮水机几乎均使用配套的桶装水,当桶装水饮用完了后,需要更换水桶以继续使用。但一般的桶装水都在18-20L左右,重量较大,基本没有辅助的更换设备,大都是人工直接搬起水桶装入饮水机的基座上,更换起来非常费力,对老人、儿童、妇女及一些身体条件不便的人来说,造成了使用上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桶装水换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包括:

支架;

提升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提升机构设置有提升底座,所述提升底座相对于所述支架分别具有一装载位置和一推送位置,所述推送位置高于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

推送机构,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的推送位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部;以及

导引机构,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的推送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导引机构的顶端与所述支架的侧壁光滑过度连接,所述导引机构的底端与所述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适配。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

提升盒,所述提升底座位于所述提升盒的底板,且所述提升底座设置有凹槽;

提升绞车,安装在所述支架顶部;以及

提升绞绳,所述提升绞车与所述提升绞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提升绞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盒连接。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

推送电机,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的推送位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部;以及

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包括互相连接的连接部和推送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推送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推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一夹角。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所述推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所述提升盒的侧壁上设置有推杆槽,所述推送杆位于所述推杆槽内且沿所述推杆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所述导引机构包括:

导引轨道,顶端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的推送位置与所述支架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引轨道的末端与所述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平齐,所述导引轨道的截面为与所述饮水机的饮水桶适配的弧形结构;以及

辅助轨道,与所述导引轨道对应设置,且与所述导引轨道共同围合成所述饮水桶的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轴线与所述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还包括取桶口,所述取桶口位于所述导引通道的上方。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周边。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缓冲垫上。

上述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其中,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非常方便,换水过程中无需人工搬动,省时省力且安全可靠,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了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装载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推送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提升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提升盒

11 提升底座

12 推杆槽

13 吊耳

14 吊孔

2 饮水桶

3 支架

4 推送杆

41 连接部

42 推送部

5 提升绞绳

6 提升绞车

7 饮水机

8 导引轨道

9 辅助轨道

10 推送电机

101 电机轴

102 联轴器

11 取桶口

12 缓冲垫

13 压力传感器

14 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装载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推送位置),附图中的虚线所示为换水结束后饮水桶2的安装位置,该饮水桶2为盛满桶装水的水桶。本实用新型的桶装水换水装置,包括:支架3;提升机构,用于将饮水桶2提升至预定位置以备给饮水机7换水,该提升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提升机构设置有用于盛放饮水桶2的提升底座11,所述提升底座11相对于所述支架3分别具有一装载位置(参见图1)和一推送位置(参见图2),该装载位置优选位于支架3的底部,以方便换水时放置饮水桶2,所述推送位置高于饮水机7 的桶装水安装口,具体高度可根据饮水机7的高度进行设定,优选该推送位置时所述提升底座11的底边的高度高于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0.5-1个饮水桶 2的桶身高度,或者该饮水桶2的轴线位置高于该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 1-1.5个饮水桶2的桶身高度,需要换水时,通过该提升机构将放置于该提升底座11内的饮水桶2提升到推送位置;推送机构,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11 的推送位置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部,用于将提升至推送位置的饮水桶2从提升底座11中推送至对应于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的上方;以及导引机构,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11的推送位置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一侧,该导引机构的顶端与该支架3一侧的侧壁光滑过度连接,所述导引机构的底端与所述饮水机7 的桶装水安装口适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盒1,所述提升底座11位于所述提升盒1的底板,且所述提升底座11设置有用于盛放饮水桶2的凹槽,该凹槽优选为圆弧槽,也可为棱形或者多边形槽,只要利于该饮水桶2放置后不易滚动即可;提升绞车6,安装在所述支架3顶部;以及提升绞绳5,一端与所述提升绞车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提升盒1连接,该提升盒1的顶端可以设置一吊耳13,吊耳13中央设置一吊孔14,提升绞绳5例如可为钢丝绳,钢丝绳可穿过吊孔14与吊耳13连接,通过吊耳13拉升该提升盒1,也可在提升盒1 的顶端对称设置两个吊耳13,钢丝绳底端分成两股分别与该两个吊耳13穿接。该提升绞车6的安装底座上可以开设容置槽,该提升绞绳5可穿过该容置槽与提升盒1的吊耳13连接,当该提升盒1被提升绞绳5拉升至推送位置时,其吊耳13可位于容置槽内,从而提升盒1的顶部与提升绞车的安装底座抵接,以尽可能降低支架3的高度,总体上减小该桶装水换水装置的体积。本实施例中的该提升机构是以向上的拉力作为提升水桶的动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企图实施例中,该提升机构也可以向上的推力或者举升力为提升水桶的动力,例如该提升机构可以为电动升降梯结构,提升盒1位于该电动升降梯的顶端,需要换水时,该电动升降梯接通电源带动提升盒1上升至推送位置后,由推送装置将饮水桶2推送至饮水机7的饮水桶2的安装位置即可。或者该提升机构也可以采用类似于千斤顶的结构,在该千斤顶结构的顶部设置一平台台面,一侧设置提升手柄,将提升盒1放置在该顶部平台的台面上,按压该提升手柄带动顶部平台上升至推送位置,然后由推送装置将饮水桶2推送至饮水机7的饮水桶2 的安装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电机10,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11 的推送位置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部,本实施例优选直线推送电机10并优选安装在支架3上部的后侧壁上,该推送电机10的高度需对应推送位置设置,优选位于推送位置时饮水桶2的轴线上;以及推送杆4,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推送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杆4包括互相连接的连接部41和推送部42,所述连接部41优选通过联轴器102与所述推送电机10的电机轴101连接,所述推送部42与所述连接部41之间具有一夹角。其中,所述推送部42与连接部41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度,以保证推送平滑顺畅。对应的,所述提升盒1的侧壁上设置有推杆槽12,该推杆槽12对应于推送部42和连接部41分别设置在该提升盒1的相邻两个侧壁上,所述推送杆 4位于所述推杆槽12内且沿所述推杆槽12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将饮水桶2从提升底座11上推送至导引轨道8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导引轨道8,顶端对应于所述提升底座11的推送位置与所述支架3的侧壁连接,即该导引轨道8的顶端与推送位置时饮水桶2的底边平齐,以保证饮水桶2在推送杆4的推力下能顺利滑入该导引轨道8,所述导引轨道8的末端正对该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且与所述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平齐,即该饮水桶2沿导引轨道8滑落后,其饮水口可正好落入饮水机的桶装水安装口内,所述导引轨道8的截面为与所述饮水桶2 的水桶适配的弧形结构,以保证该饮水桶2在该导引轨道8内滑动;以及辅助轨道9,与所述导引轨道8对应设置,与所述导引轨道8共同围合成所述水桶的导引通道,该导引通道为直径略大于饮水桶2的圆筒,且该导引通道的轴线与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当饮水桶2被提升机构提升至推送位置时,推送机构的推送杆4将饮水桶2向导引轨道8的方向推送,当饮水桶2的重心超出提升底座11的支撑面时,饮水桶2靠自身的重量向下滑落至导引轨道8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引轨道8继续下滑,在导引轨道8 和辅助轨道9共同围合的导引通道内,饮水桶2一直靠自重下滑至其饮水口落入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内,至此换水完成。

参见图3及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两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其他部分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辅助轨道9所在的一侧开口作为空桶的取出口,而本实施例中,用于取走空桶的取桶口11可设置为一带弧度的切口,其中,图3所示为一圆弧切口,图4所示为两条直角边切口中间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取桶口11位于导引轨道8和辅助轨道9组成的所述导引通道的上方,该结构使得取桶口11形成为一个半开放式空间,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取出空桶,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支架3的材料,有更加良好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参见图4,为了更好地保护饮水桶和饮水机7,避免在换水过程中由于饮水桶2靠自重落入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时造成较大的冲击,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所述饮水机7的桶装水安装口周边设置缓冲垫12,同时,也可在导引轨道8和辅助轨道9的轨道内表面涂覆防滑层或者贴敷防滑膜,以避免饮水桶下滑速度过快对饮水机7造成的冲击。

另外,当桶装水快饮用完时,为了有效提醒用户及时换水,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用于检测所述饮水桶2的水位的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安装在所述缓冲垫12上。该压力传感器13根据检测到的饮水桶的压力,可以判断饮水桶的容量多少,当桶装水快要饮用完时,因其重量明显减少,压力传感器13检测到的其压力值明显降低,当该压力值低于一个阈值的时候,即可判断该饮水桶濒于用完,需要更换。该压力传感器13可以将该判断结果信息发送至报警装置14,所述报警装置14用于提醒换水,可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3连接,当该报警装置14接收到该压力传感器13发送的信息时,可进行报警以提醒需要换水,该报警装置14例如可以为蜂鸣器或者声光报警器,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非常方便,换水过程中无需人工搬动,省时省力且安全可靠,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了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